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六四天安門之於高中歷史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今年四月十九日,剛看完《重返天安門》還有BBC紀錄片,寫下來這篇或許有點激進、有點偏頗的文章。
雖然常常遲到沒在上課,但我好喜歡我的歷史老師,他是那種可以讓學生不會只為了想要考好分數、答對題目,才認真聽他上課的人。
學歷史。
像老師、爸媽、體制說的,總應該先學會一個架構,深入瞭解那是上大學之後的事了,學歷史需要有基礎知識為基底,國高中的這些是必然且必要的。國中的時候唸的那些中國歷史,文革、大躍進、人民公社、六四,沒有唸的很熟,但至少足夠答對題目的那種程度,止步,記得一些年份、前後順序、起因、結果,卻好像從來沒有擁有過獲得知識的感受。
為何獲得知識是如此無感的? 學習歷史為什麼會沒辦法從中感受跟同理?
先不談論學習的意義,談論學習「歷史」的意義。
對我來說,整個義務教育、整個族群必須學習歷史的目的,是對你的文化、國家和形成產生共感和認同,傳承這些是唯一能夠讓眾人凝聚的方法,要記得、要傳承,但現在的大人記得些什麼,短期記憶為了考試的年份、死記硬背的東西可能忘光光了,正常,但這塊土地上發生過什麼事、如何發生的,發生的目的,事情裡那些人為什麼這樣做、後來怎麼了,沒有人記得,甚至沒有人知道,因為這在我們的教育裡不重要,它是選擇題考不出來的,所以不重要。
看重返天安門,雖然是中國的歷史,不是台灣的,但這是我第一次、真的是第一次進到歷史的世界,竟然有一個國家、一個革命運動,幾十年後,給中國頂大的學生看那張坦克圖,一百個只有五個人認得,裡面死了多少人、曾經賣命爭取過始終得不到的,卻沒有人知道或記得了。
中國是刻意淡化,但台灣是沒有人在乎。不是侷限於天安門,而是所有的歷史。
當吾爾開希上節目的時候,大家只在乎他似乎又發福了,又顯老態了的時候,歷史裡發生過什麼、死過多少人、流過多少血都沒有人在乎了,就知道一個社會的歷史教育是多麼的不成功。當我們對於一段歷史沒有同理和感受時,它就永遠停在記憶和知識層面,可能會記得,但在我們需要那個凝聚力的時候,它卻永遠永遠走不進來。
當歷史只是歷史的時候,它就變成大家講的,上大學再學就好的「學術」,一小群人懂就好的東西。
avatar-img
3會員
1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學校的歷史課往往讓人感到無聊,每次上課必睡一片,當然我知道這不可能,但是如果我們的歷史課教的是淒美愛情故事不知道會不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呢? 八田與一是嘉南大圳的設計者,國高中的歷史課本總是這樣一筆帶過,無聊透頂,但其實他還有一個堪比電影情節的愛情故事。 31歲那年老家催婚,八田與一請假從台灣返鄉,
學期即將結束,按照過往的慣例,我都會跟同學們分享一點我在學習上的心得。作為一個在學術界打混多年的學徒,有機會到大學的課堂上教授通識課,對我來說,是很好的經歷,因為「通識課」的目標並非教導艱深的知識(不同於專門系所的課程目標),而是要讓學生能夠「博通」(姑且無論通識課是否淪為營養學分的問題)。
小四的仔仔很喜歡歷史 , 聽不同人講歷史故事. 還自已畫簡短的歷史漫畫. 希望他能堅持自已的興趣. 上次學校有個節目, 中華文化日, 他和其他二人打敗了 五六年級的師兄師姐們 , 屆然奪冠了-狀元. 更增強了他 在歷史和中華文化的探索. 但考試的成績只能達到B, 有點小失望. 同
Thumbnail
【進階觀課】 面對今天的社會課,我有以下的觀察與收穫:  有溫度的歷史 實人的歷史課很重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感受,要試著在課堂中讓學生對該事件、人物產生共鳴與連結,而不是死板板的歷史事實;今天的課程中,品師透過閱讀文章和引導讓孩子對於鄭經的評價有所轉換,從以前的「門當戶對」對比孩子們現在熟悉的「
寫給學生如何完成「學習歷程」的建議,初步建議或許未來有空會再修改,又或許有好的作品可以出現? 學歷歷程重點在於「學生」面對「問題」的「學習過程」與「反思」,如何完整地將一個「問題」(或主題、議題)呈現才是學習歷程的重點。 所以:重點不是「頁數」多寡、而是「內容」有沒有足夠的品質。
近年來,我越發感悟到學習歷史學的樂趣了,因此,在大量閱讀的比例上,自然更倚重這方面的專書,儘管我沒有才華成為專業的歷史學家,不過,我從閱讀中意外地得到了兩隻歷史之眼,才得以透過這個視角,重新反思或修正我過往的歷史觀。以日本二二六事件(1936)為例,我之前零散讀過相關的論述,並未專深地研究這事件的全
Thumbnail
過去在學校只為了應付考試而選擇性學習十分的可惜。閱讀科技產業動態和趨勢是有趣又具有價值的,因此需要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知識背後的insight比起知識本身更為重要,閱讀歷史可以讓人從過去學習未來。本文談及科技產業的動態和趨勢,及古時期至當今的科技發展重要的大歷史框架。
Thumbnail
在閱讀完胡昌智博士的《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的第一個章節後,深感胡博士在章節末尾對1980年代台灣(中華民國)歷史教育的思慮是非常當下也非常發人省思的。
Thumbnail
何謂歷史?歷史為何重要?如何理解歷史?歷史學家的任務是什麼?理解歷史之於我的人生有什麼幫助?在過往學習歷史的經驗,歷史是有客觀的、有標準答案的,但是在考卷、教科書之外,上述那些關於歷史的問題在學校教育中(包含歷史系所)並不被討論。本書便是以哲學後設的立場,打破我們對歷史刻板的認知,例如:歷史
Thumbnail
你認為高中時所學的學科畢業後哪一科最先被學生放棄?數學?物理?化學?我認為是歷史。讓我們回想一下,國高中的歷史課都教了些什麼,歷史做為一門國高中生必修的學門,它的價值是什麼?而它的教學或者內容,是否達到以古鑑今的目的,啟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與重視的理由,並引導學生思考歷史做為還原過去曾有的選擇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學校的歷史課往往讓人感到無聊,每次上課必睡一片,當然我知道這不可能,但是如果我們的歷史課教的是淒美愛情故事不知道會不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呢? 八田與一是嘉南大圳的設計者,國高中的歷史課本總是這樣一筆帶過,無聊透頂,但其實他還有一個堪比電影情節的愛情故事。 31歲那年老家催婚,八田與一請假從台灣返鄉,
學期即將結束,按照過往的慣例,我都會跟同學們分享一點我在學習上的心得。作為一個在學術界打混多年的學徒,有機會到大學的課堂上教授通識課,對我來說,是很好的經歷,因為「通識課」的目標並非教導艱深的知識(不同於專門系所的課程目標),而是要讓學生能夠「博通」(姑且無論通識課是否淪為營養學分的問題)。
小四的仔仔很喜歡歷史 , 聽不同人講歷史故事. 還自已畫簡短的歷史漫畫. 希望他能堅持自已的興趣. 上次學校有個節目, 中華文化日, 他和其他二人打敗了 五六年級的師兄師姐們 , 屆然奪冠了-狀元. 更增強了他 在歷史和中華文化的探索. 但考試的成績只能達到B, 有點小失望. 同
Thumbnail
【進階觀課】 面對今天的社會課,我有以下的觀察與收穫:  有溫度的歷史 實人的歷史課很重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感受,要試著在課堂中讓學生對該事件、人物產生共鳴與連結,而不是死板板的歷史事實;今天的課程中,品師透過閱讀文章和引導讓孩子對於鄭經的評價有所轉換,從以前的「門當戶對」對比孩子們現在熟悉的「
寫給學生如何完成「學習歷程」的建議,初步建議或許未來有空會再修改,又或許有好的作品可以出現? 學歷歷程重點在於「學生」面對「問題」的「學習過程」與「反思」,如何完整地將一個「問題」(或主題、議題)呈現才是學習歷程的重點。 所以:重點不是「頁數」多寡、而是「內容」有沒有足夠的品質。
近年來,我越發感悟到學習歷史學的樂趣了,因此,在大量閱讀的比例上,自然更倚重這方面的專書,儘管我沒有才華成為專業的歷史學家,不過,我從閱讀中意外地得到了兩隻歷史之眼,才得以透過這個視角,重新反思或修正我過往的歷史觀。以日本二二六事件(1936)為例,我之前零散讀過相關的論述,並未專深地研究這事件的全
Thumbnail
過去在學校只為了應付考試而選擇性學習十分的可惜。閱讀科技產業動態和趨勢是有趣又具有價值的,因此需要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知識背後的insight比起知識本身更為重要,閱讀歷史可以讓人從過去學習未來。本文談及科技產業的動態和趨勢,及古時期至當今的科技發展重要的大歷史框架。
Thumbnail
在閱讀完胡昌智博士的《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的第一個章節後,深感胡博士在章節末尾對1980年代台灣(中華民國)歷史教育的思慮是非常當下也非常發人省思的。
Thumbnail
何謂歷史?歷史為何重要?如何理解歷史?歷史學家的任務是什麼?理解歷史之於我的人生有什麼幫助?在過往學習歷史的經驗,歷史是有客觀的、有標準答案的,但是在考卷、教科書之外,上述那些關於歷史的問題在學校教育中(包含歷史系所)並不被討論。本書便是以哲學後設的立場,打破我們對歷史刻板的認知,例如:歷史
Thumbnail
你認為高中時所學的學科畢業後哪一科最先被學生放棄?數學?物理?化學?我認為是歷史。讓我們回想一下,國高中的歷史課都教了些什麼,歷史做為一門國高中生必修的學門,它的價值是什麼?而它的教學或者內容,是否達到以古鑑今的目的,啟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與重視的理由,並引導學生思考歷史做為還原過去曾有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