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試,怎麼知道自己可以做到?」——成長從挑戰自己開始!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嘗試做一些你不擅長的事,否則你永遠不會成長


大家好,我是竹影。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一個深刻影響我生活的觀點,那就是:「嘗試做一些你不擅長的事,否則你永遠不會成長。」

這句話可能聽起來簡單,甚至有點老生常談,但實際上,它隱藏著一個極為重要的生活哲學,尤其對於30到50歲之間的我們來說,這個階段是自我重塑、成長和適應變化的關鍵時期。如果你像我一樣,可能已經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往往更喜歡待在自己的舒適圈裡。畢竟,舒適圈是安全的,熟悉的,讓我們覺得自己控制著一切。

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一旦長期待在舒適圈內,成長的速度就會慢下來。更可怕的是,當我們越來越擅長一件事時,我們可能會開始回避那些我們不擅長、甚至害怕去嘗試的事物。這不僅限制了我們的潛力,還讓我們的生活一成不變。

我的個人故事:從軟體系統分析師到業務工作的轉變

在我決定改變之前,我是一名軟體系統分析師,這是我從學校畢業後第一份正式的職業。當時的我,沉浸在分析系統架構、解決技術問題、寫代碼、以及與工程師團隊的日常協作中。軟體分析這份工作對我來說是舒適的,因為它符合我的邏輯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開始感覺到某種無法言喻的瓶頸——儘管我的工作穩定且舒適,但似乎缺少了一些挑戰和新鮮感。

由於生活中發生了一些變故,我需要更彈性的工作時間以及能夠賺取更多收入的方式,這讓我開始考慮轉型到業務工作。這個想法促使我思考:是否已經過於依賴自己在技術領域的專長,而忽略了探索其他潛力的機會?

業務工作對我來說,完全是另一個世界。與技術領域不同,業務要求的是更多的人際互動、快速決策、以及深刻理解市場需求和客戶期望。當時的我對這些感到陌生且不擅長,因此對於這個轉型充滿了顧慮和恐懼。起初,我對這個想法保持猶豫,擔心自己無法適應這麼大的轉變。

但經過幾天的思考,我意識到,正是這種恐懼和未知,可能正是我需要的動力。我告訴自己:「如果我不嘗試,我永遠不會知道自己是否能在這個全新的領域中有所成長。」

跨出舒適圈的第一步

決定接受這個挑戰後,我從系統分析師的角色轉向了業務拓展和客戶關係的工作。這個過程並不輕鬆,尤其是在一開始。我必須學習如何與客戶交流,如何挖掘需求,並學會處理那些超出我過去技術專長的事情,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和不安。

和很多人一樣,我的第一反應是:我做不到。當時的我,在技術領域裡已經擁有數年經驗,深知如何解決代碼和系統中的各種問題,但現在,我得學會解決「人」的問題——理解客戶的痛點、商業需求,以及如何提供他們真正需要的解決方案。

剛開始的幾個月,我完全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如何開發客戶,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各種不同類型客戶的問題。甚至因為過於執著於專業度問題,我不懂得如何引導客戶說出需求,因而忽視了了解客戶背後的真實需要。這些挫折讓我感到迷茫,有時候我會懷疑自己是否真的適合業務工作。

從失敗中學習並成長

然而,正是這些挫折,讓我開始反思並調整自己的做法。每次的失敗,都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我開始學會聆聽——真正去聆聽客戶的需求,而不是僅僅從技術角度提供解決方案。我還學會了如何與人打交道,如何建立信任,這與寫代碼時一板一眼的邏輯不同,需要更多的情感投入和靈活變通。

慢慢地,我開始從中找到自己的節奏,也逐漸適應了業務工作的節奏。從最初的不安,到能夠自信地向客戶展示解決方案,並說服他們選擇我們的方案,這個過程讓我體會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這段經歷讓我真正明白,挑戰自我、走出舒適圈是成長的關鍵。如果當初我沒有勇氣踏出那一步,我現在依然只是一名技術人員,局限於自己熟悉的領域。而現在,我不僅擁有技術背景,還具備了業務拓展、客戶管理的能力,這讓我的職業生涯變得更加多樣化和豐富。

這種轉型並不是我天生就擅長的事,甚至在一開始,我是極為排斥的,但正是這個過程中的挑戰和學習,讓我成為了一個更全面的人。

走出舒適圈後的啟示

這段旅程告訴我,如果你一直在做自己擅長的事,可能會感到安全和舒適,但同時也可能會錯過許多成長的機會。只有當我們敢於挑戰自己、嘗試新事物,才會發現自己的潛力是無限的。

無論你現在的職業是什麼,都請記住,成長並不局限於你的專業範疇。跨出你的舒適圈,去嘗試那些你覺得不擅長的事情,你會驚訝於自己能做到什麼。正如我從技術領域轉向業務一樣,這個過程可能艱難,但它帶來的回報是無法估量的。

希望我的故事能給你帶來一些啟發,也許你現在正處於職業生涯的某個十字路口,對於未來充滿不確定和焦慮。如果是這樣,我鼓勵你勇敢嘗試一些新事物,接受挑戰,因為成長總是在你覺得最不舒適的地方等待著你。

你不試,怎麼知道自己可以做到?

1會員
57內容數
金融學習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知識交響曲 的其他內容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可能面臨自我懷疑,職場壓力、家庭責任和健康問題都可能令我們感到不安。瞭解如何將過去的成功經驗轉化為動力,面對失敗時的心態轉變,以及尋求支持的力量。最終,選擇相信自己,成為一個習慣,讓自己在生活的不同階段中勇敢面對挑戰。
人生是一場充滿選擇與挑戰的旅程,堅持和放棄是兩個看似矛盾但卻互為關聯的選擇。本篇文章探討了錯誤的堅持與輕易的放棄,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及成就。透過自我反思、接受挫折、設定合理預期和尋求外部建議,我們可以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平衡,以避免未來的遺憾,邁向更有意義的人生。
成功,不是簡單的達成某個目標,更不是他人眼中的榮耀或掌聲。 真正的成功,源於我們對處境的掌握,對自身的定義,而非被環境所左右或限制。當你能夠掌控自己的思維方式,重新詮釋你所面對的挑戰,那麼,你已經在內心深處,取得了一場無形的勝利。 人生的旅途上,困境似乎無時無刻不在考驗著我們。有時候,一個突如其
生活不完美,不代表它不美。 這句話讓我想起法國哲學家安德烈·紀德(André Gide)曾說過:「如果有一天,我們的生命變得毫無瑕疵,那麼它將失去所有的光彩。」生活中的不完美,正是我們體驗美麗的契機。正因為有缺憾,我們才更懂得珍惜那些稍縱即逝的美好時光。 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們難免會遇到挫折與困難
1. 合作賽局與信任建立 電影情節:阿寶在電影中必須與師傅和其他功夫大師合作,學習如何成為一名真正的功夫戰士。初期,其他大師對阿寶持懷疑態度,但阿寶的真誠和努力逐漸贏得了他們的信任。 賽局理論:這反映了一種典型的合作賽局,其中參與者最初可能對合作持保留態度,但隨著遊戲進行,逐漸建立起相互信任。
台灣的夜市文化真的是非常特別,不僅是台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吸引外國遊客的一大亮點。夜市不只是吃吃喝喝的地方,更是一種充滿了熱鬧氣氛的社交場域。讓我來跟你分享一下,什麼是台灣的夜市文化吧! 1. 從哪裡開始? 夜市文化其實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大概是從傳統的市集演變而來的。當時的攤販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可能面臨自我懷疑,職場壓力、家庭責任和健康問題都可能令我們感到不安。瞭解如何將過去的成功經驗轉化為動力,面對失敗時的心態轉變,以及尋求支持的力量。最終,選擇相信自己,成為一個習慣,讓自己在生活的不同階段中勇敢面對挑戰。
人生是一場充滿選擇與挑戰的旅程,堅持和放棄是兩個看似矛盾但卻互為關聯的選擇。本篇文章探討了錯誤的堅持與輕易的放棄,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及成就。透過自我反思、接受挫折、設定合理預期和尋求外部建議,我們可以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平衡,以避免未來的遺憾,邁向更有意義的人生。
成功,不是簡單的達成某個目標,更不是他人眼中的榮耀或掌聲。 真正的成功,源於我們對處境的掌握,對自身的定義,而非被環境所左右或限制。當你能夠掌控自己的思維方式,重新詮釋你所面對的挑戰,那麼,你已經在內心深處,取得了一場無形的勝利。 人生的旅途上,困境似乎無時無刻不在考驗著我們。有時候,一個突如其
生活不完美,不代表它不美。 這句話讓我想起法國哲學家安德烈·紀德(André Gide)曾說過:「如果有一天,我們的生命變得毫無瑕疵,那麼它將失去所有的光彩。」生活中的不完美,正是我們體驗美麗的契機。正因為有缺憾,我們才更懂得珍惜那些稍縱即逝的美好時光。 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們難免會遇到挫折與困難
1. 合作賽局與信任建立 電影情節:阿寶在電影中必須與師傅和其他功夫大師合作,學習如何成為一名真正的功夫戰士。初期,其他大師對阿寶持懷疑態度,但阿寶的真誠和努力逐漸贏得了他們的信任。 賽局理論:這反映了一種典型的合作賽局,其中參與者最初可能對合作持保留態度,但隨著遊戲進行,逐漸建立起相互信任。
台灣的夜市文化真的是非常特別,不僅是台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吸引外國遊客的一大亮點。夜市不只是吃吃喝喝的地方,更是一種充滿了熱鬧氣氛的社交場域。讓我來跟你分享一下,什麼是台灣的夜市文化吧! 1. 從哪裡開始? 夜市文化其實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大概是從傳統的市集演變而來的。當時的攤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這篇文章回顧作者從學業到職場的成長歷程。國中成績差,高中靠策略考上政大,但大學時沉迷電玩,初入職場未升遷且收入低迷。後來在研究所畢業後,作者發現有願景、策略和計劃的重要性,逐漸找到職場方向。文章強調,即使不聰明,只要有清晰願景、策略及努力執行,也能在職場上成功。
變化才是永恆,為收入而做的全職工作總有使人疲憊不堪的時候,殺那的衝動就是轉變的契機,幾行的離職通知書結束多年的付出,離開的一刻,如夢般似醒還睡。
Thumbnail
在疫情期間,我面對工作焦慮與自我懷疑,感到無法再忍受無熱情的職場。經過一番掙扎,我衝動選擇裸辭,雖然失去收入帶來焦慮,但也讓我重新思考未來的方向與人生目標。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感謝你的提問。每個人在面對職業生涯的選擇時,都會有各自的疑惑和迷茫,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你提到對技術不感興趣,並且不想學寫程式,但擔心這樣會無法進入科技產業。這個問題其實反映了許多人的心聲,也觸及了現代職場中的一個關鍵議題。我會盡力為你解答,希望這篇內容能幫助你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Thumbnail
怎麼說呢?人生經歷了3階段工作來說,潛伏期,事業心必須在檯面下,因為能力不足。 成長期,開始被重視了,當時經過許多不看好,看不起之類的,以為是好的,實際上暗潮洶湧,總之目前應該有點挺過了。 下一個階段,去我去我想去的地方,學我想學的事情,人生不要遺憾,剩下2/3不能浪費啊! 對自己喊話,相信看
建構在我的突破上面 即將轉職的下一份工作 是我以前不想做的 一直拒絕的類型 以前的我認為我不適合
Thumbnail
職涯旅途上往往伴隨著挫折與成長。作者透過分享自身在職涯中的三大職涯挫折,然後透過『跨出舒適圈』、『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為熱愛的領域堅持』,找到目前自在的工作狀態,並走上職涯諮詢助人事業的道路。
Thumbnail
探討工作和職業的不同,以及對2023年的挑戰和期望,並強調通過親身經歷來瞭解自己的喜好和價值觀。
從我其他的文章中可以對我的性格略知一二,文章一定要是言有物,架構完整,不能忍受內容毫無建設性 這在生活和工作上,習慣就是要準備好、研究好之後才行動,當然這在大部分的時候為我帶來不少優點,像是少花一些試錯成本,不會衝動購物 但在人生的旅途上,卻因此嘗試的次數很少...
Thumbnail
我認為能在一開始就承認:「自己不知道要做什麼」,遠勝過於:「我以為自己適合做什麼」。 如果有了解我的轉職故事的話,會知道在我在大學畢業以前,非常篤定自己「很適合走語言」這條路,這讓我在遇到機會時出現一個很不可取的思維:「反正我都要走語言相關的路,我幹嘛還要花時間去嘗試毫不相關的事?」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這篇文章回顧作者從學業到職場的成長歷程。國中成績差,高中靠策略考上政大,但大學時沉迷電玩,初入職場未升遷且收入低迷。後來在研究所畢業後,作者發現有願景、策略和計劃的重要性,逐漸找到職場方向。文章強調,即使不聰明,只要有清晰願景、策略及努力執行,也能在職場上成功。
變化才是永恆,為收入而做的全職工作總有使人疲憊不堪的時候,殺那的衝動就是轉變的契機,幾行的離職通知書結束多年的付出,離開的一刻,如夢般似醒還睡。
Thumbnail
在疫情期間,我面對工作焦慮與自我懷疑,感到無法再忍受無熱情的職場。經過一番掙扎,我衝動選擇裸辭,雖然失去收入帶來焦慮,但也讓我重新思考未來的方向與人生目標。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感謝你的提問。每個人在面對職業生涯的選擇時,都會有各自的疑惑和迷茫,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你提到對技術不感興趣,並且不想學寫程式,但擔心這樣會無法進入科技產業。這個問題其實反映了許多人的心聲,也觸及了現代職場中的一個關鍵議題。我會盡力為你解答,希望這篇內容能幫助你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Thumbnail
怎麼說呢?人生經歷了3階段工作來說,潛伏期,事業心必須在檯面下,因為能力不足。 成長期,開始被重視了,當時經過許多不看好,看不起之類的,以為是好的,實際上暗潮洶湧,總之目前應該有點挺過了。 下一個階段,去我去我想去的地方,學我想學的事情,人生不要遺憾,剩下2/3不能浪費啊! 對自己喊話,相信看
建構在我的突破上面 即將轉職的下一份工作 是我以前不想做的 一直拒絕的類型 以前的我認為我不適合
Thumbnail
職涯旅途上往往伴隨著挫折與成長。作者透過分享自身在職涯中的三大職涯挫折,然後透過『跨出舒適圈』、『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為熱愛的領域堅持』,找到目前自在的工作狀態,並走上職涯諮詢助人事業的道路。
Thumbnail
探討工作和職業的不同,以及對2023年的挑戰和期望,並強調通過親身經歷來瞭解自己的喜好和價值觀。
從我其他的文章中可以對我的性格略知一二,文章一定要是言有物,架構完整,不能忍受內容毫無建設性 這在生活和工作上,習慣就是要準備好、研究好之後才行動,當然這在大部分的時候為我帶來不少優點,像是少花一些試錯成本,不會衝動購物 但在人生的旅途上,卻因此嘗試的次數很少...
Thumbnail
我認為能在一開始就承認:「自己不知道要做什麼」,遠勝過於:「我以為自己適合做什麼」。 如果有了解我的轉職故事的話,會知道在我在大學畢業以前,非常篤定自己「很適合走語言」這條路,這讓我在遇到機會時出現一個很不可取的思維:「反正我都要走語言相關的路,我幹嘛還要花時間去嘗試毫不相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