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接到一個前同事的電話,他想聊聊關於他目前公司的狀況和他的心理狀況。
這位同事的經濟狀況實在不錯,雙薪家庭,也過得幸福美滿,投資有成,卻在工作場域感到極大的不快樂與迷惘。
根據他的描述,對目前的工作充滿無力感,對其他同事的做事方式感到消極,卻也無法改變,向主管反應,得到的只有簡單的幾個字:「你就和對方多溝通嘛!」。
他覺得很無奈,因為就是覺得無法溝通才會向主管反應。得到這樣的回覆後,他又開始從這個點,開始往更多方面想,這樣值得嗎?我在這家公司所做的行為有價值嗎?真的還要做下去嗎?要換工作嗎?找得到嗎?換了就會比較好嗎?
這樣的迷惘,在中年工作者中並不少見。面對一份逐漸失去熱情的工作,卻害怕冒險失去現有的穩定收入,這種進退兩難的心理狀態,正是中年轉職的核心挑戰。
中年轉職迷惘的根源
轉職迷惘的心理障礙並非空穴來風。
大部分人都希望工作是長久穩定的,這也是為何許多人會羨慕像台積電這樣的企業。
根據台積電2023年的公開數據,其員工的平均服務年資為8.3年,幾乎是中小企業平均2-3年的三倍。這個的數據看來十分亮眼,但也反映了不同的職場文化和個人選擇。
對某些人來說,長期穩定是幸福的象徵;但對另一些人來說,這種穩定可能帶來倦怠,甚至讓自己逐漸失去挑戰的動力。這並不是可以一刀切的答案,而是取決於每個人對工作意義的定義。
而這個意義,絕對不是賺很多錢。
原因其實很簡單,企業存在的意義是什麼?追求股東最大的金錢回報,這並不是意義,而是天經地義。
工作的邏輯也相通,出來工作,賺錢是天經地義,這並不是工作的意義。
人類有「損失規避」的心理傾向,害怕未知的風險會導致對現狀的過度依賴,甚至在明知現狀不理想的情況下,仍不願做出改變。對中年工作者來說,這種心理會因家庭責任、經濟壓力而加劇,讓他們更難勇敢邁出第一步。
穩定是否總是好事?
穩定是一把雙刃劍。
像台積電這樣的大企業能提供穩定的環境、清晰的升遷制度以及優渥的福利,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夢寐以求的工作場域。
然而,這並不代表所有人都能從這樣的環境中找到滿足感。「長期穩定的工作環境可能讓人陷入一種無意識的滿足感,掩蓋了對成長的真正需求。」這句話點出了一個關鍵問題:穩定可能會帶來舒適圈的依賴,讓人失去挑戰自我與學習新技能的動力。尤其對一些具有強烈創新動機的人來說,長期處於穩定的環境可能成為職業成長的阻礙。
因此,穩定是否是理想選擇,應該取決於個人對未來的期望與價值觀,而非外界的標準。
勇敢探索未知的可能
不敢和一家公司分手,表現的是對未知的不安。心理學家克里斯托弗·彼得森(Christopher Peterson)指出:「人類的行為傾向於避免風險,但真正的成長來自於擁抱改變。」。職業生涯中的每一次轉折,都可能成為個人成長的機會。轉職不一定是為了追求更高薪資或更大職位,而是尋找一個能真正讓自己發揮價值的場域。
一位在某跨國企業工作多年的朋友曾分享:「離職的動機其實很簡單,就是想找回工作的熱情。」這句話聽起來輕描淡寫,背後卻是一次次深思熟慮後的抉擇。
而對於許多專業人士來說,工作中的快樂與成就感並非全然來自於高薪或者升遷,而是在挑戰過程中感受到的內在價值。
在過去的某段時間裡,我曾經任職於一家跨國公司,團隊雖然在台灣,跨國的文化差異和組織文化讓我感覺非常有趣。
然而,我在到職的第一週,亞洲總經理就做組織調整,我的權責與工作內容全部與當初談的完全不一樣了,在變更後的組織架構下,其實我已經做不了什麼事。我在痛苦中尋求各種樂趣,一下子找新加坡人、一下子找美國人、日本人、韓國人談公事,雖然無法完成大成就,卻也讓我在痛苦中得到最大程度的樂趣。
當然,最後我還是主動離開了。
結語:轉職是成長的契機
轉職並非職涯的失敗,而是一個重新定義目標與價值的過程。哈佛大學教授 Rosabeth Moss Kanter :「改變的過程雖然艱難,但結果往往能帶來更大的成長與滿足。」
中年人的經驗與智慧,是進入新職場的重要資本,而非負擔。在這樣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坦然接受改變的可能性,並將其視為一次新的冒險。當我們不再把穩定視為唯一的選擇,便能更自由地探索人生的多樣性與職業的可能性。
無論是在穩定中找到突破,還是勇敢地走向新的起點,每一步都將是人生的另一種豐富。
人生的旅程不應該只是直線,而是一場充滿驚喜的探索。
如果有公司問你:「和我們牽手一輩子好嗎?」
快逃!這家公司絕對不太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