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實境秀『黑白大廚』第8集餐廳團賽爭議一次說分明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黑白大廚 第8集進行的競賽是團賽,採用的比賽制度是分組給同樣的預算由隊長帶領組員開設一間餐廳,設計三道菜單開店販售,只給你24小時做準備,餐廳開店時間是2個半小時,誰的營業額最高誰可以整隊保送晉級,反之最後一名全隊會淘汰。在完全不知道要面臨什麼顧客的條件下進行菜單規劃,這個環節已經是整間餐廳的經營,點餐方式是用平板,所以拍攝超吸引人的照片也是重要工作之一,如何快速流暢的出餐也考驗整體廚房流水線的規劃。

raw-image


在這樣的條件下,等於是把你丟到阿拉斯加,不準你查當地的客群、所得、人口組成,然後24小時內開設餐廳。營業額要高,要嘛客單價高;要嘛來客數多或說翻桌率高。於是採用的菜單策略就至關重要。如果是我或許會採用三種食物,一種是快速翻桌的點心類,價格不用太高;一種定價符合一般大眾可接受的價格的餐點;一道高級料理定價很貴。由於不確定面對的市場是什麼,所以這個做法或許比較安全,能不能得第一要看最後的消費客群組成,但墊底的風險降低,最後來說 #三星 隊的菜單比較接近這樣的想法,只差在他們沒有設計一道高單價料理。最後的結果是 #崔玹碩 隊獲得優勝,他們的策略是走極端的高單價料理,而最後來的評審也是走一個極端,20位大胃王吃播主,口袋還有100萬韓幣預算,想當然而他們的策略就會奏效;反之如果今天近來用餐的評審是100位各年齡組成的素人,一人發一張師任堂(5萬韓幣),那崔主廚就會整隊被淘汰。評審組成極端化導致了最後的結果,三星隊比較中規中矩,就無法取得第一,但也不致於被淘汰。追求效果下似乎讓這個比賽真正要考驗廚師的細節比較無法被凸顯?

raw-image


做生意要思考的事情很多,市場分析、市場定位、販售商品、爆品戰略、商品生產流水線、品質控管、電商時代的商品攝影等,其實都有在這個賽制上被凸顯出來,但在最後卻選擇極端的評審制度,覺得有些可惜,或許可以分上下半場,20位大胃王吃播主一人100萬吃1.5小時,100位素人一人10萬韓幣吃1.5小時,最後結果或許就很難說了。

準備到一半要釋出選手真的是一件很沒良心的設定,#韓國實境秀 的作家都很夭壽,三位廚師撕漫男、外送員、安大廚成為臨時成軍的團隊,還沒有任何獎勵機制,覺得很過分,也為三位優秀廚師抱不平,但以最後呈現的內容,他們在設計餐廳的流程也缺乏太嚴謹的考慮,當然一方面是沒時間了。安主廚的刀工以及為了區域代表廚師站出來比賽的氣魄已經深植人心,所以他們三位的餐廳現在也都是爆滿狀態,雖然被淘汰也會幫他們迎來更多人支持的。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推機麋鹿韓劇韓影碎碎念
3會員
9內容數
MD+82是由推機跟麋鹿製作的頻道,MD為Movie and Drama的縮寫,+82為韓國的電話國碼。主題就是韓國的電影、戲劇。從文化、歷史更深入的解析韓國人拍電影的意涵!喜愛的同好,請一起加入我們。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Netflix韓劇《黑白大廚:料理階級大戰》引發熱潮,節目中百位廚師的精湛廚藝和創意令人驚艷。評審陣容包含米其林三星主廚安成宰和餐飲集團企業家白種元,兩位風格迥異的評審讓比賽結果更難以預料。文章深入分析節目中的各個環節,包括預賽、冰箱挑選、百人供餐等,並探討廚師們的應變能力、商業策略以及料理哲學。
Thumbnail
Netflix韓劇《黑白大廚:料理階級大戰》引發熱潮,節目中百位廚師的精湛廚藝和創意令人驚艷。評審陣容包含米其林三星主廚安成宰和餐飲集團企業家白種元,兩位風格迥異的評審讓比賽結果更難以預料。文章深入分析節目中的各個環節,包括預賽、冰箱挑選、百人供餐等,並探討廚師們的應變能力、商業策略以及料理哲學。
Thumbnail
節目的參賽者,不僅囊括韓式、中式、義式等西餐的主廚,他們甚至橫跨了傳統與現代精緻料理的領域,要這些五花八門的美食一較高低,並且讓比賽結果能獲得眾人的信服,真的是高難度。 而黑白大廚中還有一個很值得看的亮點,就是兩位評審對「料理的語言」表達的十分具體且不落俗套。
Thumbnail
節目的參賽者,不僅囊括韓式、中式、義式等西餐的主廚,他們甚至橫跨了傳統與現代精緻料理的領域,要這些五花八門的美食一較高低,並且讓比賽結果能獲得眾人的信服,真的是高難度。 而黑白大廚中還有一個很值得看的亮點,就是兩位評審對「料理的語言」表達的十分具體且不落俗套。
Thumbnail
最近每天都和小小編及弟弟Lucas看一集「黑白大廚」,前兩天看到第一次團體戰的敗部復活戰「便利商店賽」,規定參賽者們只能利用便利商店裡的食材做出餐點 在十幾個敗部復活的主廚中,只取前三名,想當然耳所有的主廚們竭盡所能地拿出所有看家本領,只為了能存活下來繼續參賽⋯⋯
Thumbnail
最近每天都和小小編及弟弟Lucas看一集「黑白大廚」,前兩天看到第一次團體戰的敗部復活戰「便利商店賽」,規定參賽者們只能利用便利商店裡的食材做出餐點 在十幾個敗部復活的主廚中,只取前三名,想當然耳所有的主廚們竭盡所能地拿出所有看家本領,只為了能存活下來繼續參賽⋯⋯
Thumbnail
《黑白大廚》這檔實境秀在NETFLIX上架後,迅速吸引了廣泛討論,尤其是在參賽廚師間的競爭與賽制設計上引發了眾多疑慮。從比賽的分組到賽制的公平性,本文試圖探討這些爭議,及節目本身如何操作翻轉階級的理念。透過觀眾的反應與評價,我們可以看到韓國行銷的強大以及節目成功的背後原因和待商榷之處。
Thumbnail
《黑白大廚》這檔實境秀在NETFLIX上架後,迅速吸引了廣泛討論,尤其是在參賽廚師間的競爭與賽制設計上引發了眾多疑慮。從比賽的分組到賽制的公平性,本文試圖探討這些爭議,及節目本身如何操作翻轉階級的理念。透過觀眾的反應與評價,我們可以看到韓國行銷的強大以及節目成功的背後原因和待商榷之處。
Thumbnail
跟不上流行的我,這次因為vocus,看到大家在寫心得,也想湊一腳,就點開NETFLIX追劇了! 原本就對實境秀沒什麼興趣的我,覺得前面的鋪成很攏長,直到比賽開始,我才開始感受到競爭帶來的刺激感! 韓國百大廚師齊聚一堂來切磋,用黑、白湯匙先做區分,20位廣為人知、經驗老道的主廚,以及80位尚未被世
Thumbnail
跟不上流行的我,這次因為vocus,看到大家在寫心得,也想湊一腳,就點開NETFLIX追劇了! 原本就對實境秀沒什麼興趣的我,覺得前面的鋪成很攏長,直到比賽開始,我才開始感受到競爭帶來的刺激感! 韓國百大廚師齊聚一堂來切磋,用黑、白湯匙先做區分,20位廣為人知、經驗老道的主廚,以及80位尚未被世
Thumbnail
一個超強的韓國實境節目《黑白大廚》上映了,驚嘆的看著第一集的節目場景,豪華的攝影棚,精美的大螢幕和數位影像,還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節目橋段,和扣人心弦的節奏,真是讓人欲罷不能,一集接著一集看下去。有趣的是,雖然是料理競賽,但在每個環節都能有不同的視角來觀看。
Thumbnail
一個超強的韓國實境節目《黑白大廚》上映了,驚嘆的看著第一集的節目場景,豪華的攝影棚,精美的大螢幕和數位影像,還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節目橋段,和扣人心弦的節奏,真是讓人欲罷不能,一集接著一集看下去。有趣的是,雖然是料理競賽,但在每個環節都能有不同的視角來觀看。
Thumbnail
《黑白大廚》透過評審的對話與盲測,帶出廚藝競爭中的現實感、階級感與實踐感。節目不僅突顯料理的技術,還讓觀眾感受到廚師在創意與實力間的抉擇。每位參賽者都將個人的故事與經歷融入料理中,展現出對美食的熱愛。特別是在比賽的過程中,如何打破階級,獲得市場的反饋,成為關鍵的挑戰。
Thumbnail
《黑白大廚》透過評審的對話與盲測,帶出廚藝競爭中的現實感、階級感與實踐感。節目不僅突顯料理的技術,還讓觀眾感受到廚師在創意與實力間的抉擇。每位參賽者都將個人的故事與經歷融入料理中,展現出對美食的熱愛。特別是在比賽的過程中,如何打破階級,獲得市場的反饋,成為關鍵的挑戰。
Thumbnail
在《黑白大廚》的團體餐廳戰中,比賽傾向商業策略而非廚藝較量,讓人迷惑這到底是廚藝節目還是商業實境秀。高價料理取勝的背後,是否忽略了廚師提供美食的初衷?這一檔的團隊設計也引發不公平的爭議,必須踢出‘最沒有幫助的廚師’引發了職場健康與道德的思考,希望下一季的廚師能夠尊嚴體面的競技。
Thumbnail
在《黑白大廚》的團體餐廳戰中,比賽傾向商業策略而非廚藝較量,讓人迷惑這到底是廚藝節目還是商業實境秀。高價料理取勝的背後,是否忽略了廚師提供美食的初衷?這一檔的團隊設計也引發不公平的爭議,必須踢出‘最沒有幫助的廚師’引發了職場健康與道德的思考,希望下一季的廚師能夠尊嚴體面的競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