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我們現在學習的知識,在未來可能有83%以上沒有用處嗎?
這是中國知名的教育家— —朱永新先生於2019年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提出的論點。如今,這個世界的變化越來越快,也越來越難以預測,過往我們習以為常的學習方式,已無法完全應對未來社會。
在快速變化的時代,我們更應該重新思考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學習模式。
過去的學校:老師灌輸知識,學生被動吸收
在過去,因為資訊的流通方式有限,加上學習的管道沒有現在多元,學校在知識與經驗的傳授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就像台灣高中生熟悉的古文一樣,「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傳授學生知識,學生則被動地吸收,對學生來說,他們不一定知道自己為什麼需要這些知識,只是因為「這是老師教的」才學習他們。
在「不知道為何要學習」的情況下,學生們自然提不起興致,為了「逼迫」學生學習,學校透過大量的制式考試與測驗,讓學生因為「害怕考試」而學習,學習從自然而然的「慾望」,變成了不得不的「壓力」,也因此,當我們進入職場,脫離學生身分後,我們從此不再學習,直到人生的最後一刻。
學習應該是慾望,而非壓力
但「學習」不該是這樣的:學習,應該讓學生感受到意義與熱情,並且更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學習」。
當學習的胃口被打開了,學生自然會想要了解更深入的知識。當求知慾被喚起後,也會想要了解更多相關的知識。
學生有了主動學習的動機,考試對學生而言,也就不再是威脅,而能真正回歸考試原先的意義— —了解學生學習的狀況。
我的經驗:從漫畫開始的歷史、文化與日文學習
會對「學習」的議題這麼有感,有一部分和我自身的學習經驗有關:從小到大,我並不是那種成績名列前茅的「學霸」型人物,但我的社會科— —尤其是歷史、公民— —卻經常名列前茅,同時也在當屆(109)的高中學測拿到社會科滿級分。
有同學常問我如何準備,但其實我並沒有刻意準備。考高分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我找到了學習的動力。
我的學習動力是動漫畫與遊戲:最早對歷史產生興趣,是因為看了漫畫《義呆利》,這是一部將世界各國擬人化為萌系角色的作品,也因為這部作品,開啟了我對世界歷史與地理的興趣,更了解了在台灣非常冷門的北歐歷史。
在《義呆利》之後,我迷上的是日本歷史,我對日本歷史的興趣源自於國三時在手機上看到手遊《美男戰國》的遊戲廣告,這是一款將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們畫成俊美男子的女性向戀愛遊戲,在遊玩的過程中,我也一邊查詢遊戲中提到的歷史事件與人物,並開啟了對日本史的興趣。而後我也玩了將日本歷史名刀擬人化為俊美男子的手遊《刀劍亂舞》。從這些美型化的偉人與擬人角色中。我逐漸對日本的歷史與文化逐漸產生了興趣。
更甚者,對日本動漫與遊戲的喜愛,不僅激發了我對日本歷史的興趣,更讓我想要學習日文,讓我有了未來的目標。
從「被動」到「主動」,老師從傳授者轉變為引導者
在未來,世界變動的速度越來越難以預測,我們這十幾年來的所學,有可能下一秒就被新科技或新技術取代。比起灌輸既有的知識,未來的學校更應該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學習的方法與學習的動機。
就以「世界地理」這個主題來說,比起教學生世界各國的首都、地形、氣候等網路上即可獲得的資訊,我們更應該引導學生思考知識背後的脈絡,並告訴他們還有那些可用的學習資源,例如:
「日本把首都設在東京,你們覺得考量是什麼?請從網路資料庫找尋相關內容並回答問題。」
「朝鮮半島的氣候乾冷,這對於韓國的經濟、文化與歷史是否有影響?有的話影響是什麼?請用韓國歷史相關書籍作為參考,並回答這兩題」
比起直接將知識教給學生,引導學生思考更能刺激學生的學習動力,並且對各科目產生橫向連結的思維。
俗話說,「給他魚吃,不如給他一根釣竿」,知識爆炸的年代,我們的教育體制更應該重新審視這句話的意義,讓學生從知識的接收者,成為知識的追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