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的不只是照顧!-失智爸媽的相處策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本週預購的【成熟大人的人生課題:與失智父母的相處策略及心態調適】線上課程,

內容字數已經8萬多個字了,也超過外面一本書的字數量了,

課程共有30集,幾天前的錄製工作已經剩下最後的1/3了。


這門課程的設計主要是因為在那麼多年陪伴高齡、長照、失智症者的家屬,

發現這些家屬太辛苦了,不只有照顧上面花費心思,

還要處理很多林林種種的額外的事情。

單就失智症的問題就很複雜了,

如果又加上爸媽過去自己原生家庭的牽絆、

自己跟爸媽的關係等等...,

身為子女的照顧者需要承擔的壓力負擔可能就要乘上N倍了!


所以特別設計這門課程,

讓子女在初期照顧的時候能夠作思維的引導,

協助指引可以怎麼讓自己日子過得不會那麼辛苦的方法;

如果你已經照顧了好幾年,

感覺照顧這件事情,

一直都在撞牆,

沒辦法跳出這樣的框架。

我誠心的建議你,

請試試使用這門課程的方法去照顧,

一定會有程度上的改變。


華人有個諺語問道說:「你想讓人給你魚,還是給你釣竿?」

從小到大我們都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都會是

「我要釣竿!」


這個答案

也就是讓你知道方法、策略、思維,

遠比給你解答來得更重要,也更需要。


課程中的每一集都在調整你應該怎麼想,

為什麼要這麼想才比較精準;

並不是說你這樣做最好,

也不是只要用這個方法就一定可以解決問題,

而是要開始讓你學習找到屬於自己的釣竿去釣魚。


另外我也看到,

太多照顧者不斷的重複用相同的方式處理問題,

即使失敗還是一用再用,

幾次失敗後,

乾脆就放棄努力,

只能雙手一攤,

既然這樣就這樣吧,我盡力了(放棄努力了)。


這也是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


「用錯誤的方法,永遠不會帶你到成功的地方。」

改變思維,才能改變作為,

想法不改變只會重蹈覆轍。


raw-image


課程帶你跳出照顧者的視角,

去理解失智爸媽的觀點和想法,

也帶你看到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

照顧者的需要的是平順、安穩、快速的處理問題;

但失智爸媽的想法呢?

他們想要做自己、

讓自己快樂、

用自己舒服的方式做事情...,


不論是高齡父母或是失智爸媽,

我們需要有一個想法就是:


「所有的問題行為都是溝通的一種方式。」


但,

照顧者卻不是這麼想,

這些問題行為都是他們在亂、他們寂寞、空虛、他們沒事找事作...,


用這樣的想法只會讓照顧的子女憑添更多的煩惱、憤怒。

你想你的,他作他的,兩條平行的軌道永遠不會有交集,

當然沒辦法被解決。


所以課程中不用能夠馬上解決當下的問題,作為我們的方向。

因為照顧這件事不是一天、兩天可以結束,

所以如果要走得長遠,

勢必要有別於以往快速、粗暴的解決方式。


換作用


「可長可久的照顧品質與關係」 作為思考的核心,

才能夠具備解決問題的底層思維,

也藉這個思想延伸出照顧模式,

比較可能更接近我們的期望。


與「爸媽真的失智了嗎?」有差別嗎?


有人可能會問這門線上課程跟在2020年出版的紙本書

爸媽真的失智症了嗎?」有什麼不一樣嗎?


最大的三個差異點:


1、書本看到問題的深度和廣度較侷限


當我從醫院裡的角色進入到社區裡看到的問題更多,                              可以思考的解決方式也更廣,          也更能體會家屬的急迫解決問題的想法;                                                  同時也看到爸媽自身的需要。

所以在策略上就不會單純以某個方面去看事情,

而會用大局思維,

帶著這樣的角度,

你會看到更多可能的介入點。


2、短期解法還是長期解方


這不是是非對錯的問題,

也沒有非要怎麼解決的標準答案。

而是站在不同需要的照顧者去思考的結果。

有些人很需要短期見效的策略,

就建議還是可以去找這本書參考。

如果你是想要進行長期的處理問題,

這門課的內容一定可以改變你的思路。


3、用照顧者的角度想、照顧者和爸媽雙方的立場思考


在醫院工作時,

經常聽照顧者們的說法,

為了想辦法幫助他們,

所以都會以他們的角度看問題,

怎麼減輕他們的辛苦是我的唯一目標,

協助他們知道該怎麼想爸媽的問題。


在這門課裡,不僅讓照顧者知道自己的想法,                                            同時也知道失智爸媽的想法,             並非能夠讓你魚與熊掌都可兼得,    但可以讓你可以有取捨、有選擇,      讓你有餘裕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再決定該往哪裡走?


在這邊也不會評價你的選擇孰是孰非,

而我相信對你而言, 所有的選擇結果都是你在當時最適當的照顧方式。


所以在這門課程,

我個人覺得這也是一個成為熟成照顧者的過程中,

人人都該具備的一個能力!


我期望幫助每一位照顧者, 在照顧失智爸媽的時候, 能夠擁有自己分析問題, 並發展屬於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以便未來在面對各樣問題時, 都有能力找出屬於自己的解方。

如果你覺得課程的想法讓你感同身受,     我的作法,也或許讓你覺得值得參考。     也請點擊下方課程連結,

看看這堂課的更完整介紹吧!

成熟大人的人生課題:與失智父母的相處策略及心態調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理師品牌孵化基地
147會員
179內容數
這是一個提供心理師與心理工作者 商業商業思維、品牌產出行銷策略的基地, 協助心理師與心理工作者完備自己的產品與服務。
2024/10/04
本文探討如何理解失智症患者的行為和反應,透過溫蒂·蜜雪兒的經歷,揭示失智者在情感、飲食、聽覺和視覺上的挑戰。在照顧失智症患者的過程中,尋找替代方法以面對困難的行為是至關重要的,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改善照護策略。
Thumbnail
2024/10/04
本文探討如何理解失智症患者的行為和反應,透過溫蒂·蜜雪兒的經歷,揭示失智者在情感、飲食、聽覺和視覺上的挑戰。在照顧失智症患者的過程中,尋找替代方法以面對困難的行為是至關重要的,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改善照護策略。
Thumbnail
2024/09/27
在本篇文章中,作者強調學習過程中應避免僅關注病症的表面。 對失智症的理解要多層次,照顧者和醫療人員需要具備對症狀與病程的全面評估能力,也要關注高齡者身體與心理上的互相影響。 最後,作者提供了策略幫助家屬與照顧者更有效地記錄和分析症狀,避免錯誤判斷和焦慮。本文適合對長期照護與失智症認識有興趣的人閱讀。
Thumbnail
2024/09/27
在本篇文章中,作者強調學習過程中應避免僅關注病症的表面。 對失智症的理解要多層次,照顧者和醫療人員需要具備對症狀與病程的全面評估能力,也要關注高齡者身體與心理上的互相影響。 最後,作者提供了策略幫助家屬與照顧者更有效地記錄和分析症狀,避免錯誤判斷和焦慮。本文適合對長期照護與失智症認識有興趣的人閱讀。
Thumbnail
2024/09/21
面對家人離世的低落情緒,高齡者常面對失去親人的痛苦。透過分享與他們的美好回憶,這些離世的家人能夠以無形的遺產繼續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這篇文章探討他們如何透過健康習慣、善良的行為及積極的學習態度來建立起深厚的家庭關係,並教導我們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即使他們已經離開,這份影響仍然會陪伴著我們走過人生。
Thumbnail
2024/09/21
面對家人離世的低落情緒,高齡者常面對失去親人的痛苦。透過分享與他們的美好回憶,這些離世的家人能夠以無形的遺產繼續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這篇文章探討他們如何透過健康習慣、善良的行為及積極的學習態度來建立起深厚的家庭關係,並教導我們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即使他們已經離開,這份影響仍然會陪伴著我們走過人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許多家庭會面對孩子情緒上的挑戰。 從心理師陳品皓的著作《心理韌性》中的觀點出發,重申了情緒教育的重要性,並探討了母親在孩子情緒表達中的角色。希望能通過這些方法,幫助孩子建立心理韌性,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許多家庭會面對孩子情緒上的挑戰。 從心理師陳品皓的著作《心理韌性》中的觀點出發,重申了情緒教育的重要性,並探討了母親在孩子情緒表達中的角色。希望能通過這些方法,幫助孩子建立心理韌性,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其實每個人的每時每刻都在學習,學習著知識、觀念、技能…,也學習著怎麼在生活中讓自己過的開心愉快…
Thumbnail
其實每個人的每時每刻都在學習,學習著知識、觀念、技能…,也學習著怎麼在生活中讓自己過的開心愉快…
Thumbnail
早上參加弘毓社會福利基金會的家長聯誼會 看見孩子的優點 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成長課程> 感謝社工們用心安排 🙏 感謝老師用心的分享 ❣️ 過程也有收到老師準備的講義和小卡 💌 而在彼此交流的時候也有慢慢收穫 可以感受到每位家長 都是很盡心盡力的維持親子關係 包含在
Thumbnail
早上參加弘毓社會福利基金會的家長聯誼會 看見孩子的優點 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成長課程> 感謝社工們用心安排 🙏 感謝老師用心的分享 ❣️ 過程也有收到老師準備的講義和小卡 💌 而在彼此交流的時候也有慢慢收穫 可以感受到每位家長 都是很盡心盡力的維持親子關係 包含在
Thumbnail
女兒從上個月開始就暫停語言職能治療課程 但換個角度想,這也是好的開始 😊 而自己抽空時也會陪女兒有不同互動 👩‍👦 也會安排不同親子活動來提供給女兒 👶 或是自己也會想方設法做些不同的規劃進行測試跟觀察 👀 然後再一同記錄下屬於妳的成長日誌 📚 慢慢的,也會找出
Thumbnail
女兒從上個月開始就暫停語言職能治療課程 但換個角度想,這也是好的開始 😊 而自己抽空時也會陪女兒有不同互動 👩‍👦 也會安排不同親子活動來提供給女兒 👶 或是自己也會想方設法做些不同的規劃進行測試跟觀察 👀 然後再一同記錄下屬於妳的成長日誌 📚 慢慢的,也會找出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將會不定時發表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https://r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將會不定時發表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https://r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