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蔚小姐:
最近的日子好像安了加速器,我從我過度亢奮的身體就能感受到,我徜徉在知識海裡面,抬頭一望天際,星子閃爍,浩瀚無垠。
昨天半夜看著桌上的書山,心想我老毛病又犯(這個也想要、那個也想要)就把書按次第排列,堆出一個優先順序。看時間還早,我隨手翻閱還未讀完的《破框能力》。不讀還好,這一讀下去我差點忘記去睡覺。
迫不期待想和妳分享是因為,自從老師說:「元典有其不可取代性」我乍聽不明跑去借書,接著在看完《易經真的很容易》的第一本導論後,甚至都還沒開始學會卦象,我的腦袋就爆炸了。真・炸了。
啊?這就是從頭看事情的角度嗎?還是我現在是由上往下?沃!我簡直不能言語。自從那次經驗,我的下一本和下下一本書,就開始進入一種網狀交織的狀態。
講回破框能力,我其實在初期不覺得這是我現在『需要』的書。「我甚至還沒開始培育出自己的事業和專業,何論領導?再說我自己都一團混亂,怎麼帶領團隊?」當時,我的心裡有這個OS,借回來的動機,不過是先前因爲焦慮在網路上亂爬文,翻到人家推薦職涯發展值得一讀,所以才去借來的。堆著放置好久,被圖書館催促著要還書。
結果翻到第三章開始,提及所謂人際關係網路時,我才發現我的迷思被破解。當然,這是我自己讀完後的延伸解讀,可能跟正文該章所著重的點完全不一樣。
其一,構建人際關係的多樣性。即便作為業務,曾經開發和參加多種不同性質的活動,也認識形形色色的人們。但我在尋求職涯上或是工作上的建議時,還是傾向尋找同質性較高的人,或是具有很強的內部性(可能彼此互相認識、是在同一個場合或活動認識)這對於跨出目前現有的環境的我來說,不見得有幫助。
其二,業務的客戶開發和上述的人際關係發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經營客戶關係、轉介紹和維持銷售熱度等,換個語詞基本上就是相通的概念,因為都是面向人的工作。
其三,目標會改變。這超級逆向思考。以前常常被灌輸『先知道你要去到哪裡,再開始行動』、『先有目標,才有方向』於是我就會不斷苦思,想著自己應該要做什麼。但盲點就在於,我們要去到新的地方,然而思維就仍舊沒有改變,那要如何前進?未來本來就是無法預測的,所以在意識到想要改變的當下,就必須『額外增加』,在舊有軌道上增加外部發展、新的角色和行為,同時進行滾動式修正,從經驗中提取,最後發現,目標可能在新的妳看來,可以做更動。
諸如此類。
好,其實我還有很多心得,但我沒有要把寫給妳的信變成閱讀心得(有需要的話我自己另外寫在工作日誌上面就好)只是想舉例,讓你知道我的亢奮感從何而來,還有我對於閱讀終於跳脫了那種『必須要尋找到答案』的工具導向。
人家說旁徵博引,我還在繼續看,看我能再串上幾張知識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