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打開這篇文章的你
你上一次落淚崩潰是什麼時候呢?
今天是我的大兒子生日,而媽媽這個角色我也做滿五年,和小孩一起滿五歲啦!
回想這些年的點點滴滴,
從0-3歲的疫情歲月,
到3-5歲的挖掘內心,
原來養育小孩是一個認識自己的過程。
在上一封電子報中,提到了二年前回臺灣的時候,那是泰太第一次入圍海外華文媒體報導大獎。
也是受困於疫情而隔了三年才回到臺灣,同時也是第一次同時有媽媽的身分回到家。
抱著開心的情心,滿懷期待的回到臺灣,才發現自己的媽媽變得很奇怪。
出現了嚴重失眠與憂鬱的狀況,而我也是因為這樣開始瞭解益生菌...
還記得那時帶了Donghee與克倫族婦女所合作的Norigae回去,當我開心地在包裝出貨給聽眾朋友們時,面臨的是卻媽媽的冷言冷語與毫不在意。
拜託媽媽幫忙拿手機紀錄一下包裝Norigae的過程,僅僅是20秒而已,卻被冷冷回應「系吼阿某?」
說完後隨即轉身離去,在那個當下,我的心裡有個碎掉的聲音,啵的一聲,裂開了。
那時在台灣的每個夜晚,因為擔心媽媽失眠而做出情緒失控的事,我變得極度淺眠,一有動靜馬上醒來靜候,因此自己的狀況也變得越來越糟。
時間剛好是二年前的今天
兒子3歲的生日,我不在
到了要離開家裡,出發前往台北參加海外華文媒體報導大獎的四天三夜行程,結束後就直接回泰國了。
還記得在高鐵站時,和爸爸媽媽一起坐在椅子上等待的畫面與感覺。
雖然回家這些天過得不太好,風暴與烏雲壟罩著,但我知道只是一時的,我們依然是愛著彼此的家人,只是不善於表達和溝通...
回到泰國後,好友寄了一本書給我,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在閱讀過程中,某次我突然崩潰了,抱著老公大哭,同時也把他嚇傻,因為那次的淚水是累積了好久後的宣洩。
之前也讀過好幾本心理學相關的書,但這一本看似以童話故事的方式,但卻把某些艱澀難懂的詞語,用非常淺顯易懂的方式說出來。
同時也非常貼近生活,少了專家說教味道,多了人物投射的連結。
原來啊!
原生家庭對自己的童年,與未來對待自己小孩的方式,這之間的關係必須要透澈了才能看得清。
大兒子3-5歲的這兩年,我開始挖掘自己的童年,是如何被對待以及內心深層的感受,而這些對我在教養孩子的方面,又造成了什麼影響與投射呢?
有時候,我會很討厭自己,覺得不小心變成了討厭的媽媽模樣,那個我想擺脫與不想成為的樣子。
但在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中,發現有慢慢地進步了。
畢竟,我只是個五歲的媽媽,不只是孩子在成長,我也要跟著一起成長。
偶爾崩潰沒有關係的,請擁抱自己不完美的樣子吧!
最後,一樣要祝褔閱讀到這的你
無論你上次大哭崩潰是什麼原因
都沒關係的
都是可以釋放的
你的樹洞筆友
泰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