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經常聽到這些詞吧。
我覺得讀了就能夠理解沒有這麼難。
但是因為只有相當少的人能確實理解有怎樣的效果,所以這次讓我來詳細解釋一下。
這些可以用來增加事實的「正確性」。
然而,你所使用的词汇將取決於這是「我的主觀意見」還是「其他人也都這麼認為」,以及是否有根據。
這是「我沒有證據,但我相信!」的說法。
彼は家にいます(他在家裡)。=事實
彼は家にいるはずです(他应该在家)。=深信
因為沒有任何根據,可以隨時使用。只表達你相信的事實而已,所以不會產生任何責任。 這只是表達主觀的說法。
「彼は絶対に浮気しないはず」我相信他永遠不會背叛我。
「今度こそN1に合格できるはず」這次應該可以通過 N1。
這是表示當你基於客觀理由而接受時的說法,。
わけ 源自 「訳(原因)」。
「このチョコ1個1000円だって」他們說這些巧克力每顆要1000日圓。
「なるほど、美味しいわけだ」原来如此,所以味道這麼好。
由於接受這個事實,所以常與「道理で(所以)」、「なるほど(原來如此)」等詞彙一起使用。
這是「這不只是我的想法,也是其他人的常識」的說法。
青春は美しいものだ。青春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子どもは言うことを聞かないものだ。孩子基本上都不聽話的。
花はすべて美しいものだ。所有的花都是美麗的。
個人ではなく、一般論として使います。
把這句話當成一般的說法,而不是個人的說法。
×私の彼は浮気をするものだ。
〇男は浮気をするものだ
「(過去形)ものだ」其實在過去式的(使用)狀況下並不是指「大家」,而是「個人的回憶」
小さい頃、この川でよく遊んだものだ。我小時候經常在這條河上玩耍。
彼女とはしょっちゅうディズニーランドに行ったものだ。我以前經常和她一起去迪士尼樂園。
因為是自己清楚記得的回憶,所以常常和「よく~」「何度も~」一起使用,而不會用在「常識」上。
〇若い頃は浮気をしたものだ。 我年輕的時候,腳踏多船。
×男は浮気をしたものだ
「(過去形)ものだ」其實在過去式的(使用)狀況下並不是指「大家」,而是「個人的回憶」
也許有些人會覺得為什麼使用現在式和過去式會有這麼大的區別,但是在這邊使用過去式,基本上是在講自己過去的經驗。
在教科書中,我們常看到「ミラーさんは公園に行きました」這樣的例子。
但是通常會使用像是,
「ミラーさんは公園に行ったみたいです」米勒先生好像去公園了。
「ミラーさんは公園に行ったそうです」聽說米勒先生去公園了。
在日語中,因為直接照原樣(不改時態)講別人的行動會不太自然,所以如果你使用過去式的話,即便沒講出來別人也知道那是你自己的經驗。
當然,秘書說「部長は会議に参加されました(部長出席會議)」或發言人說「首相は台湾の大統領と会見を行いました(首相和台灣總統進行會面)」也沒有問題。
而且日語的現在式不包含「現在」。
「本を読みます」是還沒有看過這本書,是"現在開始"之後的時間要看
如果你想說關於現在的事情,你必須使用現在進行形「読んでいます」。
相反,現在時態有「一般」和「習慣」的概念。
所以聽到現在時態,就馬上看出這是「一般的事情」,而聽到過去時態就知道這是「個人記憶」。
我以前都說過,對日本人來說,是「行動」還是「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主觀或客觀也同樣重要。
状況に合わせていろいろな表現が使えるようになるとさらにネイティブに近づきますよ。
如果你能根據情況使用各種表達方式,你將更接近母語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