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個八月天的北海道,去了北見市,想找個並沒有把握能順利找到的史蹟,在特急大雪號的車廂裡,滑著導航,反覆斟酌下車後的徒步路線。
落腳一晚的商旅,就距離車站不遠。
下午的大廳,開始供應迎賓咖啡,賴著喝杯咖啡,傍晚再出門逛街,也不失為一種選擇,雖然車站周邊除了燒肉店也還是燒肉店。
想是這樣想,最後還是拿起背包往車站的方向走,壓線搭上了網走方向的列車。
過往要是搭JR北海道的local train,大多是懷舊且有歷史感的キハ車型。
上車時只認月台沒注意車身,走入車廂發現內裝嶄新又亮麗,亮點是車廂內的單人座椅,有種莫名的熟悉感。
來北海道那麼多次,還是第一次搭到非キハ車型的local train。
原來是曾在日劇《鉄オタ道子、2万キロ》ep01裡登場,暱稱「DECMO」(Diesel Electric Car with MOtors)的新氣動車H100形。
主人公大兼久道子坐在DECMO的單人座位上,翻著時刻表,偶爾拿起相機拍著車窗風景,DECMO移動在白雪紛舞的函館本線,抵達比羅夫車站。
鐵路線會一直延續到永遠:日劇《鉄オタ道子、2万キロ》裡最美的鐵道風景
DECMO大約是2020年3月才開始服役,那時正值新冠疫情蔓延全球,邊境一封鎖就是兩三年,遇不到也搭不到,只在銀幕裡看過。
旅行自由被封印的日子,把這部鐵道旅行日劇刷了好多遍,八月居然在石北本線與DECMO巧遇。
回到台北,正好來追《鉄オタ道子、2万キロ:秩父編》。
家具會社本職工作之餘,會切換為筆名YUI的鐵道旅攝作家的大兼久道子,參與了《旅と鉄道》雜誌「西武秩父線55周年」特集的取材任務。
這回只現聲沒現身的黑羽總編輯,請道子以其獨特的視角,留意秩父鐵道沿線,會讓讀者覺得意外的產物或景色,尤其是旅行指南裡沒有刊載的事物。
像是坐在通往未來的電車一般。
我要不要來自封一個漫遊詩人的頭銜呢?
從池袋出發,道子帶著旅伴「秩父漫遊きっぷ」,搭著妹島和世設計,內裝座椅優雅與配備超大景觀車窗的「特急ラビュー」001系,抵達西武秩父站,繼之乘換作為local train的4000系,循著沿線展開兩天一夜既是休暇,也是取材的鐵道漫遊。
「這是哪裡啊」(ここどこだよ…)仍是道子途中下車,不自覺溜出嘴邊的口頭禪與儀式感,甚至忘了說,會覺得彷彿少做一件事;出站後,看著人群的行進動線,與明確標示路標的名所,則反其道而行之。
行經大正漂浪歌人若山牧水的足跡所至之處,所設立的「牧水之瀧」與歌碑;欄杆爬滿鐵銹,滿是歲月痕跡的小橋;線路上通過與靜止的列車;發現隱身在車廂窗側小桌板下的懷舊開瓶器。
生活在城市的道子,無預期的中途下車,被秩父沿線陌生的景物、空氣圍繞,也遇見了意外的遇見。
你也是來聖地巡禮的吧?如果一直用走的這樣會逛不完吧?
如果沒有武甲山,就沒有現在的日本。
聖地巡禮的動漫迷,有點聒噪的音量,劃破「牧水之瀧」周邊靜謐的氣氛,匆匆的留影,又匆匆的與協助合影的道子告別,趕往下一個聖地景點。
沒有驛弁的鐵道小旅行,道子在站前食堂,隨機點了在地食材製成的野菜咖哩,與老闆娘看著窗外的武甲山,閒話家常般的聊著它對戰後的都內建設與交通發展的犧牲與貢獻。
會在這裡巧遇,不就正因為你是道子?
為了隨時把這的地方介紹給YUI,我在這裡工作之餘會到處踩點。
道子也與在秩父探索鐵道秘境的鐵道同好甲斐,再次不期而遇。因為道子的出現,甲斐暫時逃過被歐巴桑介紹相親對象的困擾。
藉著再會的契機,甲斐在自己打工的奧武藏休暇村,幫道子安排了附設陽台且能聆聽鐵道聲音的房間,更帶著道子拍攝自己打工之餘踩點,準備介紹給憧憬的鐵道旅攝作家YUI的攝影秘境。
美食撫慰旅人的脾胃,道子彷彿置身於秩父生活的日常。古橋、流水,行駛的列車、百年建物,與已成空地的尋常小學校跡,道子有如穿越於在地自然與文史的變遷。
甲武山對戰後經濟發展的貢獻,也讓取材的道子感動它曾經的犧牲,說著想如甲武山一樣的活著。
在鐵道沿線上,移動在有著「甚麼都沒有」的風景裡,自然、文史,與人與人的交心間,滿溢著旅行的醍醐味。僅有兩集的篇幅,看得意猶未盡。
歡迎追蹤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