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像中的求職對手真的是你的對手嗎?或是你才是自己的對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先前到某私立大學協助職涯諮詢,來談的學生嚮往的工作與職涯路徑,大多跟所唸科系沒有直接相關,這在現在多元發展的趨勢下,似乎正常不過。不過,我也觀察到有些有趣的現象,像是將重點放在自己缺乏的部分、對於想做的工作停留在蒐集資訊階段,缺乏實際接觸經驗,以及過度放大與未知競爭者同台較勁的恐懼。


將想要停留在想像,錯過累積時間點

舉例來說,有來談學生想要從事跟導遊、領隊相關的工作,但是起心動念比較來自於自己對於相關工作的初淺概念,尚未進入到搜尋資訊、諮詢相關業界人士甚至弄清楚考試需要的科目與資格等步驟,也尚不理解華語導遊、領隊與外語導遊、領隊等不同工作內容與服務對象的差別。這樣的知識落差,或許更多來自於習慣被動接收資訊,而非主動蒐集資訊的習慣,傾向被動等待到需要做決定的時間點,才在時間或是身邊家長或同儕壓力下,匆促做了當下看來最好的決定。


但是,若將對相關產業感興趣的時間點倒推,或許這樣的興趣早就在大一、大二時就萌芽,當時若能老老實實地搜尋、探索相關資訊,或許會更早就發現高中畢業的自己,已經有應考資格,而在先前的幾個寒暑假,或許也就可以到相關產業工讀,可以透過實際浸淫在目標產業中,了解產業的上下游與實務知識,也幫自己連結實務的人脈。


將重點放在缺乏,錯過展現自己優勢的機會

另外,也有來談學生將重點放在自己缺乏的部分,擔心自己的私立大學學歷無法與國立大學學生競爭,或是自己的英文不夠好,詢問大概多益要到幾分才能符合用人單位門檻?其實這樣的提問,仍未跳脫被動等待篩選或淘汰的思維,只將自己的籌碼限定在普遍條件式的門檻,無論是學歷、語言證照、程式語言等外顯資格。


然而,這樣的思維卻往往排除了個人在不同生命經驗積累下,每個人所具備不同性格、經驗、技能之間的差異。舉例來說,與其比較多益考試分數是500分還是600分,如果有接待國外學生的親善大使或是語言交換資歷,或許更能證明自己對於外語的自學動機,以及運用外語與人溝通、實際用於專案的能力。


企業挑人不是食品工廠挑水果,而是挑讓團隊更好的人

其實,每個企業在找的人,並不是某個符合標準的人,而是適合特定工作需求與特定團隊的人。企業選人的原則,並不是像是食品工廠進行品管篩選,超過某些重量或是尺寸的水果就會被篩掉。求職更像網路交友或配對,除了履歷的外在條件過了第一關,更看重求職者在過往經歷、面試中展現出自己所累積的經驗、技能,以及求職者如何輔助或補充既有團隊的能力。


記得自己有次的公關工作面試,總共面試了五關到了最後一關,在面試過程中,面試官的提問或是一起討論的實務案例都可以應答如流,但最後我沒有拿到那個工作機會。後來,基於好奇問了負責招募的人資夥伴,後來得到的答案是團隊最後決定要招募的人,可以讓既有團隊的有「更好的團隊組成」。


後來知道是哪位候選人拿到工作後,我了解了該位候選人的背景,更了解人資夥伴所說的「更好的團隊組成」是什麼意思,包括該候選人的企業年資、專業年資或是跨國的工作經驗等,要帶領既有團隊的資深成員的能力,都會是更合適既有團隊的人選。但這樣的選人邏輯,通常不會是求職者一開始知道,或是之後有辦法問得到的。


如果將這樣的邏輯換到投遞履歷與求職上,求職者與其去揣想與自己競爭同一工作競爭者的狀態,資歷有多優秀,或許求職者更可以做的功課是,將專注力拉回自己的身上,試著仔細梳理自己的經歷、能力與可能可以貢獻既有團隊的部分,無論是特殊的學習/產業相關經歷、專案、還是曾經歷過目標求職產業上下游公司的歷練,都是可以補足團隊,讓團隊更好的加分項。


有了你之後,你未來的團隊會更好嗎?

回到求職與長期的職涯探索,在向外探索可能感興趣的產業與職缺時,身為求職者,或許更應該回到自己現有的座標,整理自己過往一路走來,具體幫助他人與團隊的成就,與可資證明的經歷,讓用人單位主管與既有團隊,可以具體想像,有了你的加入,我們的團隊可以獲得什麼技能與經驗的補充,你是能讓我們團隊更好的人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公關人生相談室的沙龍
276會員
215內容數
職涯像是不同目的地的旅行,每次路上收盡的風景都是未來人生的養分,願每個人都有自己一段美好的旅程!Bon Voyage!
2024/09/23
近日在LinkedIn上看到一篇文章,談到好的領導者,就像是Wi-Fi一樣,可以把人連結起來,而不是讓人失去連結。好的領導者,會激勵團隊成員,即便當工作成果不如預期,仍會支持團隊成員、支持團隊成員成長而非粉碎信心、善於聆聽而非只是單向述說,也會慶賀團隊成員的成功時刻。
Thumbnail
2024/09/23
近日在LinkedIn上看到一篇文章,談到好的領導者,就像是Wi-Fi一樣,可以把人連結起來,而不是讓人失去連結。好的領導者,會激勵團隊成員,即便當工作成果不如預期,仍會支持團隊成員、支持團隊成員成長而非粉碎信心、善於聆聽而非只是單向述說,也會慶賀團隊成員的成功時刻。
Thumbnail
2024/08/26
近日到家中附近新開的連鎖早餐店買早餐,在等待外帶的過程中,看到從戶外蒸騰的熱氣中外送員入店,本來以為只是要取餐拿了餐就走。後來聽到店員跟外送員開啟了以下的對話
Thumbnail
2024/08/26
近日到家中附近新開的連鎖早餐店買早餐,在等待外帶的過程中,看到從戶外蒸騰的熱氣中外送員入店,本來以為只是要取餐拿了餐就走。後來聽到店員跟外送員開啟了以下的對話
Thumbnail
2024/08/19
在職涯諮詢的歷程中,不免有許多感到迷惘的來談者,會詢問類似的問題:「我都已經OO歲了,現在轉職還來得及嗎?是否需要再回去學校拿個OO學位?」,或是「老師,我對OO工作有興趣,是不是該去考個OO證照再去申請?」。
Thumbnail
2024/08/19
在職涯諮詢的歷程中,不免有許多感到迷惘的來談者,會詢問類似的問題:「我都已經OO歲了,現在轉職還來得及嗎?是否需要再回去學校拿個OO學位?」,或是「老師,我對OO工作有興趣,是不是該去考個OO證照再去申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從學業挑戰與自我探索出發,學習如何找到自己的優勢技能,作者強調自我認知和了解個人優勢的重要性,適合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找到自己方向的讀者。
Thumbnail
從學業挑戰與自我探索出發,學習如何找到自己的優勢技能,作者強調自我認知和了解個人優勢的重要性,適合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找到自己方向的讀者。
Thumbnail
先前到某北部私立大學協助職涯諮詢,來談的學生嚮往的工作與職涯路徑,大多跟所唸科系沒有直接相關,這在現在多元發展的趨勢下,似乎正常不過。不過,我也觀察到有些有趣的現象,像是將重點放在自己缺乏的部分、對於想做的工作停留在蒐集資訊階段,缺乏實際接觸經驗,以及過度放大與未知競爭者同台較勁的恐懼。
Thumbnail
先前到某北部私立大學協助職涯諮詢,來談的學生嚮往的工作與職涯路徑,大多跟所唸科系沒有直接相關,這在現在多元發展的趨勢下,似乎正常不過。不過,我也觀察到有些有趣的現象,像是將重點放在自己缺乏的部分、對於想做的工作停留在蒐集資訊階段,缺乏實際接觸經驗,以及過度放大與未知競爭者同台較勁的恐懼。
Thumbnail
這是句很符合人直線思考的問句。 應該可以說「這是現代社會改不掉的思考模式。」 嵐嵐記憶猶新,在入學的時候會看到各系老師說「我們系畢業可以做哪些行業。」 然後臨近畢業潮,嵐嵐看見了好多人都在做或是找一些不是本科系相關的事情。 有些老師也會跟學生討論你要不找一些其他非科系相關的工作。 這些場景
Thumbnail
這是句很符合人直線思考的問句。 應該可以說「這是現代社會改不掉的思考模式。」 嵐嵐記憶猶新,在入學的時候會看到各系老師說「我們系畢業可以做哪些行業。」 然後臨近畢業潮,嵐嵐看見了好多人都在做或是找一些不是本科系相關的事情。 有些老師也會跟學生討論你要不找一些其他非科系相關的工作。 這些場景
Thumbnail
找工作就是自我推銷。若想成功,你必須呈現出一個符合資格、條件亮眼的自己,向對方表明你是誰、你能帶來什麼,以及你和其他應徵者有何不同。在面試時,「做初階工作的話條件太超標、做高階工作又不夠資格」的觀念,可能會是你遭遇的最大挑戰。這把雙面刃深深威脅著大多數脫離學界的人。
Thumbnail
找工作就是自我推銷。若想成功,你必須呈現出一個符合資格、條件亮眼的自己,向對方表明你是誰、你能帶來什麼,以及你和其他應徵者有何不同。在面試時,「做初階工作的話條件太超標、做高階工作又不夠資格」的觀念,可能會是你遭遇的最大挑戰。這把雙面刃深深威脅著大多數脫離學界的人。
Thumbnail
2023年夏天即將從外文系畢業的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和大部分的準畢業生一樣感到迷茫...看著身邊的朋友:有些正準備考公務員、有些選擇繼續攻讀研究所、有些跨領域走法或商、有些修過教育學程則決定往教職的方向努力......
Thumbnail
2023年夏天即將從外文系畢業的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和大部分的準畢業生一樣感到迷茫...看著身邊的朋友:有些正準備考公務員、有些選擇繼續攻讀研究所、有些跨領域走法或商、有些修過教育學程則決定往教職的方向努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自我認同和職涯規劃的相關概念,作者藉由自己的工作內容、校內資源圖和校外/企業資源連結等面向來分享對學生生涯規劃的心得。文中也提及了各個學校內部單位在生職涯領域的合作分工方式和辦活動時的心得體會。以及作者以自身經驗提供了在實踐中需要注意的事項。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自我認同和職涯規劃的相關概念,作者藉由自己的工作內容、校內資源圖和校外/企業資源連結等面向來分享對學生生涯規劃的心得。文中也提及了各個學校內部單位在生職涯領域的合作分工方式和辦活動時的心得體會。以及作者以自身經驗提供了在實踐中需要注意的事項。
Thumbnail
對於準備畢業的大學生或研究生來說,準備踏入職場一定感到很緊張,遇到的第一個困難通常就是「我應該找什麼樣的工作?」以及「履歷應該怎麼寫?」。
Thumbnail
對於準備畢業的大學生或研究生來說,準備踏入職場一定感到很緊張,遇到的第一個困難通常就是「我應該找什麼樣的工作?」以及「履歷應該怎麼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