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臉書演算法越來越聰明了。
你常會看到好幾天前、上個月、甚至去年的熱門貼文出現在牆上。
這象徵 Facebook 更懂得你的喜好,把值得你看的優秀貼文推播給你,不管新舊。
也有創作者說:臉書演算法很爛,不管怎樣發文,觸及率都低到不行。
只好「棄坑」、轉戰其他平台。
但你知道嗎,很多寫深度文、長文、經常發布「有料貼文」的人,在臉書上的表現似乎越來越好。
想在臉書上滑到更多好文的辦法,就是追蹤這些有料的創作者。
這樣你也就幫演算法「餵食」更多同類型的內容給你。
你之後就算放空滑手機也能看到好東西、不會浪費時間。
以下是我花費大量時間經營臉書發掘、大力推薦你在 2024 年追蹤的創作者們。
他是個喜劇演員,同時也是臉書認證的「創作者新星」。
周加恩從去年 12/05 開始執行「日更」,每天寫作 2,000 字、共累積超過 70 篇文。
演算法並沒有讓他失望。
不論破好幾千分享的文章,或者吸引到數萬追蹤紅前來互動,還有高速成長的追蹤數,在短短幾週內都發生在這位創作者頁面上。
周加恩說:頻繁鍛鍊寫作就像重訓一樣,越練越強。
持之以恆,就會看到幾個顯而易見的成效:
周加恩的創作融入許多知名歐美、華語創作者的優點,並且理解吸收之後,再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
乍看之下,你可能會看到很多眼熟的元素。
仔細一看,你會發現這種「效仿」並不簡單。
就像上健身房。大家同樣都嘛是在臥推椅上舉著重量槓片,但唯有持之以恆的鍛鍊,才會迎來可觀的成效。
不是照著做做樣子、不用紀律就能隨便復刻的。
從數字上看,臉書演算法並沒有辜負這些努力。
它就像創作者突破了「靜摩擦力」。
當帳號被臉書判定為認真創作者那一刻,接下來的優質內容推播力似乎就會以可觀速度飆升。
幾週前才千人的追蹤數,現在即將突破 5,000 大關。
不管你希望增加優質內容的閱讀量,或者你有志成為新星創作者,請追蹤這位特殊的「喜劇創作者」。
他能給你滿滿的動力和正面範例。
周博是個效率魔人,他能把創作者的產能發揮到淋漓盡致。
這種讀書到底是「看心安」還是真的讀進去?
看筆記就知道了。
周博以不可思議的產量,幾乎用「日更」 速度分享他的讀書筆記、是用手寫在書頁裡面的那種字跡照片。
除了有逐頁式翻拍的小品心得,還有系統性的好書推薦、不同主題的系列書推薦⋯⋯
然後,還有臉書上的書評短影音。
周博說:做到這樣高產的方法,是把零碎時間極致的拼接起來。
方法是這樣的:
如同粉專名字「教你輕鬆閱讀做筆記」,他的內容緊密圍繞著閱讀、筆記、提高產能。
他一邊實踐著、一邊靠產出內容把他「如何產出內容」的心法毫無保留傳授給你。
周博說過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概念是:用筆把書寫髒。
別刻意保持書頁乾淨,而是大膽拿筆寫下去。
就像以前讀書考試在課本做筆記一樣,增強自己的記憶和「筆記輸出」。
看到這種讀書形式,你可能會懷疑這多半是哪個走火入魔、實用性低落的書呆子讀法吧;要不然就是全職創作,不然哪來的時間?
我最初看到也沒有排除這些可能性,但很快就發現我錯了。
周博是位作者,著有《臺諺五十五訣走跳江湖》。
他同時還是個創業家。
周博旗下掌管快十家分店,領導近四十位同事,平常還要到處拜訪客戶、擔任企業顧問⋯⋯
創業是他的本職,創作與閱讀真的就是善用時間後產出的結果。
如果你想見識高效運用時間、同時在工作與生活間達成高產,這個粉專不可錯過。
Eric 是《Brief AI 電子報》的經營者,每天分享 AI 的最新消息。
人工智慧是現在最熱門、隨時能顛覆人類生活方式的火熱題材。
但資訊的高速更迭、大量新聞也常引起「資訊焦慮」。
好累,到底要不要持續追?
但稍微晚幾天,會不會一個不小心錯過下次 GPT 的最新版?
蔡旻錫長期悉心的吸收海外 AI 新知,並且整理成一篇篇好讀好吸收的貼文,都幫你寫好了。
他讓你可以每天只花 3 分鐘,就快速掌握最新 AI 趨勢。
如果你想了解如何透過寫作,在臉書上發揮這樣的影響力,那麼蔡旻錫也有扎實的創作體悟。
他在臉書上日更 165 天時,成功累積到 10,000 人追蹤。
可惜的是,臉書的演算法似乎不站在他這邊。
蔡旻錫一度面臨大量貼文被 FB 無預警刪除、觸及率驟降的事件。
確實,當你在臉書上創作,流量不是你能決定的、演算法也不是你能控制的。
甚至,臉書上的追蹤者你一個都帶不走。
只要不開心,臉書可以「翻臉和翻書一樣快」。
所以,蔡旻錫決定把內容經營方向改成「電子報」。
用直接向訂閱者對話的 Email 作為主軸,臉書社群作為輔助。
如今《Brief AI 電子報》已經來到驚人的 13,000 訂閱,以繁體中文來說非常龐大。
但話說回來,臉書的演算法真的會到處施加壓迫嗎?
據 Facebook 官方自行統計,貼文附上外部連結的貼文,只佔了總瀏覽數的 7.7%。
也就是說 92.3% 的瀏覽量是集中在沒連結的貼文裡。
這是不是印證了臉書「加連結就降觸及」、各路小編紛紛都把連結放留言處的江湖傳說呢?
臉書沒有進一步證實。
但你仔細看:蔡旻錫的貼文現在每篇文末都有呼籲訂閱電子報的外部連結,但你依然能頻繁見到表現亮眼的貼文表現。
在每篇必定有連結的條件下,達到數百分享、甚至上千分享數都是有的。
這某種程度也說明,雖然演算法不可控,但就算你加連結,好內容的光芒依然藏不住。
照樣有被讀者肯定、廣傳的機會。
如果,你還想追蹤更多類似的內容創作者,而且你還不認識 Jemmy 的話,可以考慮追蹤我。
我以往還推薦過不同系列的創作者,你也可以快速瀏覽看看:
【推薦你追蹤的 5 個臉書帳號】
── 粉絲不到 10,000 的創作者們
【推薦你追蹤的 1 萬級臉書帳號】
【推薦你追蹤的 7 位數萬級臉書帳號】
p.s. 如果你認識其他我沒有提到的優質創作者,或者你想自我推薦,歡迎留言附上讓我知道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