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如何透過構思打通研究瓶頸】── 1. 順流而下的靈感 2. 不確定的豐富可能 3. 理論與應用的雙重磨練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做研究是碩博士生活的核心,而「構思」就是你在撰寫論文、設計實驗或專題研究時的關鍵武器。和菜頭老師在《成年人修煉手冊》中分享的觀點,揭示了如何透過「構思」的訓練,擺脫運氣與靈光乍現的依賴,讓你能持續具現自己的研究成果。


老師提到了兩種值得珍藏的靈感:一種是讓你思路暢通、順流而下;另一種則充滿未知,但蘊藏豐富的可能性。這兩種靈感的掌握,對於碩博士生在研究過程中的突破至關重要。


▋順流而下的靈感:打通瓶頸,讓研究上手


第一種靈感,讓你在熟悉的領域中如行雲流水,所有思路一氣呵成。在我博士班期間的研究中,「強盜演算法(Bandit Algorithms)」就是讓我體驗這種靈感的經典例子。強盜演算法是一個理論與應用兼具的研究領域,常用於解決線上決策問題,如廣告優化和推薦系統。


隨著我逐漸在這個領域累積紮實的基礎,每當面對新問題或閱讀相關文獻時,我都能感覺到思路像流水般自然展開,輕鬆找到突破口。就像在演算法的世界裡搭建一座座橋樑,把問題一一連接並解決。這種「順流而下」的狀態,對碩博士生而言,是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內化,並靈活應用於研究中的一個重要過程。


▋不確定但充滿可能的靈感:探索未知,累積研究深度


第二種靈感,則是面對未知卻充滿發展可能的直覺。我在博士後研究的「數據協作(Data Collaboration)」正是這種靈感的最佳範例。數據協作的研究領域相當廣泛,其中包含「數據隱私(Data Privacy)」、「合成數據(Synthetic Data)」和「生成式機器學習(Generative Machine Learning)」等多個方向。


每一個研究子題都蘊藏無數的可能性,但具體會發展成什麼樣子,我無法預見。這種探索的過程,讓研究充滿了挑戰與驚喜。而碩博士生常常在論文撰寫或專題設計時,面臨類似的情況──一開始未必能看到全貌,但只要持續探索,就能挖掘出許多意想不到的寶藏。


▋理論與應用的雙重磨練:打穩基礎,拓展視野


在研究的道路上,碩博士生必須同時具備理論分析和實務應用的能力。「強盜演算法」的研究,幫助我打磨了理論思維,讓我能夠準確拆解問題;而在「數據協作」的領域,我則鍛鍊了應用技巧,學習如何在不確定的情境中找到合適的方向。


這種理論與應用之間的雙重磨練,對碩博士生來說尤為重要。理論是你深入分析問題的工具,而應用則能讓你的研究更貼近真實世界。透過這樣的訓練,你不僅能在學術界發揮專長,也能在業界找到自己的價值。


▋結語:掌握構思,持續累積研究能量


對於碩博士生來說,「構思」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研究能力。它不僅幫助你在熟悉的領域裡順利推進,也能讓你在未知的領域中不斷發現新方向。當你能掌握這兩種靈感的運用,研究將不再依賴運氣,而是一個持續進步的過程。


研究的過程,就像一場長期的心智訓練。當你養成有效的構思習慣,科研工作就不再只是為了交差的任務,而是一種智力冒險。在這樣的旅程中,你會逐漸累積能量,找到屬於自己的研究節奏,最終在論文完成的那一刻,享受到突破的成就感。


raw-image


375會員
1.4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研究所生涯充滿挑戰,不僅需要專業知識,還需要良好的精力管理。當我們忽略這些關鍵要素時,很可能導致日常效率低落、研究進展卡關。 下面列出 4 個常見錯誤,你是否也犯了其中之一? ▋忽視體能管理的重要性,力不從心 體能管理不只是睡眠和飲食,還包含運動。 雖然許多研究生重視
「企業家做快速決策的過程是三個P:政治 Politics, 勸導 Persuasion, PPT PowerPoint」 「克服悲傷情緒,一定要克服心理上的三個P:自責 Personalization,永久化 Permanence,普遍化 Pervasiveness」 「事情只是發生
Tesla 在最新的「We, Robot」活動中,公開展示了「Robotaxi」——一款沒有方向盤或踏板的全自動駕駛車輛,專為共享出行設計。這項創新標誌著 Tesla 在推動無人駕駛技術普及上邁出重要一步,目標是徹底改變城市交通模式。 ▋Robotaxi:簡約設計與高效運營 Ro
在日本的偶像產業中,光鮮亮麗的舞台背後,隱藏著許多生活上的困難與壓力。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許多偶像為了維持生計而開始從事副業。你或許以為偶像的副業只是咖啡廳打工或直播,但現實往往比想像的更複雜。年輕時,她們可能選擇時間彈性的工作,但隨著年齡增長,有些人開始投入風險更高的產業,為了短期收入付出長期
有些人會拼命地追求「速讀」或「多讀」,以為這樣能變聰明。但事實上,追求閱讀的數量,反而可能讓人停滯不前。這篇文章揭示了真正成長的關鍵,不在於讀得多快、多廣,而在於思考的深度和內化的程度。 ▋分量多的閱讀,無法讓你真正成長 許多人以為讀越多書就越厲害,但事實上,閱讀的「量」並不能直接轉化成能力。如
1. 過度依賴結構化筆記,忽略靈感的探索 - 很多學生習慣像工程師設計系統一樣,把筆記整理得條理分明、架構清楚,過於追求秩序。然而,這種方式常常壓抑了靈感的自然湧現,讓原本可以激發新思維的好奇心無法充分發揮。許多創新點子往往來自於不經意的靈感,如果筆記系統無法容納這些隨機的念頭,容易
研究所生涯充滿挑戰,不僅需要專業知識,還需要良好的精力管理。當我們忽略這些關鍵要素時,很可能導致日常效率低落、研究進展卡關。 下面列出 4 個常見錯誤,你是否也犯了其中之一? ▋忽視體能管理的重要性,力不從心 體能管理不只是睡眠和飲食,還包含運動。 雖然許多研究生重視
「企業家做快速決策的過程是三個P:政治 Politics, 勸導 Persuasion, PPT PowerPoint」 「克服悲傷情緒,一定要克服心理上的三個P:自責 Personalization,永久化 Permanence,普遍化 Pervasiveness」 「事情只是發生
Tesla 在最新的「We, Robot」活動中,公開展示了「Robotaxi」——一款沒有方向盤或踏板的全自動駕駛車輛,專為共享出行設計。這項創新標誌著 Tesla 在推動無人駕駛技術普及上邁出重要一步,目標是徹底改變城市交通模式。 ▋Robotaxi:簡約設計與高效運營 Ro
在日本的偶像產業中,光鮮亮麗的舞台背後,隱藏著許多生活上的困難與壓力。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許多偶像為了維持生計而開始從事副業。你或許以為偶像的副業只是咖啡廳打工或直播,但現實往往比想像的更複雜。年輕時,她們可能選擇時間彈性的工作,但隨著年齡增長,有些人開始投入風險更高的產業,為了短期收入付出長期
有些人會拼命地追求「速讀」或「多讀」,以為這樣能變聰明。但事實上,追求閱讀的數量,反而可能讓人停滯不前。這篇文章揭示了真正成長的關鍵,不在於讀得多快、多廣,而在於思考的深度和內化的程度。 ▋分量多的閱讀,無法讓你真正成長 許多人以為讀越多書就越厲害,但事實上,閱讀的「量」並不能直接轉化成能力。如
1. 過度依賴結構化筆記,忽略靈感的探索 - 很多學生習慣像工程師設計系統一樣,把筆記整理得條理分明、架構清楚,過於追求秩序。然而,這種方式常常壓抑了靈感的自然湧現,讓原本可以激發新思維的好奇心無法充分發揮。許多創新點子往往來自於不經意的靈感,如果筆記系統無法容納這些隨機的念頭,容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1. 錯誤地將「Idea」簡單化為「靈感」: - 許多碩博士生在研究初期,常常將「Idea」僅僅理解為靈感或創意點子,這導致他們忽視了「溯因推理」(Abduction)這一重要的研究思維方式。「溯因推理」是指根據觀察到的事實,推測可能的原因,從而提出有潛力的假說。當學生將「Idea」簡化為靈
1. 全面理解研究工作的不同階段: - 研究工作通常可以分為八個主要階段:A. 問題提起(思考等級),B. 探檢(經驗等級),C. 觀察(經驗等級),D. 發想(思考等級),E. 採取假說,推論(思考等級),F. 實驗計畫(經驗等級),G. 觀察(經驗等級),H. 檢證(思考等級)。每個階段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2024年7月2日, 我正在指導的復旦大學數學系三年級學生說道: 「有的數學也有應用場景,但應用場景本身好像也不能指導方法的創新, 反而是要依靠數學感覺來進行研究。」 我當時給的建議是:「關於這個點,你可以注意,創新有分「問題的創新」與「解法的創新」。」 一般來說,實務
剛開始唸博士的時候,做實驗總會有種神奇的心態,就是覺得自己設計的實驗一定有道理,還沒找到特別好的結果,可能只是某個設定不對,只要我加班加點,各種嘗試,一定可以突破!然而,這就是博士生會有的「盲目的自信」。當自己能開始想Idea,想實驗的設計時,都會想要自己的實驗能有個驚天動地的發現。
為什麼說簡單到複雜也要,複雜到簡單也要呢?其實,更精確的答案應該是:研究的問題描述要簡化,從複雜到簡單比較好;而研究的解決方案要深化,從簡單到有意義的複雜會比較好。然而,剛開始做研究的博士生,常常是相反的:研究的問題從簡單變成複雜,偏離現實狀況;研究的解法卻從複雜變簡單,得到文獻裡早有的答案。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在職碩士班的學生選擇與工作相關的研究題目具有優勢,然而從職場經驗中挖掘研究問題也面臨挑戰。本文提供了六種方法幫助學生確定研究問題,並提供了確定研究品質的特徵。
Thumbnail
研究生寫論文的獨特心路歷程,包括選擇指導教授的趣聞軼事、與指導教授的交手紀事,以及最後的口試心得。文章從幽默機智的角度描述了研究生打磨自己的過程。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1. 錯誤地將「Idea」簡單化為「靈感」: - 許多碩博士生在研究初期,常常將「Idea」僅僅理解為靈感或創意點子,這導致他們忽視了「溯因推理」(Abduction)這一重要的研究思維方式。「溯因推理」是指根據觀察到的事實,推測可能的原因,從而提出有潛力的假說。當學生將「Idea」簡化為靈
1. 全面理解研究工作的不同階段: - 研究工作通常可以分為八個主要階段:A. 問題提起(思考等級),B. 探檢(經驗等級),C. 觀察(經驗等級),D. 發想(思考等級),E. 採取假說,推論(思考等級),F. 實驗計畫(經驗等級),G. 觀察(經驗等級),H. 檢證(思考等級)。每個階段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2024年7月2日, 我正在指導的復旦大學數學系三年級學生說道: 「有的數學也有應用場景,但應用場景本身好像也不能指導方法的創新, 反而是要依靠數學感覺來進行研究。」 我當時給的建議是:「關於這個點,你可以注意,創新有分「問題的創新」與「解法的創新」。」 一般來說,實務
剛開始唸博士的時候,做實驗總會有種神奇的心態,就是覺得自己設計的實驗一定有道理,還沒找到特別好的結果,可能只是某個設定不對,只要我加班加點,各種嘗試,一定可以突破!然而,這就是博士生會有的「盲目的自信」。當自己能開始想Idea,想實驗的設計時,都會想要自己的實驗能有個驚天動地的發現。
為什麼說簡單到複雜也要,複雜到簡單也要呢?其實,更精確的答案應該是:研究的問題描述要簡化,從複雜到簡單比較好;而研究的解決方案要深化,從簡單到有意義的複雜會比較好。然而,剛開始做研究的博士生,常常是相反的:研究的問題從簡單變成複雜,偏離現實狀況;研究的解法卻從複雜變簡單,得到文獻裡早有的答案。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在職碩士班的學生選擇與工作相關的研究題目具有優勢,然而從職場經驗中挖掘研究問題也面臨挑戰。本文提供了六種方法幫助學生確定研究問題,並提供了確定研究品質的特徵。
Thumbnail
研究生寫論文的獨特心路歷程,包括選擇指導教授的趣聞軼事、與指導教授的交手紀事,以及最後的口試心得。文章從幽默機智的角度描述了研究生打磨自己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