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債是什麼?該怎麼償還?公平嗎?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前言

本週有篇新文章探討碳預算、超額排放以及碳債務,作者為Robert Höglund 與 Eli Mitchell-Larson,其中有許多相當不錯的洞見。為了維持文章主要意涵,我只有小幅刪去範例,直接翻譯主要章節。希望更多人能了解當前排放量以及未來還剩下多少空間。

重點摘要

主要歷史排放大國已無碳預算餘地。擁有龐大歷史排放量的國家早已超過它們在全球 1.5°C 碳預算中的公平配額,它們持續的排放只會增加不斷累積的碳債。

超過碳預算的排放必須被移除。碳移除的範圍不僅限於未來的排放,還包括過去與當前的排放。政策制定者應開始關注這逐漸增長的碳債,並調整氣候政策,以確保這些超額排放在安全的氣溫限度前被解決,避免溫度過度升高。

減少排放仍是首要任務,但部分排放則應採取碳移除方案。如同其他減排手段,用碳移除 ( CDR ) 中和超額排放的做法有時可能不合適或成本過高。對於大多數排放源來說,優先考量仍是減少排放而非碳移除。然而,對於某些排放,碳移除是最有效且可持續的解決方案——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碳移除最佳選項 ( CDR-optimal )”。這個術語體現出,所有移除行動都會針對某些排放,而所有排放都可以被消除、維持或移除,因此我們必須優化哪些排放應該對應哪些碳移除措施。

“超額排放(excess)”和“碳移除最佳選項 ( CDR-optimal )”比“剩餘排放(residual emissions)”更精確,“剩餘排放”這個詞彙經常被混淆。“剩餘排放”有時指達成淨零排放時的所有排放,也可能指某一年剩下的排放,或某些特定行業難以減少的排放量。如果使用“剩餘排放”,應具體說明是否指特定時段、排放種類,還是那些適合碳移除的排放——即我們所稱的“碳移除最佳選項 ( CDR-optimal )”。

碳移除技術不太會導致資產擱淺風險。要處理的排放量源源不絕。 無論未來排放趨勢如何,建立高度耐久的碳移除能力仍是關鍵,這將幫助解決日益增加的碳債,避免或逆轉 1.5°C 的超標風險。各國與企業必須加快行動,立即為碳移除技術打好基礎,並著眼未來來履行減排義務。

引言

主要歷史排放國家已經耗盡了它們的全球碳預算。雖然碳預算通常以全球總量來呈現,但這掩蓋了自氣候變遷威脅被廣泛認知以來,不同國家的排放量其實並不相同。無論以人口、 GDP 、過去排放量或支付能力來分配全球碳預算,那些擁有龐大歷史排放量的國家,其實已經耗盡了它們在 1.5°C 相容的公平碳預算份額。這些國家排放的每一噸二氧化碳都超過了它們的分配額,為了避免溫度上升超過 1.5°C,這些排放必須在現在或未來被移除。對於這些國家而言,為了抵消這些不斷累積的碳債,它們所需的碳移除將不僅限於平衡淨零排放年剩下的“剩餘排放”,還需要額外的 CDR 來解決這些超額排放。換句話說,所有超過碳預算的排放都必須以碳移除來抵消。

具有龐大歷史排放的國家,不僅需要透過碳移除技術來平衡未來淨零年份的剩餘排放,還必須償還它們累積的碳債。我們將探討如何償還這些碳債,以及這在歐盟案例研究中的具體意涵。我們同時將這巨大的碳移除需求與剩餘排放的概念相結合,並提出對 CDR 角色進行更精確討論的建議。

為何主要歷史排放國家已無剩餘碳預算

我們現在正逐步接近全球碳預算的極限。根據 2024 年最新估算,要確保全球升溫控制在 1.5°C 以內,且只有 50% 的成功機率,全球碳預算僅剩下 2000 億噸二氧化碳 (200 GtCO2) (Forster et al.,2024)。預計這個碳預算在本世紀末前就會被耗盡。雖然從未來的角度來看,剩下多少碳預算是相對簡單的,但如果只關注未來,容易忽視每年排放量在計算時的公平性。每年結束時,各國的排放量事實上都會被視為全球碳預算中的一項“支出”。因此,那些歷史上排放量較大的國家,早已用盡了它們的公平份額。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若考慮歷史排放,這些主要排放國的碳預算實際上已經是負值。

例如,Hahn 等人(2023)的研究表明,若從 1990 年開始以人均分配的方式計算排放量,歷史排放大國的碳預算將大幅變為負數。研究還顯示,即便這些國家立即實現零排放,全球為保持在 1.5°C 升溫範圍內的碳預算仍會被突破,原因是其他國家仍預計有大量未來排放。這一不均衡現象表明,這些主要排放國需要為其他國家的碳移除和減排提供額外資金,並超越其原定目標,處理它們的歷史碳債。Gantti 等人(2024)也支持這一觀點,指出北美、歐洲和亞太地區部分國家在 2020 年之前就已經耗盡了碳預算。他們的研究還表明,即使在最理想的情況下,全球碳預算也可能遠超 1.5°C 升溫的限制。

這些分析顯示,歷史排放大國未來所有超出其剩餘碳預算的“超額排放”都必須透過碳移除來抵消,或資助那些仍有碳預算的國家進行進一步的減排(利用《巴黎協定》第 6 條機制及相應調整)。然而,後者方式面臨挑戰,因為全球 1.5°C 的碳預算可能在不到十年內就會被完全耗盡。這一預期只會加強緊急氣候行動的必要性,無論是在迅速削減排放方面,還是在推動碳移除上。全球合作將更有利於各國就其減排與碳移除計畫所作出的明確聲明。

需要強調的是,全球碳預算的任何分配方法,都本質上涉及對什麼是公平的價值判斷。現行的分配方法,常稱為“祖父法則”,是基於當前排放量來決定減排需求。然而,這種方法對過去的主要污染者非常有利,因為它意味著歷史排放量較高的國家未來仍能排放更多,僅僅因為它們過去排放較多。另一種方式是前述研究中使用的“人均分配模式”,根據各國當前人口來分配碳預算。這種方式導致歷史排放大國已經耗盡了其公平的碳預算份額,有時甚至累積了可觀的碳債。另一種分配碳預算的方式則基於“支付能力”,考量國家在減排與碳移除方面的經濟能力,該方式的結果與人均分配模式相近。

國家如何處理其碳債?

在實際操作層面,碳預算已經耗盡的國家需要通過碳移除來填補其碳債和持續排放,或者資助那些仍有剩餘碳預算的國家進行減排。針對不同國家的歷史碳債規模達成共識是非常困難的。在政治上,可能更容易的做法是協商一個“起始日期”,從這個日期起,主要歷史排放國的排放將被視為“超額排放”,也就是說,這是國家開始累積碳債的時間點。這個日期可以是碳預算耗盡的實際時間,也可以是某個具有象徵意義的年份,如全球在氣候行動上達成一致的時間點(例如1992年的里約地球高峰會或2015年《巴黎協定》的簽署),或是未來的某個年份,例如2025年或2030年。

落實這些償還碳債的責任,需要結合國內政策、國際協定以及市場機制。國家可以設立碳移除的國家目標,建立一個監管框架,以便在未來償還累積的碳移除債務,並參與國際碳市場。透過《巴黎協定》第6條機制及相應調整,這樣的市場機制可以幫助那些仍有剩餘碳預算的國家資助減排。

為了避免碳移除責任無限期地被推遲,政策制定者可以設計類似金融債務機制,對延遲進行懲罰,就像金融債務的利息一樣。Bednar 等人(2021 年)提出了一個潛在的政策工具——“碳移除義務”(CROs)。這一機制與金融債務相似,排放者會累積碳移除的義務,並為此支付利息。Lyngfelt 等人(2024 年)則提出了一個類似的機制,稱為“碳移除存款”(ACORDs),這是一種強制排放者承擔責任並資助未來碳移除的金融手段。在 ACORDs 機制下,排放者需要資助與其排放量相等的碳移除量,並在完成移除提供證明後贖回存款。

這些建議主要針對國家,但企業也可以採用類似的做法,例如 Microsoft 已承諾移除其所有的歷史排放。

碳移除與剩餘排放的聯繫需要更高精準度

上面的討論重新強調了碳移除的需求。碳移除不僅僅是為了抵消“剩餘排放”,更要針對那些超出碳預算的大量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排放。然而,“剩餘”一詞有其特殊的含義,因為它揭示了需要移除的超額排放與最適合使用碳移除來處理的排放子集之間的差異。“剩餘排放”這個詞含糊不清,缺乏統一的定義。目前,對於“剩餘排放”的用法存在幾種不同的解讀。為了達到更高的精確度,我們在此加以釐清。

目前仍然存在一場不斷進行的辯論,討論哪些具體的排放子集可以在近期內允許通過碳移除進行中和,特別是在企業淨零承諾的背景下。我們在一篇專門探討“最適合碳移除的排放”(CDR Optimal Emissions)的文章中深入分析了這個問題。然而,從碳預算的基本邏輯來看,已經有理由支持更廣泛的觀點,即哪些排放應被視為“超額”。

政策制定者和企業領導人需要更精確的方式來規劃未來氣候行動中不同排放類型。在資源分配方面,政策制定者應優先處理成本效益較高的減排手段,並將碳移除的使用範圍限制在少數中和情境中。但在設定氣候行動總體目標時,更應該關注大範圍的超額排放,並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來解決它們。

碳移除不太可能成為閒置資產

像所有新興資產類別的投資一樣,碳移除基礎設施的擴展也有可能面臨資產閒置風險。與新建的化石燃料基礎設施不同,這類設施不僅不符合氣候目標,還因政策或市場變化容易喪失其價值。然而,碳移除項目則基本不受這種問題影響。現有的碳債務量遠遠超過當前計劃中的碳移除規模,何況現有的碳移除能力有限。與化石燃料基礎設施可能因全球減碳進程而逐漸失去價值不同,大型碳移除項目將始終具備重要作用,因為它們的氣候效益可隨時調整並應用於其他地方。例如,一個碳移除項目在前十年可能由一個具備高度氣候雄心的企業提供資金支持,而在第二個十年則可以用來處理國家層面的碳債務。這種靈活性使得投資碳移除基礎設施的風險大大降低。即使某些行業的減排速度快於預期,碳移除的能力仍然可以用來償還過去累積的二氧化碳排放。

儘管如此,當前氣候行動的重點仍應集中在遏制二氧化碳的持續累積,直到排放量出現顯著下降。碳移除產業需要從現在開始積極發展,以在未來發揮其關鍵作用,但我們現階段仍應優先動員大量資源,投入到目前相對低成本的減排工作中。雖然我們認為所有來自主要歷史排放國的持續排放量都應視為“超額”,並且最終都需要被移除,但實際上碳債的償還仍可在一定程度上推遲。

結論

面對全球碳預算不公平分配的現實令人深思,因為這顯示所有來自大型歷史排放者的排放量都是超額的,且都將需要被移除。這種對於碳移除長期需求的重新定義,超越了通常被認為僅用於抵消難以減排行業在淨零排放日期所產生排放的用途。實際上,結合我們對“剩餘排放”定義的討論及歐盟碳債務的案例研究顯示,與移除歷史碳債相比,碳移除用於抵消難以減排的行業排放可能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如果國際社會認真對待限制並逆轉超過 1.5°C 暖化的挑戰,碳移除最重要的作用將是償還碳債。

全球在碳移除的應用上不太可能會有一個有序且一致的過渡,從目前普遍討論的用途,轉向大規模地消除歷史排放。一些具備高度雄心和支付能力的公司和國家可能會率先行動,將部分碳移除資源分配於實現淨零目標或抵消特定行業的排放,另一些則會用於減少他們的碳債。然而,對於許多國家而言,短期內即便承認他們的碳預算已經耗盡,乃至他們累積了需要移除的超額碳債都是極為困難的。在擁有雄心的國家根據碳預算邏輯所採取的行動範例下,這些目前看似難以想像的行為將隨時間推移變得可行。無論如何,國家和企業都需要加快步伐,不僅要擴大今天的碳移除規模,還要建立資金準備以應對未來的碳移除責任。特別是在那些盈利豐厚、具備財力支持碳移除的行業中,行動的速度至關重要,這與那些財務狀況較差的產業形成鮮明對比。

我們也展示了“超額排放”(excess emissions)和“碳移除最佳排放”(CDR-optimal emissions)這些術語比“剩餘排放”(residual emissions)能提供更好的清晰度,後者在國家氣候計劃或企業承諾中經常被模糊地使用。當討論剩餘排放時,無論是在國家氣候計劃還是企業淨零承諾中,更具體的表述對第三方評估這些計劃可行性和適當水準至關重要,特別是針對那些按類別或時間上屬於剩餘排放的情況,以及它們與淨零目標日期或碳移除的適當性之間的關係。增加清晰度也意味著需要承認所有超額排放最終都應被移除,這應該促使我們在短期內對減少排放有更大的雄心,同時為碳移除的長期規模化奠定基礎,以應對更大的挑戰。

儘管所有超額排放都需要被移除,但在實踐中,每個國家或次國家實體需要具體記錄並分配哪些碳移除是針對哪些二氧化碳排放,無論這些排放是持續的、難以減少的活動,還是部分歷史碳債。這一過程需要識別出一組有限的排放源,這些排放源通過碳移除來中和,可能比直接消除或其他減排行動更具成本效益、更易於部署、或資源需求較低。我們即將發布的報告《哪些排放是最佳移除對象?》將提出一個分析框架,幫助判斷對於特定排放而言,應優先採取何種行動,包括在哪些情況下碳移除是最佳選項,以及哪些情況下碳移除並非最佳方案。這一問題對於制定規劃至關重要,幫助確定哪些排放應優先減少,哪些排放可以持續依賴碳移除來處理。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碳移除(CDR):解決氣候變遷的關鍵技術

自願性碳交易市場作為氣候變遷的應變工具,如何實現環境正義?

碳移除技術:應對氣候變遷的未來解決方案

生質能碳捕獲與封存(BECCS)技術介紹

理論上,減量碳權與移除碳權一樣好嗎?

新加坡氣候行動被評為非常不足?

亞馬遜投資保育亞馬遜,碳權市場的強心針

都市淨零之路 — 諸多可能,惟須啟程

2024 年全球碳權投資吸引力國家排名分析

「碳管理策略」美國能源部如是說



4會員
37內容數
分享氣候變遷與環境政策主題。 增廣見聞之餘,讓生活產生更多洞見。 如果有想了解的新知、產業資訊、相關主題內容等, 都非常歡迎在文章中留言讓我知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細雨徐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碳權平台Patch發表了介紹自願性碳權市場趨勢,以及永續長應該要如何思考與因應之報告。本文依據報告內容說明當前碳權市場之規模以及未來潛力,並且詳細敘述作為一位永續長應該注意之脫碳策略以及碳權策略;除了應當關注當前減排目標,更需要放眼未來,透過長期的市場參與和創新解決方案來確保企業永續發展。
本文完整介紹自然氣候解方(Natural Climate Solution, NCS)之碳權專案,包含定義、常見方法、專案執行流程、注意事項、市場發展以及潛在困難與挑戰等。期望藉由詳細說明NCS碳權,讓更多人理解其如何運作,一方面敦促市場正向發展,另一方面宣導NCS專案應該要做到哪些重點,釐清觀念。
馬來西亞近日傳出生物炭領域的新消息,設立了第一座工業等級的工廠生產生物炭,並同時產出碳抵換額度。本文介紹了馬來西亞生物炭專案開發商Carbon Plus以及合作推行dMRV的CrystalTrade。除了設址於吉蘭丹州的第一座生物炭工廠資訊,文內亦說明了生物炭碳權專案流程中MRV應具備哪些重要步驟。
本文翻譯並彙整說明美國能源部公佈的《碳管理策略》,該文件是一份推動美國實現淨零排放的重要藍圖。這份文件全面闡述了碳管理技術的關鍵角色,並制定了具體的行動計畫,以支持碳捕捉、運輸、轉化和封存技術的研發與商業化。確保這些技術能在2030年前達到商業規模,並為美國實現2050年淨零長期目標奠定基礎。
本文主旨為介紹新創公司Paebbl,該公司以其創新碳移除技術爭取到2,500萬美元投資。Paebble主要之技術為將CCS或DAC所捕捉到的二氧化碳進行碳礦化,將其轉變為可作為建材原料的碳酸鎂。目前已於鹿特丹完成試點計畫,後續將運用投資資金建設擴大規模之示範工廠,並且未來拓展至更多具有潛力的新據點。
本文摘要說明SBTi今年七月所公布之自願性碳市場報告及其相關決議,SBTi推遲至2025年才會決定企業是否能在更大範圍內使用碳抵換來實現其氣候目標。主要原因為當前自願性碳市場所流通之抵換專案品質不佳,多數無法達到所宣稱的額度,甚至某些專案還衍伸出違法疑慮。因此SBTi重申其科學減量標準五大步驟原則。
碳權平台Patch發表了介紹自願性碳權市場趨勢,以及永續長應該要如何思考與因應之報告。本文依據報告內容說明當前碳權市場之規模以及未來潛力,並且詳細敘述作為一位永續長應該注意之脫碳策略以及碳權策略;除了應當關注當前減排目標,更需要放眼未來,透過長期的市場參與和創新解決方案來確保企業永續發展。
本文完整介紹自然氣候解方(Natural Climate Solution, NCS)之碳權專案,包含定義、常見方法、專案執行流程、注意事項、市場發展以及潛在困難與挑戰等。期望藉由詳細說明NCS碳權,讓更多人理解其如何運作,一方面敦促市場正向發展,另一方面宣導NCS專案應該要做到哪些重點,釐清觀念。
馬來西亞近日傳出生物炭領域的新消息,設立了第一座工業等級的工廠生產生物炭,並同時產出碳抵換額度。本文介紹了馬來西亞生物炭專案開發商Carbon Plus以及合作推行dMRV的CrystalTrade。除了設址於吉蘭丹州的第一座生物炭工廠資訊,文內亦說明了生物炭碳權專案流程中MRV應具備哪些重要步驟。
本文翻譯並彙整說明美國能源部公佈的《碳管理策略》,該文件是一份推動美國實現淨零排放的重要藍圖。這份文件全面闡述了碳管理技術的關鍵角色,並制定了具體的行動計畫,以支持碳捕捉、運輸、轉化和封存技術的研發與商業化。確保這些技術能在2030年前達到商業規模,並為美國實現2050年淨零長期目標奠定基礎。
本文主旨為介紹新創公司Paebbl,該公司以其創新碳移除技術爭取到2,500萬美元投資。Paebble主要之技術為將CCS或DAC所捕捉到的二氧化碳進行碳礦化,將其轉變為可作為建材原料的碳酸鎂。目前已於鹿特丹完成試點計畫,後續將運用投資資金建設擴大規模之示範工廠,並且未來拓展至更多具有潛力的新據點。
本文摘要說明SBTi今年七月所公布之自願性碳市場報告及其相關決議,SBTi推遲至2025年才會決定企業是否能在更大範圍內使用碳抵換來實現其氣候目標。主要原因為當前自願性碳市場所流通之抵換專案品質不佳,多數無法達到所宣稱的額度,甚至某些專案還衍伸出違法疑慮。因此SBTi重申其科學減量標準五大步驟原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優質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隨著全球對於環境保護的關注日益增加,台灣在推動綠電政策方面也取得了顯著進展。綠電,即來源於可再生能源的電力,不僅對於減少碳排放有重要意義,也成為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選擇。然而,綠電價格的趨勢以及其影響因素,仍然是許多企業和消費者關心的議題。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了解淨零排放、碳中和和氣候中和這三個概念的差異,對於評估和制定氣候政策至關重要。同時瞭解這些永續概念也有助引導個人在生活中做出環保的選擇,幫助地球邁向淨零未來。
在當今世界,環境保護和資訊安全已成為個人與企業無法忽視的重要議題。全球氣候變遷的加劇和日益頻繁的數位威脅,使得降低碳足跡與提升資安成為各界共同關注的焦點。
由每年的會議可以看出,趨勢是一年比一年快速急迫,方針從消極減少碳排轉移到積極使用再生能源與碳捕捉,甚至因為氣候災害這座冰山已越來越難避開,也下令全人類要做好撞上冰山的準備(氣候末日因應之道),這些方針會以國家->政府->企業->個人的方式影響到我們生活,每一個歷史決策都影響著人類的未來航道。
Thumbnail
討論企業如何實現低碳轉型,包括策略制定、技術採用和管理措施。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低碳轉型對企業的長遠利益。 聯絡方式 Email:cammie2469.tg@gmail.com 歡迎低碳產品來訊合作
Thumbnail
過去人類不斷追求高經濟成長率,高度仰賴大量製造來創造獲利,而消費者也習慣用完即丟,但這樣的商業模式和消費習慣,為地球創造大量的廢棄物。 為了減少碳排放量,企業紛紛揚棄高汙染模式,轉型循環經濟。世界經濟論壇更是預估,循環經濟將在2030年前帶來4.5兆美元產值,蘊含著龐大的商機。 「高碳排
Thumbnail
隨著全球變暖愈演愈烈,各國政府和企業都開始積極尋求減少碳排放的方法。在這種情況下,淨零排放成為了越來越受關注的話題。淨零排放是指通過減少碳排放並在必要時抵消這些排放,將淨排放量降至零。要實現淨零排放,淨化和去汙是至關重要的步驟。在本文中,我將介紹淨零排放的概念,以及淨化和去汙在實現淨零排放中的作用。
Thumbnail
【環保新進展】2024年首波國內碳權交易即將啟動! 環境部近日公布了「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這不僅是碳交易市場的一大進展,更代表著我們國家在環保方面的又一次飛躍。這個被熱切期待的草案,將為國內碳權買賣開啟新篇章。
2020年工廠停工、在家遠距辦公等現象, 工業和交通運輸造成的二氧化碳大幅減少, 年總排放量和前年相比下降了 #5~10%, 使人們相信透過行動真的能減碳。   #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是比爾蓋茲在2021年 針對能源議題所撰寫的科普書籍   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約為 #510億噸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優質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隨著全球對於環境保護的關注日益增加,台灣在推動綠電政策方面也取得了顯著進展。綠電,即來源於可再生能源的電力,不僅對於減少碳排放有重要意義,也成為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選擇。然而,綠電價格的趨勢以及其影響因素,仍然是許多企業和消費者關心的議題。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了解淨零排放、碳中和和氣候中和這三個概念的差異,對於評估和制定氣候政策至關重要。同時瞭解這些永續概念也有助引導個人在生活中做出環保的選擇,幫助地球邁向淨零未來。
在當今世界,環境保護和資訊安全已成為個人與企業無法忽視的重要議題。全球氣候變遷的加劇和日益頻繁的數位威脅,使得降低碳足跡與提升資安成為各界共同關注的焦點。
由每年的會議可以看出,趨勢是一年比一年快速急迫,方針從消極減少碳排轉移到積極使用再生能源與碳捕捉,甚至因為氣候災害這座冰山已越來越難避開,也下令全人類要做好撞上冰山的準備(氣候末日因應之道),這些方針會以國家->政府->企業->個人的方式影響到我們生活,每一個歷史決策都影響著人類的未來航道。
Thumbnail
討論企業如何實現低碳轉型,包括策略制定、技術採用和管理措施。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低碳轉型對企業的長遠利益。 聯絡方式 Email:cammie2469.tg@gmail.com 歡迎低碳產品來訊合作
Thumbnail
過去人類不斷追求高經濟成長率,高度仰賴大量製造來創造獲利,而消費者也習慣用完即丟,但這樣的商業模式和消費習慣,為地球創造大量的廢棄物。 為了減少碳排放量,企業紛紛揚棄高汙染模式,轉型循環經濟。世界經濟論壇更是預估,循環經濟將在2030年前帶來4.5兆美元產值,蘊含著龐大的商機。 「高碳排
Thumbnail
隨著全球變暖愈演愈烈,各國政府和企業都開始積極尋求減少碳排放的方法。在這種情況下,淨零排放成為了越來越受關注的話題。淨零排放是指通過減少碳排放並在必要時抵消這些排放,將淨排放量降至零。要實現淨零排放,淨化和去汙是至關重要的步驟。在本文中,我將介紹淨零排放的概念,以及淨化和去汙在實現淨零排放中的作用。
Thumbnail
【環保新進展】2024年首波國內碳權交易即將啟動! 環境部近日公布了「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這不僅是碳交易市場的一大進展,更代表著我們國家在環保方面的又一次飛躍。這個被熱切期待的草案,將為國內碳權買賣開啟新篇章。
2020年工廠停工、在家遠距辦公等現象, 工業和交通運輸造成的二氧化碳大幅減少, 年總排放量和前年相比下降了 #5~10%, 使人們相信透過行動真的能減碳。   #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是比爾蓋茲在2021年 針對能源議題所撰寫的科普書籍   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約為 #510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