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覺醒

更新於 2024/11/1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很喜歡多元文化這堂課,也喜歡老師常丟出引發討論的觀點。


上週課堂上提到語言與文化建構的內容時,報告同學提到案例中配偶間的對話:「我要去健身房或跑步,你要記得去帶小孩」。


原來短短的一句話就隱含了語言、身份,甚至是不同區域文化和性別的歧視,這是我未曾意識到的。


當下回顧了許多日常生活中與太太的對話。例如,自己需要很早到校時,過往是由我負責燒香供燈,從開始唸書時,一早趕著出門時會說:「我要去學校,燈給你點、香給你燒。」


還有工作時,也會提到:「我要趕去哪裡上課,快來不及了……什麼東西你來處理。」等等。


課堂上,發現自己在很多情境中也帶著一種不自覺的歧視與優越感,好像上課學習比較有正當性,工作教學比較有正當性,於是就從角色上開始支配另一半。


弔詭的是,如果沒有因為接觸多元文化,也就無法意識到這個層面,也就習以為常地脫口而出。而另一半好像也沒有意識到這其中的權利不對等和支配,也就照單全收。


第二天上午,有時間與太太討論了這個議題,她才發現我們的文化中這些歧視與性別認同一直存在,也與我們是否帶著覺察轉身學習、檢視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人際互動有關。


隨之她也分享了幾個關於女性觀點中的認同議題,如家務分配、經濟支配等。


我想,因為學習多元文化,原來認知的只是族群之間文化的探討,從來沒有想過在日常生活中、家庭人際間,就充滿了受多元文化影響的因子,而自己也不自覺地身在其中成為歧視者(有時也會成為被歧視的對象)。


有了這個發現,除了開始會觀察生活中對話的語言,也可以將這些體驗與反思帶到不同的場域分享。


接下來剛好有一個男性支持團體,可以把這些元素運用在團體的進行中。

avatar-img
18會員
37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生命剪輯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面對生活中的挑戰與攻擊時,我們有時會感受到孤獨與悲傷。然而,記住那些支持與鼓勵我們的人,可以幫助我們重新找到力量。本文探討如何接受與釋放負面情緒,珍惜生命中關鍵的人際關係,並選擇積極的心態面對困難。
本文描述一位子女在母親生命最後階段中的陪伴與反思,透過對母親生活中的美好回憶,如飲食與旅行,表達對其的感恩與敬愛。文中提到傳統的悼念方式,並強調對於逝者,真正重要的是留下的愛與關懷,而非物質上的紀念。這樣的情感與思想可以引起共鳴,讓讀者思考生命的意義及親情的重要。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深入分享了自己陪伴年邁母親的經歷,展現了家庭成員間的愛與支持。面對母親的健康挑戰,作者與兄弟姐妹們彼此扶持,並感受到外籍看護及醫療專業人員的關懷。文中提到擁抱的重要性,強調每一次相聚都充滿著愛與感恩,帶來心靈的撫慰,讓人思考家庭的價值和關係的深厚。
本文紀錄了作者在面對母親健康危機時的心路歷程。從準備演講到深入家庭議題,作者探討了自身的情感與成長,並強調在困難中與母親的深厚連結。透過回顧這段經歷,讀者得以感受到生命的珍貴和人際支持的重要性。
本文記錄了一位父親與女兒深入交談的過程,探討父女之間的心靈連結及成長的影響。女兒分享了她獨自環島旅行的經歷以及在諮商過程中對於童年回憶的反思。父親則表達了對女兒勇於探求自我與接受幫助的欣賞,並思考自己在育兒過程中的不足。這篇文章強調了家庭情感的連結以及在面對人生挑戰時,如何將「問題」看作是「機會」。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一次特別的團體課程經歷,著重於一位同學的成長故事。他最初對課程持保留態度,但在探索自我與家庭的過程中,發現了自己內心深處的善良與關愛。透過冰山的探索,他學會了理解自身的情感和反應,並逐漸轉變為能夠給予他人支持和祝福的人。他的故事讓我體會到團體的力量與相互成長的重要性。
在面對生活中的挑戰與攻擊時,我們有時會感受到孤獨與悲傷。然而,記住那些支持與鼓勵我們的人,可以幫助我們重新找到力量。本文探討如何接受與釋放負面情緒,珍惜生命中關鍵的人際關係,並選擇積極的心態面對困難。
本文描述一位子女在母親生命最後階段中的陪伴與反思,透過對母親生活中的美好回憶,如飲食與旅行,表達對其的感恩與敬愛。文中提到傳統的悼念方式,並強調對於逝者,真正重要的是留下的愛與關懷,而非物質上的紀念。這樣的情感與思想可以引起共鳴,讓讀者思考生命的意義及親情的重要。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深入分享了自己陪伴年邁母親的經歷,展現了家庭成員間的愛與支持。面對母親的健康挑戰,作者與兄弟姐妹們彼此扶持,並感受到外籍看護及醫療專業人員的關懷。文中提到擁抱的重要性,強調每一次相聚都充滿著愛與感恩,帶來心靈的撫慰,讓人思考家庭的價值和關係的深厚。
本文紀錄了作者在面對母親健康危機時的心路歷程。從準備演講到深入家庭議題,作者探討了自身的情感與成長,並強調在困難中與母親的深厚連結。透過回顧這段經歷,讀者得以感受到生命的珍貴和人際支持的重要性。
本文記錄了一位父親與女兒深入交談的過程,探討父女之間的心靈連結及成長的影響。女兒分享了她獨自環島旅行的經歷以及在諮商過程中對於童年回憶的反思。父親則表達了對女兒勇於探求自我與接受幫助的欣賞,並思考自己在育兒過程中的不足。這篇文章強調了家庭情感的連結以及在面對人生挑戰時,如何將「問題」看作是「機會」。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一次特別的團體課程經歷,著重於一位同學的成長故事。他最初對課程持保留態度,但在探索自我與家庭的過程中,發現了自己內心深處的善良與關愛。透過冰山的探索,他學會了理解自身的情感和反應,並逐漸轉變為能夠給予他人支持和祝福的人。他的故事讓我體會到團體的力量與相互成長的重要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男女大不相同」常常是人們形容男女關係的關鍵詞。是的,男與女的分別不單是生理結構的不相同,還有思維模式、情感表達和需要的差異。這些行為差異雖會為兩性相處帶來很多衝突,可是大小矛盾中亦能激發許多美麗的火花,因此從兩性關係所誘發出來的衝突和火花,本身沒有好壞之分......
Thumbnail
現代男女之間的關係面臨許多挑戰,來自於傳統觀念、溝通障礙、期望落差等,建議透過自我提升、平等對待、溝通交流、尊重差異和學習新觀念來改善現狀。
Thumbnail
第一場想要互動性高一點,多方交流與討論,但人數又不能太多,否則太多意見會聊不完。 這場會著重於參與者的經驗分享,一樣會有基本的講座,只是內容會依現場狀況調整,盡量找有共鳴且能幫助大家的內容,期望每個人都能順利找到另一半!
從求學時代就知道有些東西在公眾場合比較不適合討論,像是宗教、政治、墮胎、男女平等(我那個年代性別還只有兩個,最多三個選項)之類的話題,但是今天不小心開啟了政治方面的討論……唉。 過程中的種種就不提了,因為工作還會遇到,而且還想交這個朋友。我全程時不時都用「如果我站在他的立場」的想法,試著去了解對方
Thumbnail
異性戀婚姻講求兩性平權已經是時代趨勢,但有一點很難克服:如果太太的社經地位與收入高於先生,就常會出現有形無形的心理壓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男女之間的刻板印象和對立,並觸及了婚姻中的家庭暴力、出軌等問題。作者通過一個群體討論的案例,提出不應該將個案問題變成男女之間的戰爭,而應該從更全面的視角去看待這些問題。
Thumbnail
我很直白地指出了,對方就是個充滿性別刻版印象與歧視的人。 事件發生在我和那位不放棄跟他和睦共處的同事從聚餐地點走回辦公室的路上。其實在吃飯前,大概就預料到氣氛應很難熱絡起來,因為無論是工作事務的合作,還是私下相處的閒聊,我都明顯感覺到自身與對方的不契合。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男女大不相同」常常是人們形容男女關係的關鍵詞。是的,男與女的分別不單是生理結構的不相同,還有思維模式、情感表達和需要的差異。這些行為差異雖會為兩性相處帶來很多衝突,可是大小矛盾中亦能激發許多美麗的火花,因此從兩性關係所誘發出來的衝突和火花,本身沒有好壞之分......
Thumbnail
現代男女之間的關係面臨許多挑戰,來自於傳統觀念、溝通障礙、期望落差等,建議透過自我提升、平等對待、溝通交流、尊重差異和學習新觀念來改善現狀。
Thumbnail
第一場想要互動性高一點,多方交流與討論,但人數又不能太多,否則太多意見會聊不完。 這場會著重於參與者的經驗分享,一樣會有基本的講座,只是內容會依現場狀況調整,盡量找有共鳴且能幫助大家的內容,期望每個人都能順利找到另一半!
從求學時代就知道有些東西在公眾場合比較不適合討論,像是宗教、政治、墮胎、男女平等(我那個年代性別還只有兩個,最多三個選項)之類的話題,但是今天不小心開啟了政治方面的討論……唉。 過程中的種種就不提了,因為工作還會遇到,而且還想交這個朋友。我全程時不時都用「如果我站在他的立場」的想法,試著去了解對方
Thumbnail
異性戀婚姻講求兩性平權已經是時代趨勢,但有一點很難克服:如果太太的社經地位與收入高於先生,就常會出現有形無形的心理壓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男女之間的刻板印象和對立,並觸及了婚姻中的家庭暴力、出軌等問題。作者通過一個群體討論的案例,提出不應該將個案問題變成男女之間的戰爭,而應該從更全面的視角去看待這些問題。
Thumbnail
我很直白地指出了,對方就是個充滿性別刻版印象與歧視的人。 事件發生在我和那位不放棄跟他和睦共處的同事從聚餐地點走回辦公室的路上。其實在吃飯前,大概就預料到氣氛應很難熱絡起來,因為無論是工作事務的合作,還是私下相處的閒聊,我都明顯感覺到自身與對方的不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