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朋友問,如果這本書是要提醒我們要有"被討厭的勇氣",那是不是只要看書名就好了呢?因為被討厭的時候,想著我不要在意不就行了嗎?
聽完到這我忍不住發笑,然後跟他娓娓道來這是一本怎樣的書。
這是一本很輕鬆的書籍,內容主要圍繞著哲學家大叔與青年關於人生問題的對話,過程中有青年不服氣的批判,還有哲學家大叔不厭其煩的開導與透徹解析。
在閱讀過程裡最有印象的是,看到青年對人生的提問與對大叔理論的批判,時不時會有我就是想這樣吐槽的共鳴。
他們從"心理創傷"聊到"人際關係",從"人際關係"聊到"課題分離",從"課題分離"聊到"世界",再從"世界"聊回"當下",是一本可以了解阿德勒三觀的書籍,而它的三觀會讓我們有勇氣面對世界。
關鍵就在這本書的第三章"課題分離",不過也不能忽略前兩章的舖墊,人每天就是會與人應對,因為我們是脫離群體就很難生存的一個物種,所以說我們大部分的煩惱皆來自人際關係。而人或多或少都有心理創傷,這些創傷都會在我們對別人的需要跟我們對他人的反應中投射出來。
而"課題"就是我們人要邁向成熟的過程中,必須去解決的創傷。所以說"課題分離"就是區分自己以及他人的"課題"。人際問題很多時候不是幫同學做作業很累,就是你一直想讓同學幫你做作業。
所以說要有"被討厭的勇氣"就是完全為自己"負責",然後別背不屬於自己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