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運用富蘭克林效應提升業務和銷售能力

有效運用富蘭克林效應提升業務和銷售能力

Amily Yu-avatar-img
發佈於讀書心得分享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業務和銷售的領域裡,有一個特別的心理效應叫做「富蘭克林效應」。這個效應的精髓在於,透過「麻煩」別人,反而能拉近彼此距離、增加對方的好感,進而提升自己在業務和銷售上的能力。這種思維與我們的直覺相反——大家可能覺得請別人幫忙會帶來麻煩,但其實適當的請求,不僅不會造成困擾,反而有助於彼此的關係更親近。


▍富蘭克林效應的心理學原理

這個效應的起源來自於美國政治家班傑明·富蘭克林的故事。當時,他遇到一位與自己意見不合的對手,但他並沒有選擇直接對抗,而是用「借書」這樣的小請求去接近對方。結果對方答應了這個請求,並且對富蘭克林改觀了。他們後來反而成為朋友。心理學的研究顯示,這種「請求幫忙」的方式其實能讓對方對你產生好感,因為人們通常會合理化自己幫助過的對象,例如「這個人值得幫忙」或「我喜歡這個人」,而這進而增強了彼此的好感。


▍如何在業務中用富蘭克林效應提升銷售能力

在業務推展和銷售中,富蘭克林效應可以用來建立和潛在客戶、合作夥伴甚至是既有客戶的關係。以下是幾個具體的做法:



▍請求小幫助,增加互動性

不用一開始就要求對方幫你解決大難題,可以從一些小事開始,例如請對方對你的產品或服務給個簡單的建議,或是問問他對市場趨勢的看法。這些小請求不會讓人感到負擔,但卻能讓對方覺得自己被重視,有一種參與感。這樣的互動有助於建立信任,讓彼此的交流更順暢。



▍適度「麻煩」對方,增加合作的機會

如果客戶或合作夥伴在某方面有專業知識,不妨請教他們的看法或建議。這種小小的請教不僅能促進對方的參與感,還讓對方在幫助你的過程中,對你產生更多好感。這樣的互動可能會增加未來合作的可能性。



▍建立真誠的情感連結

當我們向對方請求幫忙時,通常會帶著真誠和信任的態度,這也讓對方更願意打開心房。因此,適當地請教或請求幫助,能營造出真誠的交流氛圍,讓對方感到被信賴,也更樂於分享自身經驗,這對銷售人員來說是一個很棒的技巧。


▍多次請求,強化合作基礎

富蘭克林效應的一個特點是,重複的請求和互動會強化對方的好感。因此,當你和潛在客戶建立起基本關係後,可以進一步請對方幫一些小忙。這樣的互動累積,可以讓雙方的關係更加穩固,合作起來也更順利。


富蘭克林效應為業務和銷售提供了一種獨特的建立關係方式。透過「麻煩」對方,讓對方在幫助你的過程中逐漸產生好感,不僅能夠拉近彼此距離,還能增加對方對你的信任。善用這種效應,可以幫助業務人員建立強大的合作網絡,讓銷售推展更順利。記住,請求幫助並不會讓你看起來軟弱,反而是一種有效的關係建立方式,能夠讓你在業務和銷售中更有競爭力!

avatar-img
外商經理人的經驗洞察與建議
24會員
110內容數
20年的外商經理人經驗。這段經歷使我成為一個善於傾聽和觀察的人,並能提供實用的業務和管理建議。我相信新知識就像拼大型拼圖一樣,需要仔細觀察,耐心尋找。透過深入的觀察和不斷學習,我才能將這些拼圖的碎片組合在一起,並將其轉化為有價值的洞察與建議。我致力於在我的專欄中分享這些洞察和經驗,幫助讀者在商業領域中取得成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觀察力並非天賦,而是可透過刻意練習提升的技能。本文提供培養觀察力的方法,包含設定觀察目標、專注關鍵細節、即時回饋以及持續修正技巧,並說明提升觀察力能帶來人際溝通順暢、職場決策精準及工作效率提升等好處。
初階業務總是遇到尬聊的窘境嗎?別擔心,本文提供四個技巧,教你擺脫業務尬聊,建立客戶信任,提升銷售績效。從事前準備、提問技巧、提供價值,到避免自嗨式推銷,讓每一次客戶互動都更有價值。
許多企業主苦惱於人才培育的投資報酬率,本文指出關鍵在於公司的商業模式。成功的商業模式如同領先分數,提供資源、容錯空間,讓員工在穩定環境下成長。從建立明確商業邏輯、設計挑戰性任務、鼓勵主動探索嘗試、打造積極回饋文化四個面向,闡述如何將商業模式轉化為人才培育的力量,最終打造永續經營的企業與高競爭力人才
觀察力並非天賦,而是可透過刻意練習提升的技能。本文提供培養觀察力的方法,包含設定觀察目標、專注關鍵細節、即時回饋以及持續修正技巧,並說明提升觀察力能帶來人際溝通順暢、職場決策精準及工作效率提升等好處。
初階業務總是遇到尬聊的窘境嗎?別擔心,本文提供四個技巧,教你擺脫業務尬聊,建立客戶信任,提升銷售績效。從事前準備、提問技巧、提供價值,到避免自嗨式推銷,讓每一次客戶互動都更有價值。
許多企業主苦惱於人才培育的投資報酬率,本文指出關鍵在於公司的商業模式。成功的商業模式如同領先分數,提供資源、容錯空間,讓員工在穩定環境下成長。從建立明確商業邏輯、設計挑戰性任務、鼓勵主動探索嘗試、打造積極回饋文化四個面向,闡述如何將商業模式轉化為人才培育的力量,最終打造永續經營的企業與高競爭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