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為強者的路上,競爭是必然的。《黑白大廚:料理階級大賽》在一開始就透過「黑湯匙」跟「白湯匙」兩個階級來劃分100位參賽者,有實力但不為人知的80位黑湯匙,以及20名已經透過實力在業界闖盪出名氣的白湯匙。
「無名」的黑湯匙,在節目裡只能透過綽號來稱呼,要贏過已經有名字的白湯匙,進入決賽才能奪回自己的名字。
一開始看的時候,我第一個想法是韓國人還真喜歡階級劃分,會這樣想是因為他們根深柢固的長後輩文化。在韓國,年齡差一歲就需要用敬語稱呼,不正確的使用敬語的話會被譴責。這從語言扎根的文化,讓他們在淺意識裡,在社交上,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了上下之分。
一開始的黑白階級劃分,無疑是一種節目效果。有對立,就會有競爭、有衝突。在衝突中會產生節目效果。黑湯匙對上白湯匙,那些努力但還未闖出名號、年輕一輩的廚師,是否有辦法在競賽中打敗擁有資歷和米其林星榮譽的名廚呢?
決賽時,剛好篩選出了一個黑湯匙跟白湯匙。當黑湯匙的本名秀出來時,我突然當頭棒喝,理解為什麼製作組要使用黑白階級制度這個設定,並設定用綽號代替本名。
當黑湯匙的本名出現時,我第一個想法是「你哪位?」,超級沒有共鳴,並深深感受到他的綽號對他來說是多麼重要的一個名牌。我相信如果出場的80位黑湯匙全部都給我來個本名大亂鬥,我一定記不住他們,也不會如此投入在後續的比賽中。
在韓國綜藝裡,主持人們都有自己的「人設」跟「定位」,這是很常見的模式。
這不僅可以增加節目的可看性,也可以讓觀眾快速的記住這些主持人。比如在Running Man裡,李光洙的綽號是長頸鹿,定位是背叛;池石鎮的綽號是王鼻子,特色是體力不佳跟欺負女嘉賓,而宋智孝的定位是Ace。
黑白大廚裡100位參賽者,要讓觀眾記住其中10位已經是種挑戰了。白湯匙可以擁有本名,大機率是韓國觀眾早已熟悉他們,所以可以免除使用綽號。像我除了評審白種元以外,其他人通通不認識,即便是出場就用本名的「港點女王」我到現在還是不記住她的本名(恩...叫鄭智善),只記得她在餐廳挑戰賽做了看起來超好吃的麻辣奶油蝦港式甜點 ,還有在1對1競賽時展現的,猶如藝術般的拔絲技術,不愧於她的稱號「港點女王」。
《黑白大廚:料理階級鬥爭》裡有很多參賽者的個性比較溫和,他們低調的個性在節目中比較容易被遺忘,而綽號能給予這些平凡的參賽者一些亮點、一個被觀眾記住的機會,也能讓觀眾在短時間內熟悉大量的參賽者。比如「學餐名家」,在這個菁英打架的節目裡,這個綽號讓我馬上記住了這位小學營養午餐阿姨,她低調的性格、樸實的身份,通過了綽號轉變成了令人難忘的個人特色。
我很喜歡看韓國綜藝,在一集節目中,無論是來賓或主持人,大家都會盡可能地爭取在螢幕前出現的「份量」。在演藝圈裡,誰不是靠人氣吃飯,更多的份量,代表的是更多被觀眾記住的機會。
《黑白大廚:料理階級鬥爭》說白了,本質就是綜藝節目,比賽誰輸誰贏,其實沒那麼重要。
有份量、能被觀眾記住的廚師,都是贏家。節目拍攝也就短短幾個月,長的是下了節目的日常。離開攝影棚後,這些參賽者就會回去他們的生活。不少廚師本來就有自己的餐廳,而隨著節目的爆紅,大量的觀眾慕名去他們的餐廳。當這個節目能為他們日常帶來好的改變時,他們就贏了。是否有多一個冠軍頭銜,也沒那麼重要了。
最後不得不說,準決賽的「無限豆腐地獄」實在是太好看了!李愛德華在每30分鐘的時間限制下,猶如他在節目中預告的一樣,只跟自己的廚藝拼搏。在這個地獄中挑戰自己的極限。當30分鐘又重新計時時,他再一次選擇了挑戰,拋棄保守的做法,透過咬下豆腐的口感、豆腐的製作方式,再一次重生這個他不熟悉的食材。在六個小時裡,把多年累積的努力、內化到頭腦、味覺跟手腳的經驗,變成直覺,在短時間內做出一道道讓人驚奇的料理。
「最好的烹飪不在於完美,而是我們如何在不完美的過程中追尋想要的味道。」李愛德華, Buttermilk Graffiti: A Chef’s Journey to Discover America’s New Melting-Pot Cuisine
別忘了追蹤J.H禾和繼續閱讀更多電影、影集或動畫文章吧!
想不到接下來要看什麼嗎?到Netflix看什麼找找看有什麼推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