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047|如何以「寫作典範」的方式提升你的學術表達力?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們代代相傳的預言與神話,就彷彿是透過無名創作者留下的時空膠囊,其中隱藏著句普遍性的「比喻」,測試著後人的概念解讀力。」


「“典範 Role Model” 指得是“某種任務角色的模範”,會想讓人從其行動與思維中學習,希望“變得像那個人一樣”。」


「“學習”源自於“模仿”,崇拜某個人,進而模仿對方,也是人類學習的原型。」


「將典範的解釋從人延伸到“事物”,並從


01 生活方式


02 工作方式


03 事業,商品,服務


04 公司組織


等四個項目中角的典範。」


「概念能力的四個維度為:

(1) 廣度:對社會與人類保持廣泛興趣,舉出典範

(2)深度: 抽出模範要素

(3) 熱度:對典範產生共鳴

(4) 強度:產生想法,轉換為具體行動」


這段討論,節錄於日本作者村山昇[1]出版的"創造思考的技術:運用概念思考,重新定義自己的事業、產品、服務,並銷售出去"[2]的第90-96頁,


引發我對「典範 Role Model」的重新思考。


利用「典範 Role Model」來鍛鍊自己的能力,


我其實已經行之有年,


尤其是在「寫論文」這件事情上。


許多學生不擅長寫論文,


是因為學術論文讀得少,不了解學術表達的方式,


導致平常寫出來的內容,其中的資訊密度不夠高,


呈現觀點與論據的方式不夠銳利,


縱使寫了2000字,裡面的資訊量,


可能就只相當於好期刊上500字的資訊量。


而學生要鍛鍊自己的學術寫作能力,


最好的方式就是找到好的期刊論文,


把這期刊論文當作「寫作典範 Writing Role Model」,


一個段落一個段落地去深度研究,


學習好文章的段落是如何表達的。


在欣賞與分析學術段落時,


一則是我們要注意段落內,作者是如何安排idea流動,


要去觀察段落開頭是哪個idea開始,段落結尾到哪個idea結素。


另一則是要去觀察段落與段落之間的flow,


要去學習厲害的作者是如何安排Section裏面的每個段落,


要去思考每個段落如何與section title產生共鳴。


當你辨別出好段落的表達模式後,


進一步練習利用該表達模式寫論文,


接著讀,持續修改,學術寫作的功力就會鍛鍊起來。


Reference

[1] https://globis.jp/person_articles/555/

[2]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66983


raw-image


409會員
1.4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Threads上分享的晨型人作息很受歡迎, 也有讀者詢問如何鍛鍊自己早睡早起, 我想第一步就是了解「睡眠週期」的概念。 一個完整的睡眠週期,平均是1.5小時, 也就是說從你入睡開始算, 如果你是在1.5小時,3小時,4.5小時,6小時,7.5小時醒過來, 基本上
在研究生涯中,我們常以為掌握某套理論工具後,只要不斷深挖,就能成為學術領域的佼佼者。然而,正如程光老師所言:「如果不去Push Science的Boundary,那麼這個系就會漸漸變成主要Teaching的系。」這提醒我們,學術的生命力來自於不斷探索未知,而非固守已有的知識體系。 以下分享碩博士生
劉瀾在《學習力30講》中提到的「理論之鐘」概念,來自社會學家卡爾威克 (Karl Weick) 的時鐘隱喻,對於研究生的學術思考和研究策略非常有啟發。該理論指出:任何社會行為的理論,都無法同時滿足以下三項要素: 普遍性 General (12點鐘):理論能夠被廣泛應用於各種情境。 準確性 Acc
研究團隊的運作不僅仰賴成員的專業能力,更需要有效的知識管理。李育輝老師在《組織行為學》中提到,知識管理不只是寫成員工手冊,而是收集、儲存與共享有價值的知識和經驗,並幫助大家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的人」。 在碩博士研究的環境中,如何讓新加入的學生快速融入、有效利用資深成員的經驗,並達成互助合作,是每位指
研究生生活需要在繁忙的研究、生活支出和少量的閒暇時間間找到平衡,而這種「資源搭配」的概念,與薛兆豐老師在其經濟學課程中探討的「資源效用」密切相關。透過適當的資源配置,我們可以更有效率地完成研究、提升生活品質,甚至為未來創造更多機會。這篇文章將探討研究生如何透過資源搭配來最大化時間和精力的價值。
「錯信漏斗 (The Funnel of Misbelief)」描述了人們逐漸陷入陰謀論思維的過程,這個模型來自萬維剛老師的菁英日課。看似與碩博士生的研究生活無關,但其實,研究過程中我們也容易不自覺地掉入類似的「錯誤思維陷阱」。當研究走入瓶頸、遇到挫折時,某些思維模式會影響我們的判斷。本文將解析研究
在Threads上分享的晨型人作息很受歡迎, 也有讀者詢問如何鍛鍊自己早睡早起, 我想第一步就是了解「睡眠週期」的概念。 一個完整的睡眠週期,平均是1.5小時, 也就是說從你入睡開始算, 如果你是在1.5小時,3小時,4.5小時,6小時,7.5小時醒過來, 基本上
在研究生涯中,我們常以為掌握某套理論工具後,只要不斷深挖,就能成為學術領域的佼佼者。然而,正如程光老師所言:「如果不去Push Science的Boundary,那麼這個系就會漸漸變成主要Teaching的系。」這提醒我們,學術的生命力來自於不斷探索未知,而非固守已有的知識體系。 以下分享碩博士生
劉瀾在《學習力30講》中提到的「理論之鐘」概念,來自社會學家卡爾威克 (Karl Weick) 的時鐘隱喻,對於研究生的學術思考和研究策略非常有啟發。該理論指出:任何社會行為的理論,都無法同時滿足以下三項要素: 普遍性 General (12點鐘):理論能夠被廣泛應用於各種情境。 準確性 Acc
研究團隊的運作不僅仰賴成員的專業能力,更需要有效的知識管理。李育輝老師在《組織行為學》中提到,知識管理不只是寫成員工手冊,而是收集、儲存與共享有價值的知識和經驗,並幫助大家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的人」。 在碩博士研究的環境中,如何讓新加入的學生快速融入、有效利用資深成員的經驗,並達成互助合作,是每位指
研究生生活需要在繁忙的研究、生活支出和少量的閒暇時間間找到平衡,而這種「資源搭配」的概念,與薛兆豐老師在其經濟學課程中探討的「資源效用」密切相關。透過適當的資源配置,我們可以更有效率地完成研究、提升生活品質,甚至為未來創造更多機會。這篇文章將探討研究生如何透過資源搭配來最大化時間和精力的價值。
「錯信漏斗 (The Funnel of Misbelief)」描述了人們逐漸陷入陰謀論思維的過程,這個模型來自萬維剛老師的菁英日課。看似與碩博士生的研究生活無關,但其實,研究過程中我們也容易不自覺地掉入類似的「錯誤思維陷阱」。當研究走入瓶頸、遇到挫折時,某些思維模式會影響我們的判斷。本文將解析研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本文對於《創造思考的教室--概念為本的課程與教學》一書進行深入的文獻筆記整理,重點整理出13條教師在設計概念為本的課程時的重要提醒。
Thumbnail
過去我學習的方式的是多閱讀而少輸出,因為覺得自己累積不夠寫不出好文章,再來就是相信讀書是潛意識的潛移默化,曾經聽過一句話: 「你讀過的書,都藏在你的氣質裡。」
  很多創作者書寫故事時,會有意識地追求「起、轉、合」或「三幕劇」形式,尋找一種「公式」來安排劇情。   上一篇文我提到「所有屬性和套路都是化約過的成果」。所謂「理論」其實是「經驗」的總和,但不能反過來以「理論」來替代「經驗」。
    演什麼像什麼,這部分我覺得是可以塑造的,就像有些父母擔心孩子外語能力不好、或是想要培養他們自己本身的自主能力,將其送至國外,書中也提到幾個方式,根本還是閱讀,再來就是寫作,我自己理解為「大量輸入、輸出整理」。     這也是模型的第二步驟,為什麼會是大量閱讀,我現在有一種感悟,投資一小筆的金
Thumbnail
你是否正迷失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不知該閱讀什麼?💡 本文將帶你探討閱讀經典的重要性,教你如何選出適合自己的經典,並透過實用的閱讀方法,讓你與大師對話,建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想擺脫閱讀迷茫,就趕快點進來一探究竟吧!
Thumbnail
【古文新讀:國文課堂之外的文學魅力】     傳統的國文課堂中,我們一定惠要求學生背誦和理解經典古文,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就是因為他有不可取代性,並且所有人都可以從中獲取自己可得的智慧和箴言,但是現實情況,通常在學習的當下,我們可以得到一群更不喜歡國文的孩子。
Thumbnail
在兩歲這個階段,只要讓普通的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觀察、探索和模仿,就是很大的刺激,為他們即將發展出的心智理論奠下基礎。
Thumbnail
生活中的資訊充盈,獲得並背誦知識並不合哩,將自身經驗進行反思後運用才是有效用的方法。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本文對於《創造思考的教室--概念為本的課程與教學》一書進行深入的文獻筆記整理,重點整理出13條教師在設計概念為本的課程時的重要提醒。
Thumbnail
過去我學習的方式的是多閱讀而少輸出,因為覺得自己累積不夠寫不出好文章,再來就是相信讀書是潛意識的潛移默化,曾經聽過一句話: 「你讀過的書,都藏在你的氣質裡。」
  很多創作者書寫故事時,會有意識地追求「起、轉、合」或「三幕劇」形式,尋找一種「公式」來安排劇情。   上一篇文我提到「所有屬性和套路都是化約過的成果」。所謂「理論」其實是「經驗」的總和,但不能反過來以「理論」來替代「經驗」。
    演什麼像什麼,這部分我覺得是可以塑造的,就像有些父母擔心孩子外語能力不好、或是想要培養他們自己本身的自主能力,將其送至國外,書中也提到幾個方式,根本還是閱讀,再來就是寫作,我自己理解為「大量輸入、輸出整理」。     這也是模型的第二步驟,為什麼會是大量閱讀,我現在有一種感悟,投資一小筆的金
Thumbnail
你是否正迷失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不知該閱讀什麼?💡 本文將帶你探討閱讀經典的重要性,教你如何選出適合自己的經典,並透過實用的閱讀方法,讓你與大師對話,建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想擺脫閱讀迷茫,就趕快點進來一探究竟吧!
Thumbnail
【古文新讀:國文課堂之外的文學魅力】     傳統的國文課堂中,我們一定惠要求學生背誦和理解經典古文,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就是因為他有不可取代性,並且所有人都可以從中獲取自己可得的智慧和箴言,但是現實情況,通常在學習的當下,我們可以得到一群更不喜歡國文的孩子。
Thumbnail
在兩歲這個階段,只要讓普通的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觀察、探索和模仿,就是很大的刺激,為他們即將發展出的心智理論奠下基礎。
Thumbnail
生活中的資訊充盈,獲得並背誦知識並不合哩,將自身經驗進行反思後運用才是有效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