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之異於C3者,唯DOF而已矣?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要如何提升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好讓糧食得以增產呢?我們曾介紹過將藻類的蛋白核植入的方法,也提到過有些科學家想要把C3植物改成工作效率高一倍的C4植物。當時提到,要把C3改成C4,談何容易?畢竟C4有個很特別的「髓鞘細胞」(bundle-sheath cell),即使在如Bienertia cycloptera這種沒有髓鞘細胞的C4植物,也還是需要把進行固碳與卡爾文循環這兩個部分從空間上區隔開來,才能進行C4代謝。


所以,要從C3變身為C4,是否是「不可能的任務」呢?


最近的研究,有了重大的突破。透過英國與美國的兩個研究團隊的聯手合作,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開了C4之所以為C4的重大秘密之一。


不論是C3或C4植物,都需要進行光合作用;但是有些在C3植物中表現在葉肉細胞(mesophyll)的基因(如將G3-P氧化的GAPDH),到了C4植物,卻在髓鞘細胞中表現;而有些則僅在C4植物中的葉肉細胞表現。


這些只在葉肉細胞或髓鞘細胞表現的基因,有多少個呢?而這些基因,是否有個「總開關」(master switch)來控制它們呢?如果有,誰是總開關?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研究團隊用了水稻與高粱這兩種禾本科植物,研究它們從黑暗中轉移到有光狀態時的基因表現變化,並建立了單核基因表現圖譜。

高粱。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高粱。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之所以會選擇水稻與高粱,是因為水稻是C3植物、高粱是C4植物。


結果他們發現,高粱有43個基因的表現,從葉肉細胞轉移到髓鞘細胞;另外有56個基因,只在葉肉細胞裡面表現。在高粱的髓鞘細胞特異基因中,存在著較高數量的DOF結合位址:「AAAG」。


舉例來說,高粱的GAPDH的DOF結合位址比水稻的多了超過2倍,而NADP-ME(需要NADP的蘋果酸酶)的DOF結合位址也有類似的狀況。統計所有43個髓鞘細胞特異基因(包括卡爾文循環、有機酸代謝、光反應),都發現有這個現象。


什麼是DOF呢?DOF是DNA binding with one finger的縮寫,它們是一個轉錄因子家族,廣泛地分佈在植物界中。其中,有一些成員(如水稻的DOF27、DOF8以及高粱的DOF17、DOF8、DOF11)在髓鞘中表現量較高。因此,當某些基因,如高粱的GAPDH與NADP-ME等43人團,它們帶有比較多份的DOF結合位址時,這些基因的表現模式就會轉變為類似髓鞘細胞專屬的狀態。


這個發現意味著,從C3變身為C4,可能並沒有我們過去認為的那麼困難;感覺上,這很像一個大公司在進行組織重組:人還是那些人,只是他們把跟特定任務相關的人,拉到一個特別的辦公室去一起辦公,然後任務就這樣水到渠成了。


這個發現,無疑是令人非常興奮的!不過,只在葉肉細胞中表現的56人隊,目前還不清楚他們到底是發生了什麼變化,導致他們「退守」葉肉細胞。


再者,在C4植物中,葉肉細胞與髓鞘細胞之間還有相當複雜的互動;葉肉細胞抓下來的二氧化碳,需要以有機酸的形式透過原生質絲(plasmodesmata)送到髓鞘細胞,在髓鞘細胞中進行逆反應、釋出二氧化碳後,再透過原生質絲送回葉肉細胞回收使用。要能夠完成所有這些任務,需要的不只是基因表現,這些基因還要在適當的時間點表現適當的量。


因此,雖然可以說這個發現是非常重要的發現,但是這個發現只是一個開端,也提醒了我們,有時候看似一團亂麻的許多事件,可能都有一個源頭。在這篇論文裡,源頭是DOF。


不過,其他植物有類似的狀況嗎?如果這只是高粱特有,那就比較沒意思了。


研究團隊分析了玉米這種C4植物,發現玉米的NADP-ME也有比較多的DOF結合位址,而且玉米也有類似的DOF調控機制。另外,在大麥(H. vulgare)與二穗短柄草(B. distachyon)中,也觀察到DOF系統的出現。這些發現意味著,至少在禾本科,也就是我們的主食們,這個機制應該是蠻普遍的。就不知道,非禾本科的C4植物,是否也有類似的機制?


參考文獻:


Swift, J., Luginbuehl, L.H., Hua, L. et al. Exaptation of ancestral cell-identity networks enables C4 photosynthesis. Nature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8204-3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葉報報
294會員
1.0K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小時候讀生物,印象很深刻的就是關於「開花素」的實驗:科學家把一株植物與另一株植物的表皮剝去,讓它們的維管束相連,然後只讓其中一株植物接收到適當的日照週期。結果,兩株都開花了! 當時就覺得植物好酷啊! 後來發現,開花素其實就是FT;但是開花這麼重要的事,難道就只交給FT?會不會太冒險了?
Thumbnail
小時候讀生物,印象很深刻的就是關於「開花素」的實驗:科學家把一株植物與另一株植物的表皮剝去,讓它們的維管束相連,然後只讓其中一株植物接收到適當的日照週期。結果,兩株都開花了! 當時就覺得植物好酷啊! 後來發現,開花素其實就是FT;但是開花這麼重要的事,難道就只交給FT?會不會太冒險了?
Thumbnail
因為C4植物比C3植物在高溫下仍能維持較高的產量,所以近年來有些科學家致力於將我們的主要作物(C3植物)改造為C4植物。 但是,我們對C4植物在高溫下的生理學,瞭解得夠透徹了嗎? 最近的研究發現,其實C4植物也怕熱!
Thumbnail
因為C4植物比C3植物在高溫下仍能維持較高的產量,所以近年來有些科學家致力於將我們的主要作物(C3植物)改造為C4植物。 但是,我們對C4植物在高溫下的生理學,瞭解得夠透徹了嗎? 最近的研究發現,其實C4植物也怕熱!
Thumbnail
從小到大上過的生物學課程的植物部分,幾乎都是繞著高等植物講的。所以我們知道高等植物有葉綠體,有葉綠餅,但是卻不知道在構造比較簡單的藻類的葉綠體裡面,竟然有一種奇妙的器官:蛋白核(pyrenoid)。 由於蛋白核可以提升綠藻的光合作用效率,科學家們正努力地把它放進高等植物中,希望能提升農作物的產量!
Thumbnail
從小到大上過的生物學課程的植物部分,幾乎都是繞著高等植物講的。所以我們知道高等植物有葉綠體,有葉綠餅,但是卻不知道在構造比較簡單的藻類的葉綠體裡面,竟然有一種奇妙的器官:蛋白核(pyrenoid)。 由於蛋白核可以提升綠藻的光合作用效率,科學家們正努力地把它放進高等植物中,希望能提升農作物的產量!
Thumbnail
植物的葉綠體不只是提供光合作用的產物給植物,還肩負著提供植物細胞能量(ATP)的角色。因此,每個植物細胞平均所含有的粒線體數目,比動物細胞要少。但是,當冬季來臨,日照時間變短時,植物要怎麼因應因為日照時間變短,產生的ATP變少的狀況呢?
Thumbnail
植物的葉綠體不只是提供光合作用的產物給植物,還肩負著提供植物細胞能量(ATP)的角色。因此,每個植物細胞平均所含有的粒線體數目,比動物細胞要少。但是,當冬季來臨,日照時間變短時,植物要怎麼因應因為日照時間變短,產生的ATP變少的狀況呢?
Thumbnail
對光合自營生物來說,沒有比準確的看到光更重要的事情了,所以植物不只是要看到有光沒光,還要看到光的強度、光的顏色,並根據這些資訊做出適當的反應。 也因此,植物有一整套的光受器來對不同波長的光作出反應。其中,對紫外光的反應,特別有趣。
Thumbnail
對光合自營生物來說,沒有比準確的看到光更重要的事情了,所以植物不只是要看到有光沒光,還要看到光的強度、光的顏色,並根據這些資訊做出適當的反應。 也因此,植物有一整套的光受器來對不同波長的光作出反應。其中,對紫外光的反應,特別有趣。
Thumbnail
植物能收到多少光,會影響到它們能進行多少光合作用,而葉片角度可以影響植物能收到多少光,所以葉片角度對植物產量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通常葉片「站」得越直,收到的光就越少,產量就越低。而種得密了,葉片站得越直,當然產量就會下降。因此,科學家們一直在想要調整葉片角度,好讓農作物的產量上升。
Thumbnail
植物能收到多少光,會影響到它們能進行多少光合作用,而葉片角度可以影響植物能收到多少光,所以葉片角度對植物產量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通常葉片「站」得越直,收到的光就越少,產量就越低。而種得密了,葉片站得越直,當然產量就會下降。因此,科學家們一直在想要調整葉片角度,好讓農作物的產量上升。
Thumbnail
光合作用需要葉片照光,葉片的角度會影響到植物能不能接觸到足夠的光來進行光合作用。最近的研究發現,透過基因編輯改變甘蔗的葉片角度,可以讓甘蔗的產量增加!
Thumbnail
光合作用需要葉片照光,葉片的角度會影響到植物能不能接觸到足夠的光來進行光合作用。最近的研究發現,透過基因編輯改變甘蔗的葉片角度,可以讓甘蔗的產量增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