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家裡老爸癱瘓了,我們家頭一次請了外籍看護。哇塞,才發現「當老闆」的辛酸!讓我體會老闆薪資的艱辛,外籍看護一開口就說實領薪水至少要24,000元,這是她視角的標準沒錯。但咱們呢,除了付她薪水,還得幫忙他繳勞健保、年假補貼、意外險、回國機票、加班費、還有就業安定費。這些費用加一加就大約要付27,000了,再把吃住算進去,哇,四萬跑不掉!這才理解了老闆的角度:員工薪水看起來不高,但整體成本其實是另一回事。
再看看我自己,上班投保薪資42,000元,我領到薪水時只看到42,000,但實際上老闆還付了一堆隱形成本,包括勞健保、職災保險、勞退提撥6趴...全算上去,老闆總共花了五萬多聘請我。而我呢?真實拿到的薪水感覺好少,細算下來,才發現原來我和老闆的薪水感知有將近20趴的落差!這20趴是交給政府的,保障我們發生職災、失業,生育時有補貼,退休時有生活費。
台灣勞工平均每月總收入的20趴會被扣去繳各種社會保險費用,這筆錢不是現在看到的,但日後可能成為我們退休時的老本。假如以42,000元投保薪資來算,每月扣掉的錢一年就大約10萬,30年下來可是300萬的累積啊!當然,裡面有些像職災保險和就業保險是當下用不到的,但全民健康保險這一塊就很實際,生病看醫生不怕荷包大出血。
問題來了,為什麼這些保險看起來是老闆在付,但最後又像是從我們薪水裡挖出去的?答案其實很簡單,政府強制規定雇主為員工加保,但企業不可能做賠錢生意,這些成本其實早已包含在人事費用裡。如果今天沒有這些規定,老闆或許就能把這些錢直接加到員工的薪資裡,但換個角度,沒有政府這層保障,未來可能就得自掏腰包應付各種問題。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老闆覺得「花好多錢聘人」,而員工卻感慨「薪水永遠不夠」。
這一來一往,其實讓我看懂兩件事:一是老闆和員工對薪資的感受落差,二是退休規劃的重要性。老闆雖然是花大錢,但某種程度上也是幫我們提前存了未來的養老金。而我們,身為勞工,不僅要知道每月拿到手的薪水有多少,也要搞清楚那些「看不到」的隱藏成本,畢竟這些才是政府幫我們的未來兜底的關鍵。
這次請外傭的經歷讓我對薪水有了全新的看法。我的薪水好像也沒有低到爆,只是,薪水中有一部分是「看不到但存在」的,在默默地為我未來鋪路。雖然有時候會想,「這筆錢如果直接給我該多好?」但轉念一想,政府幫我們強制存錢和提供保障,至少失業時有補助金擋著先,退休後不至於手頭空空。像我爸,幸好以前投保了勞保最高級距,現在每月能領到兩萬多元,正好可以支付一部分看護費,雖然假如沒癱瘓,這筆錢拿來過生活也很輕鬆。與其抱怨20趴的薪水繳給政府,不如把它視為,自己多了一層保障。人生的事,誰說得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