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該如何有效利用 AI 提升研究效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隨著人工智慧 (AI) 技術的飛速發展,碩博士生在學術研究過程中如何善用 AI,已經成為提升效率與競爭力的重要課題。美國學者 Ethan Mollick 在他2024年出版的書《Co-Intelligence: Living and Working with AI》中,強調了 AI 作為「通用科技 (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y)」的潛力和挑戰。這段論述讓我深感共鳴,尤其是對於碩博士生在研究工作中應該如何看待與運用 AI,有許多值得分享的經驗。

raw-image



▌AI 是輔助工具,不是萬靈丹


Ethan Mollick 提到,AI 的表現可能令人驚喜,也可能令人失望,甚至有時會讓人感到不安。這點在我的使用經驗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以我的學術研究工作為例,ChatGPT 可以幫助我快速整理文獻、編寫摘要、翻譯外文資料,這對於碩博士生來說無疑是一大助力,尤其是在需要短時間內完成大量文獻閱讀或是寫作的情境中。


然而,AI 並非萬能,尤其在創意性或高層次的分析工作上,AI 的表現就顯得比較薄弱。碩博士生們必須了解 AI 的使用範疇,把它視為一個加速器,而非代替我們思考的工具。


▌熟悉 AI,發現它的能與不能


自 2022 年底 ChatGPT 問世後,我就開始嘗試使用它輔助我的研究工作。剛開始,ChatGPT 的確讓我耳目一新。它能在短時間內幫助我將想法快速形成初稿,這對於在學術生涯中需要撰寫大量報告、論文的碩博士生來說,是個不可多得的幫手。尤其是當你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提交研究計畫或論文提案時,AI 可以極大地縮短「從構想到完成草稿」的時間。


不過,隨著我使用次數的增加,我逐漸發現 AI 的局限性。例如,當我需要它生成有創見性的內容,或是分析複雜的研究問題時,AI 往往難以滿足我的需求。這讓我意識到,AI 更適合做「改寫」或是「摘要整理」的工作,而非替我們思考或產出新穎的見解。


▌提問質量決定 AI 的回應質量


碩博士生在使用 AI 的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一點:AI 的回答品質取決於你能夠提出多麼精準的問題。這就像是在研究工作中,如果我們的研究問題不夠清楚或具體,結果自然也會受到影響。要從 AI 那裡獲得有用的資訊,我們必須學會如何提問,這包括問題的結構性、明確性,甚至是背景知識的準備。


另一方面,即便 AI 給出了不錯的解答,碩博士生是否能夠理解並應用這些資訊,仍然取決於我們自己的學術素養和判斷力。換句話說,AI 可以加速你的思考,但無法取代你對研究問題的深入理解。


▌人與 AI 共存:不斷提升自我


經過多次使用 AI 後,我深刻體會到,碩博士生與 AI 之間的關係本質上是一個「共存與進化」的過程。使用 AI 不是為了逃避自己該做的思考,而是要通過它提升我們的效率,幫助我們專注在更具挑戰性和創造性的工作上。如果我們僅僅依賴 AI,卻不願意自主思考和解決問題,那麼最終我們可能會成為第一批被這類「廉價的平均智慧」替代的人。


不過,這樣的變革對碩博士生來說也並非壞事。AI 的出現,迫使我們更清楚自己在哪些領域具備競爭力,哪些部分需要加強。透過不斷學習如何有效使用 AI,我們可以更快地適應未來的職場環境,甚至在學術圈內占得先機。


因此,面對 AI 的時代,我們不僅要學會如何運用它來提升工作效率,更應該不斷反思和提升自己。畢竟,適者生存,那些能夠靈活應用 AI 並不斷自我進化的碩博士生,將在未來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604會員
1.9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王啟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9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2025/03/29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2025/01/29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Thumbnail
2025/01/29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AI如何影響企業和個人,並特別介紹李宏毅教授的觀點。文章涵蓋AI帶來的效率提升、成就感下降的矛盾,以及中高階主管如何聰明運用AI,避免偏見和錯誤決策。此外,文章強調理解AI原理的重要性,並鼓勵持續學習以適應AI時代。最後,文章宣傳作者的AI課程和社群媒體平臺。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AI如何影響企業和個人,並特別介紹李宏毅教授的觀點。文章涵蓋AI帶來的效率提升、成就感下降的矛盾,以及中高階主管如何聰明運用AI,避免偏見和錯誤決策。此外,文章強調理解AI原理的重要性,並鼓勵持續學習以適應AI時代。最後,文章宣傳作者的AI課程和社群媒體平臺。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AI如何影響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並提供專業人士、企業和社會應如何因應AI浪潮的建議。文章涵蓋AI技術的突破、AI在不同領域(教育、法律、醫療、會計、工程、建築、營養)的應用、以及因應AI時代的策略,並附上作者的聯繫方式及相關資源連結。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AI如何影響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並提供專業人士、企業和社會應如何因應AI浪潮的建議。文章涵蓋AI技術的突破、AI在不同領域(教育、法律、醫療、會計、工程、建築、營養)的應用、以及因應AI時代的策略,並附上作者的聯繫方式及相關資源連結。
Thumbnail
AI 工具已經改變了學術研究的方式,碩博士生如果還只是埋頭苦幹、刷文獻刷到眼花,那你可能用錯方法、白白浪費時間。試試這 6 個 AI 共學策略,讓你學得更快、研究得更聰明! ▋1. 有效規劃 (Effective Planning) • AI 工具: 使用 Notion AI 或 Chat
Thumbnail
AI 工具已經改變了學術研究的方式,碩博士生如果還只是埋頭苦幹、刷文獻刷到眼花,那你可能用錯方法、白白浪費時間。試試這 6 個 AI 共學策略,讓你學得更快、研究得更聰明! ▋1. 有效規劃 (Effective Planning) • AI 工具: 使用 Notion AI 或 Chat
Thumbnail
《共同智慧:與人工智慧共存與共事》(Co-Intelligence: Living and Working with AI)由伊森·莫里克(Ethan Mollick)撰寫,聚焦於人工智慧(AI)的影響,特別是生成式AI技術對人類工作與生活的轉變。本書從歷史、技術與人文角度探討如何有效利用AI作為夥
Thumbnail
《共同智慧:與人工智慧共存與共事》(Co-Intelligence: Living and Working with AI)由伊森·莫里克(Ethan Mollick)撰寫,聚焦於人工智慧(AI)的影響,特別是生成式AI技術對人類工作與生活的轉變。本書從歷史、技術與人文角度探討如何有效利用AI作為夥
Thumbnail
在碩博士研究生涯中,我們經常仰賴書籍和論文來獲取知識,並透過反覆實踐來累積經驗。然而,伊藤羊一與尾原和啟在《努力革命 ラクをするから成果が出る! アフターGPTの成長術》一書中提出了有趣的論點:**智慧、經驗、甚至品味,其實都可以透過 GPT 這類 AI 工具來拷貝與累積。** 這樣的
Thumbnail
在碩博士研究生涯中,我們經常仰賴書籍和論文來獲取知識,並透過反覆實踐來累積經驗。然而,伊藤羊一與尾原和啟在《努力革命 ラクをするから成果が出る! アフターGPTの成長術》一書中提出了有趣的論點:**智慧、經驗、甚至品味,其實都可以透過 GPT 這類 AI 工具來拷貝與累積。** 這樣的
Thumbnail
《AI啟蒙時代》深入探討AI技術在職場中的應用,強調AI不僅是工具,而是一種增強人類能力的助力。文章介紹了霍夫曼提出的三大職場原則,鼓勵讀者視AI為合作夥伴,提升工作效率與創造力。未來十年內,AI將成為無可替代的存在,推動人類的智慧與科技共融,為社會帶來更多機會與挑戰。
Thumbnail
《AI啟蒙時代》深入探討AI技術在職場中的應用,強調AI不僅是工具,而是一種增強人類能力的助力。文章介紹了霍夫曼提出的三大職場原則,鼓勵讀者視AI為合作夥伴,提升工作效率與創造力。未來十年內,AI將成為無可替代的存在,推動人類的智慧與科技共融,為社會帶來更多機會與挑戰。
Thumbnail
近年來,科技趨勢已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對於身處於研究前沿的碩博士生而言,這樣的變化尤為顯著。美國未來學家 Ray Kurzweil 在他的新書《The Singularity Is Nearer: When We Merge with AI》中提出,科技正在引領人類邁向一個奇點時代,人工智慧(A
Thumbnail
近年來,科技趨勢已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對於身處於研究前沿的碩博士生而言,這樣的變化尤為顯著。美國未來學家 Ray Kurzweil 在他的新書《The Singularity Is Nearer: When We Merge with AI》中提出,科技正在引領人類邁向一個奇點時代,人工智慧(A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