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7:如果急診成了日常?

更新於 2024/09/1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記得剛開始接手照顧父母的頭兩年,隨著他們的年紀愈大、身體機能逐漸出現病症時,無可避免的除了同一科門診的次數變多外,也同時增加了不同科別,直到醫生說因為用藥後病情穩定,可以領慢性處方簽後,去醫院門診的次數才會稍稍下降些。

印象中一個月最高紀錄,兩個人加起來總計要回門診10次,概算上等於平均3天就得去一次醫院報到,這還不算如果要做排檢、抽血等項目,幾乎天天奔波於家裡與醫院之間,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心情只有一個感想,以前是百貨公司各個樓層、各個專櫃聊若指掌,現在是醫院內部什麼科別、那種排檢,怎麼批價、領藥的動線,根本是閉著眼睛都可以走了,甚至是那個樓層的洗手間人少,我都可以馬上回答出來。

母親在世的時候,需要就醫的門診科別就有六科之多,一開始我帶著她去門診,就發現她其實對於需要花時間候診這件事沒耐心,也會因此找理由說,還是下次再來可以掛到前面的號碼,為此我只好研究一下醫院的掛號系統,如何可以如她所願?

說來也許是老天爺的眷顧,真讓我找到方法了,我們常看的這間醫院,醫生每日都有開放現場掛號的名額,而且號碼都很前面,我就看好每日早晨6點一到,立刻按下掛號鍵,運氣好時常常會掛到1號,這下好了,母親不但願意就診,心情還大為愉悅,當然這一招在父親身上同樣適用。

對我來說,他們心情好,我也跟著輕鬆,接著批價領藥的程序也就會快許多,在醫院的時間會縮短些,這部份後來在疫情期間很受用,因為對病人來說,不得不去醫院看門診,但當時醫院的危險性心知肚明,唯一的方法就是停留在院內的時間愈短愈好,這部份還真的是拜平常訓練有素之賜。

母親離世後,回醫院門診的次數當然就減少許多,回醫院時竟然還有些陌生,因為某些科別搬家了,例如:從A大樓調整到B大樓,還得花點時間再找回”熟悉”的感覺。但最近這半年,也許是父親年紀真的大了,身體機能隨之衰退,也消磨了他的耐心,常常稍有不適,立刻脾氣大發要求去急診找醫生,一開始我採取好言相勸,希望再觀察一下,沒考慮到每個人承受病痛的忍受力是不同的,面對父親的不適與當下的火爆脾氣,只有立刻照辦狂奔急診室。

幾次急診下來,SOP都是醫生簡單詢問之後,先照腹部超音波,再換衣服照腹部X光片,若是膀胱有尿就導尿,若是腸道內糞便太多,輕則用塞劑,重則用灌腸,再來就是耐心等候藥效發揮作用,無論是排便或是排尿,醫生的處置方式很給力,立即緩解父親的不舒服,然後簡單說明病情後,讓我們離開,但也都不忘婉轉的告訴我,因為病患年紀真的很大,沒關係,有不舒服就帶來!

每一次我心裡都是充滿感謝,因為只有這方法可以緩解老人家的不舒服與火爆的脾氣,雖然目前去急診變成了日常,某個角度看可能浪費了健保資源,但這也是我至今想到的唯一解方。對我而言,沒有立場去改變父親的想法,只是現下沒想到居然連急診我都可以熟門熟路!

對於過去與現在發生的事,我告訴自己就盡力做到即可,但未來我已默默許下心願,要顧好自己的身體,也要對自己心理建設,如果可以,我還是想做回那個對百貨公司或是大千世界,較為熟悉的小女孩。

文末我想說的是,家屬或照顧者別忘了告訴自己,我們都做的很好,隨時給自己一點肯定,也是我們的日常之一。


這是個人過往生活經驗的感受與分享,人生都不是順遂的,跌倒想辦法爬起來,期許自己是這樣的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今天遇到一則蠻有趣的電話,也是發生在上班的時段,我只能說急診這個單位,真的是百事都要想辦法處理,即使你不會的東西,也是要學著如何的回答及答覆,感覺上~急診又不是客服專線,怎會離專業越來越遠。
Thumbnail
醫病關係很難在短時間建立,剛開始我的醫生病患不多,我們能聊得很多,後來他的名氣逐漸響亮,每次門診都上百人,我們能說話的時間大量壓縮,有時短到只能用一個眼神來表達那段時間的情緒。經驗豐富的醫生也是一看就知道,有時無聲勝有聲。 從我二十多歲發病,這十幾年的時間想起來也是不可思議。
上週從未想過會跟急診醫生一起上大夜班 完整看到一整個半夜就醫的循環 因為我們情況嚴重不能離開必須等病房 真的剛好我時間較彈性才有辦法去解決這個臨時的緊急狀況 但應該不是每個家庭都能有這樣的角色 回想起來我真的覺得這裡是個"因緣俱足"具現化的地方 好事壞事都在這裡真實的發生 可能壞事
Thumbnail
關於急診給民眾一個概念就是我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在急診找到答案,這算是我的續集論壇風雲,所以我文章不時在提醒這件事情,急診並不是萬能,尤其在偏鄉的醫療急診,簡單說只要不是醫學中心,其實很多患者的狀況我們常常無法處理,甚至要轉院等情況就會發生。
Thumbnail
在急診的醫療裡面,很多民眾都以為急診是無所不能的一個單位,只要掛號就可以處理很多事情,結過殊不知急診甚麼都不能處理,就會讓有期待值得民眾與事後失望值的患者,不是不滿離去,就是事後再投訴醫院,上個月看到北部的醫院被投訴,就是沒值班醫師情況,這種問題在每家醫院都不時存在著。
Thumbnail
急診室待床患者 有增無減 最近一年來,各大醫院均鬧「床荒」,急診室待床患者有增無減,平均得等上兩三天。原本癌友兩周一次住院化療,卻變成一月一次,這讓病家萬分憂心,焦急問著主治醫師:「這真的沒有關係嗎?」再者,刷手護理師、麻醉專科護理師嚴重短缺,開刀房運作也受影響,不少病家在預定開刀日的前一天,突然
Thumbnail
在急診的醫療裡面,除了敘述到每個不同族群的生態、年齡相對應的疾病、醫療處置及臨床評估檢查,住院、轉院、緊急急救等等,急診就是一個字:急,緊急處理及立即處置,而很多的故事,在急診就會層出不窮。
Thumbnail
生病那些事(10) 這家醫院是最後一家醫院,他是跨縣市的醫院!我來返有五次吧⋯醫院看起來外觀破舊破舊⋯可是醫院內房間倒是還蠻新的!重點是空間很大還有一張桌子,但沒有電視之類的⋯可以打發時間,但是那邊的護理師都不錯⋯我記得當初我跟女朋友提分手,因為我知道自己不會好了,就算好了⋯未來生活也變了!不想拖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今天遇到一則蠻有趣的電話,也是發生在上班的時段,我只能說急診這個單位,真的是百事都要想辦法處理,即使你不會的東西,也是要學著如何的回答及答覆,感覺上~急診又不是客服專線,怎會離專業越來越遠。
Thumbnail
醫病關係很難在短時間建立,剛開始我的醫生病患不多,我們能聊得很多,後來他的名氣逐漸響亮,每次門診都上百人,我們能說話的時間大量壓縮,有時短到只能用一個眼神來表達那段時間的情緒。經驗豐富的醫生也是一看就知道,有時無聲勝有聲。 從我二十多歲發病,這十幾年的時間想起來也是不可思議。
上週從未想過會跟急診醫生一起上大夜班 完整看到一整個半夜就醫的循環 因為我們情況嚴重不能離開必須等病房 真的剛好我時間較彈性才有辦法去解決這個臨時的緊急狀況 但應該不是每個家庭都能有這樣的角色 回想起來我真的覺得這裡是個"因緣俱足"具現化的地方 好事壞事都在這裡真實的發生 可能壞事
Thumbnail
關於急診給民眾一個概念就是我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在急診找到答案,這算是我的續集論壇風雲,所以我文章不時在提醒這件事情,急診並不是萬能,尤其在偏鄉的醫療急診,簡單說只要不是醫學中心,其實很多患者的狀況我們常常無法處理,甚至要轉院等情況就會發生。
Thumbnail
在急診的醫療裡面,很多民眾都以為急診是無所不能的一個單位,只要掛號就可以處理很多事情,結過殊不知急診甚麼都不能處理,就會讓有期待值得民眾與事後失望值的患者,不是不滿離去,就是事後再投訴醫院,上個月看到北部的醫院被投訴,就是沒值班醫師情況,這種問題在每家醫院都不時存在著。
Thumbnail
急診室待床患者 有增無減 最近一年來,各大醫院均鬧「床荒」,急診室待床患者有增無減,平均得等上兩三天。原本癌友兩周一次住院化療,卻變成一月一次,這讓病家萬分憂心,焦急問著主治醫師:「這真的沒有關係嗎?」再者,刷手護理師、麻醉專科護理師嚴重短缺,開刀房運作也受影響,不少病家在預定開刀日的前一天,突然
Thumbnail
在急診的醫療裡面,除了敘述到每個不同族群的生態、年齡相對應的疾病、醫療處置及臨床評估檢查,住院、轉院、緊急急救等等,急診就是一個字:急,緊急處理及立即處置,而很多的故事,在急診就會層出不窮。
Thumbnail
生病那些事(10) 這家醫院是最後一家醫院,他是跨縣市的醫院!我來返有五次吧⋯醫院看起來外觀破舊破舊⋯可是醫院內房間倒是還蠻新的!重點是空間很大還有一張桌子,但沒有電視之類的⋯可以打發時間,但是那邊的護理師都不錯⋯我記得當初我跟女朋友提分手,因為我知道自己不會好了,就算好了⋯未來生活也變了!不想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