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OOXX的主管,該怎麼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遇到OOXX的主管的時候,最好的處理方式是: 把注意力跟專業放在團隊要達成的目標!

從進入職場開始除了轉職或換公司要是適應新的文化跟環境之外,其實最重要的其中一個部份就是直屬"主管",我也曾經在同一個公司三年內被轉調了兩個部門,主管就更換了四個.我有偷偷算過自己服務過多少位主管,答案是: 25個, 意思就是我 "平均一年要適應一個新主管",而且所有的主管都不是我們可以選擇的, 而這樣的經驗也讓我獲得新的技能就是翻譯他們的語言,以下是幾個主管專用語翻譯供大家參考.(PS. 要跟剛入職場的新鮮人說明,有時候也不一定是這樣啦~)

  • 繼續加油啊! --> 艾瑞克翻譯: 就是你要再努力,都沒有達標啊,怎麼看你來很閒的樣子!
  • 表現很好喔!大老闆都知道是你做的! --> 艾瑞克翻譯: 就是你記得不要越級報告,要先跟主管說,讓主管去表現!
  • 這次沒關係,下次要多注意喔! --> 艾瑞克翻譯: 就是你下次你再犯給我試試看啊~

不過在前10年工作的時間裡,我都認為主管應該要跟這些名詞畫上等號 = "專業能力強" "帶領團隊關心下屬" "設立明確目標" "懂得向上管理" , 當我遇到"缺乏專業"或是"事不關己"的主管,自己的內心會忿忿不平,覺得"他們憑甚麼當我的主管?" 然後就拼命的工作把績效跟數字做到最好,期待老闆可以看到我的表現,最後我理解到的是當自己可以獨立打到Boss級的怪物,就算累積到的經驗值在高也不一定可以升級的喔! 尤其是當公司到了一定程度的規模,在龐大的組織架構下, 當主管就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

以我目前的認知理解來看,主管就是代表這個部門,不管是跨部門的溝通協調或是跟高層溝通的橋樑,過去我曾經想過我為什麼要當別人的"墊腳石" "敲門磚", 如今即使遇到在無能的主管, 我也會用我的累積的經驗當成他/她的墊腳石,讓主管看得更遠; 用我的專業變成主管的敲門磚,打開機會的大門; 因為我了解一個團隊可以創造的價值比一個人大太多了.

而我認為最好的處理方式是: 把注意力跟自己的專業放在團隊要達成的目標,而不在意主管表達的非常不專業跟情緒用詞, 專業的技能是越用越靈活,人脈的資源是越用越值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艾瑞克的轉職人生
46會員
63內容數
分享職涯,轉職,換工作,正向面對,讓內心更強大的地方。
2025/03/30
從美劇《住院醫生》中資深醫師的教誨,反思企業決策與業務開發的關聯性。分享自身經驗,說明專注於讓業務「活下來」而非評估業務價值的錯誤,並提出企業經營應注重資源最優化配置,而非盲目拯救虧損業務。文章強調核心競爭力、長期價值以及策略性放棄的重要性,最後給予企業經營與業務開發者三個建議。
Thumbnail
2025/03/30
從美劇《住院醫生》中資深醫師的教誨,反思企業決策與業務開發的關聯性。分享自身經驗,說明專注於讓業務「活下來」而非評估業務價值的錯誤,並提出企業經營應注重資源最優化配置,而非盲目拯救虧損業務。文章強調核心競爭力、長期價值以及策略性放棄的重要性,最後給予企業經營與業務開發者三個建議。
Thumbnail
2025/01/12
這篇文章探討了中年轉職的迷惘與體悟,分享經歷,從被公司解僱的意外,到與十年未見同事的重逢,以及後續的自我懷疑與積極求職。文章並未給出明確的職涯答案,而是強調根據自身情況做出最佳選擇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跳脫舒適圈,在現實中驗證自身價值。
Thumbnail
2025/01/12
這篇文章探討了中年轉職的迷惘與體悟,分享經歷,從被公司解僱的意外,到與十年未見同事的重逢,以及後續的自我懷疑與積極求職。文章並未給出明確的職涯答案,而是強調根據自身情況做出最佳選擇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跳脫舒適圈,在現實中驗證自身價值。
Thumbnail
2025/01/05
許多老闆和主管因循守舊,只相信過去的成功經驗,忽略新的技術和商業模式,導致錯失良機。本文以一個更換蓮蓬頭的案例說明,打破傳統思維,勇於嘗試,才能創造更高的價值。作者分享其業務開發經驗,說明如何克服老闆和主管的疑慮,最終獲得超出預期的成功,並強調持續嘗試、深入市場研究和緊密合作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1/05
許多老闆和主管因循守舊,只相信過去的成功經驗,忽略新的技術和商業模式,導致錯失良機。本文以一個更換蓮蓬頭的案例說明,打破傳統思維,勇於嘗試,才能創造更高的價值。作者分享其業務開發經驗,說明如何克服老闆和主管的疑慮,最終獲得超出預期的成功,並強調持續嘗試、深入市場研究和緊密合作的重要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在職場中,遇到無能的主管往往是不得不面對的挑戰。從我在公司服務中所遭遇的25位主管經歷看,最有效的應對方式是將注意力放回團隊的共同目標,而非無謂地糾結於主管的專業能力不足。透過將自己的專業技能運用到最大化,並且在跨部門溝通中發揮橋樑作用,我們可以創造更大的團隊價值,最終做到在職場中更具競爭力。
Thumbnail
在職場中,遇到無能的主管往往是不得不面對的挑戰。從我在公司服務中所遭遇的25位主管經歷看,最有效的應對方式是將注意力放回團隊的共同目標,而非無謂地糾結於主管的專業能力不足。透過將自己的專業技能運用到最大化,並且在跨部門溝通中發揮橋樑作用,我們可以創造更大的團隊價值,最終做到在職場中更具競爭力。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分享給大家,對🤔當主管或領導者的可以參考看看,ㄧ起討論研究。 身為主管,不可能每項決定都博得眾人歡心。事實上,你不需要當個人人喜愛的主管,但是你可以贏得眾人的尊敬。即使有些人不那麼喜歡你的決策,依然願意尊重你的領導,在你的帶領下做事。 所謂「帶人要帶心」,想贏得團隊的
Thumbnail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分享給大家,對🤔當主管或領導者的可以參考看看,ㄧ起討論研究。 身為主管,不可能每項決定都博得眾人歡心。事實上,你不需要當個人人喜愛的主管,但是你可以贏得眾人的尊敬。即使有些人不那麼喜歡你的決策,依然願意尊重你的領導,在你的帶領下做事。 所謂「帶人要帶心」,想贏得團隊的
Thumbnail
這是一個需要高唱「多麼痛的領悟~」的時刻,本來,正確開啟文章的題目應該要是像「請體貼你的主管」之類的版本,然,莫名被看不順眼的鬱悶,矯情就免了吧! 其實,別說是主管,即使是周圍的親朋好友,都需要在對方準備好接受你的看法,才適合給出建議。一個合拍的主管,對於一個人的職涯發展,不論是經濟方面還是處事風
Thumbnail
這是一個需要高唱「多麼痛的領悟~」的時刻,本來,正確開啟文章的題目應該要是像「請體貼你的主管」之類的版本,然,莫名被看不順眼的鬱悶,矯情就免了吧! 其實,別說是主管,即使是周圍的親朋好友,都需要在對方準備好接受你的看法,才適合給出建議。一個合拍的主管,對於一個人的職涯發展,不論是經濟方面還是處事風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而身為主管,可以透過詢問才能知道配合程度,如果大家都不能配合,那就只能自己親自去解決這個問題。如果連主管都不在乎這些事項應盡快解決,底下的人怎麼會在乎呢?他們會認為主管就是這麼好當,就是負責簽名和下命令就行,這就是身教強於言教!固然,當一個部下能解決許多問題,代表他或她很有能力,而能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而身為主管,可以透過詢問才能知道配合程度,如果大家都不能配合,那就只能自己親自去解決這個問題。如果連主管都不在乎這些事項應盡快解決,底下的人怎麼會在乎呢?他們會認為主管就是這麼好當,就是負責簽名和下命令就行,這就是身教強於言教!固然,當一個部下能解決許多問題,代表他或她很有能力,而能
Thumbnail
就在去年,剛好碰到組織異動 陰錯陽差被升為PM科的科長,管理公司大大小小改版、系統專案 就這樣當了半年多的基層主管 也算是來覆盤一下自己的心得
Thumbnail
就在去年,剛好碰到組織異動 陰錯陽差被升為PM科的科長,管理公司大大小小改版、系統專案 就這樣當了半年多的基層主管 也算是來覆盤一下自己的心得
Thumbnail
若想留不想走,就該好好學習向上管理這四個字。不管我們的職稱是甚麼、職責是什麼,我們真正在老闆心裡的定位等於「能解決問題的人」。 如果我們不能在他的立場上,幫忙他解決問題,那不管你自認為有多好的能力,其實都不重要。
Thumbnail
若想留不想走,就該好好學習向上管理這四個字。不管我們的職稱是甚麼、職責是什麼,我們真正在老闆心裡的定位等於「能解決問題的人」。 如果我們不能在他的立場上,幫忙他解決問題,那不管你自認為有多好的能力,其實都不重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