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圖網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歷:明知道團隊已經超過負荷,但還是硬著頭皮接下主管的額外任務?為什麼我們總是難以拒絕權威的要求?而這背後,藏著什麼危機?
Jason是一家公司中層部門主管,他剛帶領團隊完成了一個重要專案,高層卻在會議上又給了一個新任務。當時,Jason明知道團隊已經處於負荷極限,甚至有幾位成員因加班勞累而明顯狀況不好。
然而,當老板問Jason「這個專案能安排下來嗎?」時,Jason雖然猶豫,還是選擇了點頭。心裡反覆告訴自己:「如果拒絕,會不會被認為不夠有能力、不積極?」
結果呢?團隊士氣下降,一位核心成員甚至因壓力過大申請了調職,而專案進展也不如預期。最終,這次「逞強」的選擇,不僅讓老板對Jason的期待落空,也給整個團隊帶來了負面影響。
Jason的問題在哪裡?
在職場中,特別是面對權威的時候,我們往往難以拒絕。這種「上壓下頂」的情況並不少見,尤其是當主管擔心拒絕會讓自己看起來能力不夠或缺乏責任感。
但實際上,無條件承接任務只會讓團隊陷入更大的風險中:工作質量下降、士氣低迷、甚至優秀人才流失。
「勇敢並非沒有恐懼,而是即使害怕,也選擇誠實面對。」--Brennan Manning
學會說「不」,其實是一種職場智慧和勇氣。
具體要如何解決呢?
- 用數據與上司溝通:
不要直接說「這不行」,而是用具體數據來展現團隊的負荷狀況。
比如:「目前團隊已經在同時執行3個專案,完成率預估需要再2週。如果承接新的任務,可能會影響現有專案的交付時間。」用事實說話,讓上司理解「拒絕」並非推卸責任,而是權衡資源的最佳選擇。 - 提供替代方案:
當真的無法完全承接時,可以主動提出解決辦法。
例如:「如果這個專案是高優先級,建議將現有專案中的一部分資源進行調整,或者爭取更多人力支持。」展現你的專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預留彈性資源池:
在人力資源有餘力之下,可以提前建立一支「機動團隊」,專門處理臨時或緊急任務。這樣可以在不影響主力團隊的情況下,應對突發需求,減少對整體運作的干擾。 - 練習拒絕的語氣與方式:
拒絕不等於對抗。可以用和善且尊重的語氣說明原因。
例如:「我理解這項任務的重要性,但目前團隊的負荷可能會影響品質,是否能協商調整資源以確保目標達成?」
「專注並不在於你接受了多少,而在於你拒絕了多少。」--Steve Jobs
如果你是一名主管,或許能感受到這樣的掙扎:接任務是責任,拒絕卻需要勇氣。但事實是,只有當你敢於為團隊設限,才能真正保障目標的實現與長期的健康運作
職場中的「拒絕」,不是一種失敗,而是一種智慧。從現在開始,試著為你的團隊和自己,畫下一條健康的界限吧!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