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張啦!題解為何不能"剩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格格的話

本系列「讀歷成人」主要討論歷史教學與人文教育(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之間的關係,礙於篇幅的限制,除了必要的舉例外,關於歷史知識內容的部分會比較少。若讀者對筆者在課堂上所授的知識內容較感興趣,請參閱沙龍中的「格格歷史」專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標題:我所以為的"以學生為中心"

引子:金馬61選片指南

在滿場的掌聲中,金馬61的選片指南精彩的結束了

影評人的口條絕佳、聲線優美、談吐幽默。不時引起了場內陣陣的笑聲~

首次參加金馬盛會(還不是頒獎典禮)的我,看著座無虛席的會場,著實大開了眼界

原來真有這麼多熱愛電影的人,而且他們竟然還真的都看過這麼多電影!?

但神奇的事情來了

散場後,我雖然也被推坑了幾部電影,當然也覺得這個活動新鮮有趣,但隨之而來的卻是異常的疲憊與...些許的反感...

在2個小時內"被"介紹了百來部的電影,超過一半以上影評人的評價都是

"都講成這樣了~這部不能不看吧😉! "

而言談中大量的內梗,搭配著觀眾的掌聲與笑聲...更讓我清楚的感受到...

自己與這個場域的格格不入,以及與場域內人們的疏離

宛如異鄉人(Alien)(註一)

當然,金馬本就是屬於電影迷的場合。因此影評人和主辦單位絕對沒有任何不妥。

純粹是我這個無知的小白不小心踏入了危險的叢林

但我不禁想:

那歷史課堂呢?我跟學生之間的對話是否也如同外星語言?

剩"歷"的老師

令我捏把冷汗的是,在我上課的語言中。類似的語彙出現還真不在少數

運籌帷幄千百年在口沫與粉筆之中,在50分鐘內講述超多的知識點(而且我還常漏講

再加上一句 "這個很重要,百分之三百會考! "

如果身為假文青的我在金馬選片會場上都如此尷尬了

raw-image


那麼在歷史課堂中。台下一片死寂與困惑,不也就剛好而已嗎?而那些苦撐到底的孩子,又到底吸收了多少?抑或只是禮貌地"看"著一個對歷史有著異常熱情的陌生人滔滔不絕的賣力表演?

雖然沒有什麼研究及數據支持,但目前一線的歷史老師們普遍體會到的現象絕對是Z世代(註二)的歷史基礎知識(註三)存量呈現兩極化的現象—不是你竟然知道這個!?、就是你怎麼連這個都不知道😵‍💫。且一般認為,大多數Z世代同學的歷史知識存量明顯少於上一個世代的同年級學生。故教學現場時常有"一代不如一代"之嘆。

除此之外,筆者認為缺乏歷史感(註四)的情況更是普遍。過去在大眾娛樂(影劇、遊戲)中,歷史(如三國、水滸、金庸等)經常是創作主要的題目,然而在架空宇宙與異世界當道的現代,這些與過去有關的主題所能發揮的知識傳遞作用相對也就小了很多(近日周杰倫演場會搶票,學生也都瘋搶的同時卻沒聽過雙截棍(因為他們從告白氣球開始聽的),令筆者相當汗顏😥)。

雪上加霜的是,臺灣特殊的產業經濟結構及選考制度,更讓"必修"歷史的存在備受質疑。在這樣的情況下,或許老師們必須認知到,對歷史"無感"才是當今的常態。

真正的"怪人"其實是我們—這些對歷史有感、認為過去有趣且有其意義的人們

一週基本鐘點16節課,加上備課的時間。用人生"剩歷"來形容,我想是毫不為過。

那麼,除了顧影自憐、自怨自艾,抱怨學生程度大不如前之外

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尾聲:理解世代差異,以學生為主體

既然上述的情況已經無法倒轉,筆者認為作為一個歷史教育工作者,唯一能做的辦法就是承認這個世代的特性,並站在"他們"的角度來重新構思教學的目標。更何況,這種put into perspective(註五)的能力,不正是歷史思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嗎?若歷史教育工作者自身便無法展現這項素養(competence)(註六),若要說服學生學習歷史,筆者認為是很難站得住腳的。

竊以為,臺灣高中生需要學習歷史的理由(更白話的來說,會讓他們有感的部分),其實一直以來不外乎就是兩點:

A1.對付升學考試,回應父母及社會的期待

A2.回答我是誰?、我能成為什麼?的發展議題(註七)

但望向當前臺灣歷史教育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卻是以下兩點

B1.必要的歷史知識

B2.歷史思維能力(素養)

透過這項比較,我們可以清楚看到,歷史教育專家們從來就是站在學生們"應該"學會以上兩點的前提之下在設計"課綱"。然而筆者卻隱約感覺,這其中存在著不少弔詭:

我們(教學者們)認為B2很重要(但對部分學生來說A2更重要?
而擁有B1是展現出B2的前提
那我們就用A1的方式來檢驗B1&B2吧!

然後A1與A2基本上是互斥的...

然後B2在標準化測驗上也有相當的困難(註八)

最後在大部分的情況下,B1終究成為唯一的目的

更有意思的是,隨著目的的改變,人們所使用的語言自然也會有差別。那麼,當我們試圖用考試的語言去引導同學思考自我存在的意義時,還有比緣木求魚更適合的形容嗎?

我們之所以會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外星人之間的對話,根本原因會不會就在這裡?

又,當我們沒有看到學生的真實需求,卻不斷的堆疊許多"應該"時,是否就把孩子們越推越遠?是否使他們更加無感?是否使隔閡越來越深?

意識到雙方的不同,才有可能"試著"去同理對方。而"試著"去理解對方,又才有可能創造有效的溝通,擁有有效的溝通,又才有可能傳承那些珍貴的理念。最後,方能形塑出深厚的自我。在我看來,這種試圖了解"人"之行動,就是人文教育。

為了達到上述的目標,"剩歷"顯然是不行的。那麼作為一個Z世代的歷史教育工作者,在認知到這點後,我們能往哪些方向去努力呢?就留待之後娓娓道來了(結果根本沒回答到標題笑死🤣




※註一:其實就是想帶出疏離(Alienation)的感覺

※註二:1997年至2012年出生,網路原生種,持續增加中。

※註三:指那些高中老師常說的,這個你國中應該教過啊?的東西,以此類推。不過到底什麼是歷史基礎知識,本身就是一個大哉問😅,日後有機會再談~

※註四:認知到自己是人類歷史的一部分並了解自己身處在時序中的哪一階段

※註五:【破解難搞英文】put into perspective是什麼意思?

※註六:在108課綱中的主要翻譯,但中文翻"能力"較為合適。參見

※註七:主要依艾瑞克森(E.Erikson)的社會心理發展階段。參見

※註八:筆者無意否認素養(能力)的重要性,但竊以為紙筆測驗實在很難對這些能力做檢驗...因為學生往往可以用各種考試的方法來選出或寫出想對應的回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生剩歷組㊣
6會員
2內容數
本沙龍主要分享筆者心目中的人文歷史教育 隨筆抒發 如有錯誤 那就絕對是我的錯😅 再請大家不吝指正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疑似看太多電影跟影集的關係,以前的我常常會覺得要是我回到過去,一定可以修正一些人生中錯誤的決定,甚至是用自己的能力改變一些歷史之類,讓先進的自己在落後的過去成為一個受大家崇拜的人!
Thumbnail
疑似看太多電影跟影集的關係,以前的我常常會覺得要是我回到過去,一定可以修正一些人生中錯誤的決定,甚至是用自己的能力改變一些歷史之類,讓先進的自己在落後的過去成為一個受大家崇拜的人!
Thumbnail
現代社會的變動,比過去都還來得更快,根據中國教育家朱永新的統計,現在的知識在未來有83%以上沒有用處。我們習以為常的學習方式,已無法完全應對面對難以預測的未來。在快速變化的時代,教育更應該從過去被動的灌輸知識,轉為引發學生的求知慾與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收者,成為主動的知識追求者。
Thumbnail
現代社會的變動,比過去都還來得更快,根據中國教育家朱永新的統計,現在的知識在未來有83%以上沒有用處。我們習以為常的學習方式,已無法完全應對面對難以預測的未來。在快速變化的時代,教育更應該從過去被動的灌輸知識,轉為引發學生的求知慾與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收者,成為主動的知識追求者。
Thumbnail
今年四月十九日,剛看完《重返天安門》還有BBC紀錄片,寫下來這篇或許有點激進、有點偏頗的文章。 雖然常常遲到沒在上課,但我好喜歡我的歷史老師,他是那種可以讓學生不會只為了想要考好分數、答對題目,才認真聽他上課的人。 學歷史。 像老師、爸媽、體制說的,總應該先學會一個架
Thumbnail
今年四月十九日,剛看完《重返天安門》還有BBC紀錄片,寫下來這篇或許有點激進、有點偏頗的文章。 雖然常常遲到沒在上課,但我好喜歡我的歷史老師,他是那種可以讓學生不會只為了想要考好分數、答對題目,才認真聽他上課的人。 學歷史。 像老師、爸媽、體制說的,總應該先學會一個架
Thumbnail
白天有很多老師在討論小眾電影和影史上重要的電影,對電影組的老師來說, “關窗關燈投影大螢幕,全班一起看片”,是一個重要的儀式感。這對20年習慣朝九晚五的我來說,是奢侈的人生體驗
Thumbnail
白天有很多老師在討論小眾電影和影史上重要的電影,對電影組的老師來說, “關窗關燈投影大螢幕,全班一起看片”,是一個重要的儀式感。這對20年習慣朝九晚五的我來說,是奢侈的人生體驗
Thumbnail
這個星期是台北醫學大學電影社辦的第一屆影展,北醫電影社是今年才創立的新社團,這次的影展他們挑的是經典電影,因此邀請我在影展的第一天作專題演講:「為什麼要看經典電影?」 自從無線上網與影音串流平台普及後,海量的資訊使得「分眾」的情況愈來愈明顯,多年前有個廣告人所感慨的「我們已經來到一個還未流行就已過時
Thumbnail
這個星期是台北醫學大學電影社辦的第一屆影展,北醫電影社是今年才創立的新社團,這次的影展他們挑的是經典電影,因此邀請我在影展的第一天作專題演講:「為什麼要看經典電影?」 自從無線上網與影音串流平台普及後,海量的資訊使得「分眾」的情況愈來愈明顯,多年前有個廣告人所感慨的「我們已經來到一個還未流行就已過時
Thumbnail
二月中旬的時候,我參加了台南大學舉辦的研習活動。 在這個艱澀的主題,主辦單位請來了許多在這個領域上的翹楚,在這個三天的研習活動之中,讓我以許多不同的案例、面向,還有領域等角度去看這一段歷史上沉默的時光。 但今天不討論這個,這次想分享的是「講課方式」。 那次研討會,有好幾位講師研究不同面向和主題。
Thumbnail
二月中旬的時候,我參加了台南大學舉辦的研習活動。 在這個艱澀的主題,主辦單位請來了許多在這個領域上的翹楚,在這個三天的研習活動之中,讓我以許多不同的案例、面向,還有領域等角度去看這一段歷史上沉默的時光。 但今天不討論這個,這次想分享的是「講課方式」。 那次研討會,有好幾位講師研究不同面向和主題。
Thumbnail
書展裡,我無意間瞥見了正在發生的世代。
Thumbnail
書展裡,我無意間瞥見了正在發生的世代。
Thumbnail
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在談論岳飛的話題,說實話我不覺得很驚訝,身在補習班,每天都能聽到學生問出各式各樣的問題,有的時候心中難免會有些訝異。不過,通常在那之後,我會反思這樣的情緒是否正常,還是我心裡也不知不覺生出了一種「我們那個年代的」優越感。 不認識歷史人物真的很「扯」嗎? 翻過最新的108課綱修改
Thumbnail
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在談論岳飛的話題,說實話我不覺得很驚訝,身在補習班,每天都能聽到學生問出各式各樣的問題,有的時候心中難免會有些訝異。不過,通常在那之後,我會反思這樣的情緒是否正常,還是我心裡也不知不覺生出了一種「我們那個年代的」優越感。 不認識歷史人物真的很「扯」嗎? 翻過最新的108課綱修改
Thumbnail
開學了,很多國中歷史老師跟媒體表示,課本改版之後不知道該怎麼教歷史。不知道怎麼教,那可以學,不想學就別當老師了。釋字748通過之後,也有人聲稱不會教小孩了,不會教就不要生啊!
Thumbnail
開學了,很多國中歷史老師跟媒體表示,課本改版之後不知道該怎麼教歷史。不知道怎麼教,那可以學,不想學就別當老師了。釋字748通過之後,也有人聲稱不會教小孩了,不會教就不要生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