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六四天安門之於高中歷史課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今年四月十九日,剛看完《重返天安門》還有BBC紀錄片,寫下來這篇或許有點激進、有點偏頗的文章。

雖然常常遲到沒在上課,但我好喜歡我的歷史老師,他是那種可以讓學生不會只為了想要考好分數、答對題目,才認真聽他上課的人。

學歷史。

像老師、爸媽、體制說的,總應該先學會一個架構,深入瞭解那是上大學之後的事了,學歷史需要有基礎知識為基底,國高中的這些是必然且必要的。國中的時候唸的那些中國歷史,文革、大躍進、人民公社、六四,沒有唸的很熟,但至少足夠答對題目的那種程度,止步,記得一些年份、前後順序、起因、結果,卻好像從來沒有擁有過獲得知識的感受。

為何獲得知識是如此無感的? 學習歷史為什麼會沒辦法從中感受跟同理?

先不談論學習的意義,談論學習「歷史」的意義。

對我來說,整個義務教育、整個族群必須學習歷史的目的,是對你的文化、國家和形成產生共感和認同,傳承這些是唯一能夠讓眾人凝聚的方法,要記得、要傳承,但現在的大人記得些什麼,短期記憶為了考試的年份、死記硬背的東西可能忘光光了,正常,但這塊土地上發生過什麼事、如何發生的,發生的目的,事情裡那些人為什麼這樣做、後來怎麼了,沒有人記得,甚至沒有人知道,因為這在我們的教育裡不重要,它是選擇題考不出來的,所以不重要。

看重返天安門,雖然是中國的歷史,不是台灣的,但這是我第一次、真的是第一次進到歷史的世界,竟然有一個國家、一個革命運動,幾十年後,給中國頂大的學生看那張坦克圖,一百個只有五個人認得,裡面死了多少人、曾經賣命爭取過始終得不到的,卻沒有人知道或記得了。

中國是刻意淡化,但台灣是沒有人在乎。不是侷限於天安門,而是所有的歷史。

當吾爾開希上節目的時候,大家只在乎他似乎又發福了,又顯老態了的時候,歷史裡發生過什麼、死過多少人、流過多少血都沒有人在乎了,就知道一個社會的歷史教育是多麼的不成功。當我們對於一段歷史沒有同理和感受時,它就永遠停在記憶和知識層面,可能會記得,但在我們需要那個凝聚力的時候,它卻永遠永遠走不進來。

當歷史只是歷史的時候,它就變成大家講的,上大學再學就好的「學術」,一小群人懂就好的東西。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的沙龍
3會員
10內容數
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17
你畫著我從來沒有見過的風景。 (海在樹的上方。) 我畫著你認為世界不曾存在的動物。 (有著企鵝模樣的貓。) 我們畫很美很美的男孩子。 我們畫很英俊很英俊的女孩子。 (這句話本身就有刻板印象。)
Thumbnail
2023/06/17
你畫著我從來沒有見過的風景。 (海在樹的上方。) 我畫著你認為世界不曾存在的動物。 (有著企鵝模樣的貓。) 我們畫很美很美的男孩子。 我們畫很英俊很英俊的女孩子。 (這句話本身就有刻板印象。)
Thumbnail
2023/06/17
最迷人的還是那些,早晨迷霧裡的陽光,走廊上交錯一眼的鞋跟,猜忌和語言,千辛萬苦後才抵達遠方的音樂。
Thumbnail
2023/06/17
最迷人的還是那些,早晨迷霧裡的陽光,走廊上交錯一眼的鞋跟,猜忌和語言,千辛萬苦後才抵達遠方的音樂。
Thumbnail
2023/06/17
真希望未來義務教育裡會有一堂「年少時代課」貫穿十二年,十二年只有一項課堂作業:把十二年用自己的方式呈現出來。 我們得在畢業那年把所有成品完成,每年畢業季時可以辦一個展覽——「六分之一的人生」。
Thumbnail
2023/06/17
真希望未來義務教育裡會有一堂「年少時代課」貫穿十二年,十二年只有一項課堂作業:把十二年用自己的方式呈現出來。 我們得在畢業那年把所有成品完成,每年畢業季時可以辦一個展覽——「六分之一的人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在閱讀完胡昌智博士的《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的第一個章節後,深感胡博士在章節末尾對1980年代台灣(中華民國)歷史教育的思慮是非常當下也非常發人省思的。
Thumbnail
在閱讀完胡昌智博士的《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的第一個章節後,深感胡博士在章節末尾對1980年代台灣(中華民國)歷史教育的思慮是非常當下也非常發人省思的。
Thumbnail
何謂歷史?歷史為何重要?如何理解歷史?歷史學家的任務是什麼?理解歷史之於我的人生有什麼幫助?在過往學習歷史的經驗,歷史是有客觀的、有標準答案的,但是在考卷、教科書之外,上述那些關於歷史的問題在學校教育中(包含歷史系所)並不被討論。本書便是以哲學後設的立場,打破我們對歷史刻板的認知,例如:歷史
Thumbnail
何謂歷史?歷史為何重要?如何理解歷史?歷史學家的任務是什麼?理解歷史之於我的人生有什麼幫助?在過往學習歷史的經驗,歷史是有客觀的、有標準答案的,但是在考卷、教科書之外,上述那些關於歷史的問題在學校教育中(包含歷史系所)並不被討論。本書便是以哲學後設的立場,打破我們對歷史刻板的認知,例如:歷史
Thumbnail
《國史大綱》是理解中國歷史的敲門磚、指路牌,獻給想認真理解中國歷史的讀者
Thumbnail
《國史大綱》是理解中國歷史的敲門磚、指路牌,獻給想認真理解中國歷史的讀者
Thumbnail
《發現台灣》打開歷史•走出未來(一六二0~一九四五)上、下冊 📝整理書櫃的時候,翻出了這二冊書,即使過了三十年,依然是值得收藏的作品。 為什麼要回頭看看呢?(為什麼要讀歷史呢?) 就像我們人生的經歷一樣,不同的時段,或許會有不同的體悟,這個時候再回過頭看,就能發現當時沒有覺察到的,可以對照和理解「
Thumbnail
《發現台灣》打開歷史•走出未來(一六二0~一九四五)上、下冊 📝整理書櫃的時候,翻出了這二冊書,即使過了三十年,依然是值得收藏的作品。 為什麼要回頭看看呢?(為什麼要讀歷史呢?) 就像我們人生的經歷一樣,不同的時段,或許會有不同的體悟,這個時候再回過頭看,就能發現當時沒有覺察到的,可以對照和理解「
Thumbnail
中學時期教科書傳授的刻板條文,囫圇吞棗、死背硬記,不求歷史緣由,只問考試成績,生活只有上學放學,放假與死黨鬼混;慘綠少年豈懂戰亂之苦,南韓是友,日寇為敵,中共稱匪;而今眼花中年旁觀時代遽變,南韓競逐,日本似友,中國崛起。
Thumbnail
中學時期教科書傳授的刻板條文,囫圇吞棗、死背硬記,不求歷史緣由,只問考試成績,生活只有上學放學,放假與死黨鬼混;慘綠少年豈懂戰亂之苦,南韓是友,日寇為敵,中共稱匪;而今眼花中年旁觀時代遽變,南韓競逐,日本似友,中國崛起。
Thumbnail
想了一陣子該不該寫這篇,但覺得還是寫吧,儘管這本書有爭議。 寫出來也是提供想閱讀這本書的讀者有個心理準備(? 去年的十月左右,這本書因為香港國安法的關係被要求下架,那時台灣掀起一陣買這本書的熱潮,不過我當初在這本書上架的時候就有興趣了,只是一邊看又一邊看著看著睡著,拖拖拉拉現在才看完。
Thumbnail
想了一陣子該不該寫這篇,但覺得還是寫吧,儘管這本書有爭議。 寫出來也是提供想閱讀這本書的讀者有個心理準備(? 去年的十月左右,這本書因為香港國安法的關係被要求下架,那時台灣掀起一陣買這本書的熱潮,不過我當初在這本書上架的時候就有興趣了,只是一邊看又一邊看著看著睡著,拖拖拉拉現在才看完。
Thumbnail
我們如果單憑「古文三十」、參考書、教科書,及國文老師課堂上的講解,去了解中國文學,腦中浮出這樣的圖像,其實一點都不奇怪!因為當初(戒嚴時代)為我們一手打造國文教育的學者們,不是輕忽這些事物的重要,就是出於某種原因,刻意將這些事物排除在外。 他們將某些事物排除在外? 是的,沒錯! (請見內文)
Thumbnail
我們如果單憑「古文三十」、參考書、教科書,及國文老師課堂上的講解,去了解中國文學,腦中浮出這樣的圖像,其實一點都不奇怪!因為當初(戒嚴時代)為我們一手打造國文教育的學者們,不是輕忽這些事物的重要,就是出於某種原因,刻意將這些事物排除在外。 他們將某些事物排除在外? 是的,沒錯! (請見內文)
Thumbnail
「文化大革命」,一個所有人在求學生涯都聽過的名詞,「破四舊、立四新」的口號或許有些人還能琅琅上口,卻鮮少人知道實際上發生了什麼事。《從前從前有的紅衛兵......》以自傳的形式,由作者凌耿帶領讀者以第一人稱視角,彷彿在現場經歷了整個過程。
Thumbnail
「文化大革命」,一個所有人在求學生涯都聽過的名詞,「破四舊、立四新」的口號或許有些人還能琅琅上口,卻鮮少人知道實際上發生了什麼事。《從前從前有的紅衛兵......》以自傳的形式,由作者凌耿帶領讀者以第一人稱視角,彷彿在現場經歷了整個過程。
Thumbnail
把紅衛兵等字眼,套用在香港社會,開始變得合乎事實,尤其是 21/7 元朗西鐵站發生恐怖襲擊之後,鼓吹愛國力量抗暴,利用人民武鬥人民,重演文革血腥武鬥的日子,可能為期不遠。
Thumbnail
把紅衛兵等字眼,套用在香港社會,開始變得合乎事實,尤其是 21/7 元朗西鐵站發生恐怖襲擊之後,鼓吹愛國力量抗暴,利用人民武鬥人民,重演文革血腥武鬥的日子,可能為期不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