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實驗】碳權與不斷上漲的房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未來房價上漲的趨勢不僅與全球將針對鋼筋、水泥等建材的碳排放徵收碳稅之外,還與全球疫情後的工人短缺息息相關。薪資成本的不斷增加最終轉嫁到房屋建造成本上,使得房價居高不下。許多人將房地產市場視為經濟的火車頭,但我不禁想問:這輛龐大的火車頭究竟要帶我們走向何方?

房子本應是滿足居住需求的基本產品,卻已經演變成為金融工具。當房地產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手段時,它不再只是解決人們的住屋需求,而是為了資本市場的擴展服務。這與減碳需求和居住正義的追求形成了根本的矛盾。同時,碳權的出現和持續上漲的房價無疑體現了居住不正義與環境不正義,甚至最終連永續發展都會變成奢侈品,只有少數人才能負擔得起。

全球正大力推動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放的目標,然而,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成本卻常常被轉嫁到普通消費者身上。我們被告誡要節省資源、垃圾分類,這些行為無疑是正確的,但它們的效果卻被前10%的富人迅速抵銷。這些富人擁有私人飛機、豪華生活方式,他們的一天碳足跡往往瞬間超過普通人一整年為環保付出的努力。這一切讓人感到無力和矛盾。

然而,我們也無法否認富人在推動世界進步方面的貢獻。許多產業的發展以及大量就業機會的創造都來自於這些人用高效的方式推進全球經濟。這帶來了另一個矛盾:資本主義的成功讓我們交易變得簡單,但當一切都成為對價關係時,我們內心最深處的貪婪與慾望也隨著資本的不斷膨脹而被無限放大。我們不斷追求經濟增長,卻忽視了真正應該關注的問題:人們的基本需求、環境保護以及居住正義。

或許我們錯誤的並不是努力創造繁榮,而是選擇了錯誤的方向去努力。如果我們所創造的未來能夠更加聚焦於可持續發展低碳經濟,那麼我們是否就能避免陷入虛假繁榮的陷阱?這種虛假的繁榮往往以高昂的代價來償還——不僅是金錢上的負債,還包括健康、環境的惡化,甚至是人們的快樂。

我們也應該重新審視工人權益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張力。支持工人的工作權益不應以擴大房地產市場為代價,而是應該關注如何促進真正可持續的經濟模式。實際上,有許多更具環境友善性的工作可以創造,就如參與綠碳、黃碳、藍碳等減碳工作,這些工作不僅能創造新的就業機會,還能真正推動經濟與環境的正向發展。

歸根究底,碳權與房價的持續上漲反映了居住不正義與環境不正義的現狀。如果我們能夠轉向以可持續發展和低碳經濟為核心的路徑,或許可以避免這種虛假繁榮的惡性循環,讓繁榮真正造福所有人,而不是以負債、健康、環境破壞或快樂為代價。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rgus-avatar-img
2024/09/23
哈,真巧,昨天才對房價寫了一篇文,只是是市儈角度XD
予晞🌸-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0/15
Argus 所有的思想價值都是公共財啊!哈XD
avatar-img
予晞🌸的沙龍
216會員
228內容數
關於影像的省思,也關於在生活裡浮沉的方舟
予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9/23
在氣候變遷的挑戰下,碳中和已成為重要議題。文章探討碳稅對企業的影響,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經濟負擔,並提出交換經濟作為新解決方案。交換經濟強調基於需求的資源配置,有助於減少不必要的生產和資源浪費,促進社區合作及創新,最終推動淨零碳排的實現。建立信任和合作機制是推動可持續經濟發展的關鍵。
Thumbnail
2024/09/23
在氣候變遷的挑戰下,碳中和已成為重要議題。文章探討碳稅對企業的影響,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經濟負擔,並提出交換經濟作為新解決方案。交換經濟強調基於需求的資源配置,有助於減少不必要的生產和資源浪費,促進社區合作及創新,最終推動淨零碳排的實現。建立信任和合作機制是推動可持續經濟發展的關鍵。
Thumbnail
2024/02/04
符合宇宙發展的教育,才是資產。而這樣的資產,不僅僅在指涉金錢,也會是向善的資產、永續的資產、快樂的資產、天賦的資產、哲思的資產;也不僅僅是屬於個人,更會屬於國家、社會,乃至於存在的萬物,都將受惠。最後,讓「善的正循環」這件事,成為最基礎的資本。
Thumbnail
2024/02/04
符合宇宙發展的教育,才是資產。而這樣的資產,不僅僅在指涉金錢,也會是向善的資產、永續的資產、快樂的資產、天賦的資產、哲思的資產;也不僅僅是屬於個人,更會屬於國家、社會,乃至於存在的萬物,都將受惠。最後,讓「善的正循環」這件事,成為最基礎的資本。
Thumbnail
2023/12/06
階段一:每個星球都有自己的終點 有個問題困擾我很久,就是,我想問: 如果我們把「以前」稱作是「古典」,「現在」是「當代」,那「未來」就會是盡頭嗎?因為如果「現在」是當代,應該往後的每個時刻也都是當代? 每個星球都有自己的終點,這樣的話,人類算是在預言自己的盡頭嗎? 階段二:把時間軸線刻定在
Thumbnail
2023/12/06
階段一:每個星球都有自己的終點 有個問題困擾我很久,就是,我想問: 如果我們把「以前」稱作是「古典」,「現在」是「當代」,那「未來」就會是盡頭嗎?因為如果「現在」是當代,應該往後的每個時刻也都是當代? 每個星球都有自己的終點,這樣的話,人類算是在預言自己的盡頭嗎? 階段二:把時間軸線刻定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未來房價上漲的趨勢不僅與全球將針對鋼筋、水泥等建材的碳排放徵收碳稅之外,還與全球疫情後的工人短缺息息相關。薪資成本的不斷增加最終轉嫁到房屋建造成本上,使得房價居高不下。許多人將房地產市場視為經濟的火車頭,但我不禁想問:這輛龐大的火車頭究竟要帶我們走向何方?
Thumbnail
未來房價上漲的趨勢不僅與全球將針對鋼筋、水泥等建材的碳排放徵收碳稅之外,還與全球疫情後的工人短缺息息相關。薪資成本的不斷增加最終轉嫁到房屋建造成本上,使得房價居高不下。許多人將房地產市場視為經濟的火車頭,但我不禁想問:這輛龐大的火車頭究竟要帶我們走向何方?
Thumbnail
房地產相關筆記,不定期更新
Thumbnail
房地產相關筆記,不定期更新
Thumbnail
本篇探討: 房價的組成結構,究竟都是誰獲利? 房價為何跌不下去? 如何漸進式的改變偷懶的土地政策? 房價的組成 房價結構主要由土地成本、營造原料及銷售利潤等組成,營造原料成本約占房價的15%~35%。 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產業關聯表》分析,鋼鐵製品、金屬結構及建築組件等占營造成本
Thumbnail
本篇探討: 房價的組成結構,究竟都是誰獲利? 房價為何跌不下去? 如何漸進式的改變偷懶的土地政策? 房價的組成 房價結構主要由土地成本、營造原料及銷售利潤等組成,營造原料成本約占房價的15%~35%。 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產業關聯表》分析,鋼鐵製品、金屬結構及建築組件等占營造成本
Thumbnail
針對今年新上路將徵收碳排費用,已有部分不動產業者宣稱此舉可能造成房價上漲。對此,環境部強調,無論是營造業或不動產業都不是碳費初期規劃的徵收對象,再者碳費費率仍待審議,相關業者宣稱徵收碳費將造成房價大漲15%至35%,並非事實且有藉此哄抬房價的疑慮。 環境部表示,房價結構主要由土地成本、營造原料
Thumbnail
針對今年新上路將徵收碳排費用,已有部分不動產業者宣稱此舉可能造成房價上漲。對此,環境部強調,無論是營造業或不動產業都不是碳費初期規劃的徵收對象,再者碳費費率仍待審議,相關業者宣稱徵收碳費將造成房價大漲15%至35%,並非事實且有藉此哄抬房價的疑慮。 環境部表示,房價結構主要由土地成本、營造原料
Thumbnail
問題出在哪?問題出在產業分布不均,公共建設集中,才會讓土地變成稀缺商品,而想要住進去的人越來越多,自然價格被不斷墊高上去。說極端一點,今天如果台灣電廠突然炸光光救不回來,台北市的高樓跌價一定最兇,景觀宅瞬間變成體能極限王宅(樓梯爬到死)。
Thumbnail
問題出在哪?問題出在產業分布不均,公共建設集中,才會讓土地變成稀缺商品,而想要住進去的人越來越多,自然價格被不斷墊高上去。說極端一點,今天如果台灣電廠突然炸光光救不回來,台北市的高樓跌價一定最兇,景觀宅瞬間變成體能極限王宅(樓梯爬到死)。
Thumbnail
當房地產為金融商品 知名美國大學財務作業 特別報告員在人權理事會的互動辯論中描繪了一幅令人沮喪的住房金融化及其對適足住房權影響的現象。 假設金融化僅通過破壞民主治理、加劇不平等和社會排斥、將住房作為商品買賣時非人性化等方式對人權和適足住房權產生不利影響,文章接著描述瞭如何住房部門已轉變為投資的金融
Thumbnail
當房地產為金融商品 知名美國大學財務作業 特別報告員在人權理事會的互動辯論中描繪了一幅令人沮喪的住房金融化及其對適足住房權影響的現象。 假設金融化僅通過破壞民主治理、加劇不平等和社會排斥、將住房作為商品買賣時非人性化等方式對人權和適足住房權產生不利影響,文章接著描述瞭如何住房部門已轉變為投資的金融
Thumbnail
『瘋狂房市的導火線』 先簡略介紹個人資歷,鄉下地方小建商,蓋房子蓋了也十年左右了。 目前進行中的建案是100戶的大樓公寓,2021已完銷,待交屋。 本篇的所有論述,完全建立在個人的主觀意識,閱讀者也別過度較真。 基本上我隨便聊聊,您就隨便聽聽,是否有道理,隨著時間,您再觀察房市看看是否如推測。 要展
Thumbnail
『瘋狂房市的導火線』 先簡略介紹個人資歷,鄉下地方小建商,蓋房子蓋了也十年左右了。 目前進行中的建案是100戶的大樓公寓,2021已完銷,待交屋。 本篇的所有論述,完全建立在個人的主觀意識,閱讀者也別過度較真。 基本上我隨便聊聊,您就隨便聽聽,是否有道理,隨著時間,您再觀察房市看看是否如推測。 要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