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寫作不是等待靈感,改用數位時代的思維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大多數碩博士生對學術寫作的幻想,都像在演一場老派的「作家電影」。總覺得寫論文需要特定的氛圍、靈感的閃現,甚至一段自我放逐的孤獨旅程。但現實是,寫作不靠靈感,只靠行動與習慣。


以下,是學術圈的「寫作幻想劇本」:


▋1. 找個隱密的地方開始靈感之旅

• 碩博士生版:逃進實驗室或圖書館,覺得只有在安靜、孤立的環境下,才配開始寫作。

• 現實:安靜的環境固然重要,但問題不是環境,而是你根本沒打開 Word。


提醒: 寫作不是「等條件到位」,而是隨時開啟的工具。


▋2. 把場景裝飾得像電影片場

• 碩博士生版:把書桌整理得一塵不染,筆記本擺好,倒一杯咖啡,還要點上香氛蠟燭。

• 現實:花半天營造氣氛,但進度停留在「標題未定」。


行動: 把時間花在寫作上,而不是「營造情調」。


▋3. 等待靈感從天而降

• 碩博士生版:盯著電腦螢幕,期待某個瞬間靈感乍現,讓你寫出最完美的開頭。

• 現實:靈感通常不會來,你卡在開頭一整天。


建議: 開頭爛也沒關係,寫下第一句後再慢慢修。


▋4. 把進度拖成一場馬拉松

• 碩博士生版:總覺得寫作需要「大塊時間」,所以一拖再拖,直到逼近 Deadline。

• 現實:小段時間更有效率,25 分鐘的專注就能帶來進展。


提醒: 寫作進度是靠每天的累積,而不是「最後一搏」。


▋5. 期待一篇頂尖論文帶來榮耀

• 碩博士生版:完成一篇論文,幻想審稿人會大讚你的研究,接著就等頂刊發表帶來掌聲。

• 現實:審稿意見可能全是修正建議,而你的研究還需要進一步優化。


建議: 把寫作當成學習與精進的過程,而非一蹴而就的結果。


結論:數位時代的寫作,靠的是行動與迭代


碩博士生的寫作,不需要等待靈感,也不需要刻意營造氛圍。真正的進步,來自每天的小步快跑,來自即時的輸出與不斷修正。


現在就打開文件,不管格式有多爛、句子有多生硬,先寫下第一行再說。寫作不是浪漫的靈感之旅,而是堅持與行動的累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634會員
2.0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王啟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9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2025/03/29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2025/01/29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Thumbnail
2025/01/29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研究生階段不僅需要進行嚴謹的學術研究,也需要創意來解決問題或產生新點子。以下 5 個步驟,能幫助你在碩博士研究中激發靈感,提升創作效率: ▋ 1. 發現(Discover) – 擴大視野 在研究起步時,靈感往往來自對知識的廣泛探索。 • 閱讀大量學術文獻、相關書籍或報告。 • 主動觀
Thumbnail
研究生階段不僅需要進行嚴謹的學術研究,也需要創意來解決問題或產生新點子。以下 5 個步驟,能幫助你在碩博士研究中激發靈感,提升創作效率: ▋ 1. 發現(Discover) – 擴大視野 在研究起步時,靈感往往來自對知識的廣泛探索。 • 閱讀大量學術文獻、相關書籍或報告。 • 主動觀
Thumbnail
做研究是碩博士生活的核心,而「構思」就是你在撰寫論文、設計實驗或專題研究時的關鍵武器。和菜頭老師在《成年人修煉手冊》中分享的觀點,揭示了如何透過「構思」的訓練,擺脫運氣與靈光乍現的依賴,讓你能持續具現自己的研究成果。 老師提到了兩種值得珍藏的靈感:一種是讓你思路暢通、順流而下;另一種則充滿未知
Thumbnail
做研究是碩博士生活的核心,而「構思」就是你在撰寫論文、設計實驗或專題研究時的關鍵武器。和菜頭老師在《成年人修煉手冊》中分享的觀點,揭示了如何透過「構思」的訓練,擺脫運氣與靈光乍現的依賴,讓你能持續具現自己的研究成果。 老師提到了兩種值得珍藏的靈感:一種是讓你思路暢通、順流而下;另一種則充滿未知
Thumbnail
1. 過度依賴結構化筆記,忽略靈感的探索 - 很多學生習慣像工程師設計系統一樣,把筆記整理得條理分明、架構清楚,過於追求秩序。然而,這種方式常常壓抑了靈感的自然湧現,讓原本可以激發新思維的好奇心無法充分發揮。許多創新點子往往來自於不經意的靈感,如果筆記系統無法容納這些隨機的念頭,容易
Thumbnail
1. 過度依賴結構化筆記,忽略靈感的探索 - 很多學生習慣像工程師設計系統一樣,把筆記整理得條理分明、架構清楚,過於追求秩序。然而,這種方式常常壓抑了靈感的自然湧現,讓原本可以激發新思維的好奇心無法充分發揮。許多創新點子往往來自於不經意的靈感,如果筆記系統無法容納這些隨機的念頭,容易
Thumbnail
靈感這玩意,絕對不是你坐在電腦前想:「我今天到底要寫什麼」一小時候就會蹦出來的,尤其如果想說邊滑手機邊想靈感,更他媽絕對冒不出來。 最後就會越想越焦慮,導致更想不出。這就得利用到人腦有專注模式跟發散模式,專注模式用在談生意、教課、讀書的時候,但這個模式基本上不會讓人有創意思維。
Thumbnail
靈感這玩意,絕對不是你坐在電腦前想:「我今天到底要寫什麼」一小時候就會蹦出來的,尤其如果想說邊滑手機邊想靈感,更他媽絕對冒不出來。 最後就會越想越焦慮,導致更想不出。這就得利用到人腦有專注模式跟發散模式,專注模式用在談生意、教課、讀書的時候,但這個模式基本上不會讓人有創意思維。
Thumbnail
好天氣時,坐在住處家裡吹風曬太陽都像是渡假,可惜還得放下渡假的假象,動身前往國圖找資料。不料館內平常日像假日一般人多,四處觀望著找個空位,許多桌子上層層疊疊的論文集,或是鋪散一堆的筆記紙;也有不少人帶筆電直接摘要書籍的數位資料(先前帶筆電敲字磚,沒鍵盤靜音墊,容易吵到人);也有些人的桌前沒筆電沒文具
Thumbnail
好天氣時,坐在住處家裡吹風曬太陽都像是渡假,可惜還得放下渡假的假象,動身前往國圖找資料。不料館內平常日像假日一般人多,四處觀望著找個空位,許多桌子上層層疊疊的論文集,或是鋪散一堆的筆記紙;也有不少人帶筆電直接摘要書籍的數位資料(先前帶筆電敲字磚,沒鍵盤靜音墊,容易吵到人);也有些人的桌前沒筆電沒文具
Thumbnail
說來好玩,研究所念成人教育,然後當然需要寫論文,而想寫的主題對象是作家,於是開始尋找相關文獻資料。 針對寫作本身,教育學院的研究非常多,但都是針對學生,主要都是落在作文評量上面的研究,但我念的可是成人教育,結果目前成人相關寫作研究稀少到不行,而且都是「英文寫作」相關研究…… 結果居然不多……
Thumbnail
說來好玩,研究所念成人教育,然後當然需要寫論文,而想寫的主題對象是作家,於是開始尋找相關文獻資料。 針對寫作本身,教育學院的研究非常多,但都是針對學生,主要都是落在作文評量上面的研究,但我念的可是成人教育,結果目前成人相關寫作研究稀少到不行,而且都是「英文寫作」相關研究…… 結果居然不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