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看待事物後,仍需保持開放心態:除了物理定律外,沒有什麼是絕對的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四連發!

這篇是我在學習永久筆記的時候寫的文章,也提供給大家參考看看!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


重新看待事物的本質後,也要保持開放的心態,意識到變數和不確定性依舊存在。這樣子,我們才能避免陷入自以為是的思維誤區,並且在面對未來的變化時保持靈活的適應力。


第一次感悟

當初幾年前我在看一段程式碼的時候, 一開始看不太懂,後來不斷的翻其他的相關資料, 漸漸的我突然看懂了這段程式碼。

讓我想到了這不就是所謂的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的意思嗎? 覺得非常有趣!


感悟

原來「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這句話,中間的「見山不是山」並不只是看不清楚了,因為山從頭到尾都存在,只是因為太多資訊讓我們產生了一層迷霧導致我們很難在清楚的看出這座山的輪廓,但當我們釐清所需要的資訊後,迷霧被撥開了,我們又能夠再次看見山的輪廓,而且更加清晰了。


第二次感悟

我前陣子剛好看到瓦基分享的文章中出現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這句話,讓我又記憶起了一點往事。

這次剛好又看到了看到了〈日本央行暗示要升息 2024/8/20〉這一則新聞,讓我突然又有所感悟。

但當初看到的 〈新台幣兌美元為何會一路狂貶 podcast

這個 podcast 提到日本短期內大概也沒辦法升息,因為他升不上去,為什麼他升不上去呢?

首先 2024/7/31 日本央行升息 0.25% 造成 〈禮拜一導致全球股市大跌 2024/8/5〉 新台幣兌美元為何會一路狂貶。

這則 podcast 提到日本央行沒辦法升息的三大主因

  • 經濟基本面行不行
  • 央行有沒有那個能力, 負債會不會太多, 政策有沒有影響
  • 油價如何: 油價高, 美元就會高, 相對來說其他貨幣就會貶值


從這幾大因子來看

1. 〈日本長期 GDP 成長率在 1~2%〉成長都在 1~2% 左右基本面比較差

2. 日本央行借貸過高 〈日本央行借款金額高達 579 萬億日幣〉, 升息它們壓力也很大

3. 油價, 油就是〈美元指數〉, 而近期因為美國升息到 5.5% 〈美國利率5.5% 2024/8/1〉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日本央行不太能夠具備升息的能力 但今天日本央行卻又暗示了想要降息的意思, 這讓我想到再次想到了「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 見山還是山」這句話。


感悟

從 〈新台幣兌美元為何會一路狂貶 podcast〉中讓我加深了, 日本央行沒辦法在升息的印象, 導 致我產生日本央行沒辦法在升息了的固有印象,但同時我又忽略了,日本經濟近期有開始好轉的 傾向 〈日本GDP開始好轉了 2024/8/21〉 。

讓我感到警惕:
事情從來不是絕對的兩面,我們應該避免進入心理誤區
導致我們會產生絕對、一定的錯誤觀點看待問題、事件

同時在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當中
第三句「見山還是山」代表著我們經歷了 思維的轉變與磨練後,回到了對現象的重新理解。


然而,當我們達到這個認知階段時,仍需要保持謹慎,不要輕易下結論,認為事情必定是某個固定的樣子,或一定會朝某種方向發展。

馬斯克 曾經說過,除了物理定律外,沒有什麼事情是絕對的。


因此

重新看待事物的本質後,也要保持開放的心態,意識到變數和不確定性依舊存在。這樣子,我們 才能避免陷入自以為是的思維誤區,並且在面對未來的變化時保持靈活的適應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思維鍛鍊場:Charlie的成長筆記
2會員
53內容數
人生是一場修行,我在這裡書寫,也在這裡前行。 我是一名軟體工程師,也是一位探索人生道理的修行者。 熱愛學習、思考與分享,關注技術、投資、個人成長,並透過書寫整理自己的思維。 這裡記錄我的所學、所思與所行。 透過書寫整理思維,與同樣追求成長的人交流,探索更深的理解與可能性。
2025/04/18
《尋找你的牛》是日本知名禪僧與造園師 枡野俊明 與演員 松重豐 的對談書,兩人透過「十牛圖」來探討人生、修行與自我覺察的過程。這本書不只是談禪,更貼近現代人面對煩惱、職場、家庭、人際時的困惑與迷惘,提供一種不強求、不執著,但又極度誠實面對自己的生活態度。
Thumbnail
2025/04/18
《尋找你的牛》是日本知名禪僧與造園師 枡野俊明 與演員 松重豐 的對談書,兩人透過「十牛圖」來探討人生、修行與自我覺察的過程。這本書不只是談禪,更貼近現代人面對煩惱、職場、家庭、人際時的困惑與迷惘,提供一種不強求、不執著,但又極度誠實面對自己的生活態度。
Thumbnail
2025/03/11
生活總是忙碌,我們常忽略內心的聲音,陷入焦慮與倦怠的循環。日記,正是打破這種循環的關鍵工具。透過每日紀錄,我們能清楚察覺自己的狀態,理解情緒與行為的來源,並逐步調整生活。本文分享 3 個實用方法:間歇式日記幫助隨時覺察當下,AAR 事後回顧法讓每天進步一點,而將新習慣寄生於舊習慣則能輕鬆建立成長模式
Thumbnail
2025/03/11
生活總是忙碌,我們常忽略內心的聲音,陷入焦慮與倦怠的循環。日記,正是打破這種循環的關鍵工具。透過每日紀錄,我們能清楚察覺自己的狀態,理解情緒與行為的來源,並逐步調整生活。本文分享 3 個實用方法:間歇式日記幫助隨時覺察當下,AAR 事後回顧法讓每天進步一點,而將新習慣寄生於舊習慣則能輕鬆建立成長模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4.7.19 有時候,我們迫切找尋的不是解釋。
Thumbnail
2024.7.19 有時候,我們迫切找尋的不是解釋。
Thumbnail
💡「當我們不把「理所當然」當作理所當然的時候,你的人生就不會出現「常」與「無常」💡
Thumbnail
💡「當我們不把「理所當然」當作理所當然的時候,你的人生就不會出現「常」與「無常」💡
Thumbnail
我們常說: 山不轉路要轉,路不轉人要轉,人不轉心要轉、態度要轉、思維要轉。 "轉"就是"改變"的意思,成敗繫於一念之間,只有勇於改變現狀,大膽跳脫老舊巢臼,才有發展的機會 凡事靈活思考,擅長腦力激盪,從另一個角度切入,用另一種方法嘗試,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我們在任何領域
Thumbnail
我們常說: 山不轉路要轉,路不轉人要轉,人不轉心要轉、態度要轉、思維要轉。 "轉"就是"改變"的意思,成敗繫於一念之間,只有勇於改變現狀,大膽跳脫老舊巢臼,才有發展的機會 凡事靈活思考,擅長腦力激盪,從另一個角度切入,用另一種方法嘗試,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我們在任何領域
Thumbnail
作者的話: 一旦把不同設定為理所當然的基調之後,就覺得每一次相同都感天動地的。
Thumbnail
作者的話: 一旦把不同設定為理所當然的基調之後,就覺得每一次相同都感天動地的。
Thumbnail
從更高的視野看來,所有的情境都是正面的。更精確地說,情境沒有分成正面或負面,只是如其所是。
Thumbnail
從更高的視野看來,所有的情境都是正面的。更精確地說,情境沒有分成正面或負面,只是如其所是。
Thumbnail
面對無物,人無法忍受空白。然而,尋求填補真理的慾望,反而使人感到空虛,唯有從內心懷疑,才能走近真理。
Thumbnail
面對無物,人無法忍受空白。然而,尋求填補真理的慾望,反而使人感到空虛,唯有從內心懷疑,才能走近真理。
Thumbnail
如果沒有一個受者「我」存在,那麼「貪」與「認同」也無法依附,也不需「情感接受」與「理智理解」,「信念」沒有依附者,自主權不存在「自方與主體」,一路勢如破竹斷除煩惱。
Thumbnail
如果沒有一個受者「我」存在,那麼「貪」與「認同」也無法依附,也不需「情感接受」與「理智理解」,「信念」沒有依附者,自主權不存在「自方與主體」,一路勢如破竹斷除煩惱。
Thumbnail
你我永遠有選擇權,重要的是,時刻覺察自己是出於什麼做出選擇,不要盲目受到情緒或隱性創傷驅使。
Thumbnail
你我永遠有選擇權,重要的是,時刻覺察自己是出於什麼做出選擇,不要盲目受到情緒或隱性創傷驅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