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ion Fayolle|家族的愛與刺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常常在想,優秀的創作者的優秀,應該在於每一次出手新作品時,都能讓讀者因為更高的巔峰、不同的新意而感到一次又一次的驚豔,當我們帶著懷疑和期待的心情,想著創作者下次能帶給我們什麼,結果總是再創新天高。

看了這麼多 Marion Fayolle 的圖文書,對於她在漫畫、繪本上那不可思議的細膩,讀者已經心滿意足,2024年初,甚至出版了第一本小說!總是非常擅長將家族、家人與自我之間的隱晦情感描繪得非常能直擊人心的張力。五月時,Marion Fayolle 邀請大家走進一位藝術家的頭腦裡!

raw-image


她的展覽帶領大家親身體驗她的內心世界,從天馬行空的「鳥書」到充滿創意的「風景斗篷」,這個展覽不僅充滿了趣味,還有三個沉浸式的「頭部帳篷」裝置,各自營造出不同的藝術氛圍。

raw-image


第一個帳篷邀請大家在柔和的燈光下,試著玩一玩皮影戲;第二個帳篷讓你可以躺在雲朵般的抱枕上,放鬆地欣賞動態的圖像;第三個則是靜靜凝視「星空鏡面」,給想像力一個自由馳騁的空間。這些互動式裝置,讓參觀者不僅可以感受到藝術的魅力,還能在遊戲中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


這次展覽是龐畢度中心全樓層漫畫展的其中一部分,特別設計了適合兒童參與的高度。以「頭部」和「帳篷」為主題,Fayolle 設計了三個「頭部帳篷」裝置,每個都藏著不一樣的驚喜。無論是玩皮影戲、畫動畫,還是穿上印製圖像的睡袋,你都能親身體驗這些獨特的藝術互動。

raw-image


牆上的一幅大型風景畫還特別留了空白,等著孩子們穿上斗篷來填補其中的圖案。而地面上則畫了許多水窪圖案,鼓勵大家走進畫作裡,看看自己的倒影。還有一個特別有趣的疊石頭遊戲,也呼應了她作品中常見的元素。


這次展覽不僅吸引了小朋友,也讓大孩子樂在其中。反射效果吸引了幼童,而較大的孩子則在石頭遊戲中找到樂趣。Fayolle 說她希望透過這個裝置傳遞一個訊息:閱讀是一種體驗,可以讓我們進入他人的內心世界,並透過圖像來與角色產生共鳴。


Fayolle 還分享,設計這次展覽時,她特別思考如何在一個開放的空間裡立體呈現圖像。選擇「頭部」作為主題,因為它能引發大人和孩子的共鳴,而進入頭部或身體空間的體驗,對任何年齡層的參觀者來說都十分迷人。她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在保持藝術美感的同時,打造出一個直覺且有趣的互動世界。


➨ 可以在 Marion Fayolle 的IG 看到許多展場裝置:https://www.instagram.com/fayollemarion/


【展覽資訊】

Tenir tête, une expo-atelier ludique qui fleure bon les vacances

Centre Pompidou - Beaubourg

Du 31 mai 2024 au 6 jan. 2025


➨ 可以在童里買到書 https://reurl.cc/A2pyN3


    童里是間外語繪本專門書店,2016年始於網路書店,2018年成立實體書店。聚焦於繪本藝術與插畫創作交流,選書核心以藝術性、哲思性、文學性高和有觀點的繪本為主。繪本的每一頁都是畫作,而一本繪本就像是一場畫展,其中也蘊含許多觀點,美麗又近人,從書架上便能隨手捻來,日常中享受美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ann Kebbi 認為,他對城市的喜愛可以歸結為「移動」這個概念。城市的多樣性和動感成為了畫作中的核心元素。不同的人群、動態以及那種匿名的感覺,都在吸引著他,尤其是在描繪人群時。當他在城市中靜下來觀察,特別是在畫畫或素描的時候,靜靜地看著一切隨著節奏流動,這種動感顯得格外迷人。他認為建築物的垂直
    《Ombrella 雨傘》是在描述一個關於蝙蝠撫養小鴨的溫馨故事。 一隻名為雨傘的蝙蝠從漫長的冬眠中醒來,被一陣風吹到了陌生的地方。她的眼睛朦朧,看不清周圍,但能感受到微弱的光芒。隱約中,她察覺到水中有一個寶物閃閃發光——這是一顆蛋!雨傘將這顆蛋孵化,直到某天她突然意識到:蝙蝠是不會生蛋的……而當
    時序正式邁入八月,洽談中的許多合作正式敲定,活動、展覽百花齊放,請各位讀者們和童里一同踏上廣袤圖文世界的探索之旅
    《Le miroir aveugle 盲鏡》這本極具創意的繪本,以一面「失明」或者是「視力逐漸模糊」的鏡子在生命暮光中訴說自己的存在為起點。實際上,這面鏡子「只是有點近視」,它只能感知到一些形狀,就像點描派畫作中的圖像,從漆黑的頁面邊緣中浮現出來,彷彿是打開通往世界的窗戶
    《Nuit de chance幸運之夜》創作者Sarah Cheveau非常喜愛沉浸在木炭畫的創作過程中。木炭畫既敏感又強烈,既迅速又細膩,能夠在白紙上形成細膩的灰階和強烈的黑色對比。木炭畫的創作過程也非常貼近身體,創作者可以描繪、摩擦、塗抹、撫摸、擦拭,這令她感到非常有趣。
    「香港插畫家林建才《小高的遊樂場》繪本原畫展」將於本週日(2024/7/14)結束,建才於分享會裡的誠摯述說的創作經歷與思考軌跡,仍繚繞在聽眾與讀者心中,促發更多對於創作、對於自我、對於家鄉的思考。
    Yann Kebbi 認為,他對城市的喜愛可以歸結為「移動」這個概念。城市的多樣性和動感成為了畫作中的核心元素。不同的人群、動態以及那種匿名的感覺,都在吸引著他,尤其是在描繪人群時。當他在城市中靜下來觀察,特別是在畫畫或素描的時候,靜靜地看著一切隨著節奏流動,這種動感顯得格外迷人。他認為建築物的垂直
    《Ombrella 雨傘》是在描述一個關於蝙蝠撫養小鴨的溫馨故事。 一隻名為雨傘的蝙蝠從漫長的冬眠中醒來,被一陣風吹到了陌生的地方。她的眼睛朦朧,看不清周圍,但能感受到微弱的光芒。隱約中,她察覺到水中有一個寶物閃閃發光——這是一顆蛋!雨傘將這顆蛋孵化,直到某天她突然意識到:蝙蝠是不會生蛋的……而當
    時序正式邁入八月,洽談中的許多合作正式敲定,活動、展覽百花齊放,請各位讀者們和童里一同踏上廣袤圖文世界的探索之旅
    《Le miroir aveugle 盲鏡》這本極具創意的繪本,以一面「失明」或者是「視力逐漸模糊」的鏡子在生命暮光中訴說自己的存在為起點。實際上,這面鏡子「只是有點近視」,它只能感知到一些形狀,就像點描派畫作中的圖像,從漆黑的頁面邊緣中浮現出來,彷彿是打開通往世界的窗戶
    《Nuit de chance幸運之夜》創作者Sarah Cheveau非常喜愛沉浸在木炭畫的創作過程中。木炭畫既敏感又強烈,既迅速又細膩,能夠在白紙上形成細膩的灰階和強烈的黑色對比。木炭畫的創作過程也非常貼近身體,創作者可以描繪、摩擦、塗抹、撫摸、擦拭,這令她感到非常有趣。
    「香港插畫家林建才《小高的遊樂場》繪本原畫展」將於本週日(2024/7/14)結束,建才於分享會裡的誠摯述說的創作經歷與思考軌跡,仍繚繞在聽眾與讀者心中,促發更多對於創作、對於自我、對於家鄉的思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方格子的粉絲們追蹤我應該是畫嘎布的圖文創作 不過早期我在痞客邦除了分享畫圖之外 還喜歡分享自己看漫畫、動畫的心得(那是個還有漫畫月刊可以買的時代# 想說在方格子這邊也可偶爾寫寫 畢竟FB要寫這些實在太吃力了些>"< 歡迎有一樣喜歡動漫的朋友也可以一起來討論~感謝////////
    Thumbnail
    最近和一些長期追蹤的創作者互動後,發現他們在文字表現上雖然很厲害,但在真實對話中卻顯得有點溝通不良。這讓我擔心這樣的情況可能會對那些追蹤他們的人產生影響。我知道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但還是想要抒發一下。
    Thumbnail
    一本獻給創作者的自由之書, 讓自己筆下、口中、手上的孩子們能豐沛、飽滿地放心出世的勇氣補帖。
    Thumbnail
    每個人關心的事情、好奇的人都不一樣。不管你做哪一種類型的創作,都可以從自己關心的事與好奇的人開始。因為就算最後無法成為創作素材,但第一時間已經滿足好奇,之後是否當作創作素材,反而是其次了。一開始不見得要有什麼明確目的與方法,先從那個模糊的好奇與衝動開始,慢慢地你自然會得到更多線索,往下發展。
    Thumbnail
    分享心得 之所以在1300篇創作時分享心得中向各位報告,純粹是想讓大家了解文創工作者的辛苦。在沒有成功之前,這是一段絕對的寂寞和孤獨的旅程。文創工作者的生活常常伴隨著無數的挑戰和困難。創作過程中,靈感的枯竭、創意的瓶頸以及對作品的自我懷疑,都是每天要面對的現實問題。每一篇文章、每一幅畫作、每一
    Thumbnail
    回顧一年在方格子的創作歷程,作家深刻感受到創作時環境和支持的重要性。雖然在平臺創作速度和品質都有所提升,但作家也提出了對方格子的友好程度和讀者體驗的質疑。作家雖希望平臺變得更好,但也尊重其營運策略。希望方格子能在支持創作者的同時,提供更良好的讀者體驗,找到盈利和夢想的平衡點。而作家以科技力量助手,
    Thumbnail
    以前曾經想過,不知道怎樣可以讓喜歡我作品的人,用對彼此最簡單的方式取得,後來是在臉書個頁和粉專上釋放出喜歡的人可以私訊收藏。 不過只有零星兩三位學伴有真的來私訊,而且有的原稿我也捨不得賣。 這個月比較頻繁用脆,昨晚提出問題,就有脆友們來給意見,感謝其中一位脆友提供雲端列印的服務,覺得是目前最
    Thumbnail
    好東西要和大家分享。 這個自然不能只有我一個人看到。 https://udn.com/news/story/7335/7723982 顏值,是他最不起眼的優點了,光是會畫漫畫就足夠吸收大批粉絲了吧!不曉得是耗費多少的光陰和努力才能達成這種畫工?? 這年頭,天才不可怕,可怕的是天才還比
    Thumbnail
    粉絲在哪裡 要談粉絲經營,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看粉絲在哪裡。首先還是要回歸到文創的幾個基本原則: 獨特:你的文章夠好還有特色,人家會喜歡來看。 親切:想辦法讓更多的人來看,就是有人想親近你,覺得你很親切。 流行:有許多人喜歡你的文章,忍不住要把你的文章分享出去給別人。 文創三部曲 這就是我想
    Thumbnail
    文章瀏覽量 最近在方格子常常討論到文章瀏覽量的問題。這個問題被討論很多次,而且又有許多人有不同的意見。這些意見其實我都很贊同,因為事情只有一個事實,但大家看到不同的面相,所以會有不同的說法和想法。到最後面,做法也會不一樣。這是可以理解的。 怕自己無人問津 大家為什麼這麼在乎文章瀏覽量的問題呢?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方格子的粉絲們追蹤我應該是畫嘎布的圖文創作 不過早期我在痞客邦除了分享畫圖之外 還喜歡分享自己看漫畫、動畫的心得(那是個還有漫畫月刊可以買的時代# 想說在方格子這邊也可偶爾寫寫 畢竟FB要寫這些實在太吃力了些>"< 歡迎有一樣喜歡動漫的朋友也可以一起來討論~感謝////////
    Thumbnail
    最近和一些長期追蹤的創作者互動後,發現他們在文字表現上雖然很厲害,但在真實對話中卻顯得有點溝通不良。這讓我擔心這樣的情況可能會對那些追蹤他們的人產生影響。我知道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但還是想要抒發一下。
    Thumbnail
    一本獻給創作者的自由之書, 讓自己筆下、口中、手上的孩子們能豐沛、飽滿地放心出世的勇氣補帖。
    Thumbnail
    每個人關心的事情、好奇的人都不一樣。不管你做哪一種類型的創作,都可以從自己關心的事與好奇的人開始。因為就算最後無法成為創作素材,但第一時間已經滿足好奇,之後是否當作創作素材,反而是其次了。一開始不見得要有什麼明確目的與方法,先從那個模糊的好奇與衝動開始,慢慢地你自然會得到更多線索,往下發展。
    Thumbnail
    分享心得 之所以在1300篇創作時分享心得中向各位報告,純粹是想讓大家了解文創工作者的辛苦。在沒有成功之前,這是一段絕對的寂寞和孤獨的旅程。文創工作者的生活常常伴隨著無數的挑戰和困難。創作過程中,靈感的枯竭、創意的瓶頸以及對作品的自我懷疑,都是每天要面對的現實問題。每一篇文章、每一幅畫作、每一
    Thumbnail
    回顧一年在方格子的創作歷程,作家深刻感受到創作時環境和支持的重要性。雖然在平臺創作速度和品質都有所提升,但作家也提出了對方格子的友好程度和讀者體驗的質疑。作家雖希望平臺變得更好,但也尊重其營運策略。希望方格子能在支持創作者的同時,提供更良好的讀者體驗,找到盈利和夢想的平衡點。而作家以科技力量助手,
    Thumbnail
    以前曾經想過,不知道怎樣可以讓喜歡我作品的人,用對彼此最簡單的方式取得,後來是在臉書個頁和粉專上釋放出喜歡的人可以私訊收藏。 不過只有零星兩三位學伴有真的來私訊,而且有的原稿我也捨不得賣。 這個月比較頻繁用脆,昨晚提出問題,就有脆友們來給意見,感謝其中一位脆友提供雲端列印的服務,覺得是目前最
    Thumbnail
    好東西要和大家分享。 這個自然不能只有我一個人看到。 https://udn.com/news/story/7335/7723982 顏值,是他最不起眼的優點了,光是會畫漫畫就足夠吸收大批粉絲了吧!不曉得是耗費多少的光陰和努力才能達成這種畫工?? 這年頭,天才不可怕,可怕的是天才還比
    Thumbnail
    粉絲在哪裡 要談粉絲經營,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看粉絲在哪裡。首先還是要回歸到文創的幾個基本原則: 獨特:你的文章夠好還有特色,人家會喜歡來看。 親切:想辦法讓更多的人來看,就是有人想親近你,覺得你很親切。 流行:有許多人喜歡你的文章,忍不住要把你的文章分享出去給別人。 文創三部曲 這就是我想
    Thumbnail
    文章瀏覽量 最近在方格子常常討論到文章瀏覽量的問題。這個問題被討論很多次,而且又有許多人有不同的意見。這些意見其實我都很贊同,因為事情只有一個事實,但大家看到不同的面相,所以會有不同的說法和想法。到最後面,做法也會不一樣。這是可以理解的。 怕自己無人問津 大家為什麼這麼在乎文章瀏覽量的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