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隨筆:靠著神走過寂寞,擁有詩與遠方 Walking Through Solitude with God

Eric H-avatar-img
發佈於心向上帝的旅程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信仰隨筆:靠著神走過寂寞擁有詩與遠方 Walking Through Solitude with God, Embracing Poetry and Distant Horizons.


raw-image



常常聽到有人説:熬得住無人問津,才配得上詩與遠方。這句話,聽來帶著些許冷漠,但當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便會發現它承載著生命深處的真諦。

在生命的旅程中,我們往往渴望掌聲、羨慕繁華,但卻常忽略寂靜與獨処的意義。上帝的創造本身就是一幅精妙的詩篇,而我們的一生,是這詩篇中的一小段旋律。若沒有經歷寂靜和獨處的等待,旋律如何能美妙地跟上自己的節拍?

信仰中的寂靜與等待


《聖經》詩篇中說:「你們當安靜,要知道我是神。」(詩46:10)這短短的一句話,道出了生命中寂靜的價值。在我們被世界的聲音包圍時,唯有寂靜能讓我們重新聆聽上帝的聲音。這種寂靜不是孤立無援的絕望,而是一種深刻的等待,一種靈魂與上帝對話的狀態。

寂寞,是上帝賜予我們的必修課。只有在孤單中,我們才能真實地審視自己的內心,回望自己的起點,並尋找那個最真實的自我。當我們在低谷中感到無助時,信仰成為了最大的支撐。正如《聖經》所說:「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詩23:1)那份確信,使我們能在寂寞中找到平靜,並在等待中體會到神聖的同在。

熬過孤獨,看到更大的世界


獨処是一條窄路,但它通向豐盛的生命。正如宣教士在陌生的土地上忍受physical和spiritual的孤寂,只為將福音的種子撒在未曾耕耘的田地上。這份孤獨,是對信仰的實踐,也是對生命意義的追尋。

宣教士不計較是否有人喝采,因為他們明白,自己的使命不是為了取悅世界,而是回應上帝的呼召。他們在無人問津的地方耐心耕耘,就如同耶穌在曠野中禁食四十晝夜,祂不是為了逃避,而是為了更深地與天父相連。

這樣的孤獨,並非消極,而是積極的等待。等待中,我們的內心被鍛煉得更強大,眼界變得更加廣闊。我們不再局限於眼前的困境,而是能看到更大的圖景——一個充滿恩典的世界,一個值得為之付出的上帝的國度。

平凡中的非凡


在鄉村裏宣教,有時也會有深刻的詩意,常常隱藏在平凡的生活中。在一杯熱茶裡,在寂靜夜晚的微風裡,在月光灑下的茅草屋下,在蟲鳴鳥飛的廣闊裏,都能感受到上帝所賜的安靜與滿足。生活不需要浮華的包裝,也不需要聲勢浩大的目標。正如楊絳先生所言:「把生活打理簡單,用心做好手邊事情,不戀塵世浮華,不寫紅塵紛擾。」這種態度,恰如信仰中所教導的謙卑與知足。

在鄉下平凡的日子裡,我們學會了順服,學會了敬畏。順境時,不驕傲;逆境時,不抱怨。因為我們明白,一切的發生,雖然不符合自己的心意,但都有主的美意,一切都在祂的掌管中。正如《腓立比書》所說:「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富餘;或飽足、或飢餓、或富餘、或缺乏,在各事上,並在一切事上,我都學得祕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4:12-13)

孤寂中的使命


感謝神,因著祂我們學習靠祂經歷寂寞寂靜,不僅僅是為了自我的成長,更是為了背負使命。宣教是一條孤寂的路,但這條路上充滿了希望。福音的種子,從一個人傳遞到另一個人,在每一顆願意敞開的心田裡生根發芽。這種影響,或許不是立竿見影,但卻是深遠的。神在祂認爲合適的時間就讓他發芽開始成長。

所以,每個宣教士的腳步,都在一步一步書寫上帝的故事。他們不為榮耀,也不為回報,只為了那份信仰中的愛。他們深知,即使是在最孤獨寂寞的時候,上帝也與他們同在。這份確信,使他們能夠忍耐處境,能夠前行。

與上帝同行的平安


宣教生活中可能會有一千個理由讓我們灰心,但也有一個理由讓我們充滿盼望——那就是上帝的愛。這份愛,使我們在孤單無助寂寞害怕中不再退縮,在挑戰中不再無力。我們知道,即使人世間的掌聲與目光都不在,天父仍然注視著我們,祂的目光充滿溫柔與憐憫。

這份與上帝同行的平安,讓我們能夠在最平凡的日子裡感到非凡的喜樂。在這份平安中,我們不再需要討好世界,也不再需要活在他人的期待裡。我們只需在主的恩典中,做自己該做的事,成為主所喜悅的人。

經過寂寞,擁抱詩與遠方


詩與遠方,並非遙不可及。它們隱藏在我們與上帝同行的每一天裡。熬過了寂寞,我們才能看到更遠的地方,才能明白真正的自由與豐盛來自何處。

正如《以賽亞書》所說:「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賽40:31)願我們都能擁有面對寂寞的勇氣,擁有等待中的盼望,最終在詩與遠方,也就是上帝的國度裡,看到上帝的榮耀與愛的見證。

生命像一首未完成的詩篇,我們用信仰、堅持和愛,將它書寫得更加動人。靠上帝經過寂寞,我們便能真正擁抱那屬於我們的詩與遠方,永恆的永永遠遠。

2024-10-11

avatar-img
217會員
313內容數
我自己並不是一個會碼字的,然而,有時聖靈充滿就會情不自禁寫下幾行可以稱為感動的句子。能思想,能拿出手來寫,能post這裡,都是神的恩典。若不是出於神,一切都不會成為可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Eric H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篇短篇小說探討了外貌與內在美之間的矛盾,主角瑪雅在社交媒體上陷入自我懷疑,與好友艾琳的對話中意識到真正的美來自內心。透過信仰,她開始重新認識自己的價值,理解榮光的來源。故事鼓勵讀者重視內在的美麗,而不僅僅是外表的吸引力。
這篇隨筆探討了愛的真諦,強調愛的不嫉妒、不自誇和不張狂。愛是一種溫柔的力量,它讓我們學會欣賞他人的優點、放下比較,並在安靜中支持彼此。真正的愛如春日溪流般順滑,無需大聲顯示自己,而是在細節中流露關懷。本文邀請讀者在繁忙中停下,珍惜這份愛的美好,並將其融入生活中,體會愛的長久與深刻。
优美,是一种温柔的召唤,它如晨风轻拂,又如溪水低吟,总在不经意间浸润人心。优美从不喧哗,它藏在每一片翠绿的叶间,融于每一缕微风的清凉。
這篇小説是上一篇的延續繼續描述聖誕故事,透過家庭聚會和教會演出展現了聖誕節的真正意義——愛與接納。故事中,孩子們的純真話語提醒著每個人,聖誕不僅是慶祝,更是將耶穌的愛實踐於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最終,透過一場志願服務,整個社區體會到了彼此關心的重要性。這不僅僅是聖誕夜的慶祝,更是愛的傳遞與希望的延續。
這篇短篇小說描繪了一個家庭在聖誕節前的溫暖故事。當暴風雪迫使他們待在家中,珍妮特帶著家人製作聖誕卡片,將耶穌的愛傳遞給鄰居。透過與鄰居們的互動,他們不僅分享了祝福,也深入理解了聖誕節的真正精神:愛與分享。這篇文章強調親情、信仰與溫情的聖誕故事,讓人感受到溫暖與感恩。
清晨的薄霧如輕紗,籠罩著腳下的小徑。大地尚未完全甦醒,晨露在葉片的邊緣顫動,似乎遲疑著是否要滑落。這一刻安靜而平和,像是新的一天的起點,也像我們與神同行的旅程——信主的那一刻,是一場美麗的黎明。人們常以為信主便是終點,許多人便繼續過著自己的日子。然而,真正的故事,恰恰從信主的那一天開始。
這篇短篇小說探討了外貌與內在美之間的矛盾,主角瑪雅在社交媒體上陷入自我懷疑,與好友艾琳的對話中意識到真正的美來自內心。透過信仰,她開始重新認識自己的價值,理解榮光的來源。故事鼓勵讀者重視內在的美麗,而不僅僅是外表的吸引力。
這篇隨筆探討了愛的真諦,強調愛的不嫉妒、不自誇和不張狂。愛是一種溫柔的力量,它讓我們學會欣賞他人的優點、放下比較,並在安靜中支持彼此。真正的愛如春日溪流般順滑,無需大聲顯示自己,而是在細節中流露關懷。本文邀請讀者在繁忙中停下,珍惜這份愛的美好,並將其融入生活中,體會愛的長久與深刻。
优美,是一种温柔的召唤,它如晨风轻拂,又如溪水低吟,总在不经意间浸润人心。优美从不喧哗,它藏在每一片翠绿的叶间,融于每一缕微风的清凉。
這篇小説是上一篇的延續繼續描述聖誕故事,透過家庭聚會和教會演出展現了聖誕節的真正意義——愛與接納。故事中,孩子們的純真話語提醒著每個人,聖誕不僅是慶祝,更是將耶穌的愛實踐於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最終,透過一場志願服務,整個社區體會到了彼此關心的重要性。這不僅僅是聖誕夜的慶祝,更是愛的傳遞與希望的延續。
這篇短篇小說描繪了一個家庭在聖誕節前的溫暖故事。當暴風雪迫使他們待在家中,珍妮特帶著家人製作聖誕卡片,將耶穌的愛傳遞給鄰居。透過與鄰居們的互動,他們不僅分享了祝福,也深入理解了聖誕節的真正精神:愛與分享。這篇文章強調親情、信仰與溫情的聖誕故事,讓人感受到溫暖與感恩。
清晨的薄霧如輕紗,籠罩著腳下的小徑。大地尚未完全甦醒,晨露在葉片的邊緣顫動,似乎遲疑著是否要滑落。這一刻安靜而平和,像是新的一天的起點,也像我們與神同行的旅程——信主的那一刻,是一場美麗的黎明。人們常以為信主便是終點,許多人便繼續過著自己的日子。然而,真正的故事,恰恰從信主的那一天開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在孤寂裡 尋找 某一樣東西 某一個感覺   空無一物 可以擺放萬物的空蕩 急著去填滿 一份空虛   將空氣染色 布滿了整個空間 卻看不清眼前   開始怯步 我在空無一物裡 小心翼翼 我在這裡 反射不出自己   在孤寂裡 嘗試 容下所有一切 容不下 怕寂
Thumbnail
一個世界太孤單 孤單拆散倆相伴 詩耕文讀夜去來 日賞晴心山水觀
Thumbnail
唯一不會讓人空手而歸的旅程,就是內心的旅程。這旅程不需要行李,也不用出門,只要你願意探索自己的內心。在這裡,你能真正了解自己,發現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學會怎麼面對生活中的挑戰。這趟旅程讓我們成長,更懂得包容和理解別人,也幫助我們找到內心的平靜。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變化,內心的旅程總能給我們帶來寶貴的智慧
Thumbnail
[一個人] 一個人 只是 看起來孤單一點 想往哪裡 不用等待別人 有自己陪著自己 到哪都不寂寞
Thumbnail
無論何時何地 我都想自己一個人靜靜的獨處 不管喜怒哀樂 能夠有一個人的空間 有何不可......思考著 現在....過去....未來 走的每一步獨處 都是為了讓自己能夠更加的沉穩理性...... 也要讓自己心更廣闊與平和
Thumbnail
孤獨不一定是負面的,它可以是一種自我反省和成長的機會。梭羅在《湖濱散記》中強調,通過孤獨,人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並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力量。你嘗試將孤獨視為一種自我成長的機會,而不是完全負面的情感體驗。通過閱讀、寫作或其他個人活動,或有助於你在孤獨中找到自己的內心世界,並從中獲得力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在清晨享受孤獨時光的美好。從放空耳朵到享受大自然的擁抱,作者分享了獨處時帶給他的內在安靜和力量。鼓勵讀者們刻意追尋這種孤獨的安靜力,並在其中重新認識自己。
這是一篇關於尋找醫治孤寂的文章,作者分享了自己在孤寂中的感受和尋找解脫的心路歷程。他提到孤寂對心靈帶來的影響,並且希望透過宗教的力量找到醫治。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對孤獨的感悟,從恐懼孤獨到學會獨立。文章提出兩種方式來感受生命的完滿:對生命的愛和對彼此的愛。最後,提供了冥想練習,幫助讀者探索自己對孤獨的感受,並鼓勵他們勇敢地獨立或與他人同行,以克服對孤獨的恐懼。
Thumbnail
我覺得自己有信仰和靈性觀真是幸運… #至少不會那麼孤伶伶了。能夠去相信或感知那些看不到、摸不著、難以驗證的「神聖存在」,真是太好了。那終於稍微緩解了我深刻的創傷小孩、孤獨小孩原型。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在孤寂裡 尋找 某一樣東西 某一個感覺   空無一物 可以擺放萬物的空蕩 急著去填滿 一份空虛   將空氣染色 布滿了整個空間 卻看不清眼前   開始怯步 我在空無一物裡 小心翼翼 我在這裡 反射不出自己   在孤寂裡 嘗試 容下所有一切 容不下 怕寂
Thumbnail
一個世界太孤單 孤單拆散倆相伴 詩耕文讀夜去來 日賞晴心山水觀
Thumbnail
唯一不會讓人空手而歸的旅程,就是內心的旅程。這旅程不需要行李,也不用出門,只要你願意探索自己的內心。在這裡,你能真正了解自己,發現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學會怎麼面對生活中的挑戰。這趟旅程讓我們成長,更懂得包容和理解別人,也幫助我們找到內心的平靜。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變化,內心的旅程總能給我們帶來寶貴的智慧
Thumbnail
[一個人] 一個人 只是 看起來孤單一點 想往哪裡 不用等待別人 有自己陪著自己 到哪都不寂寞
Thumbnail
無論何時何地 我都想自己一個人靜靜的獨處 不管喜怒哀樂 能夠有一個人的空間 有何不可......思考著 現在....過去....未來 走的每一步獨處 都是為了讓自己能夠更加的沉穩理性...... 也要讓自己心更廣闊與平和
Thumbnail
孤獨不一定是負面的,它可以是一種自我反省和成長的機會。梭羅在《湖濱散記》中強調,通過孤獨,人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並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力量。你嘗試將孤獨視為一種自我成長的機會,而不是完全負面的情感體驗。通過閱讀、寫作或其他個人活動,或有助於你在孤獨中找到自己的內心世界,並從中獲得力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在清晨享受孤獨時光的美好。從放空耳朵到享受大自然的擁抱,作者分享了獨處時帶給他的內在安靜和力量。鼓勵讀者們刻意追尋這種孤獨的安靜力,並在其中重新認識自己。
這是一篇關於尋找醫治孤寂的文章,作者分享了自己在孤寂中的感受和尋找解脫的心路歷程。他提到孤寂對心靈帶來的影響,並且希望透過宗教的力量找到醫治。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對孤獨的感悟,從恐懼孤獨到學會獨立。文章提出兩種方式來感受生命的完滿:對生命的愛和對彼此的愛。最後,提供了冥想練習,幫助讀者探索自己對孤獨的感受,並鼓勵他們勇敢地獨立或與他人同行,以克服對孤獨的恐懼。
Thumbnail
我覺得自己有信仰和靈性觀真是幸運… #至少不會那麼孤伶伶了。能夠去相信或感知那些看不到、摸不著、難以驗證的「神聖存在」,真是太好了。那終於稍微緩解了我深刻的創傷小孩、孤獨小孩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