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請給你的腦袋多一點認識歷史的空間

2020/09/1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開學了,很多國中歷史老師跟媒體表示,課本改版之後不知道該怎麼教歷史。不知道怎麼教,那可以學,不想學就別當老師了。釋字748通過之後,也有人聲稱不會教小孩了,不會教就不要生啊!
話說,檢驗自己受過的教育成功與否,就看你能不能分辨有人在跟你胡說八道。胡說八道又分成兩種,一種是對方拿聽起來根本就是錯的觀念,或是完全沒有邏輯的事情要來「啟蒙」你;一種是對方拿似是而非的事物,想誤導個人或大眾的視聽。
那些靠邀沒有三國、唐太宗、媚娘跟安史之亂就不知道怎麼教歷史的老師,還有放棄思考聞風隨之起舞的家長跟媒體,是後面那一種。
歷史課要教甚麼當然可以討論,只是看著那些新聞標題,一下A媒說「三國在課綱裡消失」,但B媒說的是「課本裡沒有三國」,可是,「課綱」和「課本」是不同層次的東西耶!
108課綱資訊網就很清楚的告訴大家「甚麼是課程綱要」:
課綱,全名是課程綱要,是制定學校課程教學、教科書與升學考試的重要依據。
課綱規範的內容如下:該領域/群科/科目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時間分配、學習重點、核心素養
而社會領域的課綱,近期台莓引述老師跟家長的說法,不停在靠北的八年級歷史課的部分(詳見檔案連結第18頁下半部至19頁開頭),東亞史的H、I、J、K、L各項,確實是略古詳今的架構,H項「從古典到傳統時代」的部分,「商周至隋唐時期國家與社會的重要變遷、民族與文化互動」是授課的基本理念。
都說了是商周至隋唐,隋唐之前就是東漢末跟魏晉南北朝,所謂的「三國」不就在其中嗎?
簡單來說,課綱明訂授課的原則與大方向,出版社再根據上述的綱要,將那些能夠反映「國家與社會的重要變遷、民族與文化互動」之理念的歷史現象編寫進教科書的內文,成為課本,讓學校選擇作為授課之用。
至於哪些人事物與變遷要編寫進入課本,那就看各家出版社如何取捨。現在的教科書已經是一綱多本,並非過去只有黨國不分的版本,只是光引述A或B說課本裡沒有OOO或XXX。不但含混「課綱」跟「課本」,對各版本的教科書在內容編寫、取捨情況又揭露的不清不楚,標題粗糙、浮誇,弄成似是而非的假議題。

至於在課本中消失不提的人事物或時代,會影響學習歷史的興趣(黑人問號),這其實跟婚姻平權之後爸爸就會不見的說法,一樣是幹話。
寄望教科書包山包海,培養學生對歷史的興趣,我有聽錯嗎?(掏耳)
身為一個不良歷史學徒,高中時代從教科書了解到那幾個段落內文的日本史:萬世一系;三個幕府時代;德川鎖國;大政奉還;進入維新迅速富國強兵打敗清國成為帝國主義俱樂部的一員。此外,中國近代史的部分講到日本,幾乎是抗日神劇般的敘述。
上面這些確實讀是讀進去了,考試也選得出正確答案,但但但,就這樣,沒別的,此後預設自己要是讀了歷史系,應該不會再碰日本史那一塊。
事情還就那麼的不巧,碩班畢業之後躬逢「東亞交流」議題受到學界高度關注,我自己也在相關的研究計畫之下工作過一段時間;接觸大河劇之後越看越有趣,想知道得越多就自己找更多文獻來讀;又把放棄很久的日文撿回來重學;後來也當過東亞史通識課的助教;雖然博論還是做清末民初,但是論文融入了東亞各地互動交流的框架;甚至前一個博士後的工作,研究主題還是近代日本人的滿州遊記,算是跨足日本近代史了。
更別說這幾年常去日本移地研究,在自己的網路空間寫了一篇又一篇奇怪的遊記。
通過教科書之外的閱讀、影視或線上遊戲,恐怕才是開啟更多學習歷史興趣的重要敲門磚,相信這也不只是我的經驗。

如果不能、不願、不想從各種視角、框架去了解,或補強一門學科的知識與研究或教學趨勢,那。你。幹。嘛。要。當。老。師?只想靠萬年不變的教材、資源、教法跟知識論,追求教學生涯歲月靜好,只有output沒有input,直到退休?
根據新課綱編寫出來的課本,雖然少了過去習慣教學的內容,但是刪減掉的人事物也並非「不能教」或「不准教」,覺得課本沒提到但很重要的史實,在那就自己找資源編補充教材來教,這樣很難?
再說了,課本有編入的東西老師真的就會教嗎?台灣以前被當作笑柄的健康教育課本,究竟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聲稱課本刪減了某些內容,就變得「不會教」,刪減掉的東西代表「不能教」或「不准教」,這究竟是心裡未曾解嚴,還是,其。實。只。是。懶?

最後,關於「東亞史」課程架構每每被diss成「去中國化」,各種崩潰見諸台莓。可是瑞煩,要是東亞史不談支那,那「東亞」何以成立呢?難道支那不是東亞地區的一員?還是有甚麼辦法可以叫它搬家?
本文同步刊登於我的Medium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愛嚕貓的狗奴,很魯蛇的自由寫作者,2018年定居方格子,在這裡寫旅行史、遊記與魯蛇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