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不會覺得,戀愛一段時間就沒什麼好談的了?”
朋友說,自己和男朋友同居後,相處沒什麼矛盾,但沒有了剛在一起的激情和心動,兩個人逐漸無話可說,只有一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感覺。
這讓我想到了莫文蔚的那句歌詞——
開始總是分分鐘都妙不可言,誰都以為熱情它永不會減……
在剛剛進入一段關係時,我們往往會感到甜蜜而富有激情,但是一段時間過去後,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和伴侶之間的氛圍似乎發生了變化。
當親密關係變得更穩定、更熟悉時,也同時變得有點無聊,甚至會讓我們感覺厭倦。
親密關係中的倦怠感從何而來?它對親密關係會產生怎麼樣的影響?感到倦怠,到底是彼此不合適,還是沒有找到正確的應對方式呢?
來看今天的文章。
一段感情的開始往往新鮮而激情,充斥著愛情的甜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熱戀期的濾鏡淡去後,你會發現感情這才開始面臨真正的考驗。
而這個考驗就是——
親密關係的倦怠期
心理學家認為,在任何重大的生活事件(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之後,人們的情緒感知都會下意識地恢復到由生物學決定的幸福基線水準(baseline level of happiness)。這種心理過程,有助於保護人們免受長期處於高水準(high-level)情緒狀態的潛在負面影響。
也就是說,當我們經歷了和伴侶“在一起”的強烈的積極情緒體驗的一段時間後,我們的幸福感會大幅下降,慢慢回歸到之前穩定的情緒狀態。
在心理學中,這種現象也被稱為“蜜月宿醉效應(honeymoon-hangover effect)”。
研究人員在對已婚人群的調查中發現,婚禮後伴侶們幸福感飆升,但在結婚兩年後,對親密關係的滿意度和幸福感還是會恢復到基線水準。
換句話說,親密關係進入倦怠期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大多數親密關係可能都會經歷這樣一個充滿挑戰和考驗的階段。
另外,倦怠不一定是同步的。在一段關係中,可能雙方都處於關係倦怠的狀態,也有可能只是一人產生了關係倦怠。親密關係的倦怠期,有以下4個典型的表現:
・ 雙方不再深入交流,也習慣無視對方感受。
過去,你們會投入地傾聽彼此,給出情感上的回應;而現在,即使待在一起,你們兩人也只是在消極的“共存(co-existing)”,不再深入地交流。有時雖然一方在說話,另一方也常常會走神,似乎並不在乎對方在說什麼。
・ 你們不再關心彼此的生活動態,也感受不到支持和理解。
過去,你們會為彼此點滴的進步而感到高興,在需要的時候也第一時間為對方提供支援;而現在,你的變化已經不會再觸動到伴侶,似乎你生活發生的任何事和ta都沒什麼關係,再遇到困難時,你也不會首先想到尋求伴侶的幫助。
・ 你們總是能注意到彼此的缺點,並因此頻發矛盾和爭執。
過去,你幾乎不曾留意過伴侶的缺點,或者,即使注意到,你也會理解伴侶,並很容易原諒ta的錯誤;但現在,你會時常因為伴侶的一些行為而感到不順心和厭煩,會為一些小事和伴侶發生爭吵。
・ 你開始感到這段關係的沉悶無趣,還有些厭惡,甚至產生逃避的念頭。
當你們剛進入關係時,你們會互相為對方做一些浪漫或貼心的事,而現在你們不再這麼做了——過去,你們之間充滿驚喜;而現在,你只覺得伴侶沉悶又無趣。
戀愛初期,彼此強烈地想要花時間和對方在一起。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比起強烈的激情,關係會發展出更多的親密感、信任感和熟悉感,這可能表明——你們的關係,正在從所謂的、稍縱即逝的“激情之愛”,轉向更長久的“陪伴之愛”。這是從激情到陪伴的自然轉變。
但有時候,這種轉變會給戀愛中的人們帶來巨大的心理落差,人們會慢慢體會到對親密關係的倦怠(boredom)情緒。
心理學家們在研究情緒的時候發現,人類的每種情緒都和目標(goal)的狀態有關。例如,在目標達成時會感到“快樂”,在失去目標時會感到“悲傷”,在目標充滿不確定性時會感到“焦慮”。
針對“倦怠”的研究發現,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隨著情緒反應強度的減弱,倦怠意味著當前的目標應該放棄,轉而選擇和追求新的目標。
也就說是,倦怠其實是一種獨特的情緒信號——它表明你們的關係中有些事情需要你的關注:
・ 你在關係裡獲得自我成長開始變得非常少。
自我延伸(self-expansion)理論認為,伴侶可以作為我們拓展自我的途徑之一。開啟一段新的親密關係,我們的興趣、閱歷和世界觀都會在和伴侶的互動中,彼此影響,相互塑造,拓寬自己原有的自我認知。
然而,隨著你們對彼此的熟悉增加,伴侶帶給我們的自我延伸會逐步降低。一方面,這種減少是必然的。因為隨著我們對伴侶的瞭解逐漸加深,伴侶身上陌生的、新鮮的部分會越來越少,意味著我們逐步吸收了伴侶身上所有新鮮的部分,最終,伴侶將不再有新鮮資源幫助我們自我成長。
另一方面,這種減少也是由於沒有主動地去創造新的經驗,不再自我提升。可能是因為人們把“在一起”當作了目標達成的結果。認為自己已經穩穩地獲得了對方的愛,因此不認為自己需要變成一個更好的人、放棄了自我提升,也無法幫助伴侶獲得成長。
・ 你在關係裡,已經很難獲得正面的、積極的體驗。
如果親密關係要快樂充實,我們不僅僅需要避開讓人不愉快的事情,還要為伴侶提供快樂、有趣的體驗。許多人對此存在誤解,認為要維持滿意的關係,只要回避爭執和衝突就夠了,不會有意識地去創造正面經驗。
也有一部分人認為,進入關係是一個結果。因此在進入關係之前,費盡心思積極地讓伴侶開心,期望伴侶能更加青睞自己;等進入關係後,認為目標已經達到,就不再努力讓對方感到快樂。
一旦人們停止創造正面經驗之後,原有的美好記憶會被不斷地使用和消耗。於是你思考這段關係時,發現沒有很多有趣和快樂的回憶,更多是讓你感到無趣、疲憊的沉悶回憶。
・ 你們的關係中存在過多未解決的衝突。
關係中出現衝突是不可避免的,有時衝突也給伴侶們提供了一個機會,去瞭解雙方的差異,在試圖妥協與和解的過程中,尋找繼續維持關係的方法。然而,一旦關係中的衝突變得過多,就不得不消耗大量精力去解決衝突,讓人產生情感倦怠。
不斷發生的衝突,會要求我們一次次地去耗費精力試圖解決關係中的問題,這會導致疲倦和產生心理壓力。而在狀態不好的情況下,我們處理衝突的能力會下降,變得很暴躁易怒,於是會用更情緒化的方法去處理爭吵。最後導致產生更多需要解決的衝突。
持續不斷的衝突意味著持續不斷地投入能量,最終讓我們感到耗竭和疲倦。
・ 你們在關係中感到倦怠,缺乏交流但都無動於衷,因此進入糟糕的“負迴圈”。
關係倦怠一旦出現,它會形成負面迴圈,如果不打破迴圈,倦怠的程度會越來越嚴重。其中,“缺乏交流”是關係倦怠的惡性循環中一個重要的階段——關係倦怠會加劇缺乏交流,而缺乏交流又會反過來增加關係倦怠。
所以,當你在關係中感到稍稍有些倦怠的時候,最好就及時採取措施進行干預。你可以隨時關注我,常常會推送一些小文,能夠站在更加專業的視角厘清關係裡存在的問題,幫助我們收穫一段安全、舒適的長期親密關係。
首先,我們需要認識到,親密關係中的倦怠感是自然的,有時候甚至是必然的,這並不意味著對方“不愛了”,或是這段感情失敗了。
下面3個應對親密倦怠的tips,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Tip1:評估自己對熟悉感和新奇感的需求(Familiarity vs. Novelty)
當你感到親密倦怠時,你需要首先評估自己是否對新鮮感的需求大於熟悉感。
人類行為學家Desmond Morris認為,“追求刺激是埋藏在人類天性裡的追求”,而有的人格特質正是如此。戲劇需求人格(need-for-drama personality)無法忍受平淡的生活以及關係,ta們的人生需要充斥著戲劇性變化和新奇,倦怠期對ta們來說會非常難熬。
也有研究者注意到,雖然被新鮮事物吸引是人的天性,有一些人的天性就喜歡熟悉感多過新鮮感。那麼,倦怠期對ta們而言並不那麼困難。
如果你天生需要新奇的事物來獲得幸福感,不如試著和伴侶一起計畫兩個人的“冒險”:一起旅行、挑戰雙方都感興趣的運動、去參加新奇的活動、看最新上映的電影,在尋常生活中找到新的樂趣。
Tip2:對親密關係進行“體檢”,對症下藥應對倦怠感
Tip3:在與伴侶相處和獨處中,找到自我的平衡
一項針對具有穩定關係的伴侶研究顯示,對結婚超過二十年的伴侶們來說,獨處可以幫助ta們自我恢復、重建自我感覺。
當你的人生完全以伴侶為中心展開,關係只會更快地進入倦怠期和走向終結。好的親密關係是建立在彼此都是健康、獨立的個體基礎上。當你體驗到需要自己處理一些事情時,可以告訴伴侶,你需要一些空間去完成自己的事情,或許是約朋友一起出去逛逛街,或許是一個人呆著看看書,聽聽音樂。
無論何時,我們都需要花一定的時間與自己獨處,關注自我,實現自我提升,從而成為更好的自己,為彼此帶來健康的愛。
每一段關係都是流動和成長的。如果說熱戀期是兩個人看向彼此,那麼當親密關係進入下一個階段,兩個人需要學習的應該是如何看向同一個前方。
當我懷著“和你永遠熱戀”的美好期待和你在一起時,我也十分相信,我們的感情能經得住“平平淡淡才是真”的考驗。
今天就說這些啦,晚安~
今日互動
你體驗過關係中的倦怠期嗎?
是如何應對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