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64條自我實現之路」:一號閘門(Gate 1)——原創性,表達個體創意靈感的力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逛書店逛出一系列文章


在這個越來越少人在閱讀的時代,逛書店似乎已成為一種展現個人品味的活動。有人在書店尋找禮物,有人純粹享受書香氛圍;而我走進書店,往往不帶目的。如果早知道要買什麼書,直接上網訂購就好了(還可以故意不湊免運結帳來體驗自己是有錢人)。而逛書店對我來說,是一場理解現下「集體潛意識」在焦慮什麼的探索。

書店的入口展示區,是向顧客的第一聲「Hello~」,用來陳列新書或推薦書籍(這次迎接我的是「張忠謀自傳」)。隨著書店位置與周邊環境,店主常策劃各式主題小展,吸引不同興趣的顧客;店內的動線與陳列設計,則以讓人流連忘返為最高原則。無論是書籍分類的關聯性排列、還是「同類集中」陳列,都如同人類圖裡的情緒中心,都在試圖創造更多「情境式銷售」。

最吸睛的當然是「黃金陳列區」:即書店將重點商品擺在顧客視線高度(約90-120公分)的策略區域,專為高利潤或熱門商品而設。這陣子在黃金陳列區正面迎戰顧客視線的書,當然就是情商或是超慢跑系列。

書店排行榜上投資理財類書籍,不意外地依然名列前茅。但是,我居然看到書店內有五整個書櫃專門陳列「自我實現」類書籍——如《顛峰心態》、《心流》、《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與《原子習慣》。顯然,這些書籍已成為現代閱讀者的「主流派」。

這些書讓我不禁思考:或許,大多數人始終未曾了解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才會讓自我成長類書籍,承擔起回答這個問題的責任

所以「自我實現」到底是什麼?是過去學校教的那一切,還是去成為這個社會要我們成為的「成功人士」?或許它並不是一個答案,而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一種在學習與實踐中漸漸成形的存在狀態(Being)。透過摸索與磕碰,人們或許能逐漸明白,真正的自我實現其實藏在每個當下的選擇裡:選擇遵循自己的內在權威,用定義通道選擇興趣;與自己對話,選擇如何面對世界的期待,覺察自己的想望。說穿了,自我實現從來不在書架上,而是在我們日復一日的選擇中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99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墨應系帶你理解職涯與感情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墨客人類圖沙龍
21.9K會員
176內容數
「墨應系」(墨客創製的人類圖知識應用體系)已經開設多個人類圖應用課程,如讀圖心法、職涯應用零階、人生使命探索工作坊等。「墨應系」沙龍則提供了有關人類圖知識與生活應用的文章,分為「大宗煩惱文章」、「專業知識文章」和「情感關係指南文章」三大類。訂閱者每月可以收到兩篇付費和兩篇免費文章,還可以參加線上QA交流會。
墨客人類圖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我願... 如果你是一個熱愛思考、追求自我成長的人,或許曾在某個寧靜的獨處的晚上會突然意識到:為什麼我會選擇現在的職業?為什麼即便人類圖相若、能力相似,不同的人(甚至是雙胞胎)仍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這股指引我們前行的大力量是什麼? 職業選擇中的「願望之力」 我們選擇職業,往往來
Thumbnail
2025/04/30
我願... 如果你是一個熱愛思考、追求自我成長的人,或許曾在某個寧靜的獨處的晚上會突然意識到:為什麼我會選擇現在的職業?為什麼即便人類圖相若、能力相似,不同的人(甚至是雙胞胎)仍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這股指引我們前行的大力量是什麼? 職業選擇中的「願望之力」 我們選擇職業,往往來
Thumbnail
2025/04/06
「降維打擊」你的焦慮 我知道,我知道。現在大家都處在很焦慮的狀態。自從2025年Rave New Year那天,各種預言書、數據報告和財經專家們的預測紛紛湧入我們的視線,讓我們覺得這條乙巳蛇不僅動盪,還帶點Pikki Pikki Dance的風範。我們可以確定的是:2025年大家會在危機中試著..
Thumbnail
2025/04/06
「降維打擊」你的焦慮 我知道,我知道。現在大家都處在很焦慮的狀態。自從2025年Rave New Year那天,各種預言書、數據報告和財經專家們的預測紛紛湧入我們的視線,讓我們覺得這條乙巳蛇不僅動盪,還帶點Pikki Pikki Dance的風範。我們可以確定的是:2025年大家會在危機中試著..
Thumbnail
2025/02/25
「哼。我覺得靈魂伴侶根本就不存在」我親戚說。一位經典的6/2人,坐在客廳,眼神悠遠地望向窗外的山景,並帶著一絲無奈。聽到她這句話,我的內在小孩笑得嘎吱有聲,因為「靈魂伴侶」這個概念從來就不在我們1/3人的世界觀裡。對於6/2人而言(6/2人感情觀請看這篇),無論他們怎麼想、家長老師怎麼教育,「未來總
Thumbnail
2025/02/25
「哼。我覺得靈魂伴侶根本就不存在」我親戚說。一位經典的6/2人,坐在客廳,眼神悠遠地望向窗外的山景,並帶著一絲無奈。聽到她這句話,我的內在小孩笑得嘎吱有聲,因為「靈魂伴侶」這個概念從來就不在我們1/3人的世界觀裡。對於6/2人而言(6/2人感情觀請看這篇),無論他們怎麼想、家長老師怎麼教育,「未來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一號閘門體現了深刻的,關於自我表達的需求。這個閘門通常渴望獲得注意力,並且具有極為強大的創造力。但這股創造力是源於自己那獨特的方向性(我的作品能帶我去哪兒?)。個體人的表達,唯有透過與他人交流互動才能實現。創作模範們,請不要閉門造車,也不要只是將自己的作品...
Thumbnail
一號閘門體現了深刻的,關於自我表達的需求。這個閘門通常渴望獲得注意力,並且具有極為強大的創造力。但這股創造力是源於自己那獨特的方向性(我的作品能帶我去哪兒?)。個體人的表達,唯有透過與他人交流互動才能實現。創作模範們,請不要閉門造車,也不要只是將自己的作品...
Thumbnail
作者提出逛書店是開拓視野的好方法,裏面各類書本眾多的題材,讓人擴闊自己的世界,就是連「自我」也放輕了些,這就是逛書店帶來的樂趣和啟發。作者也分享了實體書店和網上書店的分別,網店方便購買,實體書店的書本陳設方便閱覽,這也是作者喜歡逛實體書店多於在網上買書的原因,是以生活感受為題材的一篇散文。
Thumbnail
作者提出逛書店是開拓視野的好方法,裏面各類書本眾多的題材,讓人擴闊自己的世界,就是連「自我」也放輕了些,這就是逛書店帶來的樂趣和啟發。作者也分享了實體書店和網上書店的分別,網店方便購買,實體書店的書本陳設方便閱覽,這也是作者喜歡逛實體書店多於在網上買書的原因,是以生活感受為題材的一篇散文。
Thumbnail
創業一段時間以後,期間在執行專案或是公司事務之間遊走,有些東西可以透過閱讀的方式獲取經驗,來構築自己的框架,從而去不斷推敲明白自己的定位以及相信自己建構的事物。 這次閱讀的書籍和創業有關,是日本很有名的蔦屋書店創辦人增田宗昭所著,內容有許多商業經驗的思考與心法。
Thumbnail
創業一段時間以後,期間在執行專案或是公司事務之間遊走,有些東西可以透過閱讀的方式獲取經驗,來構築自己的框架,從而去不斷推敲明白自己的定位以及相信自己建構的事物。 這次閱讀的書籍和創業有關,是日本很有名的蔦屋書店創辦人增田宗昭所著,內容有許多商業經驗的思考與心法。
Thumbnail
現今書店的功能不再單純侷限於商業用途而成為了「第三空間」的首選,它介於住家與公司之間,提供人們另一個得以喘息的空間。書店可以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可以提供一個不僅限於閱讀的空間,可以創造出無限的可能。人們於此迸發出不同的連結,而作者會在這本書中寫下什麼樣的連結,是我在閱讀這本書前的期待。
Thumbnail
現今書店的功能不再單純侷限於商業用途而成為了「第三空間」的首選,它介於住家與公司之間,提供人們另一個得以喘息的空間。書店可以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可以提供一個不僅限於閱讀的空間,可以創造出無限的可能。人們於此迸發出不同的連結,而作者會在這本書中寫下什麼樣的連結,是我在閱讀這本書前的期待。
Thumbnail
作者:千田塚哉 出版社:今周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11 前言 本書作者,在上大學之前只看漫畫,後來突然開竅,總共花了一千萬日幣,買了一萬本書籍來閱讀,至今出版了一百七十本書。看過與寫過這麼多書,根據自身經驗,作者很斬釘截鐵表示,面對人生未知的所有提示,都已經被這世界上的某人寫進書裡了。 目錄
Thumbnail
作者:千田塚哉 出版社:今周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11 前言 本書作者,在上大學之前只看漫畫,後來突然開竅,總共花了一千萬日幣,買了一萬本書籍來閱讀,至今出版了一百七十本書。看過與寫過這麼多書,根據自身經驗,作者很斬釘截鐵表示,面對人生未知的所有提示,都已經被這世界上的某人寫進書裡了。 目錄
Thumbnail
二十年後,書店該是甚麼樣子? 書店,尤其是獨立書店,對社會究竟具有什麼樣的功能;除了書籍買賣,他們又能為社會創造些什麼?
Thumbnail
二十年後,書店該是甚麼樣子? 書店,尤其是獨立書店,對社會究竟具有什麼樣的功能;除了書籍買賣,他們又能為社會創造些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