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入心

更新於 2024/11/1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們每天都在讀世間這本大書,能讀透的道理十分有限,不懂的地方看長輩怎麼做就跟著做,雖然長輩不一定明白道理的根源。有些上年紀的老人家,每天坐在椅子上發呆,叫他們吃齋念佛顧健康打發時間,他們也不要,不要的原因是沒有人跟他們解釋吃齋的好處,唸佛的好處,好像只要上年紀,就一定要這般行禮如儀。道理知道了,好處缺點也都知道了,自己在心裡斟酌一番,要不要做就是個人的因緣。


有一位老婦,青少女時常常隨父母到寺廟拜拜,今天去哪個宮,明天去哪間廟,父母總是說,有拜有保庇。那時的老婦還只是個十多歲的少女,以為拜拜就是信仰,往後遇到困難就去廟裡求,求東求西,以為凡夫俗子跟神明求財求健康求生活所需是天經地義。


青少女總也會長大,婚後的婦人跟先生決定創業,卻因為經營不善不得已舉債,那個年代的月薪一千多算高薪,他們總共欠債數十萬,每個月還債的壓力逼得夫妻倆幾乎喘不過氣。婦人一邊做工還債,一邊找廟拜,她覺得自己很努力了,只要多拜一點債務很快就可以還清。直到有一天,一位善知識邀老婦做公益,中午休息時間,她聽見老智者說了一句話,「福是做來的,不是求來的。」這句話讓她豁然開朗,原來從小到大,她一直以為福是求來的觀念是天大的錯誤。


婦人終於明白父母,還有自己這一生如此薄福,是因是前生舉債多於存款,今生不僅沒有造福還一直耗福,賺來的錢不斷的填坑,不斷的抵債,能留下來享用的只剩下一點點。剩一點點還算是好的,至少身體健康,還能做來抵。婦人頓悟之後全心投入慈善公益,她知道要做很多很多才能囤,因為做十分,八分要還,剩兩分要吃要喝,如果做十五分,八分還債,兩分吃喝,還能囤五分。


二十多年來,老婦聞法入心,修到骨子裡,對別人很慷慨,常常自掏腰包做早餐給老人家吃。她總是對老志工這樣說,「早上起床臉洗一洗、牙刷一刷就可以來了,我在環保站煮早餐給您們吃。」老人家每天健步如飛到環保站做事,順便吃早餐,還有現打果汁和杏仁茶可以喝,身體被婦人養得很精壯,心靈也被照顧得很明亮。有捨才有得,捨去貪婪與無明,得到智慧與清淨。捨去金錢與物質,得到福緣與功德。


許多人習慣進廟就開始點香祈求諸佛菩薩眾神明,把家裡大人小孩的名字報過一遍,再將他們工作上的困難細說從頭,說完還要重新點香,因為香都快燒過了。凡夫俗子的痛苦祂們都懂,但是愛莫能助,因為自己的口袋空空,沒有一點福報一點功德,所以無法化險為夷。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祂們若能幫,也是從我們一分一毫存下來的功德庫取一個數目來消災解厄,自己的福自己做,自己的業障自己消,總是神通不敵業力。


天災人禍很多,行車在路上,一棵大樹、一個輪胎、一台冷氣突然從天而降,慢一秒、快一秒,生死大不同。我們要有囤福的觀念,因為福是做來的,不是求來的,從行善積德過程中,我們會知道人為什麼要做好事、為什麼要茹素,以及為什麼要唸佛求解脫。


#自修自得

#做福來囤

#不要做來抵

avatar-img
50會員
1.1K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柳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一位先生很顧家,除了要賺錢養家,對於小孩和太太的需求和心情也都很重視,但是他覺得太太都顧外面的人,對家庭下的比重比較少,心裡有點不平衡。有一天,這對夫妻一起拜訪老智者,見到老智者,先生立刻大吐苦水,「我太太心中只有大愛,只顧別人,我要照顧妻小照顧家庭,還要賺錢,太太都不懂得體諒。」老智者笑了一下,
擁有比別人多一點身份地位和權力的人,如果奉公守法、有守有為,與一般人也就沒有什麼不同,照樣買票排隊、看醫生預約,做任何事一樣照規矩來。有一句話,「公門好修行」,就算不在公務機關,只是一般公司行號的管理階層就已經比一般人擁有較多的人脈與資源,這些人脈與資源都可以在行善積德上加分。 比如,如果我們
當困境大於自身的財力與實力,我們就會陷入迷惘的境界,不知道要怎麼做、怎麼選擇才是正確的路。有些人比較幸運,貴人很多,可以一關一關闖過去,但是大部份的人都在最困難的時候遇到冤親債主來糾纏或引誘,更加深困境的痛苦和不堪。 有一個女孩叫小惠,是家裡的獨生女,原本在會計公司上班,雖然只是一名小小的助理
有一位先生,早年跟部隊從大陸來台,數年之後,眼看回不去了,想到故鄉的太太也許已經改嫁,便打消回去團圓的念頭。這位先生在軍中服役,當時年輕氣盛,陸續交了幾個女朋友,因為沒有守戒,女友意外懷孕,孩子生下來成了單親,而且都是父不詳。 有一年,這位先生相中一位女孩,雖然兩人差了將近二十歲卻也阻擋不了兩
有一位先生很顧家,除了要賺錢養家,對於小孩和太太的需求和心情也都很重視,但是他覺得太太都顧外面的人,對家庭下的比重比較少,心裡有點不平衡。有一天,這對夫妻一起拜訪老智者,見到老智者,先生立刻大吐苦水,「我太太心中只有大愛,只顧別人,我要照顧妻小照顧家庭,還要賺錢,太太都不懂得體諒。」老智者笑了一下,
擁有比別人多一點身份地位和權力的人,如果奉公守法、有守有為,與一般人也就沒有什麼不同,照樣買票排隊、看醫生預約,做任何事一樣照規矩來。有一句話,「公門好修行」,就算不在公務機關,只是一般公司行號的管理階層就已經比一般人擁有較多的人脈與資源,這些人脈與資源都可以在行善積德上加分。 比如,如果我們
當困境大於自身的財力與實力,我們就會陷入迷惘的境界,不知道要怎麼做、怎麼選擇才是正確的路。有些人比較幸運,貴人很多,可以一關一關闖過去,但是大部份的人都在最困難的時候遇到冤親債主來糾纏或引誘,更加深困境的痛苦和不堪。 有一個女孩叫小惠,是家裡的獨生女,原本在會計公司上班,雖然只是一名小小的助理
有一位先生,早年跟部隊從大陸來台,數年之後,眼看回不去了,想到故鄉的太太也許已經改嫁,便打消回去團圓的念頭。這位先生在軍中服役,當時年輕氣盛,陸續交了幾個女朋友,因為沒有守戒,女友意外懷孕,孩子生下來成了單親,而且都是父不詳。 有一年,這位先生相中一位女孩,雖然兩人差了將近二十歲卻也阻擋不了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箴言》裡面收集很多格言,這些格言的確切來歷並不可考,但卻反映出當時代對人生的體驗與洞察,雖然最後集結的場域應該是皇宮,但這也反映出智慧文學雅俗共賞的特質,使得智慧文學能夠很適切地適應不同的文化,而廣為流傳。《箴言》常採用家庭為其場景,以父親為其說話者、兒子是為聆聽的對象……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他人不同,並與佛法相似的探討世俗的取捨,以及追隨大道長遠的重要性。
一則描述 XX師到客堂來,常常一坐就開始論人眾是非,且往往耗去很多時間,今天又是如此,等XX師走後,老和尚就對傳X師說:「別人來與你談論是非,我們唯唯諾諾就好,不去參與,則對方自退,且自己亦不被度走,別人走錯路,自己不要跟上去。」(80頁) 中間好像有些沒說的段兒 昨天提到廣欽上人對應
Thumbnail
介紹自是、自見、自伐、自矜四種多餘行為。
有位哲學教授這樣說過:三十五歲以前學儒家、以後看道家、六十以後讀佛家。分析教授的意思,人生漸次要學會的是:入世、釋懐、解脫。 三十五歲之前,上養老、下養小,是職場工作的奠基期。如何與人為善?如何𣎴走歪道!學儒家經典是有幫助的,但是別學成了腐儒?是叫你自己去學,而不是要求別人跟你一樣!職場有職場自
Thumbnail
邊有一些朋友,一心嚮往清淨,縱然有心修行,礙於白天要工作,只能利用下班時間或是假日在家誦經念咒。枯竭的心靈要用經典來澆灌,使心靈恢復生機、悟無常開智慧。不過更重要的是走出去,用雙手雙腳行一段經典裡的義理,佛法不是坐在椅子上光讀不練,先熟記於心,然後活用於日常。 有一位太太,聽老師父說要多做善事
Thumbnail
作者一個想不開,放手西方聯合國經濟研究人員的頭銜就跑去泰國當和尚。書中有很大篇幅在描述他當森林僧人中所聽到的講課與感悟,更描述為何森林僧人的修行要這麼做的理由。而這些當年的「想不開」也成為了他生命中最寶貴的養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人家花了二十年功夫所得到最珍貴的感悟吧!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箴言》裡面收集很多格言,這些格言的確切來歷並不可考,但卻反映出當時代對人生的體驗與洞察,雖然最後集結的場域應該是皇宮,但這也反映出智慧文學雅俗共賞的特質,使得智慧文學能夠很適切地適應不同的文化,而廣為流傳。《箴言》常採用家庭為其場景,以父親為其說話者、兒子是為聆聽的對象……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他人不同,並與佛法相似的探討世俗的取捨,以及追隨大道長遠的重要性。
一則描述 XX師到客堂來,常常一坐就開始論人眾是非,且往往耗去很多時間,今天又是如此,等XX師走後,老和尚就對傳X師說:「別人來與你談論是非,我們唯唯諾諾就好,不去參與,則對方自退,且自己亦不被度走,別人走錯路,自己不要跟上去。」(80頁) 中間好像有些沒說的段兒 昨天提到廣欽上人對應
Thumbnail
介紹自是、自見、自伐、自矜四種多餘行為。
有位哲學教授這樣說過:三十五歲以前學儒家、以後看道家、六十以後讀佛家。分析教授的意思,人生漸次要學會的是:入世、釋懐、解脫。 三十五歲之前,上養老、下養小,是職場工作的奠基期。如何與人為善?如何𣎴走歪道!學儒家經典是有幫助的,但是別學成了腐儒?是叫你自己去學,而不是要求別人跟你一樣!職場有職場自
Thumbnail
邊有一些朋友,一心嚮往清淨,縱然有心修行,礙於白天要工作,只能利用下班時間或是假日在家誦經念咒。枯竭的心靈要用經典來澆灌,使心靈恢復生機、悟無常開智慧。不過更重要的是走出去,用雙手雙腳行一段經典裡的義理,佛法不是坐在椅子上光讀不練,先熟記於心,然後活用於日常。 有一位太太,聽老師父說要多做善事
Thumbnail
作者一個想不開,放手西方聯合國經濟研究人員的頭銜就跑去泰國當和尚。書中有很大篇幅在描述他當森林僧人中所聽到的講課與感悟,更描述為何森林僧人的修行要這麼做的理由。而這些當年的「想不開」也成為了他生命中最寶貴的養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人家花了二十年功夫所得到最珍貴的感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