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試,怎麼知道自己可以做到?」——成長從挑戰自己開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嘗試做一些你不擅長的事,否則你永遠不會成長


大家好,我是竹影。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一個深刻影響我生活的觀點,那就是:「嘗試做一些你不擅長的事,否則你永遠不會成長。」

這句話可能聽起來簡單,甚至有點老生常談,但實際上,它隱藏著一個極為重要的生活哲學,尤其對於30到50歲之間的我們來說,這個階段是自我重塑、成長和適應變化的關鍵時期。如果你像我一樣,可能已經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往往更喜歡待在自己的舒適圈裡。畢竟,舒適圈是安全的,熟悉的,讓我們覺得自己控制著一切。

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一旦長期待在舒適圈內,成長的速度就會慢下來。更可怕的是,當我們越來越擅長一件事時,我們可能會開始回避那些我們不擅長、甚至害怕去嘗試的事物。這不僅限制了我們的潛力,還讓我們的生活一成不變。

我的個人故事:從軟體系統分析師到業務工作的轉變

在我決定改變之前,我是一名軟體系統分析師,這是我從學校畢業後第一份正式的職業。當時的我,沉浸在分析系統架構、解決技術問題、寫代碼、以及與工程師團隊的日常協作中。軟體分析這份工作對我來說是舒適的,因為它符合我的邏輯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開始感覺到某種無法言喻的瓶頸——儘管我的工作穩定且舒適,但似乎缺少了一些挑戰和新鮮感。

由於生活中發生了一些變故,我需要更彈性的工作時間以及能夠賺取更多收入的方式,這讓我開始考慮轉型到業務工作。這個想法促使我思考:是否已經過於依賴自己在技術領域的專長,而忽略了探索其他潛力的機會?

業務工作對我來說,完全是另一個世界。與技術領域不同,業務要求的是更多的人際互動、快速決策、以及深刻理解市場需求和客戶期望。當時的我對這些感到陌生且不擅長,因此對於這個轉型充滿了顧慮和恐懼。起初,我對這個想法保持猶豫,擔心自己無法適應這麼大的轉變。

但經過幾天的思考,我意識到,正是這種恐懼和未知,可能正是我需要的動力。我告訴自己:「如果我不嘗試,我永遠不會知道自己是否能在這個全新的領域中有所成長。」

跨出舒適圈的第一步

決定接受這個挑戰後,我從系統分析師的角色轉向了業務拓展和客戶關係的工作。這個過程並不輕鬆,尤其是在一開始。我必須學習如何與客戶交流,如何挖掘需求,並學會處理那些超出我過去技術專長的事情,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和不安。

和很多人一樣,我的第一反應是:我做不到。當時的我,在技術領域裡已經擁有數年經驗,深知如何解決代碼和系統中的各種問題,但現在,我得學會解決「人」的問題——理解客戶的痛點、商業需求,以及如何提供他們真正需要的解決方案。

剛開始的幾個月,我完全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如何開發客戶,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各種不同類型客戶的問題。甚至因為過於執著於專業度問題,我不懂得如何引導客戶說出需求,因而忽視了了解客戶背後的真實需要。這些挫折讓我感到迷茫,有時候我會懷疑自己是否真的適合業務工作。

從失敗中學習並成長

然而,正是這些挫折,讓我開始反思並調整自己的做法。每次的失敗,都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我開始學會聆聽——真正去聆聽客戶的需求,而不是僅僅從技術角度提供解決方案。我還學會了如何與人打交道,如何建立信任,這與寫代碼時一板一眼的邏輯不同,需要更多的情感投入和靈活變通。

慢慢地,我開始從中找到自己的節奏,也逐漸適應了業務工作的節奏。從最初的不安,到能夠自信地向客戶展示解決方案,並說服他們選擇我們的方案,這個過程讓我體會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這段經歷讓我真正明白,挑戰自我、走出舒適圈是成長的關鍵。如果當初我沒有勇氣踏出那一步,我現在依然只是一名技術人員,局限於自己熟悉的領域。而現在,我不僅擁有技術背景,還具備了業務拓展、客戶管理的能力,這讓我的職業生涯變得更加多樣化和豐富。

這種轉型並不是我天生就擅長的事,甚至在一開始,我是極為排斥的,但正是這個過程中的挑戰和學習,讓我成為了一個更全面的人。

走出舒適圈後的啟示

這段旅程告訴我,如果你一直在做自己擅長的事,可能會感到安全和舒適,但同時也可能會錯過許多成長的機會。只有當我們敢於挑戰自己、嘗試新事物,才會發現自己的潛力是無限的。

無論你現在的職業是什麼,都請記住,成長並不局限於你的專業範疇。跨出你的舒適圈,去嘗試那些你覺得不擅長的事情,你會驚訝於自己能做到什麼。正如我從技術領域轉向業務一樣,這個過程可能艱難,但它帶來的回報是無法估量的。

希望我的故事能給你帶來一些啟發,也許你現在正處於職業生涯的某個十字路口,對於未來充滿不確定和焦慮。如果是這樣,我鼓勵你勇敢嘗試一些新事物,接受挑戰,因為成長總是在你覺得最不舒適的地方等待著你。

你不試,怎麼知道自己可以做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生命體驗營
2會員
66內容數
靈魂來到地球就是各種體驗 閱讀、旅遊、寫作、學習,看見不同的風景 體驗生命,享受每一個當下
生命體驗營的其他內容
2024/12/04
每當壓力山大、心情煩亂時,我總習慣抬頭看天空。它那片藍,無論晴朗或陰雨,都像一面大大的鏡子,映照出自己的心境。倪匡說:「天空就在頭頂,每個人都有,很公平。」這句話簡單卻有力,它提醒我,原來還有什麼,是無論我們來自哪裡、擁有什麼,卻都能共享的。
2024/12/04
每當壓力山大、心情煩亂時,我總習慣抬頭看天空。它那片藍,無論晴朗或陰雨,都像一面大大的鏡子,映照出自己的心境。倪匡說:「天空就在頭頂,每個人都有,很公平。」這句話簡單卻有力,它提醒我,原來還有什麼,是無論我們來自哪裡、擁有什麼,卻都能共享的。
2024/11/15
界線:不是拒絕,而是尊重 幾年前,我和好友小婷為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爭執不休。她那天突然取消我們早已約定的聚會,理由是「臨時想待在家」。對我來說,這樣的舉動簡直是無理取鬧。我執著於她應該守約,而她卻堅持自由更重要。幾輪冷戰下來,我才明白問題的核心:我期待她改變,成為一個更「可靠」的朋友,卻忽略了她
2024/11/15
界線:不是拒絕,而是尊重 幾年前,我和好友小婷為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爭執不休。她那天突然取消我們早已約定的聚會,理由是「臨時想待在家」。對我來說,這樣的舉動簡直是無理取鬧。我執著於她應該守約,而她卻堅持自由更重要。幾輪冷戰下來,我才明白問題的核心:我期待她改變,成為一個更「可靠」的朋友,卻忽略了她
2024/11/01
在台北這座不夜城裡,每個人似乎都忙著追逐什麼。然而,你是否也曾想過,或許真正值得追求的,並不是眼前的成就,而是內心深處那一絲被忽略的渴望?小君在日常裡偶然讀到的一句話,讓她踏上了一條前所未有的探索之路。在熟悉的生活裡,她逐漸發現那些被塵封的夢想,找回那份讓自己感到充實的平靜。
2024/11/01
在台北這座不夜城裡,每個人似乎都忙著追逐什麼。然而,你是否也曾想過,或許真正值得追求的,並不是眼前的成就,而是內心深處那一絲被忽略的渴望?小君在日常裡偶然讀到的一句話,讓她踏上了一條前所未有的探索之路。在熟悉的生活裡,她逐漸發現那些被塵封的夢想,找回那份讓自己感到充實的平靜。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篇文章回顧作者從學業到職場的成長歷程。國中成績差,高中靠策略考上政大,但大學時沉迷電玩,初入職場未升遷且收入低迷。後來在研究所畢業後,作者發現有願景、策略和計劃的重要性,逐漸找到職場方向。文章強調,即使不聰明,只要有清晰願景、策略及努力執行,也能在職場上成功。
Thumbnail
這篇文章回顧作者從學業到職場的成長歷程。國中成績差,高中靠策略考上政大,但大學時沉迷電玩,初入職場未升遷且收入低迷。後來在研究所畢業後,作者發現有願景、策略和計劃的重要性,逐漸找到職場方向。文章強調,即使不聰明,只要有清晰願景、策略及努力執行,也能在職場上成功。
Thumbnail
怎麼說呢?人生經歷了3階段工作來說,潛伏期,事業心必須在檯面下,因為能力不足。 成長期,開始被重視了,當時經過許多不看好,看不起之類的,以為是好的,實際上暗潮洶湧,總之目前應該有點挺過了。 下一個階段,去我去我想去的地方,學我想學的事情,人生不要遺憾,剩下2/3不能浪費啊! 對自己喊話,相信看
Thumbnail
怎麼說呢?人生經歷了3階段工作來說,潛伏期,事業心必須在檯面下,因為能力不足。 成長期,開始被重視了,當時經過許多不看好,看不起之類的,以為是好的,實際上暗潮洶湧,總之目前應該有點挺過了。 下一個階段,去我去我想去的地方,學我想學的事情,人生不要遺憾,剩下2/3不能浪費啊! 對自己喊話,相信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價值和對工作的期許,並對未來提出了一些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價值和對工作的期許,並對未來提出了一些思考。
Thumbnail
假如高三那年就能接收到這樣的資訊,不知道還會不會是現在這個自己啊。
Thumbnail
假如高三那年就能接收到這樣的資訊,不知道還會不會是現在這個自己啊。
Thumbnail
在30歲過後,我感覺自己突然停了下來,不知道該往哪去,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 想起一直以來努力的自己,認真唸書,進入前三志願的高中、唸了所謂頂大商院,順利進入外商、升遷,結婚、買了房子,我一直向上仰望,向前走,來到了30歲初頭,卻突然看不清晰前方的路,不知目標與方向...
Thumbnail
在30歲過後,我感覺自己突然停了下來,不知道該往哪去,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 想起一直以來努力的自己,認真唸書,進入前三志願的高中、唸了所謂頂大商院,順利進入外商、升遷,結婚、買了房子,我一直向上仰望,向前走,來到了30歲初頭,卻突然看不清晰前方的路,不知目標與方向...
Thumbnail
人。 過去,迷茫、無動力;現在,體認自我、尋找方向;未來,勇敢追尋自我的一段有關走出迷夢迎向希望的過程。 我們或曾因種種因素,找不到方向、感到自我與此世界的不同步感,甚至害怕與懷疑自己。不過,其實改變並沒有那麼困難,一旦決心,就已經踏上了這條路。
Thumbnail
人。 過去,迷茫、無動力;現在,體認自我、尋找方向;未來,勇敢追尋自我的一段有關走出迷夢迎向希望的過程。 我們或曾因種種因素,找不到方向、感到自我與此世界的不同步感,甚至害怕與懷疑自己。不過,其實改變並沒有那麼困難,一旦決心,就已經踏上了這條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