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修捷要報恩談 (三十二) 普代懺悔迴向

更新於 2024/08/31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願此三十二拜文 ‧ 久住於世 ‧ 令有緣眾生 ‧ 深信受持 ‧ 正念念佛


淨修捷要夏蓮居老居士 著
淨修捷要報恩談黃念祖居士 講



《淨修捷要報恩談》第三十二拜 普代懺悔迴向


《拜文》【一心代為生生世世及現在生中父母、師長、六親眷屬、冤親等眾,頂禮三寶,求哀懺悔,普代法界眾生,迴向西方極樂世界,同生淨土,同圓種智。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最後一條,「一心代爲」,替代,所以我們這一切修持,都是普爲衆生著想嘛。代替哪些呢?代替我生生世世,以及現在這一生中的父親、母親。我們這個修法不爲我自己修,我替我父親修,替我母親修。還不就是這一生的父親、母親,及我們過去多少生,有多少父親、母親,我都要替代。

所以我們這個心很廣大,這個孝也是真正的大孝,不光是孝順今生的父母,所以使得我們一個人就是偉大了,這是學佛殊勝的意義。我常說:「是大變活人哪!」,所以學佛的過程就是改造的過程。你學了半天的佛……,不但學佛是如此,連儒家都是這麽說,你念了《四書》,還是跟照舊一樣,你就不會念《四書》,你必須根據孔子的話,把你自己要有所改變。

所以我們老這麽做、這麽廻向,你看看,不知不覺你就變了。現在你就照這個念,你本來就沒有想到這個,現在你一念,沒想到也就實行了,就偉大了!而且實行實行著你就純熟了,你這薰的力量,成了習慣了,你對待一切就都是這個廣大心了。

不但是父母,而且「六親眷屬」,這些親眷都有啊,而且「冤親等眾」,冤親平等。冤親平等,不但是平等,還先提出冤來,「冤」還在「親」的上面,這正是佛教的偉大啊!

有一個誰問我一個問題,他說:「我願意替一切衆生迴向,但是有這麽幾個人,要把我的功德廻向給他,我就是不甘心哪,這個人太壞了,怎麽都對不起,我爲誰廻向都可以,還要包括他?要給他?」所以這個心他還是有分別。我們要連這個,就是都要發展到你這最逆的、記憶最深的,你最不能原諒的人,你也原諒。所以是這個心哪!

頂禮三寶」,我這個磕頭是替他們在頂禮,所以這個修持就不是完全爲個人了,就是通過這些實踐,使得你得到轉變。這個密法有很多這樣的,通過你的實踐轉變你的認識。

這個密法前頭供一個東西,就是把很多髒東西都擺在這兒,拿來供佛。不然你就覺得,《金剛經》裏頭、《心經》裏頭那個「不垢不淨」,你就是那麽念,你那還是有垢有淨。這個你一下子你就過不去了,我怎麽拿這些髒東西來供佛呢?你就有垢有淨。久而久之,(就會)覺得這都是清淨,都是清淨的,那你這個分別心也就少了,這個他就「不垢不淨」了。總之就是要慈悲喜捨,捨什麽?捨這一切分別,虛妄的分別。

頂禮三寶.求哀懺悔。」我替他們求啊,我是很哀切啊,替他們懺悔。你看,不但是磕頭,而且不僅僅是這個範圍,底下還「普代法界衆生」,普遍代替全法界一切的衆生!所以說,我們一個人的修行,不只是你一個人得到好處,我常常說:「一個地球,這還說小了,是全法界都得到好處啊,就是如此啊。」

這樣我們才知道我們這個生命的意義,我們的生命的寶貴,多有這樣一個人在世間,全法界的衆生都得到好處。

「普代法界衆生.廻向西方極樂世界。同生淨土.同圓種智。」都同生到極樂世界,「同圓」,同圓滿一切種智。這個一切種智,圓滿一切種智,也就是圓滿一切佛的智慧,也就是成佛了。

「南無阿彌陀佛」,這就全圓滿了!

***

結束語 ( 篇後漫談 )

這個殊勝是很肯定的,很多人現在實修,都很得到好處。大家就是說,我如果很忙,就三十二段我可以用八除,四八三十二,一天背四段;一天背四段,就(只有)兩頁,不是背,你(可以)就是拿著照著念,一邊念一邊拜。你再忙,這時間也可以擠得出來。拜了之後,拿著佛珠你念幾串,這不就成了功課嗎?念完了之後,自己再默默地可以祈禱自個兒的心願。

我們正在念佛的時候,正在念《淨修捷要》的時候,不要想著世間的這些事,把這些事先都放下,這個時候一心向著佛,向著西方,最後替衆生求懺悔,就是這個心。先把世間的事情擱在一邊,但是世間的事情等你念完之後,你求願的時候,你都可以求。你求財也可以,求子也可以,求妻也可以,你求愛人也可以,一切都可以求。

這個就是說,你正在修法的時候,你先把什麽都擱在一塊兒,全放下。但(修完法)允許你求,你哀切地祈禱,還有很多護法神等等,他看見你求得很懇切,他來護持你,他就要實踐你的願望。護法的水平不是像(佛菩薩那樣)……,有的是還沒有出六道輪迴,所以你必須你的心裏頭天天在想,天天在求,在禱告,他才知道。

這就是說,你在這都念完、拜完了之後,可以祈三寶加被,護法加持,護念來求。你像盧居士,她就首先要求她的孩子健康成長,這允許你,你這不是留戀娑婆,你這個還是衆生份上,這一切都是,並不是說你還在求這個,你剛才修法功德少了麼,沒有少啊。

而且確實這個「加被力」是不可思議的,自己的用功,一方面能夠「感」,所以「感」能夠得到「應」,(因為很)誠懇啊。你心很分散,心很分散就好像光缐沒有聚焦。用一個放大鏡,或者稱爲火鏡,你把這個放在太陽光底下一照,就能把洋火點著,也沒用煤點著,因為它集中。所以我們心不要分散,又想這又想那,而是要能把它集中(一處)。

《四十二章經》:「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沒有不成功的。

所以我們天天就拿一段時間,集中我們的心念來用功,我們世間這些事情也希望它好,那麽就可以在這個地方來祈禱。所以就是這樣,這是沈善登的話,他說淨土宗的好處,就是「不廢世法而證佛法,不離佛法而行世法。」我們都是在家人,我們世間都有責任種種的,我們要行這個世法,我們可以不離開佛法來行世法,是吧?我每天有定課,我沒有離開嘛,我還可以做我的教師,經營我的企業。

同時,我不是花了點時間嗎?我這個時間也用來祈禱了,而且你抽一點時間來祈禱,根據我的經驗恐怕是這樣,比你把全部時間拿來做世間的事,恐怕效果還要高。這(結果)不可思議!不過一上來有人(修)信不及呀,但是你切信,確實是如此。

最近一個人,就前不兩天,大家都很熟悉的孫居士,腰疼,疼得不可忍耐,碰到沒辦法她就拚命念,念《六字大明咒》。拚命念,這個人哪,就是這樣,這是逆加持,苦逼的在這兒了。

我常常也說,病中要念佛,念得特別好。我有時候也駡自己,我說人是賤骨頭,我說我要都像我病的時候那麽念,我早成功了!它一不病來就沒有逼的,就懈怠了。她念念念,她沒有「我」了,找「我」找不到了。找我找不到,接著又念了一陣,當然還是世間人,還辦世間事,就不念了。再一看我腰怎麽樣?腰不疼了。所以就有這些事情。

我自個兒有一次有這個經驗,(用密宗方法)超度,替眾生求往生。這個超度要用氣,要觀想,這個心中的種子字沖出頭,要喊,還要用力,「嘿!」那個都寫了牌位了,今天修超薦。到了晚上夜裏頭八點多鐘,吐血。一口痰出來是紅的,再吐一口還是紅的,我就想「這個恐怕,哎呀,這個恐怕要躺一躺了,覺得腿都軟。」我再一想:「我要躺下去,恐怕……這法就沒法兒修了。

我不能給這些被超薦的亡魂失信,我已經寫了牌位了,你這不修就失信了。唉!死也修!」還上座。而且知道這對於這個很不利的,你修這個,你不是說有修而已,它那裏頭就是破了,而你還助長它。不管!就修下去,漸漸就覺得好像一口痰和一口痰的距離就長了,顔色也慢慢就淡了,一直到修完法之後,還有兩口痰是有血的。第二天清早起來,有一口痰有血,再也沒有了,沒有任何醫療。另外一個老同學,他吐血就住醫院,住了好多天。出來之後又吐,又住院,兩次住醫院。我那次要躺下來,也就住醫院了,不住醫院也要躺很久。就是你真正把這一切置諸度外,就是要豁得出去,本來沒有病啊!

一個大祖師生了病,他說「我爲什麽有病啊?我有身體。我沒有身體(就沒病)…」,你腰疼不是因爲你有腰嗎?你要是沒有腰誰疼啊?你頭疼,不是因為你有頭嗎?肚子疼,不是因為你有肚子嗎?由於你有身體嘛。你有感覺,不就因為你有神經嗎?你知道疼是你神經的作用。所以那個痛閥各人不一樣,痛閥有的人高,有的人低,我的痛閥就比較高。有的時候在醫院他們給我拿刺,旁邊人看著,他說你這簡直是關公刮骨療疾呀,他說我。我不覺得,我的痛閥比較高。他覺得很驚訝,他說:「你這簡直是關公啊!」

一次打針,他就一針一針扎,找不着我的靜脈,這一隻手扎完了之後,扎這一隻手,也找不着,我只任他扎,後來他實在沒辨法,另外請了個護士來,這個護士一針就扎到了。他扎了我七八針沒有找着,我也無所謂,這痛閥有人高有人低。所以這神經,神經也是因為身嘛。

所以這個病是為什麼?因為有身。為什麼有身?有業呀。你沒有業,哪來的身體?哪會受這個報?為什麼有業?你有妄想啊。都是真如哪裏來業呀?我這是因爲妄,有妄才造業嘛!「妄想本空」。既然是妄,虛妄就是空,妄想本空啊。

「無明」也本來空。所以《心經》這部經是殊勝啊,「無無明」啊,連無明都沒有,所以現在這一切都是我們自己搗亂的。因為有無明,所以就迷惑,事實上無明根本就沒有。什麽是無中生有,無事生非,所以可笑可憐憫也就在這兒。不是真有個什麼什麼東西在這兒什麽,而是無中生有,無事生非,自尋苦惱。這個妄想本空,那麼妄想本空何處得病?好啦!本空。南嶽思啊!(南岳慧思禪師,又稱南岳思大禪師。)

還有一個人,是一個禪宗的祖師,走在路上,山火忽然間著了,很多人就劈裏啪啦撲火。他就心想,他說這個火還不是自心所生嘛,何處有火啊?所以他也不用撲火,火就不往他這兒燒。

所以這些祖師,還有那個藥山,(惟儼禪師,別號藥山)。藥山大家都知道,他們那過去廟裏勞動是全體參加的,要砍柴,`大家都要去砍柴,不管你是方丈還是誰,這叫「普請」。「普請」兩個字好像看來很客氣,實在就是全體參加義務勞動,都要去,很苦的事。而且是很深的山嘛,不然怎麽會有老虎出來呢?都在砍柴的時候,徒弟大叫一聲:「師父,虎!」看見老虎了。藥山回頭看他一下,駡他一句︰「什麽虎?是你虎!」所以他這個鎮定到這種程度,這個信心也到這種程度,所以稱為大祖師嘛。「你,老虎,你是老虎。」

這個歐陽修,文學家,一次上山遇見老虎,害怕的不得了,後來找到一個和尚,就跟這和尚談,「哎呀,遇虎啊!」,怎麽怎麽驚險,談了又談。和尚就告訴他︰「老虎嘛,在山上很平常的事情嘛。」「噢!老虎怎麼能平常!」他覺得很……。這和尚叫:「大空、小空!」一喊,從和尚床底下爬出兩隻大老虎。這老虎一出來,一看見客人就(抓)……,「誒!對客人不可無禮。」這兩隻老虎就這麽噗噗噗蹦走了。歐陽修說:「哎呀!」他嚇得還在那兒發抖,「老和尚,你修什麽呀?」說:「老僧只念觀世音哪。」所以這種降龍伏虎的事情,那個廣欽和尚不是那個老虎也很馴嗎?只要你「無心」哪,那就彼此都能夠相安,你起心就不行了。

所以「漁人忘機,海鷗滿舲。」一個打漁的,有一天回去告訴他老婆:「今天才倒霉呢,一條魚也沒打著,白出去了。」後來他又說:「今天可是很奇怪,我這船上落了一船的海鳥,海鷗啊,都在我船上落著,從來沒有的事,真奇怪。」他老婆說:「你這個蠢東西,你抓兩個鳥也好嘛,你抓來也可以做著吃,也可以賣,你沒打著魚,抓兩個鳥也好。」這個老實漁人說:「是啊,我當時沒想起來,明天它什麽時候落,我一定抓。」(第二天)又出船了,可是這一天哪,一個鳥都不落。

所以這是氣氛,都彼此相感,它爲什麽敢落?他有個氣氛的問題。中國從前有個公使叫伍朝樞,很老的外交官。他參加人家的國會,他旁聽,他就預先告訴你說:「你看,誰跟誰要辯論了。」一會兒他們就辯論了。那人說:「你怎麼知道?」他說:「他們頭上的氣先絞在一塊兒了。」

( 念公道: 「淨土法門,『十方如來同讚,千經萬論共指。』可見信願持名這個妙法乃是如來大光明藏所流現,所以能給一切眾生以最堅固、最長久、最徹底、最究竟、最圓滿、最真實的大安樂。末後祝願:『普願見聞者,皆得大安樂,具足信願行,同生極樂國』。」

— — 以上數語摘自念公的《佛教的大光明與大安樂》。講稿之結尾開示,今作為本篇結束語,願與我同仁共勉之。)


《淨修捷要報恩談》(完)

按 : 黃念祖老居士生於1913年,於1992年示疾往生,終年八十歲。以上《淨修捷要報恩談》三十二拜文擇錄自「黃念老法音網站」,以其網站文稿之版本為準。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承佛慈力,得真實受用,同生極樂國。


佛號梵唄: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回向發願

念佛既畢。即云 :

弟子(某)。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
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
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願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
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亦不顛倒。如入禪定。
佛及眾聖。手持金臺。來迎接我。如一念頃。生極樂國。
花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


相關:
.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 佛說十善業道經
. 認識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 《西方發願文》— 蓮池大師
. 《西方發願文注》— 省庵大師
. 《淨土或問》— 蕅益大師
. 《示念佛法門》— 蕅益大師
. 《普勸念佛文》及其 釋義 — 蓮池大師
. 《七筆勾》— 蓮池大師
. 《西方合論》— 袁宏道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




avatar-img
13會員
350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念相應一念佛 的其他內容
你現在念佛,阿彌陀佛就是你的本尊,你要成就,那就是阿彌陀佛啊! 這成就的根本靠阿彌陀佛嘛。所以本尊,你要修法,有的人修綠度母、有的修觀音、修金剛薩埵,那麽這是你的本尊,那你成就就是成就(你修的那個佛菩薩),修綠度母先成就綠度母嘛,這是成就的根本。
【一心觀禮,從上以來,蓮宗諸祖,暨弘宗演教,皈向淨土,諸大善知識,以及本身皈依、授戒、傳法、灌頂,諸位大師。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佛法是到了末法了,一直從現在到最後,法都滅完了,還有一百年的時候,就靠這部《無量壽經》來弘淨土,這個是肯定的。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願此三十二拜文 ‧ 久住於世 ‧ 令有緣眾生 ‧ 深信受持 ‧ 正念念佛 《淨修捷要》夏蓮居老居士 著 《淨修捷要報恩談》黃念祖居士 講 《淨修捷要報恩談》第二十八拜 禮讚彌勒 《拜文》【一心觀禮,靈山會上,親承佛誨,授與《大乘無量壽經》,囑以弘揚淨土法門,現在兜率內院,當來三會龍
【一心觀禮,法王長子,七佛之師,勝妙吉祥,無垢大聖,願共眾生同生極樂,繫心一佛,專稱名號,即於念中,得見彌陀,一行三昧,大智宏深,文殊師利菩薩。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文殊雖然現在是菩薩,文殊是釋迦牟尼佛的老師,不但是釋迦牟尼佛的老師,七個佛都以文殊爲師,都是文殊的弟子,是「七佛之師」。
「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這《普賢行願品》是普賢菩薩的願。願我臨到命終的時候,我這個障礙消除。障礙者,是往生的障礙都消除了,不是業力都消除了,這一點大家要注意,離經一字便同魔說啊!到最後《普賢行願品》,普賢菩薩發十大願,十大願王導引的歸宿,最後就是極樂世界。
你現在念佛,阿彌陀佛就是你的本尊,你要成就,那就是阿彌陀佛啊! 這成就的根本靠阿彌陀佛嘛。所以本尊,你要修法,有的人修綠度母、有的修觀音、修金剛薩埵,那麽這是你的本尊,那你成就就是成就(你修的那個佛菩薩),修綠度母先成就綠度母嘛,這是成就的根本。
【一心觀禮,從上以來,蓮宗諸祖,暨弘宗演教,皈向淨土,諸大善知識,以及本身皈依、授戒、傳法、灌頂,諸位大師。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佛法是到了末法了,一直從現在到最後,法都滅完了,還有一百年的時候,就靠這部《無量壽經》來弘淨土,這個是肯定的。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願此三十二拜文 ‧ 久住於世 ‧ 令有緣眾生 ‧ 深信受持 ‧ 正念念佛 《淨修捷要》夏蓮居老居士 著 《淨修捷要報恩談》黃念祖居士 講 《淨修捷要報恩談》第二十八拜 禮讚彌勒 《拜文》【一心觀禮,靈山會上,親承佛誨,授與《大乘無量壽經》,囑以弘揚淨土法門,現在兜率內院,當來三會龍
【一心觀禮,法王長子,七佛之師,勝妙吉祥,無垢大聖,願共眾生同生極樂,繫心一佛,專稱名號,即於念中,得見彌陀,一行三昧,大智宏深,文殊師利菩薩。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文殊雖然現在是菩薩,文殊是釋迦牟尼佛的老師,不但是釋迦牟尼佛的老師,七個佛都以文殊爲師,都是文殊的弟子,是「七佛之師」。
「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這《普賢行願品》是普賢菩薩的願。願我臨到命終的時候,我這個障礙消除。障礙者,是往生的障礙都消除了,不是業力都消除了,這一點大家要注意,離經一字便同魔說啊!到最後《普賢行願品》,普賢菩薩發十大願,十大願王導引的歸宿,最後就是極樂世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從我們往上計數的二十四代祖先,都與我們子孫今日的福德命運,有著強大的相繫關連,怎麼可以漠視他們、忘了生命重要的根本?」如果一個人有至誠孝心,懂得慎終追遠,敬重先祖、孝敬父母,那麼當然能生出福德,吉祥、瑞兆、貴人、善緣,將會隨之而至。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第九拜 禮佛現光《拜文》【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於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一切境界無不照見,如黃金山,出於海面,其中萬物,悉皆隱蔽,唯見佛光,明耀顯赫,有無數聲聞菩薩恭敬圍繞,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一心觀禮,壽命無量,光明無量,菩薩弟子,聲聞天人,壽命悉皆無量,國土名字,都勝十方,無衰無變,建立常然,殊勝希有,阿彌陀佛。
Thumbnail
一心觀禮,圓滿報身,所居之處,永無眾苦諸難惡趣魔惱之名,亦無四時寒暑雨冥之異,寬廣平正,微妙奇麗,超逾十方一切世界,實報莊嚴淨土,阿彌陀佛。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弟子某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願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亦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眾聖手持金臺來迎接我。如一念頃生極樂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從我們往上計數的二十四代祖先,都與我們子孫今日的福德命運,有著強大的相繫關連,怎麼可以漠視他們、忘了生命重要的根本?」如果一個人有至誠孝心,懂得慎終追遠,敬重先祖、孝敬父母,那麼當然能生出福德,吉祥、瑞兆、貴人、善緣,將會隨之而至。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第九拜 禮佛現光《拜文》【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於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一切境界無不照見,如黃金山,出於海面,其中萬物,悉皆隱蔽,唯見佛光,明耀顯赫,有無數聲聞菩薩恭敬圍繞,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一心觀禮,壽命無量,光明無量,菩薩弟子,聲聞天人,壽命悉皆無量,國土名字,都勝十方,無衰無變,建立常然,殊勝希有,阿彌陀佛。
Thumbnail
一心觀禮,圓滿報身,所居之處,永無眾苦諸難惡趣魔惱之名,亦無四時寒暑雨冥之異,寬廣平正,微妙奇麗,超逾十方一切世界,實報莊嚴淨土,阿彌陀佛。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弟子某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願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亦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眾聖手持金臺來迎接我。如一念頃生極樂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