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質地如何影響生態系統的水分限制

更新於 2024/11/2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們在學植物生理學的時候,有一個章節討論到植物的水分吸收。在那個章節裡,我們學到了植物如何吸收與運輸水分。


植物從哪裡吸收水呢?當然是土壤囉!土壤由岩石風化後產生的碎片組成,主要的成分是矽酸鋁。不過,依據土壤顆粒的大小,還是可以分成粗砂(顆粒直徑2-0.2 mm)、砂(顆粒直徑0.2-0.02 mm)、細砂(顆粒直徑0.02-0.002 mm)以及黏土(顆粒直徑0.002以下)。


土壤中的水分,主要是存在土壤顆粒之間的縫隙裡。一般來說,土壤顆粒大的,因為顆粒與顆粒之間的縫隙太大,水分比較難以留存;而顆粒比較小的,因為土壤顆粒之間的縫隙較小,所以可以留住較多的水分。也就是說,砂子留不住水,而黏土可以留住不少水。


但是,若因此就以為黏土比砂子好,那就錯了。因為黏土之間的孔隙都很小,水分很容易就可以充塞其中,所以氣體反而不容易保留在裡面;而砂子雖然不容易留存水分,但卻很容易可以充滿氣體。所以,留得住水的氣體不夠,留不住水的卻有足夠氣體。只能說很難有完美的組合啊!


不過,將適當比例的砂子與黏土混合,就形成大部分植物都可以安家落戶的壤土。一般來說,大概是四成的砂子、四成的細砂與兩成的黏土,就可以形成壤土了。


植物的根部從土壤的縫隙中吸收水分,同時也吸收到礦物質;植物的根抓住了土壤,也讓自己可以穩穩地固定在地上,不會風一吹就倒、雨一淋就飄走。


不過,隨著暖化造成平均氣溫上升,對土壤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首先,溫暖的空氣可以涵容更多的水蒸氣。也就是說,溫暖的空氣會從周圍的環境中取走更多的水分。這樣就會讓植物與土壤失水的速度加快。


當土壤失去的水分變多的時候,也就意味著土壤會更快乾掉。而不同的土壤在失去水分的時候,對植物會有不同的影響。


有植物在的土壤區域的水分,當然會先被吸走。這個區域的水被吸走,其他區域的土壤的水就會慢慢流過來。


通常黏土裡面的水分會比較容易互相流動,而砂子裡面的水分就比較難互相流動。於是,對植物來說,因為要從黏土裡面吸水比較容易,所以生長在黏土的植物,大氣的含水量對它們的蒸散作用的影響比較大。而生長在砂質土壤裡的植物,因為要從砂子裡面吸水比較難,所以它們會更快感應到土壤的水分不足,因此生長在砂質土壤裡的植物,比較容易受到土壤含水量的影響。


既然暖化會造成蒸散加速,那麼對砂質土壤的影響會比偏黏土質的土壤更大,也就是說,生長在砂質土壤裡的植物,一般狀況下受到暖化的影響就已經偏高;若再加上旱災,那麼對植物的影響就更大了。


整體來說,全球暖化會使得許多生態系統從「能量限制」轉為「水分限制」。原本限制植物生長的主因是陽光、溫度這些植物能使用的能量,但是當溫度升高時,大氣需要涵容更多水分,而這使得土壤與植物的水分都會進入大氣。當植物透過蒸散作用失去水分時,它們就必須從土壤中取得更多水分;但是土壤卻也因為氣溫上升造成蒸發速度加快,造成土壤含有的水分不足。


當植物無法從土壤中吸取足夠的水分時,植物會先關閉氣孔,甚至啟動所謂的「永久凋萎反應」來避免自己失去更多水分;而這些反應都會造成植物生長變慢,所以農作物的產量也就下降了。


總而言之,暖化造成土壤水分蒸發加速,而這會進一步影響到植物是否能從土壤中取得足夠的水分。當植物發生缺水時,就會對植物的生產力發生影響,於是就造成農作物的產量下降。而這些現象,在砂質土壤中會更為劇烈。


要如何因應呢?雖然讓地球降溫才是釜底抽薪之計,但顯然緩不濟急;現在可能的方法應該就是要改善土壤質地與培育耐旱作物,或許還可以開發一些可以降低土壤蒸發的方法,一起來降低氣候暖化對植物的影響。


參考文獻:


Wankmüller, F.J.P., Delval, L., Lehmann, P. et al. Global influence of soil texture on ecosystem water limitation. Nature 635, 631–638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8089-2


avatar-img
133會員
337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葉報報 的其他內容
為了滿足不斷增加的人口導致的糧食需求,科學家不斷地試圖從水稻中開發新的基因,但於近年來遇到瓶頸,因此,需要從野生稻中開發新的基因資源。 最近,科學家們從各大洲收集了野生稻進行定序,成果非常豐碩!
辣椒在大約一萬年前就已經馴化。根據柯爾地斯的記載,阿茲特克帝國的末代皇帝,喝的就是摻了辣椒的可可。當時的可可是「又苦又辣」的,與現代的任何可可或巧克力都不一樣。 因為化石證據,過去一直認為辣椒是在中美洲的高地馴化。但是,最近有研究團隊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通常我們討論植物的「轉大人」,都是著眼在開始開花這件事。開花是非常明顯且重要的變化,尤其對一年生植物而言,開花也象徵著生命即將來到最後的階段。 但是,植物「轉大人」應該不會只有地上部位發生變化吧?地下部位呢?最近的研究發現,地下部位的確也跟著轉大人,而且轉得很有意思喔!
在黑暗中生長的植物會經歷所謂的「暗型態發生」:短短的根、細細長長的莖,黃色且緊閉的子葉,就像豆芽菜一樣。 暗型態發生是植物將自己的所有資源都調動去找光的過程,是植物的求生方式;最近的研究發現,隱花色素2(CRY2)對於暗型態發生也很重要喔!
從小到大上過的生物學課程的植物部分,幾乎都是繞著高等植物講的。所以我們知道高等植物有葉綠體,有葉綠餅,但是卻不知道在構造比較簡單的藻類的葉綠體裡面,竟然有一種奇妙的器官:蛋白核(pyrenoid)。 由於蛋白核可以提升綠藻的光合作用效率,科學家們正努力地把它放進高等植物中,希望能提升農作物的產量!
吃過中藥方劑嗎? 有沒有想過,到底哪一種中藥配哪幾種,可以治什麼病,是怎麼想出來的? 最近有個有趣的研究,帶我們看到中藥方劑的演化!
為了滿足不斷增加的人口導致的糧食需求,科學家不斷地試圖從水稻中開發新的基因,但於近年來遇到瓶頸,因此,需要從野生稻中開發新的基因資源。 最近,科學家們從各大洲收集了野生稻進行定序,成果非常豐碩!
辣椒在大約一萬年前就已經馴化。根據柯爾地斯的記載,阿茲特克帝國的末代皇帝,喝的就是摻了辣椒的可可。當時的可可是「又苦又辣」的,與現代的任何可可或巧克力都不一樣。 因為化石證據,過去一直認為辣椒是在中美洲的高地馴化。但是,最近有研究團隊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通常我們討論植物的「轉大人」,都是著眼在開始開花這件事。開花是非常明顯且重要的變化,尤其對一年生植物而言,開花也象徵著生命即將來到最後的階段。 但是,植物「轉大人」應該不會只有地上部位發生變化吧?地下部位呢?最近的研究發現,地下部位的確也跟著轉大人,而且轉得很有意思喔!
在黑暗中生長的植物會經歷所謂的「暗型態發生」:短短的根、細細長長的莖,黃色且緊閉的子葉,就像豆芽菜一樣。 暗型態發生是植物將自己的所有資源都調動去找光的過程,是植物的求生方式;最近的研究發現,隱花色素2(CRY2)對於暗型態發生也很重要喔!
從小到大上過的生物學課程的植物部分,幾乎都是繞著高等植物講的。所以我們知道高等植物有葉綠體,有葉綠餅,但是卻不知道在構造比較簡單的藻類的葉綠體裡面,竟然有一種奇妙的器官:蛋白核(pyrenoid)。 由於蛋白核可以提升綠藻的光合作用效率,科學家們正努力地把它放進高等植物中,希望能提升農作物的產量!
吃過中藥方劑嗎? 有沒有想過,到底哪一種中藥配哪幾種,可以治什麼病,是怎麼想出來的? 最近有個有趣的研究,帶我們看到中藥方劑的演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由於氣候變遷造成乾旱時常出現,培育出抗旱的農作物已經是近年的顯學了。但是,栽培品系農作物常常都是由少數幾個品系(甚至只有一個)的祖先植物培育而來,所以很難從栽培種中找到足夠的基因資源來做這件事。因此,科學家們常常由栽培品系的野生種去找資源。 最近的研究,就使用野生番茄做材料,找出了幾個新的抗鹽基因!
Thumbnail
植物能收到多少光,會影響到它們能進行多少光合作用,而葉片角度可以影響植物能收到多少光,所以葉片角度對植物產量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通常葉片「站」得越直,收到的光就越少,產量就越低。而種得密了,葉片站得越直,當然產量就會下降。因此,科學家們一直在想要調整葉片角度,好讓農作物的產量上升。
Thumbnail
無論地上如何滄桑/我深知樹木們地下滿布的網 所以我掉落地面時/甚至充滿了些
Thumbnail
自從人類在一萬多年前開始務農之後,就一直在對生態系統發生影響。在大面積的土地上種植單一農作物,會降低當地的生態多樣性,更不用提為了保證收穫而進行的施肥、除蟲與除草了。 而隨著人類從一個地區遷移到另一個地區,人們也會帶著自己的「農業包裹」一起移動。這些植物的移動,對在地植物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Thumbnail
棉花(Gossypium sp.)是非常重要的纖維作物,由棉花纖維所製成的布料兼具質輕與保暖的優點,且價格比絲織品便宜許多。 隨著氣候變遷,棉花也受到旱災的威脅,因此,研究棉花的抗旱基因,對培育抗旱棉花非常重要。
當農夫種的花枯萎了, 他該選擇換一顆種子,還是改變環境? 每個人都該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 當花無法綻放的時候 難道不該優先考慮 它是否受到充足的日照 它是否吸收到足夠的水分 它是否種在是和它的土穰 一朵花需要的陽光、水分、養分 它都得到了嗎?
Thumbnail
耕種少不了要灌溉與施肥,而這兩種行為都會把礦物質帶進土壤中。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土壤鹽化(salinazition)的問題。 土壤鹽化造成土地無法耕種,但是,到底土壤鹽化對植物有多大的影響呢?
Thumbnail
把室內幾盆植物搬運到前院,讓它們跟清晨的露水一起過個幾天。
Thumbnail
極端氣候越來越嚴重,冬季暖化對農民生產造成影響。本文以觀葉秋海棠為例,探討冬季暖化對作物生產的影響,及作物如何應對乾旱及高溫逆境。提出針對高溫或乾旱造成災損的目標,並舉出三項可能策略,包括育種、推廣植物工廠系統和調整作物種植策略。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由於氣候變遷造成乾旱時常出現,培育出抗旱的農作物已經是近年的顯學了。但是,栽培品系農作物常常都是由少數幾個品系(甚至只有一個)的祖先植物培育而來,所以很難從栽培種中找到足夠的基因資源來做這件事。因此,科學家們常常由栽培品系的野生種去找資源。 最近的研究,就使用野生番茄做材料,找出了幾個新的抗鹽基因!
Thumbnail
植物能收到多少光,會影響到它們能進行多少光合作用,而葉片角度可以影響植物能收到多少光,所以葉片角度對植物產量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通常葉片「站」得越直,收到的光就越少,產量就越低。而種得密了,葉片站得越直,當然產量就會下降。因此,科學家們一直在想要調整葉片角度,好讓農作物的產量上升。
Thumbnail
無論地上如何滄桑/我深知樹木們地下滿布的網 所以我掉落地面時/甚至充滿了些
Thumbnail
自從人類在一萬多年前開始務農之後,就一直在對生態系統發生影響。在大面積的土地上種植單一農作物,會降低當地的生態多樣性,更不用提為了保證收穫而進行的施肥、除蟲與除草了。 而隨著人類從一個地區遷移到另一個地區,人們也會帶著自己的「農業包裹」一起移動。這些植物的移動,對在地植物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Thumbnail
棉花(Gossypium sp.)是非常重要的纖維作物,由棉花纖維所製成的布料兼具質輕與保暖的優點,且價格比絲織品便宜許多。 隨著氣候變遷,棉花也受到旱災的威脅,因此,研究棉花的抗旱基因,對培育抗旱棉花非常重要。
當農夫種的花枯萎了, 他該選擇換一顆種子,還是改變環境? 每個人都該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 當花無法綻放的時候 難道不該優先考慮 它是否受到充足的日照 它是否吸收到足夠的水分 它是否種在是和它的土穰 一朵花需要的陽光、水分、養分 它都得到了嗎?
Thumbnail
耕種少不了要灌溉與施肥,而這兩種行為都會把礦物質帶進土壤中。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土壤鹽化(salinazition)的問題。 土壤鹽化造成土地無法耕種,但是,到底土壤鹽化對植物有多大的影響呢?
Thumbnail
把室內幾盆植物搬運到前院,讓它們跟清晨的露水一起過個幾天。
Thumbnail
極端氣候越來越嚴重,冬季暖化對農民生產造成影響。本文以觀葉秋海棠為例,探討冬季暖化對作物生產的影響,及作物如何應對乾旱及高溫逆境。提出針對高溫或乾旱造成災損的目標,並舉出三項可能策略,包括育種、推廣植物工廠系統和調整作物種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