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都在讀世間這本大書,能讀透的道理十分有限,不懂的地方看長輩怎麼做就跟著做,雖然長輩不一定明白道理的根源。有些上年紀的老人家,每天坐在椅子上發呆,叫他們吃齋念佛顧健康打發時間,他們也不要,不要的原因是沒有人跟他們解釋吃齋的好處,唸佛的好處,好像只要上年紀,就一定要這般行禮如儀。道理知道了,好處缺點也都知道了,自己在心裡斟酌一番,要不要做就是個人的因緣。
有一位老婦,青少女時常常隨父母到寺廟拜拜,今天去哪個宮,明天去哪間廟,父母總是說,有拜有保庇。那時的老婦還只是個十多歲的少女,以為拜拜就是信仰,往後遇到困難就去廟裡求,求東求西,以為凡夫俗子跟神明求財求健康求生活所需是天經地義。
青少女總也會長大,婚後的婦人跟先生決定創業,卻因為經營不善不得已舉債,那個年代的月薪一千多算高薪,他們總共欠債數十萬,每個月還債的壓力逼得夫妻倆幾乎喘不過氣。婦人一邊做工還債,一邊找廟拜,她覺得自己很努力了,只要多拜一點債務很快就可以還清。直到有一天,一位善知識邀老婦做公益,中午休息時間,她聽見老智者說了一句話,「福是做來的,不是求來的。」這句話讓她豁然開朗,原來從小到大,她一直以為福是求來的觀念是天大的錯誤。
婦人終於明白父母,還有自己這一生如此薄福,是因是前生舉債多於存款,今生不僅沒有造福還一直耗福,賺來的錢不斷的填坑,不斷的抵債,能留下來享用的只剩下一點點。剩一點點還算是好的,至少身體健康,還能做來抵。婦人頓悟之後全心投入慈善公益,她知道要做很多很多才能囤,因為做十分,八分要還,剩兩分要吃要喝,如果做十五分,八分還債,兩分吃喝,還能囤五分。
二十多年來,老婦聞法入心,修到骨子裡,對別人很慷慨,常常自掏腰包做早餐給老人家吃。她總是對老志工這樣說,「早上起床臉洗一洗、牙刷一刷就可以來了,我在環保站煮早餐給您們吃。」老人家每天健步如飛到環保站做事,順便吃早餐,還有現打果汁和杏仁茶可以喝,身體被婦人養得很精壯,心靈也被照顧得很明亮。有捨才有得,捨去貪婪與無明,得到智慧與清淨。捨去金錢與物質,得到福緣與功德。
許多人習慣進廟就開始點香祈求諸佛菩薩眾神明,把家裡大人小孩的名字報過一遍,再將他們工作上的困難細說從頭,說完還要重新點香,因為香都快燒過了。凡夫俗子的痛苦祂們都懂,但是愛莫能助,因為自己的口袋空空,沒有一點福報一點功德,所以無法化險為夷。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祂們若能幫,也是從我們一分一毫存下來的功德庫取一個數目來消災解厄,自己的福自己做,自己的業障自己消,總是神通不敵業力。
天災人禍很多,行車在路上,一棵大樹、一個輪胎、一台冷氣突然從天而降,慢一秒、快一秒,生死大不同。我們要有囤福的觀念,因為福是做來的,不是求來的,從行善積德過程中,我們會知道人為什麼要做好事、為什麼要茹素,以及為什麼要唸佛求解脫。
#自修自得
#做福來囤
#不要做來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