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張啦!題解為何不能"剩歷"?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格格的話

本系列「讀歷成人」主要討論歷史教學與人文教育(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之間的關係,礙於篇幅的限制,除了必要的舉例外,關於歷史知識內容的部分會比較少。若讀者對筆者在課堂上所授的知識內容較感興趣,請參閱沙龍中的「格格歷史」專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標題:我所以為的"以學生為中心"

引子:金馬61選片指南

在滿場的掌聲中,金馬61的選片指南精彩的結束了

影評人的口條絕佳、聲線優美、談吐幽默。不時引起了場內陣陣的笑聲~

首次參加金馬盛會(還不是頒獎典禮)的我,看著座無虛席的會場,著實大開了眼界

原來真有這麼多熱愛電影的人,而且他們竟然還真的都看過這麼多電影!?

但神奇的事情來了

散場後,我雖然也被推坑了幾部電影,當然也覺得這個活動新鮮有趣,但隨之而來的卻是異常的疲憊與...些許的反感...

在2個小時內"被"介紹了百來部的電影,超過一半以上影評人的評價都是

"都講成這樣了~這部不能不看吧😉! "

而言談中大量的內梗,搭配著觀眾的掌聲與笑聲...更讓我清楚的感受到...

自己與這個場域的格格不入,以及與場域內人們的疏離

宛如異鄉人(Alien)(註一)

當然,金馬本就是屬於電影迷的場合。因此影評人和主辦單位絕對沒有任何不妥。

純粹是我這個無知的小白不小心踏入了危險的叢林

但我不禁想:

那歷史課堂呢?我跟學生之間的對話是否也如同外星語言?

剩"歷"的老師

令我捏把冷汗的是,在我上課的語言中。類似的語彙出現還真不在少數

運籌帷幄千百年在口沫與粉筆之中,在50分鐘內講述超多的知識點(而且我還常漏講

再加上一句 "這個很重要,百分之三百會考! "

如果身為假文青的我在金馬選片會場上都如此尷尬了

raw-image


那麼在歷史課堂中。台下一片死寂與困惑,不也就剛好而已嗎?而那些苦撐到底的孩子,又到底吸收了多少?抑或只是禮貌地"看"著一個對歷史有著異常熱情的陌生人滔滔不絕的賣力表演?

雖然沒有什麼研究及數據支持,但目前一線的歷史老師們普遍體會到的現象絕對是Z世代(註二)的歷史基礎知識(註三)存量呈現兩極化的現象—不是你竟然知道這個!?、就是你怎麼連這個都不知道😵‍💫。且一般認為,大多數Z世代同學的歷史知識存量明顯少於上一個世代的同年級學生。故教學現場時常有"一代不如一代"之嘆。

除此之外,筆者認為缺乏歷史感(註四)的情況更是普遍。過去在大眾娛樂(影劇、遊戲)中,歷史(如三國、水滸、金庸等)經常是創作主要的題目,然而在架空宇宙與異世界當道的現代,這些與過去有關的主題所能發揮的知識傳遞作用相對也就小了很多(近日周杰倫演場會搶票,學生也都瘋搶的同時卻沒聽過雙截棍(因為他們從告白氣球開始聽的),令筆者相當汗顏😥)。

雪上加霜的是,臺灣特殊的產業經濟結構及選考制度,更讓"必修"歷史的存在備受質疑。在這樣的情況下,或許老師們必須認知到,對歷史"無感"才是當今的常態。

真正的"怪人"其實是我們—這些對歷史有感、認為過去有趣且有其意義的人們

一週基本鐘點16節課,加上備課的時間。用人生"剩歷"來形容,我想是毫不為過。

那麼,除了顧影自憐、自怨自艾,抱怨學生程度大不如前之外

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尾聲:理解世代差異,以學生為主體

既然上述的情況已經無法倒轉,筆者認為作為一個歷史教育工作者,唯一能做的辦法就是承認這個世代的特性,並站在"他們"的角度來重新構思教學的目標。更何況,這種put into perspective(註五)的能力,不正是歷史思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嗎?若歷史教育工作者自身便無法展現這項素養(competence)(註六),若要說服學生學習歷史,筆者認為是很難站得住腳的。

竊以為,臺灣高中生需要學習歷史的理由(更白話的來說,會讓他們有感的部分),其實一直以來不外乎就是兩點:

A1.對付升學考試,回應父母及社會的期待

A2.回答我是誰?、我能成為什麼?的發展議題(註七)

但望向當前臺灣歷史教育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卻是以下兩點

B1.必要的歷史知識

B2.歷史思維能力(素養)

透過這項比較,我們可以清楚看到,歷史教育專家們從來就是站在學生們"應該"學會以上兩點的前提之下在設計"課綱"。然而筆者卻隱約感覺,這其中存在著不少弔詭:

我們(教學者們)認為B2很重要(但對部分學生來說A2更重要?
而擁有B1是展現出B2的前提
那我們就用A1的方式來檢驗B1&B2吧!

然後A1與A2基本上是互斥的...

然後B2在標準化測驗上也有相當的困難(註八)

最後在大部分的情況下,B1終究成為唯一的目的

更有意思的是,隨著目的的改變,人們所使用的語言自然也會有差別。那麼,當我們試圖用考試的語言去引導同學思考自我存在的意義時,還有比緣木求魚更適合的形容嗎?

我們之所以會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外星人之間的對話,根本原因會不會就在這裡?

又,當我們沒有看到學生的真實需求,卻不斷的堆疊許多"應該"時,是否就把孩子們越推越遠?是否使他們更加無感?是否使隔閡越來越深?

意識到雙方的不同,才有可能"試著"去同理對方。而"試著"去理解對方,又才有可能創造有效的溝通,擁有有效的溝通,又才有可能傳承那些珍貴的理念。最後,方能形塑出深厚的自我。在我看來,這種試圖了解"人"之行動,就是人文教育。

為了達到上述的目標,"剩歷"顯然是不行的。那麼作為一個Z世代的歷史教育工作者,在認知到這點後,我們能往哪些方向去努力呢?就留待之後娓娓道來了(結果根本沒回答到標題笑死🤣




※註一:其實就是想帶出疏離(Alienation)的感覺

※註二:1997年至2012年出生,網路原生種,持續增加中。

※註三:指那些高中老師常說的,這個你國中應該教過啊?的東西,以此類推。不過到底什麼是歷史基礎知識,本身就是一個大哉問😅,日後有機會再談~

※註四:認知到自己是人類歷史的一部分並了解自己身處在時序中的哪一階段

※註五:【破解難搞英文】put into perspective是什麼意思?

※註六:在108課綱中的主要翻譯,但中文翻"能力"較為合適。參見

※註七:主要依艾瑞克森(E.Erikson)的社會心理發展階段。參見

※註八:筆者無意否認素養(能力)的重要性,但竊以為紙筆測驗實在很難對這些能力做檢驗...因為學生往往可以用各種考試的方法來選出或寫出想對應的回答。

    4會員
    2內容數
    本沙龍主要分享筆者心目中的人文歷史教育 隨筆抒發 如有錯誤 那就絕對是我的錯😅 再請大家不吝指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老師』的年紀通常比學生大,學經歷通常都比『學生』好,天經地義。 所以, 老師是老師,學生是學生。 那麼, 當老師說:
    Thumbnail
    圖一:這學期開學前,孩子傳訊息給我 圖二:孩子問我為什麼同學被叫去學務處訓話
    Thumbnail
    當老師嘛, 總是樂見學生的良好表現, 但是如果學生的良好,是要老師付出一些代價,那,就會出現一種奧妙的心情~~ 108課綱中的「學習歷程」制度, 好壞評價在人間, 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是他不知的那件事, 就是學生&老師,都多了很多暑假&寒假作業! 如果, 學生乖巧聽話地上傳了許多
    今天有個女學生一口氣噴了好多個問題給我 雖然我不喜歡每次找我都是有事的事實 但明確的目標與方向讓我感覺我有義務回答 也許這是深藏在我心裡的老師魂吧
    Thumbnail
    (這篇肉肉長有2700字請慎入) 每次在不同的場合帶課,與不同的學習者相遇 總是會有不同的故事、啟發、或火花 而這一次,我看到自己的劣根性。 . 有些學校會準備感謝狀給講師 而我拿到的感謝狀上 通常名字旁都是寫「講師」或「老師」。 猶記2021最早開始帶課時 當時我都會跟學習者強調
    Thumbnail
    班級裡的學生來自四面八方。 這廝律己甚嚴,又有完美主義,師長稍給多一點期許,就會自行再對自己加倍奉還,弄得天天壓力山大,心焦身累! 那廂海闊天空,從不虧待自己,師長稍沒叮嚀些成績,就會自行滿山滿野不見人影,弄得可能三年下來拿不到畢業證書! 這廝和那廂全都混在同一個班裡,這到底該如何給他們"恰當
    Thumbnail
    想清楚之後,這種像是「乖」的表現並不代表我服膺於體制。
    Thumbnail
    過去在高中擔任導師時,常遇到很多學生的疑難雜症,也不免帶到一些怪咖學生,久經歲月磨練,粹煉成一些金句,只要對症下藥,通常就可以逢凶化吉,再麻煩的學生都可以順利收伏。 針對喜歡奇裝異服、染奇怪髮色的學生:「奇裝異服帶來的不同是怪異,顯示不出你純粹的本質,在我眼裡你已夠獨特,不需再添加無謂的東西。」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老師』的年紀通常比學生大,學經歷通常都比『學生』好,天經地義。 所以, 老師是老師,學生是學生。 那麼, 當老師說:
    Thumbnail
    圖一:這學期開學前,孩子傳訊息給我 圖二:孩子問我為什麼同學被叫去學務處訓話
    Thumbnail
    當老師嘛, 總是樂見學生的良好表現, 但是如果學生的良好,是要老師付出一些代價,那,就會出現一種奧妙的心情~~ 108課綱中的「學習歷程」制度, 好壞評價在人間, 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是他不知的那件事, 就是學生&老師,都多了很多暑假&寒假作業! 如果, 學生乖巧聽話地上傳了許多
    今天有個女學生一口氣噴了好多個問題給我 雖然我不喜歡每次找我都是有事的事實 但明確的目標與方向讓我感覺我有義務回答 也許這是深藏在我心裡的老師魂吧
    Thumbnail
    (這篇肉肉長有2700字請慎入) 每次在不同的場合帶課,與不同的學習者相遇 總是會有不同的故事、啟發、或火花 而這一次,我看到自己的劣根性。 . 有些學校會準備感謝狀給講師 而我拿到的感謝狀上 通常名字旁都是寫「講師」或「老師」。 猶記2021最早開始帶課時 當時我都會跟學習者強調
    Thumbnail
    班級裡的學生來自四面八方。 這廝律己甚嚴,又有完美主義,師長稍給多一點期許,就會自行再對自己加倍奉還,弄得天天壓力山大,心焦身累! 那廂海闊天空,從不虧待自己,師長稍沒叮嚀些成績,就會自行滿山滿野不見人影,弄得可能三年下來拿不到畢業證書! 這廝和那廂全都混在同一個班裡,這到底該如何給他們"恰當
    Thumbnail
    想清楚之後,這種像是「乖」的表現並不代表我服膺於體制。
    Thumbnail
    過去在高中擔任導師時,常遇到很多學生的疑難雜症,也不免帶到一些怪咖學生,久經歲月磨練,粹煉成一些金句,只要對症下藥,通常就可以逢凶化吉,再麻煩的學生都可以順利收伏。 針對喜歡奇裝異服、染奇怪髮色的學生:「奇裝異服帶來的不同是怪異,顯示不出你純粹的本質,在我眼裡你已夠獨特,不需再添加無謂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