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被推入新的坑,看美劇《住院醫生》(The Resident) 剛開始的場景讓我聯想到企業決策與業務開發的關聯性。
在劇中,一位資深指導醫師對剛報到的實習醫生說:「第一條規則 就是只能聽從指示,不准問問題。」乍看之下,這似乎是不合理的職場霸凌。當這位實習醫生在急救時違背指導醫師的命令,執意進行心肺復甦並成功讓病人恢復心跳時,他以為自己做了一件對的事,卻被指導醫師指責說:「這名病人已停止呼吸 26 分鐘,即使心跳恢復,大腦也已經死了。你雖然讓家屬燃起希望,但他們接下來可能要照顧這位無法恢復意識的病人長達數年。」
這一幕讓我想起自己的業務開發經歷,當時,我犯了一個類似的錯誤: 專注在「讓業務活下來」,卻忽略了「這個業務是否值得繼續存在?」
<< 當「業務開發」變成一場錯誤的拯救行動 >>
七年前先前的公司高層對我說:「這個事業群的產品很難賣,一直虧錢,你就幫幫他們吧。」 我把這句話當成一次考驗我的挑戰,運用自己擅長的業務開發技巧,努力拓展市場,也成功促成幾個大案子,讓這個事業群短期內達到了損益平衡,甚至小幅獲利。不過三年後,它又開始虧損,到了第五年,公司決定關閉整個部門。
後來回顧這段經歷,我才驚覺到當初高層讓我「幫忙」,真正的意圖並不是希望我用業務開發的能力來「救活」這個事業群,而是希望我能提供專業建議,協助他們更快做出「放棄」的決策。但當時的我,並沒有站在公司的長遠經營角度思考,而只是執著於「如何讓這個部門存活」,卻沒思考過最根本的問題: 這個事業部門應該存在嗎?
企業經營的核心不是「拯救業務」,而是「最優化資源配置」
這次經驗讓我學到一個關鍵的道理:業務開發的終極目標,不是讓所有事業部門都能存活,而是讓企業整體獲利最大化。
以下是我想到的幾個企業經營重點:
1. 不要為了「存活」而存活,企業的目標是「獲利」
許多企業管理者常犯一個錯誤:認為只要能讓業務繼續運作,就是成功。然而,這種「溫水煮青蛙」式的經營,最終只會讓企業資源被低效業務拖垮。 當時的這個事業群,顯然是BCG Matrix(波士頓矩陣)的「瘦狗事業」(低成長、低市占率),但我卻努力讓它續命三年,最後仍然無法改變結局,反而浪費了寶貴的時間與資源。
2. 短期成功 ≠ 長期價值,企業應該專注「核心競爭力」
企業經營的成功關鍵,在於找到核心競爭力,並將資源集中在能創造長期價值的業務。短期的銷售成果,可能讓你「看起來成功」,但如果這項業務無法持續為企業帶來價值,那麼它終究會被市場淘汰。
3. 企業經營不是「情感投資」,該放手時就要放手
許多企業因為「不甘心」不願意放棄賠錢的事業群,結果反而讓公司承受更大的財務負擔。企業決策應該以( 經濟附加價值 ),而不是基於「我們已經投資這麼多,不能就這樣放棄」錯誤的堅持,最終只會導致更大的損失。
企業經營的其中一個重點:敢於放棄,才能專注成功
這次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企業成功的關鍵,不是努力讓所有事業存活,而是懂得把資源配置在最值得投資的領域。
給企業經營與業務開發人的 3 個建議:
✅ 業務開發不只是「拯救」事業,而是找到真正能創造價值的市場機會
✅ 策略性放棄,比盲目堅持更重要
✅ 不要被短期的成功迷惑,企業經營的重點是「長期競爭優勢」
這不僅是一場職場上的學習,更是企業經營中至關重要的決策法則。
歡迎大家留言分享你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