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取遺產為治喪,卻成了偽造文書!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因為遺產,讓家人之間反目成仇,走上法院的案件不勝枚舉。新聞常報導的案例不外乎家中長輩過世,其一子女拿著長輩的印章、存摺到銀行領錢並將錢用在長輩的後事上,事後卻被兄弟姊妹告上法院,不禁感到錯愕,錢花在長輩自己身上也錯了嗎?也違法了嗎?


《領死亡長輩存款辦喪事,錯在哪裡?》

長輩過世時,所有財產成為遺產,是由全體繼承人公同共有,所以要經全體繼承人同意或是授權,才可以處分長輩的遺產,若未經同意或授權,擅自領取存款自用,可能會有侵占的問題。另外提醒,也不可以對存款銀行隱瞞長輩已經過世的事實,否則在長輩過世後仍用長輩名義領取存款也可能會構成偽造文書。


《應如何正確提取死亡長輩之存款?》

最好的方法,當然是取得全體繼承人的同意或是授權,若真的一時沒有取得同意或授權,切忌不要使用長輩的印章,且領取的遺產也要用在長輩的喪葬費用,並留存好相關單據作為自己沒有侵占意圖的證明。


!長輩(被繼承人)死亡之後,子女不得再以長輩名義領取款項或製作提款文件!


*本所彭成翔律師目前皆擔任多間中小企業法律顧問,針對公司法、股東權益、勞資糾紛 等議題具有多年深耕經驗,歡迎透過「官方Line」、「Facebook」或「事務所官網」聯繫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中成國際法律事務所-勞資糾紛/企業法顧/離婚扶養諮詢
4會員
37內容數
中成國際法律事務所,致力於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務。 專注於公司法律、合約審閱、家事案件、勞資議題、營業秘密與一般刑事案件的法律實務解析。我們提供企業、家庭與個人最實用的法律知識。讓您在繁雜的法律世界中,獲得清晰的解答與專業指引。
2025/03/03
案例事實 小明和小美是夫妻,婚姻關係存續期間,由小明出資購買不動產,登記在小美名下。當夫妻因離婚、死亡等原因需進行剩餘財產分配時,該不動產應歸小明或小美所有?是否計入婚後財產? 案例解析 若小明能舉證他和小美間有借名登記契約(*1),則不動產雖登記於小美名下,仍應認定為小明所有à要納入小明
Thumbnail
2025/03/03
案例事實 小明和小美是夫妻,婚姻關係存續期間,由小明出資購買不動產,登記在小美名下。當夫妻因離婚、死亡等原因需進行剩餘財產分配時,該不動產應歸小明或小美所有?是否計入婚後財產? 案例解析 若小明能舉證他和小美間有借名登記契約(*1),則不動產雖登記於小美名下,仍應認定為小明所有à要納入小明
Thumbnail
2025/02/17
今天,要來講講若真的不幸走到離婚或者配偶一方死亡,夫妻關係不存在時,財產應該要如何分配呢?
Thumbnail
2025/02/17
今天,要來講講若真的不幸走到離婚或者配偶一方死亡,夫妻關係不存在時,財產應該要如何分配呢?
Thumbnail
2024/10/30
在臺灣簽立婚前協議的情形比較少見,而婚前協議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幫助結婚的雙方為未來的婚姻關係做好規劃,主要針對雙方婚姻期間的財產、債務分配以書面做出約定,避免紛爭,若未來離婚分配財產時也有所依據。
Thumbnail
2024/10/30
在臺灣簽立婚前協議的情形比較少見,而婚前協議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幫助結婚的雙方為未來的婚姻關係做好規劃,主要針對雙方婚姻期間的財產、債務分配以書面做出約定,避免紛爭,若未來離婚分配財產時也有所依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子女含淚站在被鏟平的母親墓地前,檢察官以「沒看到骨灰,挖墳就不成立」為由不起訴,荒謬邏輯引發眾怒。本文批判檢察官無視證據、法律,將司法程序戲謔化,呼籲司法公正。
Thumbnail
子女含淚站在被鏟平的母親墓地前,檢察官以「沒看到骨灰,挖墳就不成立」為由不起訴,荒謬邏輯引發眾怒。本文批判檢察官無視證據、法律,將司法程序戲謔化,呼籲司法公正。
Thumbnail
本篇文章報導一起因檢察官拒絕鑑定印章真偽而引發爭議的遺產分割案件。檢察官憑藉「肉眼辨真偽」的荒謬邏輯,忽視關鍵證據,並選擇性相信被告,導致案件陷入僵局,引發社會大眾對司法公正性的質疑。文中詳述案件經過、爭議點及專家評論,凸顯司法程序的缺失,並呼籲司法應回歸嚴格證明法則。
Thumbnail
本篇文章報導一起因檢察官拒絕鑑定印章真偽而引發爭議的遺產分割案件。檢察官憑藉「肉眼辨真偽」的荒謬邏輯,忽視關鍵證據,並選擇性相信被告,導致案件陷入僵局,引發社會大眾對司法公正性的質疑。文中詳述案件經過、爭議點及專家評論,凸顯司法程序的缺失,並呼籲司法應回歸嚴格證明法則。
Thumbnail
夜幕低垂,冷風吹過田野,一名悲憤交加的子女站在空蕩蕩的院子前,腳下的泥土曾是母親安息的地方。然而,如今這片土地早已成為他人買賣利益的籌碼,母親的遺骨隨著花壇被鏟平、埋葬的痕跡消失,化為沉重的控訴。這場司法大戲,以荒唐的檢察官邏輯為起點,讓人不禁質疑:當法律的理性被置於荒誕之中,公義是否還有一席之地?
Thumbnail
夜幕低垂,冷風吹過田野,一名悲憤交加的子女站在空蕩蕩的院子前,腳下的泥土曾是母親安息的地方。然而,如今這片土地早已成為他人買賣利益的籌碼,母親的遺骨隨著花壇被鏟平、埋葬的痕跡消失,化為沉重的控訴。這場司法大戲,以荒唐的檢察官邏輯為起點,讓人不禁質疑:當法律的理性被置於荒誕之中,公義是否還有一席之地?
Thumbnail
作者透過一個虛構的小故事闡述司法不公的現實困境,故事中一位名叫林正的普通市民遭遇了一場不公的案件。他的母親在銀行存款被他人偽造文件取走,但當林正將相關證據呈交給法院時,法官張揚卻視而不見,認為這些細節不足以影響整體判決。林正不甘心,於是再次上訴,希望能進一步調查偽造文件的真相。......
Thumbnail
作者透過一個虛構的小故事闡述司法不公的現實困境,故事中一位名叫林正的普通市民遭遇了一場不公的案件。他的母親在銀行存款被他人偽造文件取走,但當林正將相關證據呈交給法院時,法官張揚卻視而不見,認為這些細節不足以影響整體判決。林正不甘心,於是再次上訴,希望能進一步調查偽造文件的真相。......
Thumbnail
僅管利潤大不如從前,法拍屋仍然是取得相對便宜房屋的重要管道,然而隨著法院資訊日趨透明,要取得超額利潤,也勢必處理相對複雜的各式問題... 參與各種家庭悲劇,還從中得利...
Thumbnail
僅管利潤大不如從前,法拍屋仍然是取得相對便宜房屋的重要管道,然而隨著法院資訊日趨透明,要取得超額利潤,也勢必處理相對複雜的各式問題... 參與各種家庭悲劇,還從中得利...
Thumbnail
不管是民事、刑事還是行政訴訟,常常會需要傳喚證人到法庭上來作證,民眾常常會有一個疑問:律師,請問親戚能當證人嗎?
Thumbnail
不管是民事、刑事還是行政訴訟,常常會需要傳喚證人到法庭上來作證,民眾常常會有一個疑問:律師,請問親戚能當證人嗎?
Thumbnail
/圖片來源:freepik.com/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民法第1189條規定有5種遺囑,因為遺囑在遺囑人死亡時才會發生效力,然而生命已經消逝,若對遺囑內容存有疑慮的話,也已經無法再探求當事人的真正意思了,因此法律對於遺囑撰寫的形式要件、內容的實質要件皆設有強制規範,不符合規定的遺囑
Thumbnail
/圖片來源:freepik.com/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民法第1189條規定有5種遺囑,因為遺囑在遺囑人死亡時才會發生效力,然而生命已經消逝,若對遺囑內容存有疑慮的話,也已經無法再探求當事人的真正意思了,因此法律對於遺囑撰寫的形式要件、內容的實質要件皆設有強制規範,不符合規定的遺囑
Thumbnail
每個人遲早會面對處理親人離世留下的遺產,因為措手不及無法預料,忙著解決大量爭執糾紛時,等稍微回過神有機會思考,就發現急需要專業律師協助,卻茫茫然不知從何找起。
Thumbnail
每個人遲早會面對處理親人離世留下的遺產,因為措手不及無法預料,忙著解決大量爭執糾紛時,等稍微回過神有機會思考,就發現急需要專業律師協助,卻茫茫然不知從何找起。
Thumbnail
高雄市陳姓女子與丈夫分居,背地裡生下1子;她明知道孩子的生父另有其人,苦惱報戶口卡關,私自在出生證明書上,偽造丈夫簽名,同意讓孩子從母姓,涉嫌偽造文書,遭高雄地院判刑3月、得易科罰金。然而,陳女不服,上訴扯丈夫曾說「妳自己的事情妳自己處理」,才會下筆簽名,但高雄地院二審不採信,駁回上
Thumbnail
高雄市陳姓女子與丈夫分居,背地裡生下1子;她明知道孩子的生父另有其人,苦惱報戶口卡關,私自在出生證明書上,偽造丈夫簽名,同意讓孩子從母姓,涉嫌偽造文書,遭高雄地院判刑3月、得易科罰金。然而,陳女不服,上訴扯丈夫曾說「妳自己的事情妳自己處理」,才會下筆簽名,但高雄地院二審不採信,駁回上
Thumbnail
不少與父母同住的朋友都有上述經驗,很明白知道自己權益受到侵害,可以透過提告來向對方求償。真正困難的地方並非告不贏,而是「恐怕沒辦法提告」。
Thumbnail
不少與父母同住的朋友都有上述經驗,很明白知道自己權益受到侵害,可以透過提告來向對方求償。真正困難的地方並非告不贏,而是「恐怕沒辦法提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