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等法院113年度上易字第390號民事判決(民國113年12月3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思考】問事要問對人,不然變妨害名譽


事實經過


甲師質疑乙師(代理教師)的教學能力而懷疑乙師的學歷造假,甲師持乙師應聘時之報名資料,以電子郵件之方式向原告畢業證書上所載之大學系所查證,以其得到的資料,在該校班親會時,於全班家長前陳述乙師的學歷是造假的。該事件於學生間廣為流傳更進而造成教學上困難,最後被學校教評會,以乙師「教學不力」為由終止聘約。


法院怎麼說


言論的內容屬於陳述事實時,行為人如能證明其為真實且與公共利益有關,或雖不能證明言論內容為真實,但依其所提證據資料,足認為其有相當理由確信為真實;或言論屬於意見表達時,如係善意對於可受公評之事,發表適當之評論者,不問所評事實之真偽,均不屬於因侵害他人權利而必須負起損害賠償責任。


甲師的查證對象依序為:


1、該分校協助平台詢問乙師是否為退休教授,而學歷之真偽,但未獲回覆。

2、甲師轉向該分校「電腦工程學系」系主任、副系主任、副教授查詢乙師是否為退休教授?亦非乙師學歷之真偽,同時這些人並非代表該校官方立場,且其亦表示按即建議向該校註冊組或系辦公室確認。

3、甲師又向該分校檔案組查詢,其回覆可以經由國家學生信息交換所付費搜尋入學及學位驗證。


法院認為,甲師並非經由任何足以代表分校之官方機構或經由國家學生信息交換所付費搜尋入學及學位驗證而確知相關學歷是否真實之事,其說明乙師學位為虛假之言論,自屬不實。


班親會召開之目的並非在於討論乙師學位之真偽,也沒有急迫性,甲師有更多時間可以查證學位證書之真偽;或礙於個人力量力有未逮,也可以在會前將其搜集的電子郵件內容提供給相關人事單位以作為要求乙師再提出學歷認證文件或其他必要資料之參考,卻貿然在班親會中肯定並武斷地為言論,足以令聽聞者誤認乙師學位為虛偽,所述內容顯然欠缺合理依據。


甲師所為言論尚非屬於言論自由保障之範疇,屬於侵害乙師名譽權的行為。


法院經由美國全國學生資料庫確認乙師的碩士學位屬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喬安婷-avatar-img
2024/12/12
甲師跟乙師間,到底存在什麼糾紛,以致於甲師要做出如此不理性的行為,損人又不利己。
avatar-img
Edu-lawyer的沙龍
76會員
175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本文分析憲法法庭113年度憲判字第3號判決,探討其對於公然侮辱罪影響。該判決認為,公然侮辱罪只保護社會名譽和名譽人格,排除名譽感情的保護,這意味著未來公然侮辱罪成罪的可能性降低。文章最後透過比喻解釋三種名譽的概念,並強調實務見解的變化尚待觀察。
Thumbnail
本文分析憲法法庭113年度憲判字第3號判決,探討其對於公然侮辱罪影響。該判決認為,公然侮辱罪只保護社會名譽和名譽人格,排除名譽感情的保護,這意味著未來公然侮辱罪成罪的可能性降低。文章最後透過比喻解釋三種名譽的概念,並強調實務見解的變化尚待觀察。
Thumbnail
稱別人為「檢舉達人」或「檢舉魔人」,構成妨害名譽嗎? 本文自數則法院判決分析,稱別人為檢舉達人或檢舉魔人,有可能構成誹謗罪。除檢舉達人、檢舉魔人外,另外使用上侮辱性字眼,則有可能構成公然侮辱罪。
Thumbnail
稱別人為「檢舉達人」或「檢舉魔人」,構成妨害名譽嗎? 本文自數則法院判決分析,稱別人為檢舉達人或檢舉魔人,有可能構成誹謗罪。除檢舉達人、檢舉魔人外,另外使用上侮辱性字眼,則有可能構成公然侮辱罪。
Thumbnail
本篇文章深入分析最高法院109年度臺上字第2607號判決,包括離婚案件的事實背景、法院對證據使用的見解以及隱私權與訴訟權的權衡。文章探討了朱女提出的證據如何影響判決,特別是在不正當交往的指控上,以及法院對於證據能力的審查標準。此判決也為未來類似案件提供了指導,尤其是涉及私人取證的情況。
Thumbnail
本篇文章深入分析最高法院109年度臺上字第2607號判決,包括離婚案件的事實背景、法院對證據使用的見解以及隱私權與訴訟權的權衡。文章探討了朱女提出的證據如何影響判決,特別是在不正當交往的指控上,以及法院對於證據能力的審查標準。此判決也為未來類似案件提供了指導,尤其是涉及私人取證的情況。
Thumbnail
這個題目要來介紹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2607號判決,也就是上一篇文章引用為民事訴訟上禁止使用私人不法取得證據的依據,第一篇先來介紹一些背景知識。    
Thumbnail
這個題目要來介紹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2607號判決,也就是上一篇文章引用為民事訴訟上禁止使用私人不法取得證據的依據,第一篇先來介紹一些背景知識。    
Thumbnail
「妨害名譽」在大眾耳中早已是耳熟能詳的法律名詞,不僅充斥新聞版面,也常發生在我們日常社會之中。我們要怎麼發言(文)才不會踩到法律的紅線呢?可以參考本文提供的建議。
Thumbnail
「妨害名譽」在大眾耳中早已是耳熟能詳的法律名詞,不僅充斥新聞版面,也常發生在我們日常社會之中。我們要怎麼發言(文)才不會踩到法律的紅線呢?可以參考本文提供的建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