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陸陸續續看了「關係黑洞」
還沒有看完,不過中間的父母篇字字句句擊中我
完全是我的家庭寫照
長不大的父母在極度沒安全感、想證明自己被需要等等狀態下
壓力全部都轉移給小孩
例如講話方式與內容總是表現自己是對的、不容其他意見
任何討論都是一種質疑,因為他怕自己在小孩面前不夠好
表達愛的方式永遠是反話跟威脅
想要出門在外的小孩回家看看父母
總會變成「現在都不會想到要回家看爸媽了。」這種刺耳的話
一回家就被追著問未來打算,講得不滿意就生氣或是用一種爸媽愛你所以關心你的態度
這些都是我現在所面對的,於是做為小孩的我根本不想回家
我試圖表達過一直問我壓力很大,得到的卻是「這樣就壓力大,爸媽讓你覺得壓力大?你這樣很不孝。」
「孝順」也是一個經常被拿來壓制小孩的詞語
不怎麼樣做就是不孝順,其實這樣說會造成小孩的罪惡感
書中也提到了其實這種父母已經很難改變
我也不知道能怎樣,只能選擇少回家、少接觸
必須接觸的話就得學習隔離這些話語中的情緒
而在傳統權威、用權力向小孩索愛下成長的我
情緒不能被好好的表達,我被教育當個乖孩子
且動不動就被罵一整個晚上
我爸狂罵我媽的時候心裡害怕得要死,還會被我爸抓去說「做為小孩應該要出來調停」
考98分還要一直被檢討為什麼少2分的日常
我學到了表達意見跟情緒都是無濟於事
我只想要安安靜靜,趕快罵完別再找我麻煩
因為很怕衝突所以偏向討好他人
想著他人的需要跟觀察反應已經變成一種習慣
一直以來我也過得很好,沒有感到困擾或勉強
直到遇見現在的伴侶
因為生活習慣太不一樣,有很多我想要拒絕的時候我難以拒絕
但做多了又覺得委屈
真的鼓起勇氣拒絕了,只要對方再繼續邀約
再次拒絕就會讓我產生罪惡感,覺得沒有滿足他
我應該要實踐別人的情緒不是我的責任這句話
如果被我拒絕了他可以不開心,只要不對我展現,那就是他自己消化
我不需要因為表達自己的狀態而對他人的不滿負責
不過在實務上
拒絕久了對方終究會覺得不開心,覺得不被重視等等
所以我認為在關係裡還是得有某個程度的妥協,不能都是拒絕
還有一點我需要消化的是「覺得對方提出一個明知道我會拒絕的請求很討厭」
這應該是我想得太多,為什麼這個行為要被討厭?
他有沒有考慮我會拒絕,其實與我無關
去思考對方的動機而作出反應是個沒必要的事情
我推測可能是因為我想在他的行為中找到愛
而那就是牽涉到關係的穩固、上一篇所說愛的語言跟不安全感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