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家庭與體貼他人的養成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幾天陸陸續續看了「關係黑洞」

還沒有看完,不過中間的父母篇字字句句擊中我

完全是我的家庭寫照

長不大的父母在極度沒安全感、想證明自己被需要等等狀態下

壓力全部都轉移給小孩

例如講話方式與內容總是表現自己是對的、不容其他意見

任何討論都是一種質疑,因為他怕自己在小孩面前不夠好

表達愛的方式永遠是反話跟威脅

想要出門在外的小孩回家看看父母

總會變成「現在都不會想到要回家看爸媽了。」這種刺耳的話

一回家就被追著問未來打算,講得不滿意就生氣或是用一種爸媽愛你所以關心你的態度

這些都是我現在所面對的,於是做為小孩的我根本不想回家

我試圖表達過一直問我壓力很大,得到的卻是「這樣就壓力大,爸媽讓你覺得壓力大?你這樣很不孝。」

「孝順」也是一個經常被拿來壓制小孩的詞語

不怎麼樣做就是不孝順,其實這樣說會造成小孩的罪惡感

書中也提到了其實這種父母已經很難改變

我也不知道能怎樣,只能選擇少回家、少接觸

必須接觸的話就得學習隔離這些話語中的情緒

而在傳統權威、用權力向小孩索愛下成長的我

情緒不能被好好的表達,我被教育當個乖孩子

且動不動就被罵一整個晚上

我爸狂罵我媽的時候心裡害怕得要死,還會被我爸抓去說「做為小孩應該要出來調停」

考98分還要一直被檢討為什麼少2分的日常

我學到了表達意見跟情緒都是無濟於事

我只想要安安靜靜,趕快罵完別再找我麻煩

因為很怕衝突所以偏向討好他人

想著他人的需要跟觀察反應已經變成一種習慣

一直以來我也過得很好,沒有感到困擾或勉強

直到遇見現在的伴侶

因為生活習慣太不一樣,有很多我想要拒絕的時候我難以拒絕

但做多了又覺得委屈

真的鼓起勇氣拒絕了,只要對方再繼續邀約

再次拒絕就會讓我產生罪惡感,覺得沒有滿足他

我應該要實踐別人的情緒不是我的責任這句話

如果被我拒絕了他可以不開心,只要不對我展現,那就是他自己消化

我不需要因為表達自己的狀態而對他人的不滿負責

不過在實務上

拒絕久了對方終究會覺得不開心,覺得不被重視等等

所以我認為在關係裡還是得有某個程度的妥協,不能都是拒絕

還有一點我需要消化的是「覺得對方提出一個明知道我會拒絕的請求很討厭」

這應該是我想得太多,為什麼這個行為要被討厭?

他有沒有考慮我會拒絕,其實與我無關

去思考對方的動機而作出反應是個沒必要的事情

我推測可能是因為我想在他的行為中找到愛

而那就是牽涉到關係的穩固、上一篇所說愛的語言跟不安全感的問題


    0會員
    1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ㄏ人隹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兩天一直在思考「安全感」的問題 為什麼我總是覺得你不愛我? 為什麼你能一直相信或者從不煩惱我愛不愛你? 是自信的差異嗎? 我覺得我不是非常沒有安全感的人 沒有安全感的表現應該是更激烈的: 會時不時問你愛不愛我,或者要求時時回報行蹤,不准與其他女生交談等等 但有一些狀況會讓我不安 例
    從谷底回升的時間比我想的要快 或是說我原本感受到巨大的絕望,不知道要在那個狀態下多久 看了書、聽了演唱會、走走逛逛幾天 好像能靜下來一點,HP從1升到30的感覺 伴隨而來的是思緒在半夜不停流轉 雖然我離開的初衷是想切斷關係重新來過 其實我也很想知道如果我自己能好一點會如何 這個想法在心
    這兩天總是在半夜熄燈後開始腦袋不停運轉 我已經無法仔細思考很長一段時間 靠著本能生活,更多時候是無能生活 沒辦法對任何事物感到興趣 一個禮拜前的兩三個月 感覺人生已經到了谷底,思緒的混沌與身體的疲憊感讓我失去生活的渴望 強烈想要離開一切的念頭,日復一日佔據我的腦袋 因為很怕增添別人麻煩
    最近照顧貓咪發現 回家的時候我會跟貓咪說 「你都沒有想我哦!」 明明是想要貓咪想我 為什麼就用反話來說呢 而且其實這句話有點情緒勒索 認真思考了一下 應該是來自父母的影響 他們兩位都是這樣跟我說話的 想要我關心 卻會說我都沒有關心 我聽到這種話都感覺很差 但在沒意識到的狀態下也
    說出心靈雞湯、自稱感情關係專家的人 真的有經歷過那些苦痛的時刻嗎? 不要想著改變對方 沒錯 要知道人都是不一樣的 沒錯 不一樣才會有碰撞跟成長 沒錯 但你們忘記說了 如果是很極端的不一樣 其實不用勉強自己跟這樣的人相處喔 因為人總歸還是需要被滿足的 先滿足自己的基本需求才能包容別人的不同 若將我在關
    度秒如年 頭痛欲裂 過了午餐時間 肚子很空很餓 卻沒有胃口 突然覺得對高中的國文老師很抱歉 小朋友根本無法理解那是什麼感受 還很屁孩地訕笑他不知道在講什麼 我想他也生病了 我現在懂了 我開始想像一躍而下的每一個動作 先走到陽台 要站上女兒牆 可能穿長褲比較好 不然腿會擦傷 要看下面的車子行人 挑
    這兩天一直在思考「安全感」的問題 為什麼我總是覺得你不愛我? 為什麼你能一直相信或者從不煩惱我愛不愛你? 是自信的差異嗎? 我覺得我不是非常沒有安全感的人 沒有安全感的表現應該是更激烈的: 會時不時問你愛不愛我,或者要求時時回報行蹤,不准與其他女生交談等等 但有一些狀況會讓我不安 例
    從谷底回升的時間比我想的要快 或是說我原本感受到巨大的絕望,不知道要在那個狀態下多久 看了書、聽了演唱會、走走逛逛幾天 好像能靜下來一點,HP從1升到30的感覺 伴隨而來的是思緒在半夜不停流轉 雖然我離開的初衷是想切斷關係重新來過 其實我也很想知道如果我自己能好一點會如何 這個想法在心
    這兩天總是在半夜熄燈後開始腦袋不停運轉 我已經無法仔細思考很長一段時間 靠著本能生活,更多時候是無能生活 沒辦法對任何事物感到興趣 一個禮拜前的兩三個月 感覺人生已經到了谷底,思緒的混沌與身體的疲憊感讓我失去生活的渴望 強烈想要離開一切的念頭,日復一日佔據我的腦袋 因為很怕增添別人麻煩
    最近照顧貓咪發現 回家的時候我會跟貓咪說 「你都沒有想我哦!」 明明是想要貓咪想我 為什麼就用反話來說呢 而且其實這句話有點情緒勒索 認真思考了一下 應該是來自父母的影響 他們兩位都是這樣跟我說話的 想要我關心 卻會說我都沒有關心 我聽到這種話都感覺很差 但在沒意識到的狀態下也
    說出心靈雞湯、自稱感情關係專家的人 真的有經歷過那些苦痛的時刻嗎? 不要想著改變對方 沒錯 要知道人都是不一樣的 沒錯 不一樣才會有碰撞跟成長 沒錯 但你們忘記說了 如果是很極端的不一樣 其實不用勉強自己跟這樣的人相處喔 因為人總歸還是需要被滿足的 先滿足自己的基本需求才能包容別人的不同 若將我在關
    度秒如年 頭痛欲裂 過了午餐時間 肚子很空很餓 卻沒有胃口 突然覺得對高中的國文老師很抱歉 小朋友根本無法理解那是什麼感受 還很屁孩地訕笑他不知道在講什麼 我想他也生病了 我現在懂了 我開始想像一躍而下的每一個動作 先走到陽台 要站上女兒牆 可能穿長褲比較好 不然腿會擦傷 要看下面的車子行人 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你曾經感覺自己在面對父母時,需要成為他們的「父母」?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覺得自己無論做什麼,都得不到父母的肯定?也許他們總愛拿你跟別人家小孩比較,或是對你的人生指手畫腳。 這篇文章將分享在面對家庭中的困惑和恐懼時,如何成為家庭的支柱,以及如何在挑戰面前堅定信念。 如何在面對父母的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有的,若原生家庭有問題,也會是最難處理的。有些人認為自己家庭沒有溫暖,然而很有可能只是彼此用不同方式關愛彼此而已。 就算家人真的利益相對,也難掩偶爾的關愛之情,只是我們的執著只讓我們看見壞的那一面。若我們能看見溫暖看見愛、避開不屬於我們的利益之爭、喜惡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這篇過了多天,還是將前面的部份仔細看了,有些話要說。   台灣人的爸媽,因為我看了報章雜誌,還有聽周圍的人說的,跟我自己的經驗,孩子晚回家時,心裏是擔心和焦慮的,自己在腦中上演了許多可怕的劇情。可是當他回家,門鎖打開的那一刻,爸媽卻是大罵出口。或許說,他們原本緊繃的情緒需要宣洩,孩子回來的動作點
    自己做父母之後就不得不面對當自己的父母有多難。 不論多麼以他人或學術甚至趨勢為優先,自己的經驗總還是每個人身為一個人的基準點、也是唯一的觀察者視角。 人的成長很妙,尤其是內部,當時的第一個體悟是必須要將從前的自己毀滅才能得到。 雖然我得說我覺得自己實際在日常中出乎我自己意料的從眾,並沒
    Thumbnail
    在一個只會貶低妳自我價值的家庭裡長大,要活得有自信是件極其困難的事情。這幾年透過自我探索和自我療癒,陌生的「自信感」算是有開始慢慢冒出頭、探出枝芽,小心翼翼的成長,可辛苦了這麼久,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一切,只要回老家待超過兩天,就又會被連根拔起,再次陷入自我懷疑、自我批判的深淵。 每次回老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本篇探討家庭中的情緒與衝突,以及如何解壓縮過去的記憶,重新理解家的故事。 作者透過大家庭的奮鬥史,描繪了父母在三、四、五十年代的生活歷程以及煤炭市場變遷和社會轉變。這段家庭故事不僅讓人找到共鳴點,並感受到記憶與情緒的共振。雖然每個家庭經驗不盡相同,卻能引導重新看待家庭處境,啟發了理解、接納、轉化。
    在人際關係中,尋找自身的位置,像下棋那樣,將自己安放在自在的空間
    一直認為我父母是為了結婚生子而結婚,沒有感情基礎、沒有共識和信任,婚後也不願意去經營和溝通,我爸甚至將外遇行為視為理所當然,父母常為了錢的事情不快,不太吵架都是冷戰居多。 在學生時期經濟仰賴父母的我,一直很怕會被我爸拋棄,但除此之外,我爸對我們很好,對家裡經濟依舊付出,表面上是個外人都說好的丈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你曾經感覺自己在面對父母時,需要成為他們的「父母」?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覺得自己無論做什麼,都得不到父母的肯定?也許他們總愛拿你跟別人家小孩比較,或是對你的人生指手畫腳。 這篇文章將分享在面對家庭中的困惑和恐懼時,如何成為家庭的支柱,以及如何在挑戰面前堅定信念。 如何在面對父母的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有的,若原生家庭有問題,也會是最難處理的。有些人認為自己家庭沒有溫暖,然而很有可能只是彼此用不同方式關愛彼此而已。 就算家人真的利益相對,也難掩偶爾的關愛之情,只是我們的執著只讓我們看見壞的那一面。若我們能看見溫暖看見愛、避開不屬於我們的利益之爭、喜惡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這篇過了多天,還是將前面的部份仔細看了,有些話要說。   台灣人的爸媽,因為我看了報章雜誌,還有聽周圍的人說的,跟我自己的經驗,孩子晚回家時,心裏是擔心和焦慮的,自己在腦中上演了許多可怕的劇情。可是當他回家,門鎖打開的那一刻,爸媽卻是大罵出口。或許說,他們原本緊繃的情緒需要宣洩,孩子回來的動作點
    自己做父母之後就不得不面對當自己的父母有多難。 不論多麼以他人或學術甚至趨勢為優先,自己的經驗總還是每個人身為一個人的基準點、也是唯一的觀察者視角。 人的成長很妙,尤其是內部,當時的第一個體悟是必須要將從前的自己毀滅才能得到。 雖然我得說我覺得自己實際在日常中出乎我自己意料的從眾,並沒
    Thumbnail
    在一個只會貶低妳自我價值的家庭裡長大,要活得有自信是件極其困難的事情。這幾年透過自我探索和自我療癒,陌生的「自信感」算是有開始慢慢冒出頭、探出枝芽,小心翼翼的成長,可辛苦了這麼久,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一切,只要回老家待超過兩天,就又會被連根拔起,再次陷入自我懷疑、自我批判的深淵。 每次回老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本篇探討家庭中的情緒與衝突,以及如何解壓縮過去的記憶,重新理解家的故事。 作者透過大家庭的奮鬥史,描繪了父母在三、四、五十年代的生活歷程以及煤炭市場變遷和社會轉變。這段家庭故事不僅讓人找到共鳴點,並感受到記憶與情緒的共振。雖然每個家庭經驗不盡相同,卻能引導重新看待家庭處境,啟發了理解、接納、轉化。
    在人際關係中,尋找自身的位置,像下棋那樣,將自己安放在自在的空間
    一直認為我父母是為了結婚生子而結婚,沒有感情基礎、沒有共識和信任,婚後也不願意去經營和溝通,我爸甚至將外遇行為視為理所當然,父母常為了錢的事情不快,不太吵架都是冷戰居多。 在學生時期經濟仰賴父母的我,一直很怕會被我爸拋棄,但除此之外,我爸對我們很好,對家裡經濟依舊付出,表面上是個外人都說好的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