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的滋味~一塊燙口的「牛舌餅」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小小的攤位上,四方形黑色鐵板正在預熱中,而另一邊老闆娘正手腳俐落的把已分割好的油酥皮和內餡包在一起,擀平再捲起來,重覆兩次後,在麵糰上灑上黑白芝麻,做為區分口味之用,再將麵糰擀為長橢圓形,然後放入已預熱完成的鐵板中煎烤。


以前公司附近的市場,隔週就會出現一攤那種不常見的,手工現擀現做的「牛舌餅」攤位,常常還沒製作完成就已經有人在排隊了。老闆娘的動作快速俐落,從分餡、擀皮、煎烤到起鍋,神情專注,一氣呵成。剛起鍋的牛舌餅放在圓型中間有孔洞的竹編盤上散熱。


有時經過會買幾塊牛舌餅帶走,更多時候是特地去買,有原味(麥芽)、芝麻、花生、紫薯四種口味,剛起鍋時熱呼呼的、很燙口,口感酥中帶軟,咬下去表皮微酥,但內部鬆軟,滿口淡淡的餅皮混和著芝麻的香氣,以及微甜的花生和芝麻餡料香味。


一直很喜歡這種手工現擀的牛舌餅,可惜現在已經不多見了,而之所以特別喜歡牛舌餅,也可能跟小時候的回憶有關 ......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小時候,媽媽常帶我們幾個小孩去土城的「承天禪寺」拜拜,去承天禪寺有兩條路,一條路是可以開車直接抵達寺廟的入口,而另一條路則是需要爬一段很長的石階梯路,才能抵達另一個山門入口處。以前都是走第二條路線,但因為沒有大眾交通工具可以直達,所以都是搭公車到土城,再走一大段路進去,才會抵達石階梯的起點,然後再經過爬一大段階梯路的過程,最後才抵達廟門口。


對小孩而言,上山這段路通常覺得很痛苦,因為腳會很酸、又很喘,而下山又要再走一次,也是很累。但在石階梯前的這一段路口兩側,都有不少攤販,有賣飲料的、有賣菜的、也有賣食物的,其中有一輛藍色的小發財車,是賣手工現擀牛舌餅的,每次下山要回去時,經過牛舌餅的攤位,媽媽都會給我們幾個小孩,一人買一塊牛舌餅解饞。


手工製作,剛起鍋又酥軟溫熱的牛舌餅,如果剛好是在冬天,拿在手裡的感覺格外溫暖,尤其在爬完山之後吃,熱呼呼的,感覺特別美味,而且吃完就又有動力,再走一大段路回到公車站,然後搭車回家 ......


現在台北很少能看到手工現做的牛舌餅,雖然在中南部的部分餅店或土產店,也能買到整包已經製做好,放在架上的牛舌餅,但那種就是沒有現做牛舌餅的酥軟和燙口的感覺,所以現做的手工牛舌餅,對我來講,除了是懷念的古早味美食,也是兒時的溫暖回憶。


牛舌餅有兩種,一種是「宜蘭牛舌餅」,其特色是外形長而薄,口感脆硬,屬於餅乾類;而另一種是個人較偏好的「鹿港牛舌餅」,其特色是外形短而厚,包有內餡,口感酥軟,屬於麵餅類。而外形有如牛舌般的長橢圓形,也是其名稱的由來。


土產店販售的牛舌餅

土產店販售的牛舌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氣泡水《用照片影像聊聊天》
34.5K會員
254內容數
喜歡在日常生活中,用手機隨手拍下影像,也許是走路時,看見被雨水打落在地上的一朵花;也許是聚餐時,喝到的某一杯裝飾美麗的咖啡.... 都是當下的一種記錄,或許影像也有自己的話想說。
2025/04/17
剛看天敏的天空 分享了養草莓-香水(白花)與夏日微風(紅花)🍓🍓🍓 精采的種植草莓過程,想到了我前幾天,也抓住了草莓季的尾巴,買了不常見的白色草莓。 逛市場時看到了賣草莓的攤販,除了常見的紅色草莓,比較吸睛的是,還看到了白色的草莓,第一次在市場上看到白色的草莓,覺得很新奇。雖然也有看
Thumbnail
2025/04/17
剛看天敏的天空 分享了養草莓-香水(白花)與夏日微風(紅花)🍓🍓🍓 精采的種植草莓過程,想到了我前幾天,也抓住了草莓季的尾巴,買了不常見的白色草莓。 逛市場時看到了賣草莓的攤販,除了常見的紅色草莓,比較吸睛的是,還看到了白色的草莓,第一次在市場上看到白色的草莓,覺得很新奇。雖然也有看
Thumbnail
2025/03/25
前陣子拍攝了巷弄中的櫻花,最近發現長輩家頂樓也有一棵小櫻花樹,花朵掉得差不多,但卻長出了小小的、可愛的,綠色櫻花果,長輩說之後會慢慢轉成黑色或深紅色。 常常有人會將櫻花的果實和櫻桃混淆,櫻花果究竟是不是櫻桃?答案是否定的,櫻花果不是櫻桃。「櫻花」和「櫻桃」皆為薔薇科李亞科,但櫻桃為李屬,櫻花為
Thumbnail
2025/03/25
前陣子拍攝了巷弄中的櫻花,最近發現長輩家頂樓也有一棵小櫻花樹,花朵掉得差不多,但卻長出了小小的、可愛的,綠色櫻花果,長輩說之後會慢慢轉成黑色或深紅色。 常常有人會將櫻花的果實和櫻桃混淆,櫻花果究竟是不是櫻桃?答案是否定的,櫻花果不是櫻桃。「櫻花」和「櫻桃」皆為薔薇科李亞科,但櫻桃為李屬,櫻花為
Thumbnail
2025/03/20
清晨,雨剛停,走到陽台邊,意外看到一朵白色的花,想拍拍花草,卻發現常來造訪的鳥兒中,有兩隻剛好飛過來,停在桂花樹上聊天,不知是不是一時聊得太起勁,沒注意到有人在這邊,而忘了飛走。 之所以會這樣講,是因為這些鳥兒幾乎天天造訪,風雨無阻,而且常常是我的天然鬧鐘,一大清早,時間一到,就會過來叫我
Thumbnail
2025/03/20
清晨,雨剛停,走到陽台邊,意外看到一朵白色的花,想拍拍花草,卻發現常來造訪的鳥兒中,有兩隻剛好飛過來,停在桂花樹上聊天,不知是不是一時聊得太起勁,沒注意到有人在這邊,而忘了飛走。 之所以會這樣講,是因為這些鳥兒幾乎天天造訪,風雨無阻,而且常常是我的天然鬧鐘,一大清早,時間一到,就會過來叫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小小的攤位上,四方形黑色平面鐵板正在預熱中,而另一邊老闆娘正手腳俐落的把已分割好的油酥皮和內餡包在一起,擀平再捲起來,重覆兩次後,在麵糰上灑上黑白芝麻,做為區分口味之用,再將麵糰擀為長橢圓形,然後放入已預熱完成的鐵板中煎烤。 以前公司附近的市場,隔週就會出現不常見的,手工現擀現做「牛舌餅」
Thumbnail
小小的攤位上,四方形黑色平面鐵板正在預熱中,而另一邊老闆娘正手腳俐落的把已分割好的油酥皮和內餡包在一起,擀平再捲起來,重覆兩次後,在麵糰上灑上黑白芝麻,做為區分口味之用,再將麵糰擀為長橢圓形,然後放入已預熱完成的鐵板中煎烤。 以前公司附近的市場,隔週就會出現不常見的,手工現擀現做「牛舌餅」
Thumbnail
最近迷上了小7的起酥肉鬆麵包 趁著店家促銷 吃了好幾個
Thumbnail
最近迷上了小7的起酥肉鬆麵包 趁著店家促銷 吃了好幾個
Thumbnail
大家在看完網路上的美食影片、文章,會實際去嘗試看看嗎?會知道這一間是因為看千千的影片知道的,終於也有那麼一間存起來可以實際去吃的。
Thumbnail
大家在看完網路上的美食影片、文章,會實際去嘗試看看嗎?會知道這一間是因為看千千的影片知道的,終於也有那麼一間存起來可以實際去吃的。
Thumbnail
我母親常常說,我上輩子應該是個北方人。 原因是餅類的食物特別吸引我,要是出門辦事路過燒餅店、傳統的餅行那就慘了,總得花上十幾分鐘、買上幾個餅子才肯離開,逛街去餐廳也是,要是有個光餅煨排骨、餅夾肉,或是這一兩年比較常在夜市看到的肉夾饃,我總得來上一個才甘心,不然就是茶不思、飯不想,甚至過幾天還會專門
Thumbnail
我母親常常說,我上輩子應該是個北方人。 原因是餅類的食物特別吸引我,要是出門辦事路過燒餅店、傳統的餅行那就慘了,總得花上十幾分鐘、買上幾個餅子才肯離開,逛街去餐廳也是,要是有個光餅煨排骨、餅夾肉,或是這一兩年比較常在夜市看到的肉夾饃,我總得來上一個才甘心,不然就是茶不思、飯不想,甚至過幾天還會專門
Thumbnail
一直想要來吃吃看很久了,這裡一共有兩間在賣煎餅,兩間相鄰,在地的朋友跟我們推薦要吃轉進去的這家,攤子看起來很乾淨 ,老闆跟老闆娘也都很親切 餡料跟餅皮就在攤位的旁邊,每一顆都是新鮮現包 餡料的部分以高麗菜為主,另外還有一點點絞肉跟蔥花,感覺有一點點像水餃的餡料 半煎炸的製作方式,油質看起來很清澈乾淨
Thumbnail
一直想要來吃吃看很久了,這裡一共有兩間在賣煎餅,兩間相鄰,在地的朋友跟我們推薦要吃轉進去的這家,攤子看起來很乾淨 ,老闆跟老闆娘也都很親切 餡料跟餅皮就在攤位的旁邊,每一顆都是新鮮現包 餡料的部分以高麗菜為主,另外還有一點點絞肉跟蔥花,感覺有一點點像水餃的餡料 半煎炸的製作方式,油質看起來很清澈乾淨
Thumbnail
上次因為是吃冰淇淋口味的,所以這吃點不一樣的,來點酥脆口感的「銅殼餅」「手燒煎餅」這兩種吃起來酥脆,很唰嘴,尤其是「銅殼餅」薄薄的,吃到嘴嘎啦嘎啦,一口接一口,袋子內的餅乾一下就吃到見底,還好我們大人自己有先吃過,不然一定吃不到,「手燒煎餅」也是很好吃,真的很脆,又不會太硬,看電視、當下午茶點心都很
Thumbnail
上次因為是吃冰淇淋口味的,所以這吃點不一樣的,來點酥脆口感的「銅殼餅」「手燒煎餅」這兩種吃起來酥脆,很唰嘴,尤其是「銅殼餅」薄薄的,吃到嘴嘎啦嘎啦,一口接一口,袋子內的餅乾一下就吃到見底,還好我們大人自己有先吃過,不然一定吃不到,「手燒煎餅」也是很好吃,真的很脆,又不會太硬,看電視、當下午茶點心都很
Thumbnail
中午飯後散步,同事看到牛舌餅,不經意(?)掀起了一番舌戰(其實是我引戰的XD): 軟式牛舌餅、硬式牛舌餅,誰才是真正傳統?
Thumbnail
中午飯後散步,同事看到牛舌餅,不經意(?)掀起了一番舌戰(其實是我引戰的XD): 軟式牛舌餅、硬式牛舌餅,誰才是真正傳統?
Thumbnail
外公外婆是蘇州人,對生活有不能妥協的講究。再苦再窮,點心不能不吃。媽媽記得她小時候,外公替人做保負了債,有一天實在沒錢買點心,他就拿一顆蛋攤了張蛋皮,灑上白糖,切一切,全家分著吃。
Thumbnail
外公外婆是蘇州人,對生活有不能妥協的講究。再苦再窮,點心不能不吃。媽媽記得她小時候,外公替人做保負了債,有一天實在沒錢買點心,他就拿一顆蛋攤了張蛋皮,灑上白糖,切一切,全家分著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