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愛因斯坦曾說:「要尊敬每一個人,但不要把任何人當偶像來崇拜。」人類天生似乎離不開崇拜,因為平庸需要大師;缺乏自信,需要一個完美人格來模仿;生活充滿不確定感,則需要一位具有崇高能量的人物給予心靈的指引。於是社會上常可見崇拜神人、明星或名人的現象,但是對於互相欣賞、彼此尊重的風氣卻顯得貧乏。這一點,早在二十世紀初印度聖雄甘地就曾提出呼籲:「我們必須學會尊重別人,不是因為他們有著怎樣的價值,而是因為他們是人。」其實,人們所崇拜或尊敬的特質多是自我潛意識裡渴望成為的樣子,只是這樣的尊敬常常就變成了崇拜,至於非我族類者,就每每一屑不顧了。
請以「尊敬與崇拜」為題,陳述兩者的異同及社會價值觀的影響,並舉生活實例來佐證。
答題:
尊敬與崇拜都是對他人的正向情感,兩者卻有著方向上的區別。對於『尊敬』一詞,通常不帶有負面的想法,而『崇拜』卻常常與『盲目』一詞作連結,由此可知,一樣是對他人具備正向的情感,『尊敬』一詞通常具有一定程度了解的肯定,而『崇拜』往往會在不了解時產生。
我尊敬一個人,是了解對方所做的事情後,讓我感到敬佩,而且是我認知自己無法做到的特質,比如陳樹菊女士,即使只是街坊尋常的賣菜人,也能樂善好施,一般人有點積蓄,會選擇提升生活品質,然而陳女士卻選擇拉拔那些社會上的弱勢,她很富有,心靈上的富有,且富足。然而崇拜的情感,會出現在明星、團體領袖甚至政治人物上,這並不是一件好事,對這些人的崇拜,常因為對他們的界線混淆,造成認知上的差異,當他們展現真實的自我時,卻會讓崇拜者因幻想破滅而反彈,近年來流行一詞『蛙化』就是在描述這樣的情境。
『蛙化』說的是青蛙王子的故事,當一個人被認為是王子,他的行為就該像王子,舉凡不能神格化(或該說是王子化)的行為皆會被美化,當幻想破滅時,才看清那不是王子,而是一隻青蛙。有位朋友分享了她遇到的蛙化經驗,她學生時期崇拜過一位相當英俊的學長,謠傳學長擅長爵士鼓,在她心中所想的學長打爵士鼓的樣子是雷鬼藍調,加強了美化印象,直到校慶時,學長被拱上台表演,演出的爵士鼓卻像和尚敲木魚那樣,節拍叩叩叩,爾後再也沒聽過她對學長的愛慕了。
每個人都想被尊敬,也都有值得被尊敬的地方,被尊敬的喜悅是因為自己的優點被了解,也因此,在這社會上想跟每個人保持友善的關係,必須去尋找他人的優點,但要適當地保持點距離,拉遠會崇拜,太近又會蛙化,適當的了解,看見別人優點,對於缺點給予尊重空間,我認為這是非常理想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