最近跟阿薩母教養社群的小編們聊天
在我們7人當中,包含我就有5個I人
另外2個E人,還都是ENFP
什麼是ENFP?
就是如果把他們放在E群中,他們是最I的那個
兩個E人編編都說,自己真的是在E和I的邊界。
外人看來他們像E,他們也不否認自己是E
但他們知道,自己的內心也存在著小小的社恐
雖然是E,卻又不是真的那麼外放,
而是在某個程度上也像I一樣,需要獨處時刻。
大家如果仔細看MBTI測驗的「題目」
裡面很多的問題是關於我們的:
表現、行為趨向、想法、喜惡、情緒反應…等選項,
要我們從選項中挑一個像是自己的
以評估我們屬於MBTI裡16類人裡的哪一型
在做類似的測驗時,我經常會感覺很難選擇
或是有些題目我很明顯地…知道自己不同了!
就是…以前的我會選2的,現在的我卻會選5的概念
雖然都一樣是我,但我很確定
10年前做出來結果,和現在的肯定不一樣
所以,如果你在做MBTI時有一種
「我以為我是ABC,原來我是DEF啊!」的感覺
這是很正常的
因為我們確實是一直在變化、成長的有機體。
我喜歡薩提爾冰山,因為它不將人做分類。
冰山也會看我們在事件中如何應對、如何展現
但它更看重的是水平面以下:
驅動表面行為的 #內在 裡,有些什麼?
舉例來說,如果班上有幾個聽話的孩子
表面上看來他們都很合作,是乖孩子
但他們內在的感受、期待、觀點、渴望,可能不一樣
A孩是因為希望得到圈圈老師的認可,所以乖
B孩因為擔心被圈圈老師處罰,所以才乖
C孩的乖,則是因為理解尊重他人和規則的必要性,並且願意克制自己,所以他展現了「順從」的面貌。
表面看起來一樣都很「乖」,
但,你會希望你的孩子、或學生,他的「配合」
是出自於什麼樣的原因?什麼渴望?
如果今天換成甜甜老師來上課,圈圈老師不在
當A心裡並不渴望得到甜甜老師的稱讚或看見;
當B不擔心自己會被甜甜老師處罰…
A和B可能就不再「乖」了。
這也是為何很多大人疑惑,明明A是個乖孩子
怎麼換個場景、A就變了個人? 表現都不一樣了?
不是因為A是雙面人、或很假
只是因為我們並不了解A冰山下層內在裡有些什麼。
所以,孩子「表現良好」,未必都是好事
得透過對話、去好奇、去深刻的了解孩子的想法,
才會知道此刻看起來沒問題的孩子,
他背後的心理是否真的健康?
還是在「乖」、「好成績」、「好表現」的底下
孩子的內在早已埋了可能在未來產生效應的未爆彈?
人生階段不同,議題和事件卻可能遇到相似的
現在的我們如果再次遇到跟過去一樣的考驗
很可能我們會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若對應到MBTI,不同選擇,測出來的…
就會是不同的結果。
這些都是我們每個人,
身為一個人,我們擁有的很豐富的面向。
從「靈魂急轉彎」這部電影來說
每個靈魂都是帶著一些天生的「氣質」來到地球的
我很同意這個部份。
所以,不論在我20歲、或40歲時測MBTI
我都是I人,這點似乎是一樣的。
不過,隨著其它的字母有變化
雖然I的氣質依舊
現在的小露呈現出來的樣子,
卻可能會讓過去的朋友感到我”很不像小露”。
而且我發現
當我因任務需要站在聚光燈下、或成為目光焦點時
劇說…看不太出來我是個I
(果然是”不為人知的I”)
但私下的我,毫無疑問是I無誤。
我們都會隨著環境、角色需要、或工作任務的關係
決定自己要「表現」出什麼樣子;
同時,也會隨著年紀增長…
哦不是,是生活經驗和想法變得寬闊XDD
而從”很I”變成”普通I”、或是從E變成I、從I變成E
雖然我是個I
但在我想與人有某些不同連結、或遇到喜歡的議題時,
也會有E的樣子跑出來。
在我沒有特別想法、或是不想讓自己太耗能時
則會順著自然的傾向,靜靜地在角落當個I人。
透過MBTI或其它方式去探索自己,是很好的
藉由交流也讓身邊共事的朋友家人們更多地認識彼此
從相同中我們可以因而感到被理解而有共感
從相異中我們也有互補效果、並能向對方學習。
只要別把測驗的結果,
當成是另一個「標籤」貼到身上
讓它變成是成長的阻礙
那麼,這些用以更認識自己的各種測驗,
就是很美好的工具了!
#MBTI #從最E到最I
某個程度上還是滿準的🫢 有參考價值!
#高小露 #高佳均
圖片取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