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大學隨想7:從「被動吸收」到「主動學習」,未來學習的轉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知道,我們現在學習的知識,在未來可能有83%以上沒有用處嗎?

  這是中國知名的教育家— —朱永新先生於2019年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提出的論點。如今,這個世界的變化越來越快,也越來越難以預測,過往我們習以為常的學習方式,已無法完全應對未來社會。

在快速變化的時代,我們更應該重新思考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學習模式。

過去的學校:老師灌輸知識,學生被動吸收

  在過去,因為資訊的流通方式有限,加上學習的管道沒有現在多元,學校在知識與經驗的傳授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就像台灣高中生熟悉的古文一樣,「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傳授學生知識,學生則被動地吸收,對學生來說,他們不一定知道自己為什麼需要這些知識,只是因為「這是老師教的」才學習他們。

  在「不知道為何要學習」的情況下,學生們自然提不起興致,為了「逼迫」學生學習,學校透過大量的制式考試與測驗,讓學生因為「害怕考試」而學習,學習從自然而然的「慾望」,變成了不得不的「壓力」,也因此,當我們進入職場,脫離學生身分後,我們從此不再學習,直到人生的最後一刻。

在學生不知道為何要學習的情況下,自然提不起勁學習,為了強迫學生學習,我們又透過大量的考試威嚇學生,造成更嚴重的惡性循環。

學習應該是慾望,而非壓力

  但「學習」不該是這樣的:學習,應該讓學生感受到意義與熱情,並且更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學習」。

  當學習的胃口被打開了,學生自然會想要了解更深入的知識。當求知慾被喚起後,也會想要了解更多相關的知識。

  學生有了主動學習的動機,考試對學生而言,也就不再是威脅,而能真正回歸考試原先的意義— —了解學生學習的狀況。

我的經驗:從漫畫開始的歷史、文化與日文學習

  會對「學習」的議題這麼有感,有一部分和我自身的學習經驗有關:從小到大,我並不是那種成績名列前茅的「學霸」型人物,但我的社會科— —尤其是歷史、公民— —卻經常名列前茅,同時也在當屆(109)的高中學測拿到社會科滿級分。

  有同學常問我如何準備,但其實我並沒有刻意準備。考高分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我找到了學習的動力。

  我的學習動力是動漫畫與遊戲:最早對歷史產生興趣,是因為看了漫畫《義呆利》,這是一部將世界各國擬人化為萌系角色的作品,也因為這部作品,開啟了我對世界歷史與地理的興趣,更了解了在台灣非常冷門的北歐歷史。

  在《義呆利》之後,我迷上的是日本歷史,我對日本歷史的興趣源自於國三時在手機上看到手遊《美男戰國》的遊戲廣告,這是一款將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們畫成俊美男子的女性向戀愛遊戲,在遊玩的過程中,我也一邊查詢遊戲中提到的歷史事件與人物,並開啟了對日本史的興趣。而後我也玩了將日本歷史名刀擬人化為俊美男子的手遊《刀劍亂舞》。從這些美型化的偉人與擬人角色中。我逐漸對日本的歷史與文化逐漸產生了興趣。

  更甚者,對日本動漫與遊戲的喜愛,不僅激發了我對日本歷史的興趣,更讓我想要學習日文,讓我有了未來的目標。

將世界各國擬人為萌系角色的漫畫《義呆利》(圖片來源: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MBXXZw)

將世界各國擬人為萌系角色的漫畫《義呆利》(圖片來源: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MBXXZw)

將日本戰國武將化身為俊美男子的戀愛遊戲《美男戰國》(圖片來源:遊戲官網)

將日本戰國武將化身為俊美男子的戀愛遊戲《美男戰國》(圖片來源:遊戲官網)

將日本著名刀劍擬人幻化為各色美男子的手遊《刀劍亂舞 -ONLINE-》(圖片來源:https://gnn.gamer.com.tw/detail.php?sn=232372)

將日本著名刀劍擬人幻化為各色美男子的手遊《刀劍亂舞 -ONLINE-》(圖片來源:https://gnn.gamer.com.tw/detail.php?sn=232372)

從「被動」到「主動」,老師從傳授者轉變為引導者

  在未來,世界變動的速度越來越難以預測,我們這十幾年來的所學,有可能下一秒就被新科技或新技術取代。比起灌輸既有的知識,未來的學校更應該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學習的方法與學習的動機。

  就以「世界地理」這個主題來說,比起教學生世界各國的首都、地形、氣候等網路上即可獲得的資訊,我們更應該引導學生思考知識背後的脈絡,並告訴他們還有那些可用的學習資源,例如:

「日本把首都設在東京,你們覺得考量是什麼?請從網路資料庫找尋相關內容並回答問題。」

「朝鮮半島的氣候乾冷,這對於韓國的經濟、文化與歷史是否有影響?有的話影響是什麼?請用韓國歷史相關書籍作為參考,並回答這兩題」

  比起直接將知識教給學生,引導學生思考更能刺激學生的學習動力,並且對各科目產生橫向連結的思維。

  俗話說,「給他魚吃,不如給他一根釣竿」,知識爆炸的年代,我們的教育體制更應該重新審視這句話的意義,讓學生從知識的接收者,成為知識的追求者。

知識爆炸的年代,我們應該讓學生從知識的接收者,成為知識的追求者



avatar-img
32會員
43內容數
「大學到底是什麼?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大學教育?」這是我從大一開始,便不斷在思考的問題。在過去,大學被視為是培養學術人才的搖籃,而到了近代,大學則逐漸與產業接軌,成為產業人力資源的重要來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蔚藍Azur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台灣的大學教授除了要教書之外,還要做研究、做計畫,甚至有時還要兼任行政職,但在教授被壓縮的時間中,反而犧牲學生的教學品質。許多用心教學的老師在現行制度下,更是無法得到回報。 我們應該有更細膩的分工,讓研究與教學能夠互補,也應該鬆綁教授的升等制度,讓兩者都能成為升等的依據。
學校的社團活動在興趣、技能與人際關係的學習上,是學校的課程難以取代的,然而在現今大學的學習環境中,社團的重要性卻經常被忽略。本文便是想要聊聊社團能帶給學生甚麼樣的收穫,以及台灣大學校園中長期只把社團視為「課外活動」的現象。
 「大一三嘴砲,轉系、轉學、雙主修。」這句名言背後反映出了台灣的大學轉系與雙主修、輔系門檻極高、資格不易取得的荒謬現象。 然而,這樣的門檻在世界上是相當罕見的,而如此高的轉雙輔門檻,不僅讓許多成績普通的學生無法自由選擇所愛的科系,也讓學生被迫浪費時間在給分高,卻對實際學習沒有幫助的營養學分上。
在現今社會中,以專業技能培養為導向的醫、牙、電、資、法、商等科系,一直是許多學生選科系的熱門選擇,相對而言,偏向理論與思考的歷史、哲學、物理、天文等學科,則因為就業不易而長期被視為是冷門科系,並遭受社會的歧視。然而,博雅精神與專業技術的培養,不應該是二選一,而應該追求兩者之間的對話與結合。
在未來,隨著AI與機器人的進步,比起知識的縱向挖掘,我們更需要橫向連結的能力,本文將從一個大學生的觀點,與大家分享五種大學時期跨領域學習的方式
作者註:此系列專文將會以一個大學生的角度,討論現今高教的問題,以及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大學教育,此系列為專文第一篇,希望能帶領大家思考在知識的界線已逐漸模糊的時代,分流教育的意義及必要性。
台灣的大學教授除了要教書之外,還要做研究、做計畫,甚至有時還要兼任行政職,但在教授被壓縮的時間中,反而犧牲學生的教學品質。許多用心教學的老師在現行制度下,更是無法得到回報。 我們應該有更細膩的分工,讓研究與教學能夠互補,也應該鬆綁教授的升等制度,讓兩者都能成為升等的依據。
學校的社團活動在興趣、技能與人際關係的學習上,是學校的課程難以取代的,然而在現今大學的學習環境中,社團的重要性卻經常被忽略。本文便是想要聊聊社團能帶給學生甚麼樣的收穫,以及台灣大學校園中長期只把社團視為「課外活動」的現象。
 「大一三嘴砲,轉系、轉學、雙主修。」這句名言背後反映出了台灣的大學轉系與雙主修、輔系門檻極高、資格不易取得的荒謬現象。 然而,這樣的門檻在世界上是相當罕見的,而如此高的轉雙輔門檻,不僅讓許多成績普通的學生無法自由選擇所愛的科系,也讓學生被迫浪費時間在給分高,卻對實際學習沒有幫助的營養學分上。
在現今社會中,以專業技能培養為導向的醫、牙、電、資、法、商等科系,一直是許多學生選科系的熱門選擇,相對而言,偏向理論與思考的歷史、哲學、物理、天文等學科,則因為就業不易而長期被視為是冷門科系,並遭受社會的歧視。然而,博雅精神與專業技術的培養,不應該是二選一,而應該追求兩者之間的對話與結合。
在未來,隨著AI與機器人的進步,比起知識的縱向挖掘,我們更需要橫向連結的能力,本文將從一個大學生的觀點,與大家分享五種大學時期跨領域學習的方式
作者註:此系列專文將會以一個大學生的角度,討論現今高教的問題,以及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大學教育,此系列為專文第一篇,希望能帶領大家思考在知識的界線已逐漸模糊的時代,分流教育的意義及必要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今後,想以此為基礎,針對自己所處的菲律賓華語教學現場,做一個通盤的檢討,但我不打算以一個教師的角度去探究這個理論在中文教學時的應用,而是轉由學生學習的方向來切入
Thumbnail
傳統教育體系過於強調分數和學歷,缺乏自主學習和探索的機會,使大學生普遍對未來感到迷惘。 想跳脫迷惘,應尊重生命軌跡差異,培養多元學習習慣,才能在變遷快速的社會中找到定位。
回想起四年前剛到大學兼課時,總想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課程的一部分,並告訴學生那些內容有多麽地重要。雖然,在課堂中,我總是可以講得口沫橫飛、天花亂墜,但學生的反應相當冷淡。在第一個學期的授課中,這個現象對我而言是很大的震撼。
Thumbnail
過去在學校只為了應付考試而選擇性學習十分的可惜。閱讀科技產業動態和趨勢是有趣又具有價值的,因此需要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知識背後的insight比起知識本身更為重要,閱讀歷史可以讓人從過去學習未來。本文談及科技產業的動態和趨勢,及古時期至當今的科技發展重要的大歷史框架。
Thumbnail
為了自我實現而學習,探求人生意義;自古至今,學習的意義與人生需求息息相關;從先秦時期的個人修養,到香港的教育自由,教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然而,仍然還有許多地區的人無法獲得教育,教育對於人的生活和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Thumbnail
【 讀書,是因為想學,還是因為不得不學?】 是什麼時候,讓我們開始失去對學科的好奇心?取而代之的,是被灌輸的責任與義務「請做好學生的本分」或「完了,昨天沒唸書,今天一定考不好,我真爛。」這些責任與義務讓許多孩子失去對學習的好奇心,不斷陷入罪惡感、拖延與自我懷疑的循環。
Thumbnail
你認為高中時所學的學科畢業後哪一科最先被學生放棄?數學?物理?化學?我認為是歷史。讓我們回想一下,國高中的歷史課都教了些什麼,歷史做為一門國高中生必修的學門,它的價值是什麼?而它的教學或者內容,是否達到以古鑑今的目的,啟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與重視的理由,並引導學生思考歷史做為還原過去曾有的選擇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
Thumbnail
每個人生來都對學習充滿熱情,好奇心驅使我們去探索新事物。你還記得小時候對世界的那種好奇和興奮嗎?但有時候,隨著我們長大,那種學習的火花好像慢慢消失了。這常常是因為我們陷入了一種「固定型思維」。這種思維讓我們覺得能力是天生的,改變不了,遇到困難就容易氣餒,甚至放棄。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今後,想以此為基礎,針對自己所處的菲律賓華語教學現場,做一個通盤的檢討,但我不打算以一個教師的角度去探究這個理論在中文教學時的應用,而是轉由學生學習的方向來切入
Thumbnail
傳統教育體系過於強調分數和學歷,缺乏自主學習和探索的機會,使大學生普遍對未來感到迷惘。 想跳脫迷惘,應尊重生命軌跡差異,培養多元學習習慣,才能在變遷快速的社會中找到定位。
回想起四年前剛到大學兼課時,總想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課程的一部分,並告訴學生那些內容有多麽地重要。雖然,在課堂中,我總是可以講得口沫橫飛、天花亂墜,但學生的反應相當冷淡。在第一個學期的授課中,這個現象對我而言是很大的震撼。
Thumbnail
過去在學校只為了應付考試而選擇性學習十分的可惜。閱讀科技產業動態和趨勢是有趣又具有價值的,因此需要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知識背後的insight比起知識本身更為重要,閱讀歷史可以讓人從過去學習未來。本文談及科技產業的動態和趨勢,及古時期至當今的科技發展重要的大歷史框架。
Thumbnail
為了自我實現而學習,探求人生意義;自古至今,學習的意義與人生需求息息相關;從先秦時期的個人修養,到香港的教育自由,教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然而,仍然還有許多地區的人無法獲得教育,教育對於人的生活和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Thumbnail
【 讀書,是因為想學,還是因為不得不學?】 是什麼時候,讓我們開始失去對學科的好奇心?取而代之的,是被灌輸的責任與義務「請做好學生的本分」或「完了,昨天沒唸書,今天一定考不好,我真爛。」這些責任與義務讓許多孩子失去對學習的好奇心,不斷陷入罪惡感、拖延與自我懷疑的循環。
Thumbnail
你認為高中時所學的學科畢業後哪一科最先被學生放棄?數學?物理?化學?我認為是歷史。讓我們回想一下,國高中的歷史課都教了些什麼,歷史做為一門國高中生必修的學門,它的價值是什麼?而它的教學或者內容,是否達到以古鑑今的目的,啟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與重視的理由,並引導學生思考歷史做為還原過去曾有的選擇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
Thumbnail
每個人生來都對學習充滿熱情,好奇心驅使我們去探索新事物。你還記得小時候對世界的那種好奇和興奮嗎?但有時候,隨著我們長大,那種學習的火花好像慢慢消失了。這常常是因為我們陷入了一種「固定型思維」。這種思維讓我們覺得能力是天生的,改變不了,遇到困難就容易氣餒,甚至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