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必修:學會這 8 個軟實力,學術與職涯全開掛】

更新於 2024/12/1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可能覺得學術路上,會寫論文、跑數據就夠了。但說真的,「硬實力」只是敲門磚,真正讓你走得長遠的是這些「軟實力」。碩博士生涯如果少了它們,畢業後搞不好連工作都沒人想和你合作!

raw-image


▋1. 問題解決力 (Problem-Solving)

• 做法: 訓練分析問題的能力,將大問題拆解成小步驟來解決。

• 實用技巧: 培養批判性思考,解決研究中的「複雜問題」。


例子: 實驗卡關?先拆解流程,逐一檢查變數。


▋2. 團隊合作與溝通 (Teamwork & Communication)

• 做法: 多參與小組討論、團隊合作,建立彼此信任。

• 重點: 93% 的溝通其實是非語言的,你的表情、態度比嘴巴更重要。


提醒: 別只顧著說「我懂」,學會聆聽和給予幫助,才是團隊合作的關鍵。


▋3. 時間管理 (Time Management)

• 做法: 善用番茄鐘 (Pomodoro) 技巧,將時間分配給重要且緊急的任務。

• 重點: 學會對「不必要的事」說**「不」**,別讓無效忙碌佔據你的時間。


提醒: 寫論文的進度不能拖!每天小步累積,避免臨時爆肝。


▋4. 抗壓韌性 (Resilience)

• 做法: 透過運動、冥想、寫日記等方法,養成良好的自我照顧習慣。

• 現實數據: 只有 6% 的人每天真的在做健康的自我照顧。


關鍵: 學術路上打擊難免,先撐住自己的心態,才能穩住整個進度。


▋5. 情緒管理 (Emotional Intelligence)

• 做法: 學會理解並管理自己的情緒,同時對他人的情緒保持同理心。

• 小提醒: 全球只有 36% 的人具有高情緒智慧,你做到了,就能在人群中脫穎而出。


實用: 寫完論文被教授打槍?先冷靜思考,再修正,不要玻璃心碎滿地。


▋6. 創造力 (Creativity)

• 做法: 培養發散思維,參加腦力激盪會議,挑戰自己的想法跳出框架。

• 重點: 有時候最好的點子,就藏在你不敢嘗試的「新方法」裡。


提醒: 卡在同一個問題太久?換個角度思考,甚至大膽試錯,說不定就突破了。


▋7. 終身學習 (Lifelong Learning)

• 做法: 報名線上課程、參加工作坊,或每天抽時間讀點新知識。

• 數據: 人們只記得 10% 他們讀過的內容,卻記得 90% 他們實際做過的事。


重點: 學習最好的方式是「動手做」,知識不落地都是空談。


▋8. 跨文化適應力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 做法: 多了解不同文化與習慣,學會尊重差異並找到共識。

• 技巧: 在國際學術合作中,文化敏感度和包容性能大大加分。


提醒: 未來學術圈或職場,跨文化合作是必然,早點培養才能無痛接軌。


結論:硬實力只是基本,軟實力才是你的超能力

碩博士生涯要走得順、走得遠,問題解決、時間管理、團隊溝通、抗壓力這些軟實力必須同步升級。

學會這 8 大軟實力,別說學術圈,就算進職場,也能讓你一路開掛!

avatar-img
523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寫研究提案時,千萬別想著一口氣「解決全世界的問題」。先做一個 POC (Proof of Concept),用最小的資源和最基本的版本,證明你的想法「可行」,才能說服教授或審查委員:「我這個提案有料!」 ▋什麼是 POC (Proof of Concept)? • 就是先做一個超
邱吉爾曾說:「光做到最好還不夠,有時我們必須做『必要的事』。」 如果你發現自己每天忙得要死,但進度停滯不前,那你該問自己:現在的努力,真的在推動目標,還是純粹自我安慰? ▋1. 你寫了 3000 字,結果刪掉 2500 字? • 每天逼自己寫 1000 字,但全是廢話堆積,最後只能刪掉重
在碩博士生涯中,不管是帶團隊、協作研究,還是發表簡報,光靠聰明才智(IQ)可不夠。真正能帶來成功的,是 IQ(智力)、EQ(情緒管理)、SQ(社交能力) 的完美結合。 ▋1. IQ(智力商數):你的學術硬實力 • 核心能力: • 分析力 (Analytical): 解決問題、數
碩博士的日子最常出現這種劇本:文獻越看越茫然、實驗數據一改再改、論文寫不出來還怪自己「天分不夠」。你真以為是實力的問題?其實是潛意識在拖你後腿! 想突破卡關,不要再傻傻跟自己過不去,試試這 3 招,把大腦重新調教一遍,保證讓你順利起飛。 ▋1. 睡前自我洗腦:想像成功的樣子 • 方法
當碩博士生走到某個階段,帶學弟妹跑實驗、組小型研究團隊,甚至跨校合作,管理能力就成了你必須面對的挑戰。 如果不小心踩到這 4 個地雷,團隊出問題、效率低落,結果還是自己痛苦收拾爛攤子。 ▋1. 缺乏自我覺察 (Lack of self-awareness) • 接受不了學弟妹的建議?明明
學術路上,想要一口氣突破寫作瓶頸或讀完所有文獻?別傻了!真正的進步來自每天穩定的小累積。每天進步 1%,配合 Obsidian 等工具,時間會讓你看到驚人的成長。 ▋1. 小步快走:每天讀一篇文獻,記一條筆記 • Obsidian 是筆記管理神器,每天閱讀 1 篇文獻後,把重點、摘要、或個
在寫研究提案時,千萬別想著一口氣「解決全世界的問題」。先做一個 POC (Proof of Concept),用最小的資源和最基本的版本,證明你的想法「可行」,才能說服教授或審查委員:「我這個提案有料!」 ▋什麼是 POC (Proof of Concept)? • 就是先做一個超
邱吉爾曾說:「光做到最好還不夠,有時我們必須做『必要的事』。」 如果你發現自己每天忙得要死,但進度停滯不前,那你該問自己:現在的努力,真的在推動目標,還是純粹自我安慰? ▋1. 你寫了 3000 字,結果刪掉 2500 字? • 每天逼自己寫 1000 字,但全是廢話堆積,最後只能刪掉重
在碩博士生涯中,不管是帶團隊、協作研究,還是發表簡報,光靠聰明才智(IQ)可不夠。真正能帶來成功的,是 IQ(智力)、EQ(情緒管理)、SQ(社交能力) 的完美結合。 ▋1. IQ(智力商數):你的學術硬實力 • 核心能力: • 分析力 (Analytical): 解決問題、數
碩博士的日子最常出現這種劇本:文獻越看越茫然、實驗數據一改再改、論文寫不出來還怪自己「天分不夠」。你真以為是實力的問題?其實是潛意識在拖你後腿! 想突破卡關,不要再傻傻跟自己過不去,試試這 3 招,把大腦重新調教一遍,保證讓你順利起飛。 ▋1. 睡前自我洗腦:想像成功的樣子 • 方法
當碩博士生走到某個階段,帶學弟妹跑實驗、組小型研究團隊,甚至跨校合作,管理能力就成了你必須面對的挑戰。 如果不小心踩到這 4 個地雷,團隊出問題、效率低落,結果還是自己痛苦收拾爛攤子。 ▋1. 缺乏自我覺察 (Lack of self-awareness) • 接受不了學弟妹的建議?明明
學術路上,想要一口氣突破寫作瓶頸或讀完所有文獻?別傻了!真正的進步來自每天穩定的小累積。每天進步 1%,配合 Obsidian 等工具,時間會讓你看到驚人的成長。 ▋1. 小步快走:每天讀一篇文獻,記一條筆記 • Obsidian 是筆記管理神器,每天閱讀 1 篇文獻後,把重點、摘要、或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研究所在做什麼? 設計系有需要唸研究所嗎? 唸完研究所可以做什麼? 很難畢業嗎? 已經大三、大四快畢業的你是不是也有相同的疑問? 雖然說我也沒辦法給你肯定的答案,但分享這一年的研究所經歷, 也許可以讓你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有需要繼續攻讀!!
1. 掌握學習的三階段循環: - 學習的過程應包括具體階段、抽象階段和應用階段。具體階段是情報收集和紀錄體驗,學生應該積極收集相關資訊並詳細記錄自己的學習過程。抽象階段是抽象化、模型化和發現模式,這時候要將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形成抽象的模型和發現其中的規律。應用階段是實踐和檢證,將所學知識
1. 全面理解研究工作的不同階段: - 研究工作通常可以分為八個主要階段:A. 問題提起(思考等級),B. 探檢(經驗等級),C. 觀察(經驗等級),D. 發想(思考等級),E. 採取假說,推論(思考等級),F. 實驗計畫(經驗等級),G. 觀察(經驗等級),H. 檢證(思考等級)。每個階段
1. 不持續重複練習: - 許多研究生往往在學習新技能或開始新項目時,因為初期的困難和挫折而放棄。然而,真正的成長來自於持續的重複練習。比如,寫讀書筆記這項技能,需要不斷地記錄和反思,才能逐漸提高。正如投籃一樣,開始時可能很多球都投不進,但隨著練習次數增加,逐漸掌握了投籃的技巧,成功率自然也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無底洞的問題其實才是好問題,學術問題才會解完,但生涯問題不能是,人還不夠老。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如果讀完大學還是只知道處理問題的話,低薪的威脅就在眼前了。
Thumbnail
在職碩士班的學生選擇與工作相關的研究題目具有優勢,然而從職場經驗中挖掘研究問題也面臨挑戰。本文提供了六種方法幫助學生確定研究問題,並提供了確定研究品質的特徵。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研究所在做什麼? 設計系有需要唸研究所嗎? 唸完研究所可以做什麼? 很難畢業嗎? 已經大三、大四快畢業的你是不是也有相同的疑問? 雖然說我也沒辦法給你肯定的答案,但分享這一年的研究所經歷, 也許可以讓你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有需要繼續攻讀!!
1. 掌握學習的三階段循環: - 學習的過程應包括具體階段、抽象階段和應用階段。具體階段是情報收集和紀錄體驗,學生應該積極收集相關資訊並詳細記錄自己的學習過程。抽象階段是抽象化、模型化和發現模式,這時候要將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形成抽象的模型和發現其中的規律。應用階段是實踐和檢證,將所學知識
1. 全面理解研究工作的不同階段: - 研究工作通常可以分為八個主要階段:A. 問題提起(思考等級),B. 探檢(經驗等級),C. 觀察(經驗等級),D. 發想(思考等級),E. 採取假說,推論(思考等級),F. 實驗計畫(經驗等級),G. 觀察(經驗等級),H. 檢證(思考等級)。每個階段
1. 不持續重複練習: - 許多研究生往往在學習新技能或開始新項目時,因為初期的困難和挫折而放棄。然而,真正的成長來自於持續的重複練習。比如,寫讀書筆記這項技能,需要不斷地記錄和反思,才能逐漸提高。正如投籃一樣,開始時可能很多球都投不進,但隨著練習次數增加,逐漸掌握了投籃的技巧,成功率自然也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無底洞的問題其實才是好問題,學術問題才會解完,但生涯問題不能是,人還不夠老。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如果讀完大學還是只知道處理問題的話,低薪的威脅就在眼前了。
Thumbnail
在職碩士班的學生選擇與工作相關的研究題目具有優勢,然而從職場經驗中挖掘研究問題也面臨挑戰。本文提供了六種方法幫助學生確定研究問題,並提供了確定研究品質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