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水消融的季節》:告別與重生的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跟朋友提到,自己這個月好像經歷太多次告別,身心不堪負荷。

她推薦我去看《雪水消融的季節》,「是一個有點執著地心碎的告別和重生,如果有力氣可以考慮去流淚一下。」

隔天我吃著午餐,品味著日劇《四重奏》的台詞:「能邊哭邊吃飯的人,一定能活下去」。接著搜尋這部電影:(以下涉及劇情,請斟酌)

紀錄片/成長(coming-of-age)故事。導演羅苡珊因瘧疾而退出尼泊爾登山之旅,結果成行的摯友劉宸君和他的男友梁聖岳碰上遭逢山難,聖岳在失聯47天後獲救,宸君則在搜救人員抵達前3天力竭身亡。

發現幾百公尺外的影院一小時後恰好有一場,雖然不是很有力氣,但我可以去流淚,告別和重生。

《雪水消融的季節》劇照©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雪水消融的季節》劇照©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雪水消融的季節》是部素樸的電影,大致可分為前後兩半段,前半段是導演苡珊和倖存者聖岳的對話,後半段是苡珊前往尼泊爾的追思旅程。

與死神擦肩而過的倖存者們,她們的對話總好像有些搭不上線:像是還差一個人才能形成對話的平面,但那個人的對白卻被強行抹消了;也像是她們一直試圖從不同角度攀爬同一座關於死者的山。

陪伴亡者肉身整整三天的是聖岳,他完整保留宸君在洞窟中寫下的筆記和書信,卻選擇將自己的記錄「資源回收」。

「跳樓大拍賣」,一件不留,他說。

在狹小的避難洞窟裡,他正視過愛人的死亡;但悻存者所面對的死亡,可能是在死者停止呼吸之後才開始。

現在他仍然前往山中,但他說:「我不是來爬山,我是來復健。」

回首過去,他不願多看——畢竟搜救隊拍下影像的同時,他就在現場;他也不願多談,只貌似前言不搭後語地拋出一句:「旁觀他人之痛苦」。

這是他所願意觸及的回憶邊界。

而背景似乎只有無止盡地踩在沈厚積雪上的聲音,躂躂躂躂,躂躂躂躂。

宸君留下的文字,貫串《雪水消融的季節》。在受困的不安情緒中,他告訴自己最好的朋友:「你要做的便是去愛人。」後來,手寫的字跡逐漸放大、漫渙,像是生命力散失的過程。

在最後,他寫下:「羅苡珊,這輩子謝謝你。」或許就是這句話,支撐導演拍出整部紀錄片的決心。

朋友曾說:「悲傷是很個人的事,個人的世界跟個人以外的世界,會因為死亡產生斷裂,愈至親的人斷裂愈大。」同感。

而我認為,《雪水消融的季節》就是導演苡珊為了拉近「個人」和這個「沒有摯友的世界」之間的斷裂,所付出的努力。

她探索宸君生前走過的路、遇過的人、吃過的飯、寫過的字、讀過的書,透過鏡頭呈現在觀眾眼前;她竭力向觀眾表達,她的世界裡曾經存在一個這樣的人,希望你我的世界也為這個人保留一席之地,因為這個人會永遠活在她的心中。

正如同茱迪思.夏朗斯基(Judith Schalansky)在《逝物之書》的序言中所說:「書寫無法真正挽回什麼,卻可讓人經歷一切。因此,這本書處理的,既是尋找,也是發現,既是失去,也是獲得;讓人感覺只要有回憶,在與不在的差異就無足輕重了。」

《雪水消融的季節》中一直用「他」來指稱宸君。

直到最後,導演透過宸君的文字,向觀眾揭露世上無窮的愛之中,某種美好的形狀。

我是純粹的少年,聖岳是袒露上身的少年,我們是兄弟,也是情人。

而背景似乎只有無止盡地踩在沈厚積雪上的聲音,躂躂躂躂,躂躂躂躂。


很高興在這裡見到你,迴響與合作,請洽 hiclaydee AT proton.m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laydee的沙龍
193會員
96內容數
禪是哲學,也是呼吸坐臥之間的生活方式,身心靈最放鬆的安身立命之道。《三不五時來點禪》這個專題,希望透過介紹並反思不同作者和讀物對禪的理解,綴以禪坐內觀的實際體驗心得,與大家分享一些觀察和體悟,並期待更多迴響與探索。一期一會、侘寂美學、正念冥想……禪的無與空蘊含著無限可能,讓我們一同來品味。
Clayde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1
回顧2025年的四月,快樂的一個月,持續了解自己。
Thumbnail
2025/05/01
回顧2025年的四月,快樂的一個月,持續了解自己。
Thumbnail
2025/04/24
本文探討由技入道的概念,並以潘家欣的《玩物誌》、鄭世朗《奶奶的夏威夷祭祀》、金宇澄《繁花》等作品為例,闡述藝術創作與自我修煉的關係。文章重點在於強調創作的誠實性、質地與風格的重要性,以及創作者應如何面對內心掙扎,並藉由長時間的技藝磨練來體悟生命的真諦。
Thumbnail
2025/04/24
本文探討由技入道的概念,並以潘家欣的《玩物誌》、鄭世朗《奶奶的夏威夷祭祀》、金宇澄《繁花》等作品為例,闡述藝術創作與自我修煉的關係。文章重點在於強調創作的誠實性、質地與風格的重要性,以及創作者應如何面對內心掙扎,並藉由長時間的技藝磨練來體悟生命的真諦。
Thumbnail
2025/04/16
本文分享參加由前職棒選手周思齊、棒球作家朱宥任及知名球評曾文誠參與的棒球講座活動心得。講座除了宣傳新書外,更深入探討周思齊的棒球哲學,包括其對「解讀比賽」、「與失敗共處」以及「心智鍛鍊」等面向的獨到見解。文中穿插許多周思齊的精彩語錄,並提及臺灣棒球近年來的發展與轉變。
Thumbnail
2025/04/16
本文分享參加由前職棒選手周思齊、棒球作家朱宥任及知名球評曾文誠參與的棒球講座活動心得。講座除了宣傳新書外,更深入探討周思齊的棒球哲學,包括其對「解讀比賽」、「與失敗共處」以及「心智鍛鍊」等面向的獨到見解。文中穿插許多周思齊的精彩語錄,並提及臺灣棒球近年來的發展與轉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那些未竟的話語、那些靜默的凝望,終會在時間裡化為一束溫柔的光,照亮每個學會道別的靈魂。 謝謝麻吉 哥《歸途、四月雪》 的靈感,讓我有感想到而寫下這篇分享。 生命總是如此短暫,如夕陽漸隱,如油桐花飄落。 四月的雪,無聲覆蓋歸途,像一場柔軟的告別,也像一次靜謐的擁抱。 願那些未竟的話
Thumbnail
那些未竟的話語、那些靜默的凝望,終會在時間裡化為一束溫柔的光,照亮每個學會道別的靈魂。 謝謝麻吉 哥《歸途、四月雪》 的靈感,讓我有感想到而寫下這篇分享。 生命總是如此短暫,如夕陽漸隱,如油桐花飄落。 四月的雪,無聲覆蓋歸途,像一場柔軟的告別,也像一次靜謐的擁抱。 願那些未竟的話
Thumbnail
本文探討面對至親離世後的哀傷與療癒過程,從個人經驗出發,分享如何藉由懷念、反思與整理遺物等方式,重新審視生命與死亡的意義,並從中體悟愛的延續與生命的無常。
Thumbnail
本文探討面對至親離世後的哀傷與療癒過程,從個人經驗出發,分享如何藉由懷念、反思與整理遺物等方式,重新審視生命與死亡的意義,並從中體悟愛的延續與生命的無常。
Thumbnail
獻給媽媽和媽媽的小小孩,是一個關於生命教育的催淚故事。 「那是種純粹的絕望,加上強烈的思念。」—《百日告別》導演林書宇 學校沒有教的一堂課 — 離別,卻是人生中的必修課題。 當我們面對家人、朋友驟然離逝時,該用怎樣的心情「說再見」
Thumbnail
獻給媽媽和媽媽的小小孩,是一個關於生命教育的催淚故事。 「那是種純粹的絕望,加上強烈的思念。」—《百日告別》導演林書宇 學校沒有教的一堂課 — 離別,卻是人生中的必修課題。 當我們面對家人、朋友驟然離逝時,該用怎樣的心情「說再見」
Thumbnail
在《雪水消融的季節》中,羅苡珊因病錯過與朋友的旅行,面對隨之而來的山難,開始承擔自責與愧疚的情緒。透過不同的情感層面,羅苡珊逐漸意識到,自己與摯友之間的巨大鴻溝,接受自己的缺席與創傷,並在過程中找到......
Thumbnail
在《雪水消融的季節》中,羅苡珊因病錯過與朋友的旅行,面對隨之而來的山難,開始承擔自責與愧疚的情緒。透過不同的情感層面,羅苡珊逐漸意識到,自己與摯友之間的巨大鴻溝,接受自己的缺席與創傷,並在過程中找到......
Thumbnail
本文探討電影《雪水消融的季節》告別與重生的過程。導演羅苡珊藉由紀錄片呈現自己面對摯友死亡的探討,以及與逝者的回憶之間的情感連結。影片亦是關於悲傷的個人性與人際斷裂。這部作品不僅是對友人的紀念,也引發觀眾對生命與喪失的反思。
Thumbnail
本文探討電影《雪水消融的季節》告別與重生的過程。導演羅苡珊藉由紀錄片呈現自己面對摯友死亡的探討,以及與逝者的回憶之間的情感連結。影片亦是關於悲傷的個人性與人際斷裂。這部作品不僅是對友人的紀念,也引發觀眾對生命與喪失的反思。
Thumbnail
《雪水消融的季節》描述2017年尼泊爾發生山難,台灣情侶受困47天,男孩得救,女孩罹難,女孩寫了好多文字,有些是給她的朋友-苡珊,苡珊透過文字記錄、報導、重回現場拍成紀錄片。
Thumbnail
《雪水消融的季節》描述2017年尼泊爾發生山難,台灣情侶受困47天,男孩得救,女孩罹難,女孩寫了好多文字,有些是給她的朋友-苡珊,苡珊透過文字記錄、報導、重回現場拍成紀錄片。
Thumbnail
當羅苡珊再次踏上那一片被暟暟白雪覆蓋的土地,藏於其中的生之奧義,是一切的存在與念想,將成為星宿高懸,靜默地在暗夜裡照亮大地,她將會片刻地與亡友再次對起歌,念起詩──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Thumbnail
當羅苡珊再次踏上那一片被暟暟白雪覆蓋的土地,藏於其中的生之奧義,是一切的存在與念想,將成為星宿高懸,靜默地在暗夜裡照亮大地,她將會片刻地與亡友再次對起歌,念起詩──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Thumbnail
       終有一天,我們都將告別這個世界,而關於那些身後承載著愛與記憶的物件,會不會有一個懂得的人能夠為我們整理這一切,並將其中的寄語輸出給重要的人?《我是遺物整理師》所聚焦的職業便是負著這樣的使命,以質樸的傳遞讓逝去者盡可能好好離開的人,而隨著劇中遺物整理的過程,我們看見的是在消逝的生命之下最
Thumbnail
       終有一天,我們都將告別這個世界,而關於那些身後承載著愛與記憶的物件,會不會有一個懂得的人能夠為我們整理這一切,並將其中的寄語輸出給重要的人?《我是遺物整理師》所聚焦的職業便是負著這樣的使命,以質樸的傳遞讓逝去者盡可能好好離開的人,而隨著劇中遺物整理的過程,我們看見的是在消逝的生命之下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