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營養來源,但其保存方式卻常被忽略。日本營養師「ゆい」指出,雞蛋應在攝氏10度以下冷藏保存,以維持新鮮度。然而,許多超市卻選擇將雞蛋擺在常溫架上販售,這背後的原因與科學原理值得深入探討。
超市選擇常溫販售雞蛋,主要是為了避免雞蛋在購買後因溫差過大而產生結露,導致變質加速。雞蛋對溫差非常敏感,若從冷藏狀態帶回家,過程中溫差可能使蛋殼表面出現水珠,增加細菌附著的風險,進而影響品質。此外,冷藏設備的安裝和維護成本較高,常溫販售也能降低超市的營運成本。
雞蛋的蛋殼表面有數千個微小氣孔,這些氣孔允許氣體交換,但也成為細菌入侵的通道。當雞蛋從冷藏環境轉移到常溫環境時,蛋殼表面會因溫差而結露,形成水珠。這些水珠可能透過氣孔進入蛋內,為細菌提供滋生的環境,增加變質的風險。研究顯示,雞蛋在常溫(約25°C)下保存時,細菌繁殖速度顯著加快,保鮮期僅為7天左右。而在冷藏(約4°C)環境下,細菌活動受到抑制,保鮮期可延長至30天。
即使超市以常溫販售,營養師仍建議消費者將雞蛋買回家後立即放入冰箱冷藏,以延長保鮮期。正確的冷藏方式應將雞蛋連同包裝盒一起放入冰箱內部,避免放在冰箱門的蛋架上,因為冰箱門開關頻繁,溫度不穩定,容易影響雞蛋品質。此外,避免清洗雞蛋,因為清洗會破壞蛋殼的天然保護膜,增加細菌入侵的風險。
不同國家對雞蛋的保存方式有所不同。例如,美國的雞蛋通常經過洗選處理,去除蛋殼表面的天然保護膜,因此必須冷藏販售。日本的雞蛋多數未經洗選,保留蛋殼的天然保護膜,因此常溫販售更為常見。台灣的雞蛋保存習慣介於美國與日本之間,部分超市選擇常溫販售,但營養師建議消費者將雞蛋買回家後立即冷藏。
超市以常溫販售雞蛋是為了避免溫差導致的變質風險,但消費者仍應將雞蛋冷藏保存,並注意正確的存放方式,以確保新鮮度。了解雞蛋保存的科學原理,不僅能延長保鮮期,還能降低食安風險,確保每一顆雞蛋都能為健康加分。