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插畫家林建才《小高的遊樂場》繪本原畫展」將於本週日(2024/7/14)結束,建才於分享會裡的誠摯述說的創作經歷與思考軌跡,仍繚繞在聽眾與讀者心中,促發更多對於創作、對於自我、對於家鄉的思考。
林建才大學時唸的是媒體專業,故原本創作多是影像相關,2016年,想留下一些什麼給下一代的孩子,於是踏上繪本創作之路。影像與圖像乍看是不同的領域,但求學時學到的說故事的技巧都是共通的,也因有過影像創作經歷,他的繪本圖像上時常被說很有「電影分鏡感」。
創作完第一本繪本《電車小叮在哪裏》,對繪本創作有更深的認識和興趣,為了更理解這個故事媒介,2018年遠赴英國劍橋攻讀插畫碩士。攻讀插畫碩士期間,進行了「城市與繪本」的相關研究,對於想創作的方向也有了更明確的想法。
「繪本是一個可連接不同語言、不同文化背景他人的『另一個語言』。」他用作家吳煦斌的文章《牛》裡透過圖像連結的故事自比:故事中的腳色遇到一個不會人類語言的印第安人,最後通過圖像卡片與他溝通。「這種用圖像與不同文化交流的方式深深吸引了我。用圖像和另一個不同文化的人溝通,是我一值想做的事情」。
在香港接觸到的繪本大多來自台灣、美國.....,很少有自己的故事。雖然《雪人》那些都是很好的書,但跟香港的小朋友其實有一定的距離, 香港冬天不會下雪。建才想要透過創作書跟孩子說說這個城市故事,讓孩子們瞭解這個城市的美麗之處,讓小朋友可以看到、聽到、跟摸得到自己的城市。尤其是近十年來,香港經歷了很多變動,希望透過自己的作品參與其中。當時的工作室就在電車路旁,兒時也常搭乘電車經驗,很自然地就以「電車」為創作主題。
當時,有人提議拆除部分電車路,因為認為電車太慢,影響了城市的節奏、阻礙了這個城市的發展。建材說「我自己聽了很傷心,我自己是挺喜歡比較慢的一個生活的節奏的,也很喜歡電車這個東西」乘坐電車遊走香港,可以看到更多的歷史和故事,也可以在搭乘時更關心自己的社區。電車路沿著香港100年前的海岸線,坐電車就成了一段奇妙的時光穿梭之旅,能看到城市的不同面貌。
當時拆除的意見被採納了,有一部分的風景現在的孩子已經看不到了。《電車小叮在哪裏》某方面也是想告訴孩子,如果我們喜歡我們的城市,那就要主動走出來說「我們需要他」、就要主動保護它,或者把這個信息傳下去,這也是當時創作的動力之一。
2018年到英國讀書,這其中一個最好的收穫就是重新相信繪畫的力量。「以前在香港會很害羞拿出畫筆畫畫,但他們不會對你怎麼樣......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可怕。」。
他經常帶著素描本到不同的地方去記錄,例如2018年聖誕節去了葡萄牙,因為在英國沒有海,而建才特別想念香港的海洋。在旅行中,透過繪畫記錄了許多美好的回憶,因為畫畫一般都需要停留一段比較長的時間,這些回憶不僅是畫面,還包括當時的聲音、氣味和遇見的人。
這些旅遊與寫生經歷給了建才靈感去創作《移民去哪裏?》,它的英文叫《 Journey to Mars〉 是關於移居去火星的故事。「當時我想,如果要離開自己的家,有什麼東西我想帶走? 因為很喜歡香港的電影,所以那時候就放了一些電影的海報在場景裡面。」
這些旅遊經歷也促使另一本書《Nomads: Life on the Move》的誕生。這是描述世界各地七種當代遊牧文化的作品。「不能說他們沒有家。他們不擁有土地,因為他們會隨著不同的氣候帶著他們的動物去不同的地方找食物。他們的故事其實也給我很不一樣的想法:有時候你不擁有東西時,其實就擁有了整個世界」
2020年建才回到香港,當時《電車小叮在哪裏?》已經出版了四年,這本書一直在香港陪伴小朋友,他希望創作一本新的書、一個朋友來陪伴電車小叮,於是有了《渡輪小星的祕密之旅》這本書。香港一開始是從海濱開始發展,所以海上的交通工具比陸地的更加重要,《渡輪小星的祕密之旅》這本書講述了香港的沿岸填海的歷史變遷和天星小輪的故事。
「電車」跟「天星小輪」以前每天上下班都會見面,但每次填海對「天星渡輪」來說是一次一次的搬家。《渡輪小星的祕密之旅》故事說 「天星小輪」很想念它搬走的家人。和朋友。它搬過了超過五次的家,現在已經完全看不到以前每天會看到的朋友。
這本書做的時候是2021年,身邊有很多的朋友離開香港了, 朋友們四散在世界各地不同的地方,有時候見面會要用更大的力氣。「我開始做繪本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想為香港這個地方留下一些故事,然後也想為香港的小朋友做一些故事。但2020年回香港的時候,我發現很多小朋友已經離開了,他們好像來不及等我回來。但我還是想留在這個地方做這本書去連結不同離開了的人。
2023年,建才想給自己一個小小休息的時間,所以就重新去爬山。「香港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它是一個市區,很多高樓大廈,但其實呢,只要半個小時左右你就可以走到一個不同的地方、一個安靜的地方。」《小高的遊樂場》也是從這些爬山經驗啟發出來的。建才的朋友跟他分享:「香港以前是沒有樹的,大部分的樹都從不同的地方運過來的。」他覺得這很有趣,因為覺得樹是「一直都在的」。
對這說法引發興趣的建才翻查了歷史資料和走訪植物園,發現過去香港英國殖民時期有不同的植物學家會互相的交換種子,這也是為什麼香港會看到不同地方的樹,像椰樹是來自菲律賓、芒果樹來自印度。「種子交換跟樹坐船去不同的地方」的這個概念給了建才一個很重要的畫面,於是就畫了整本書的第一張圖。
跟這些樹一起過來的還有纜車,樹跟攬車一起生長、一起從不同的地方過來,他們一起見證了香港這個城市從一個大石頭慢慢的變成一個適合居住的地方。這一段的研究,讓建才想到了兩個故事:一個就是關於植物學家他們抱著樹到不同的地方去生活;然後另外一個就是關於纜車成長的故事。有時候故事它會有自己的生命,它會帶著你走 然後這兩個故事慢慢就發展成了現在這本書。
曾對一些離開的人進行訪問,問他們「有什麼東西最想帶走?或帶不走?」有位伯伯說,他最想要的是「帶不走的白蘭樹,因為種了很多年。」。一些小的盆栽其實是可以帶走的, 但如果樹長大了,就沒有那麼容易的離開了。
「香港的樹其實是從世界各地不同的地方來,所以有時候在台灣,或者在其他地方抬頭看樹的時候,其實可能你會有一個錯覺,就是其實還在香港。或者在香港看樹的時候感覺自己身在外地。所以我覺得其實大家都是生活在同一片天空底下。」
分享會結束前,建才分享了《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裡的一段話「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他說創作繪本和這幾年的旅行經歷,就是這種感覺。
展覽|林建才《小高的遊樂場》繪本原畫展
✦ 藝術家:林建才
✦ 展期:2024.06.22 sat. -07.14 sun.
✦ 參觀方式:自由入場,免費參觀
✦ 地點:童里繪本洋行
✦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潮州街15號(進古亭捷運站)
▎相關活動
你有沒有試過因為一棵樹想起一座城市?上海的梧桐、馬尼拉的椰林、阿里山的神木......還有香港海防道的樟樹。林建才一向愛山,以前每遇到創作瓶頸的時候就會往山上走,樹會聆聽和給予建議,走着走着就會忘記原來的煩惱和憂愁 。《小高的遊樂場》的創作靈感來自一次他和朋友行山的經歷。當天他們沿纜車路步行上山,朋友跟他分享香港開埠初期的植樹計劃。「聽說香港的山以前是禿頭的,常被人形容為一塊大石頭。沒有樹的石頭太熱了,於是政府嘗試在新建的道路兩旁種樹。他們從浙江換來楠木,在澳洲帶來桉樹,從馬來亞人換到棕櫚,還有印度的士兵帶來的橡樹,日本商人的蒲葵,加上馬達加斯加的鳳凰木,這裡慢慢變成一個世界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