馴化使「身體界線」消失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人類馴化植物,植物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呢?在過去,我們已經討論過所謂的「馴化症候群」(domestication syndrome):可以吃/用的部分變大、多年生變成一年生、雌雄異體變成雌雄同體、有毒變無毒等等...這些都是植物被人類馴化之後發生的變化。


但是,隨著農業逐漸地「工業化」,農人追求在單位面積的土地上種植更多的農作物以提高產量;於是能夠被高密度種植的品系紛紛出籠...對植物會造成什麼樣的變化呢?


最近有研究團隊,以棉花為模式,研究馴化對棉花的影響。他們收集了40個野生種、91個半野生種以及42個栽培種棉花。


棉花。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棉花。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野生種來自於非洲、西亞、澳洲與美洲;半野生種包括了高地棉(G. hirsutum)的7個半野生種;而栽培種則包含了四個知名的栽培種:高地棉、海島棉(G. barbadense)、草棉(G. herbaceum)與樹棉(G. arboreum)。所有這些棉花,都已經在中國栽種了至少10年。


他們主要探討這些棉花在不同光強度(2000 μmol m⁻² s⁻¹與400 μmol m⁻² s⁻¹)之下的光合作用速率、葉片結構、以及地上生物量。


結果發現,在低光度下,光合作用速率以栽培種最高、半野生種其次、野生種最低;氣孔導度(氣孔張開的程度)則以半野生種最高、栽培種其次、野生種最低;蒸散速率(transpiration rate)則以半野生種最高、栽培種其次、野生種最低。這些數據意味著,隨著馴化的發生,棉化愈來愈能適應低光度的狀況,也就是說,人們有意無意地挑選出了能夠被高密度種植的品系,或者說,不具有「身體」界線的品系。


那麼,在高光度下,這些棉花又如何呢?研究團隊發現,高光度下光合作用速率以及氣孔導度、還有蒸散速率都是以半野生種最高、栽培種其次、野生種最低。也就是說,在高光度時,栽培種反而表現得不如半野生種。


為什麼半野生種在高光度下表現得反而比栽培種好呢?這可能是因為當時還沒有展開高密度種植,所以半野生種在高光度下表現得反而比較好。


雖然還沒分析其他的農作物,但是經常被大量種植的農作物,如水稻、小麥、玉米等等,如果也出現類似的變化,應該也不意外。


所以,馴化會讓植物更能忍受高密度種植。原本植物其實也是有「身體界線」的,畢竟旁邊的植物會將光合作用所需的紅光吸走,留下無法激發葉綠素的紅外光。我們在研究植物對光的反應時也知道,紅外光可以讓植物出現所謂的「陰影趨避」(shade avoidance)反應。


但是,當我們為了要提高產量,而開始進行高密度種植時,這就意味著我們在選拔具有有限甚或消失的陰影趨避反應的植物。另外,高密度種植也使得植物們不僅要忍耐距離超近的左鄰右舍們,還得容忍因為高密度種植所帶來的副作用:低光度。


雖然育種專家們其實只是挑選高產量的品系,但是在那樣的環境下還能維持高產量的農作物,必須要能夠忍耐低光照與紅外光所產生的陰影趨避反應。於是,我們在有意或無意間,挑選出了無視身體界線的品系!


參考文獻:


Lei, Z., Jia, M., Wang, H., Carriquí, M., Niinemets, Ü., Chen, Y., He, Y., Li, Z., Sun, D., He, Z., Li, X., He, D., Zhang, W., Liu, F., & Zhang, Y. (2024). Improvement in photosynthesis under different light intensities is highly linked to domestication stages in cotton. The Plant Journal. https://doi.org/10.1111/tpj.17099


105會員
280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葉報報 的其他內容
農作物最容易缺少的礦物質,除了氮就是磷。 缺磷的植物,葉片會特別綠,葉片變形、出現壞死斑點,莖短而細,同時老葉也會提前衰老。 雖然可以透過施放磷肥來讓植物恢復正常生長,但是地球磷的資源面臨耗竭,而直接施肥植物也不見得能夠吸收。更何況過度施用磷肥也會造成優養化、死亡海域等。要如何提高植物用磷的效率呢?
不只是人,許多動物(包括靈長類、海豚、鳥類)都會利用工具。甚至有些鳥類還會發明工具!在這些會使用工具的動物中,大象也是其中之一,且過去的觀察也發現,大象還懂得改造工具。 有鑑於此,德國的研究團隊對於柏林動物園的三頭亞洲象進行了為期一年的觀察,主要是想知道牠們能不能使用水管這種有點複雜的工具。
在植物的莖幹中有木質部與韌皮部,讓植物可以運輸水分與養分。 但是,隨著時間過去,木質部與韌皮部會死亡或損壞。所以,植物有形成層,可以分裂、分化產生木質部與韌皮部。但是,形成層如何產生剛好數量的木質部與韌皮部,又能保持足夠數量的未分化細胞呢?
記得之前曾提到,馴化會讓植物對病蟲害的反應減弱;最近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研究,進一步證明了這個說法。 研究團隊分析了187種植物的R-基因數量與密度,以及「比葉面積」(SLA,specific leaf area),發現R-基因密度越高的植物,生長的速度就越慢。
提到施肥,大家總是會先想到所謂的三要素:氮、磷、鉀。但是,植物的必需元素並不只有這三個,還有其他的巨量元素與微量元素,對植物也非常重要。 最近的研究發現,以奈米顆粒的方式施肥,對微量元素來說,或許是一個好方法!
粒線體除了產生能量,其實也會合成胺基酸。 但是,產生能量是氧化反應,合成胺基酸是還原反應! 粒線體要如何協調這兩者呢? 最近的研究發現,粒線體會分化成兩種不同的型態! 怎麼做呢?
農作物最容易缺少的礦物質,除了氮就是磷。 缺磷的植物,葉片會特別綠,葉片變形、出現壞死斑點,莖短而細,同時老葉也會提前衰老。 雖然可以透過施放磷肥來讓植物恢復正常生長,但是地球磷的資源面臨耗竭,而直接施肥植物也不見得能夠吸收。更何況過度施用磷肥也會造成優養化、死亡海域等。要如何提高植物用磷的效率呢?
不只是人,許多動物(包括靈長類、海豚、鳥類)都會利用工具。甚至有些鳥類還會發明工具!在這些會使用工具的動物中,大象也是其中之一,且過去的觀察也發現,大象還懂得改造工具。 有鑑於此,德國的研究團隊對於柏林動物園的三頭亞洲象進行了為期一年的觀察,主要是想知道牠們能不能使用水管這種有點複雜的工具。
在植物的莖幹中有木質部與韌皮部,讓植物可以運輸水分與養分。 但是,隨著時間過去,木質部與韌皮部會死亡或損壞。所以,植物有形成層,可以分裂、分化產生木質部與韌皮部。但是,形成層如何產生剛好數量的木質部與韌皮部,又能保持足夠數量的未分化細胞呢?
記得之前曾提到,馴化會讓植物對病蟲害的反應減弱;最近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研究,進一步證明了這個說法。 研究團隊分析了187種植物的R-基因數量與密度,以及「比葉面積」(SLA,specific leaf area),發現R-基因密度越高的植物,生長的速度就越慢。
提到施肥,大家總是會先想到所謂的三要素:氮、磷、鉀。但是,植物的必需元素並不只有這三個,還有其他的巨量元素與微量元素,對植物也非常重要。 最近的研究發現,以奈米顆粒的方式施肥,對微量元素來說,或許是一個好方法!
粒線體除了產生能量,其實也會合成胺基酸。 但是,產生能量是氧化反應,合成胺基酸是還原反應! 粒線體要如何協調這兩者呢? 最近的研究發現,粒線體會分化成兩種不同的型態! 怎麼做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馴化對作物本身造成的最大的影響,大概就是「馴化症候群」了,可以吃/用的部位變大、從雌雄異株變為雌雄同株、多年生/二年生變成一年生、從異株授粉變為自花授粉、可食部分變得美味... 但是,馴化還會對作物有其他的影響,而且,有些是不可逆的!
Thumbnail
隨著農業的開展,隨之而來的馴化與育種,影響了植物與它的好伙伴-微生物體-的互動。這使得植物需要更多肥料、需要更多農藥。 如果可以讓植物能喚回它的好伙伴,或許就不需要那麼多的肥料與農藥了?
Thumbnail
根據研究,植物大概在4.7億到4.5億年前開始登陸。在漫長而漸進的登陸過程中,植物會面對許多新的挑戰。 新的挑戰需要新的基因,而這些新的基因從何而來呢?
Thumbnail
「內文有狂熱因素請淡定諒解..謝謝-」 第一次認真去年開始 去療癒水果植物以及種植的土地 .所以才會在種植之前 完成獨角獸靈氣課程 題外: 因為自己蠻喜歡做研究實驗精神得 也包括觀察. 不過這些過程免不了也有人說.我有病. 蟑螂也有在研究觀察裡. 純粹因為這是個人的興趣. --
Thumbnail
不明生物,此刻就在某處... 產生「異變」!? (雖然不清楚那是什麼狀態)? 可能是「進食」,也可能是「進化」。 無論是哪一種... (似乎都在預示著危險即將到來)...
Thumbnail
馴化(domestication)這種事,人類在一兩萬年前就在做了;但是馴化對生物與環境的影響,卻是這些年才越來越清楚。之前介紹了馴化對大麥與水稻根部菌群的影響,這一篇要介紹馴化對小麥根部菌群的影響。 先說結論:很大!
Thumbnail
馴化會使作物發生所謂的「馴化症候群」:可食的部分變得更大更美味、更方便採集等等。但是最近的研究也發現,由於育種改變了植物的生理特性,所以也反過來對植物周圍的環境產生了影響。 最近的研究發現,馴化水稻與野生種水稻對共生菌根菌的互動大不相同喔!
Thumbnail
外來種、歸化種、入侵種區別。外來入侵種對人類及生態的危害大解析與說明等等。
Thumbnail
當農友們/消費者們願意將田裡一部份的空間,讓給「牠們」一同共用餐桌,願意放棄部分的作物收成給田間生物時,猛禽棲架就在這個過程中,從土地上悄悄鑽出一個孔隙,鬆動了原本「最大產量化」的農業中心思想,從中長出了名為「生態農業」的新生活方式......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馴化對作物本身造成的最大的影響,大概就是「馴化症候群」了,可以吃/用的部位變大、從雌雄異株變為雌雄同株、多年生/二年生變成一年生、從異株授粉變為自花授粉、可食部分變得美味... 但是,馴化還會對作物有其他的影響,而且,有些是不可逆的!
Thumbnail
隨著農業的開展,隨之而來的馴化與育種,影響了植物與它的好伙伴-微生物體-的互動。這使得植物需要更多肥料、需要更多農藥。 如果可以讓植物能喚回它的好伙伴,或許就不需要那麼多的肥料與農藥了?
Thumbnail
根據研究,植物大概在4.7億到4.5億年前開始登陸。在漫長而漸進的登陸過程中,植物會面對許多新的挑戰。 新的挑戰需要新的基因,而這些新的基因從何而來呢?
Thumbnail
「內文有狂熱因素請淡定諒解..謝謝-」 第一次認真去年開始 去療癒水果植物以及種植的土地 .所以才會在種植之前 完成獨角獸靈氣課程 題外: 因為自己蠻喜歡做研究實驗精神得 也包括觀察. 不過這些過程免不了也有人說.我有病. 蟑螂也有在研究觀察裡. 純粹因為這是個人的興趣. --
Thumbnail
不明生物,此刻就在某處... 產生「異變」!? (雖然不清楚那是什麼狀態)? 可能是「進食」,也可能是「進化」。 無論是哪一種... (似乎都在預示著危險即將到來)...
Thumbnail
馴化(domestication)這種事,人類在一兩萬年前就在做了;但是馴化對生物與環境的影響,卻是這些年才越來越清楚。之前介紹了馴化對大麥與水稻根部菌群的影響,這一篇要介紹馴化對小麥根部菌群的影響。 先說結論:很大!
Thumbnail
馴化會使作物發生所謂的「馴化症候群」:可食的部分變得更大更美味、更方便採集等等。但是最近的研究也發現,由於育種改變了植物的生理特性,所以也反過來對植物周圍的環境產生了影響。 最近的研究發現,馴化水稻與野生種水稻對共生菌根菌的互動大不相同喔!
Thumbnail
外來種、歸化種、入侵種區別。外來入侵種對人類及生態的危害大解析與說明等等。
Thumbnail
當農友們/消費者們願意將田裡一部份的空間,讓給「牠們」一同共用餐桌,願意放棄部分的作物收成給田間生物時,猛禽棲架就在這個過程中,從土地上悄悄鑽出一個孔隙,鬆動了原本「最大產量化」的農業中心思想,從中長出了名為「生態農業」的新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