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日本健康醫師小林弘杏在他的"自律神經要健康 先學會放棄"一書說:
自律神經控制著我們的生命線,當它在不平衡狀態,你就可能時常覺得心悸、失眠、全身無力,卻找不出病因。日本自律神經權威小林弘幸醫師找出了自己調整自律神經的方式,與你一起重拾身心靈健康。
說明: 人的心性主導情志, 情志會直接影響自律神經的交感與副交感射神經.
一旦自律神經嚴重失衡,身體和心理就容易被疾病入侵,兩者都會出現各種不適的症狀。
自律神經的紊亂會導致血管收縮,血液呈現混濁粘稠的狀態。於是,內臟的機能便會下降,賀爾蒙的平衡也會跟著失調,肌膚和頭髮也會大量失去光澤水嫩感。如果這種狀態長期持續下去的話,我們的心理和身體會馬上產生疾病的反應。
我們的身體是大約六十兆個細胞的集合體。為了讓每一個細胞都充分地發揮機能,充足的營養和氧氣不可或缺。我們透過飲食和呼吸來攝取營養和氧氣,靠著腸道和肺部進行吸收,然後藉由血液運送給各個細胞。此外,成為將每一個細胞的排泄物運送到體外的途徑、運送病原體等異物入侵或癌細胞形成時將之擊退的免疫細胞過來的也是血液。血液循環一變差,細胞的機能便會下降,而且免疫力也會降低。
自律神經就是沿著如此長的血管分布,控制著遍布全身的血管活動。也就是說,自律神經控制著我們的生命線。由此我們也可以說,自律神經處於平衡狀態時免疫力最高,對身體而言是最好的狀態。
自律神經最重要的是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平衡,但是,平常處於極大壓力下生活的我們,交感神經往往都居於優勢。這種平衡主要是由副交感神經的高低來掌控。也就是說,為了不讓交感神經處於過度優勢的地位,唯一的方法就是提高平常就居於下風的副交感神經的機能。
當交感神經居優勢,而副交感神經處於劣勢時,血管就會收縮,血液循環會變差,由於血液無法輸送到肌肉,所以人容易感到疲累,此外,大腦的血液循環也會變差,因此決策能力或判斷力也會鈍化。
當人感到安心時,血管會適度擴張,血液循環變成順暢運行的狀態。當血液循環好時,不只是不容易生病,也因為有充足的血液送達大腦,使得我們的集中力增加,判斷事物的正確度也會跟著提升。
以上. 小林弘杏都是從西方醫學的交感神經(自主與非自主神經)與血管,血液與新陳代謝功能論述他們間與心性、心志的相互關係. 其實,這與世界許多傳統宗教與古典醫學都在論述: "心性、情志、血管、血液、經絡、氣血、新陳代謝(生理機能)"都是相互關聯與互動作用的關係.
由此可以清楚結論: "心性與情志健康"帶動/主控"身體生理健康":如此才能達到身心靈全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